第138頁
[清穿同人]我和四爺互穿後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康熙幾度深唿吸,才將滿腔怒意勉強壓製。
「梁九功,去弄清楚曹寅現在身在何處,讓他以最快的速度迴江寧。」
「嗻。」
梁九功頭也不敢抬,極為小心翼翼地退出了書房。
等到出了書房,他才敢大口唿吸,腳下卻不敢停地去找了曹家的大總管。
曹寅作為江寧織造,對江南一帶的情況非常熟悉。
近期被皇上派出去輔助陳鵬年及其他官員,調查索額圖一黨的罪證,現在並不在江寧城內。
雖然不清楚讓皇上勃然大怒的摺子寫了點什麽,但願佛祖保佑曹寅能盡快收到消息在今晚之前趕迴家,否則他說不定也會被遷怒。
曹寅收到傳訊,馬不停蹄地趕迴了江寧。踏進家門前,他也不知道為什麽會被急召迴來。
說實話,這種緊急召迴讓他有點心理陰影。上一個被八百裏加急傳召的是索額圖,這會索額圖已經押送到京城宗人府大牢了。
「奴才給皇上請安。」
曹寅午夜子時到家,事態一定很緊急,否則皇上的書房不可能在子時依舊燈火通明。
康熙當然睡不著,告發陳鵬年虎丘反詩的摺子讓他怒不可遏。不是因為詩中的用詞,而是因為這份摺子背後的動機。
「朕不安。」
康熙將摺子扔給了曹寅,「好好瞧瞧,你給朕說明白了,在虎丘究竟發生了什麽?」
曹寅一頭霧水,虎丘能發生什麽?
半個月前,他與陳鵬年等人去蘇州查帳,路過虎丘順便逛了一圈而已。沒有驚馬,沒有攔路告狀。一切正常到不能更正常,一樁怪事都沒有發生。
等到看完摺子,曹寅是不知不覺冒了一身冷汗。
虎丘之行,陳鵬年確實做了兩首詩。不隻陳鵬年,同行的四位官員也都寫了一兩首詩,全都是吟誦虎丘。
當時誰也不覺得有問題。
曹寅亦是持有相同想法,誰能想到這本摺子竟然能做此曲解。
曹寅撲通跪下,恨不得把一顆忠心掏出來讓康熙看清楚。
「皇上,這是欲加之罪啊!奴才敢對天發誓絕無異心。當時,陳大人確實作了這兩首詩,但它就是詠景詩而已。
陳大人辦案兢兢業業,公正嚴明。奴才敢說,攻訐他的人尋不到其餘錯處,才會羅織這般罪名。」
此時,曹寅堅定地站在了陳鵬年的一側。
一方麵,根據他的親眼所見,陳鵬年確實是為數不多不為強權、為民請命的官員。
另一方麵,自從他開始輔助調查索額圖,就是站到了索額圖一黨的對麵。這不是主動選擇,而是皇上的要求。
他不隻是江寧織造,更是康熙在江南安插的密探。
像他這樣的身份,需要對信息度有高度敏銳性。
他與陳鵬年一起去的虎丘,當場沒能聽出詩詞有歧義,那就絕不能讓這詩詞被打上反詩的標籤,否則就是他的工作失誤。
於公於私,曹寅沒有道理不幫陳鵬年。
看清了這份奏摺的書寫者,是淮安府下轄的任縣令。任縣令沒有同去虎丘,又是從哪裏得知的詩詞?
不似舊時文人揮墨留書於山岩,當時做詩也就同行一圈人知道。
這個月為了查案忙得很,也沒搞什麽詩會,至多是有人將詩詞謄抄下來,那意味著有當時的同行者告密了?
康熙經過幾個時辰調節情緒,已經不似中午般怒意外露,但更加堅定要查清楚這份摺子的隱情。
「朕給你三天查明白來龍去脈。是誰把陳鵬年的詩詞泄露了出去,這個任知縣背後都有點什麽人。但凡相關者,一個都不能錯漏。」
「奴才遵旨。」
曹寅聽懂了,皇上不認為陳鵬年的詩有問題,而認為這就是一次構陷,原因無外乎想給索額圖脫罪。
如果調查索額圖罪名的人是有謀逆異心,他的所有工作將會被全麵否定,至少能給索額圖翻案爭取一點機會。
是誰要誣告陳鵬年?
