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清穿同人]我和四爺互穿後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氏從來沒有接觸過農務,完全不知道從哪裏下手。
四爺卻鐵了心讓她讀不懂也得讀,讀一遍讀不懂, 那就一百二十遍走起, 總能夠讀懂的時候。
必須定期上交讀書心得, 要是學習態度不端正, 那就從份例裏麵扣。鮮亮的布料、貴價的炭火、精美的首飾等等都可以降檔。
這都是什麽事啊!誰家後院是這樣的?
宋氏被逼迫著開始看書, 她有點後悔了,早知道就不多嘴去說茉雅琪該怎麽教育。
現在後悔已經遲了。如果不讀,四爺就認定她對女兒的關心是空口白話, 那麽月錢還是要扣的。
由此一來,雍郡王府的這個春節格外平靜。
比起去年鬧出了弘暉差點落水事件,今年每個院子都在讀書。
福晉自不必說,她對佛經的誦讀之虔誠,讓人覺得她不該在府裏而該在廟裏。
宋氏開啟了被動學農,還新提拔身邊的一位侍女。
侍女穀雨本來是做粗活的,因為小時候幫著家裏做過五年農活, 這會能幫襯宋格格理解農書上寫的那些令人摸不著頭腦的句子。
李氏也在讀書。
自從長子弘昐點燃在學習洋文上語言天賦, 她作為生母是被四爺給安排上了英吉利文從入門到精深的書籍。
李氏不似宋氏, 最初四爺提及讓她讀書, 她沒有表現出為難。盡管對自己沒有信心, 但還是當場表態願意學。
一來,不願與四爺的意思對著來。
另外也私心琢磨著, 學習英語必要有人教導,豈不就是能與四爺有更多相處時間?除了四爺,也找不到其他合適的教書先生。
事態正如李氏想像的發展。
七月裏, 先讓她把字母給認全了。
八月初,四爺迴到了府邸居住。其後兩個月,隔三差五就來教她英吉利文,從發音開始,還給了一套叫音標的發音規則,能對照著念。
然而,與想像中紅袖添香的場景不同,四爺在教學中十分嚴厲。
雖然沒有戒尺鞭策,但那種氣氛之可怕,仿佛背後有兇窮極惡的野獸窮追不捨。一旦學習進度慢了下來,就會被那些野獸撕扯碎片。
李氏不敢對外說起這樣的比喻,但這種真實可怖的學習感受徹底粉碎了她的幻想。
最初怎麽就天真認為多些時間與四爺相處是好事?自己真是被鬼迷了心竅,過去那些年早就知道四爺處理政務認真,憑什麽認為他教學就不嚴格?
何止是嚴格。
李氏親身體會到四爺隨著年齡增長也越發威壓甚重。她學習英吉利文,仿佛就是做單選題。要不就是跟著進度學會,要不就是會死。
原本的小心思碎成了渣,被風一吹都散了。每一天祈禱一件事,四爺最好忙到直接住在玻璃廠,能別迴府抽查她的英文功課。
這會,李氏不再羨慕武氏。
武氏在北郊莊子的日子應該不好過。
讓她得以進封側福晉的試種牛痘功勞,這種搏命的事究竟是不是出於主觀意願,還真的不好說。
卻也多少閑心可憐別人。
李氏學得天昏地暗,比入宮選秀學規矩還要累。整天就兩件事,照顧兒子與學習英語,就連做夢也是默寫單詞。
這一切究竟怎麽發生的?記不太清楚了,但意識到問題源頭是去年春節她偷摸服用了催產藥。
如果她沒有想要討個好彩頭,催產讓弘昀在正月一日出生,就不會有後來的事。
四爺如此教學,表明了一個態度。既然你們閑得慌,就讀書吧。認真讀,讀出成果來。誰要是還有閑功夫鬧事,那就是功課不夠多。
後悔,這個詞不知道說了多少次,都是說得倦了。
李氏卻不敢說不學了,生怕四爺真的不讓她再撫養孩子。
弘昐到了年紀,去年年末就搬去了前院。但弘昀才一歲大,總希望養在身邊。
提到弘昀,周歲抓鬮宴也是趕在了年節裏麵。
大年初一,宮內舉行例行慶典