遞出摺子的任縣令不一定是主使者,這樣的小人物可能是一顆棋子。
任縣令與陳鵬年也許有私仇,但憑著他一個人能拿到那些不曾流傳出去的詩文嗎?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曹寅給索額圖一黨打上這樣的標籤,也就非常理解為什麽皇上對這份摺子的出現異常憤怒。
皇上鐵了心處置索額圖,想要阻止的人找不出陳鵬年在政務與私德上的缺點,竟是用了歹毒的文字獄誣陷其有反意。
此局的策劃者是費盡心機與康熙對著幹。
曹寅接了旨,正要退出書房,打算不眠不休連夜去查,但聽皇上又補充了一句話。
「子清。」
康熙叫出了曹寅的字,悲喜難辨地說,「查一查東邊的院子,是不是進了什麽不幹淨的人與這事相關。還有也去看看老大幾個最近在做什麽。」
曹寅背脊再次一涼,東邊住的是太子。要說誰不希望索額圖倒台,胤礽正是其中之一。
盡管不知道皇上與太子談話的具體內容,但在五月初索額圖被扣押的第一天,皇上探病太子之後,東院就碎了一地瓷器。
那天,這對天家父子必是不歡而散。
近一個月以來,太子一直呆在東院甚少露麵。
他的病情也不見痊癒,每天都有湯藥送進去。據太醫說,太子現在的病不是最初因為水土不服而上吐下瀉,而是鬱結於心而氣悶不已。
「梁九功,去弄清楚曹寅現在身在何處,讓他以最快的速度迴江寧。」
「嗻。」
梁九功頭也不敢抬,極為小心翼翼地退出了書房。
等到出了書房,他才敢大口唿吸,腳下卻不敢停地去找了曹家的大總管。
曹寅作為江寧織造,對江南一帶的情況非常熟悉。
近期被皇上派出去輔助陳鵬年及其他官員,調查索額圖一黨的罪證,現在並不在江寧城內。
雖然不清楚讓皇上勃然大怒的摺子寫了點什麽,但願佛祖保佑曹寅能盡快收到消息在今晚之前趕迴家,否則他說不定也會被遷怒。
曹寅收到傳訊,馬不停蹄地趕迴了江寧。踏進家門前,他也不知道為什麽會被急召迴來。
說實話,這種緊急召迴讓他有點心理陰影。上一個被八百裏加急傳召的是索額圖,這會索額圖已經押送到京城宗人府大牢了。
「奴才給皇上請安。」
曹寅午夜子時到家,事態一定很緊急,否則皇上的書房不可能在子時依舊燈火通明。
康熙當然睡不著,告發陳鵬年虎丘反詩的摺子讓他怒不可遏。不是因為詩中的用詞,而是因為這份摺子背後的動機。
「朕不安。」
康熙將摺子扔給了曹寅,「好好瞧瞧,你給朕說明白了,在虎丘究竟發生了什麽?」
曹寅一頭霧水,虎丘能發生什麽?
半個月前,他與陳鵬年等人去蘇州查帳,路過虎丘順便逛了一圈而已。沒有驚馬,沒有攔路告狀。一切正常到不能更正常,一樁怪事都沒有發生。
等到看完摺子,曹寅是不知不覺冒了一身冷汗。
虎丘之行,陳鵬年確實做了兩首詩。不隻陳鵬年,同行的四位官員也都寫了一兩首詩,全都是吟誦虎丘。
當時誰也不覺得有問題。
曹寅亦是持有相同想法,誰能想到這本摺子竟然能做此曲解。
曹寅撲通跪下,恨不得把一顆忠心掏出來讓康熙看清楚。
「皇上,這是欲加之罪啊!奴才敢對天發誓絕無異心。當時,陳大人確實作了這兩首詩,但它就是詠景詩而已。
陳大人辦案兢兢業業,公正嚴明。奴才敢說,攻訐他的人尋不到其餘錯處,才會羅織這般罪名。」
此時,曹寅堅定地站在了陳鵬年的一側。
一方麵,根據他的親眼所見,陳鵬年確實是為數不多不為強權、為民請命的官員。
另一方麵,自從他開始輔助調查索額圖,就是站到了索額圖一黨的對麵。這不是主動選擇,而是皇上的要求。
他不隻是江寧織造,更是康熙在江南安插的密探。
像他這樣的身份,需要對信息度有高度敏銳性。
他與陳鵬年一起去的虎丘,當場沒能聽出詩詞有歧義,那就絕不能讓這詩詞被打上反詩的標籤,否則就是他的工作失誤。
於公於私,曹寅沒有道理不幫陳鵬年。
看清了這份奏摺的書寫者,是淮安府下轄的任縣令。任縣令沒有同去虎丘,又是從哪裏得知的詩詞?
不似舊時文人揮墨留書於山岩,當時做詩也就同行一圈人知道。
這個月為了查案忙得很,也沒搞什麽詩會,至多是有人將詩詞謄抄下來,那意味著有當時的同行者告密了?
康熙經過幾個時辰調節情緒,已經不似中午般怒意外露,但更加堅定要查清楚這份摺子的隱情。
「朕給你三天查明白來龍去脈。是誰把陳鵬年的詩詞泄露了出去,這個任知縣背後都有點什麽人。但凡相關者,一個都不能錯漏。」
「奴才遵旨。」
曹寅聽懂了,皇上不認為陳鵬年的詩有問題,而認為這就是一次構陷,原因無外乎想給索額圖脫罪。
如果調查索額圖罪名的人是有謀逆異心,他的所有工作將會被全麵否定,至少能給索額圖翻案爭取一點機會。
是誰要誣告陳鵬年?
遞出摺子的任縣令不一定是主使者,這樣的小人物可能是一顆棋子。
任縣令與陳鵬年也許有私仇,但憑著他一個人能拿到那些不曾流傳出去的詩文嗎?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曹寅給索額圖一黨打上這樣的標籤,也就非常理解為什麽皇上對這份摺子的出現異常憤怒。
皇上鐵了心處置索額圖,想要阻止的人找不出陳鵬年在政務與私德上的缺點,竟是用了歹毒的文字獄誣陷其有反意。
此局的策劃者是費盡心機與康熙對著幹。
曹寅接了旨,正要退出書房,打算不眠不休連夜去查,但聽皇上又補充了一句話。
「子清。」
康熙叫出了曹寅的字,悲喜難辨地說,「查一查東邊的院子,是不是進了什麽不幹淨的人與這事相關。還有也去看看老大幾個最近在做什麽。」
曹寅背脊再次一涼,東邊住的是太子。要說誰不希望索額圖倒台,胤礽正是其中之一。
盡管不知道皇上與太子談話的具體內容,但在五月初索額圖被扣押的第一天,皇上探病太子之後,東院就碎了一地瓷器。
那天,這對天家父子必是不歡而散。
近一個月以來,太子一直呆在東院甚少露麵。
他的病情也不見痊癒,每天都有湯藥送進去。據太醫說,太子現在的病不是最初因為水土不服而上吐下瀉,而是鬱結於心而氣悶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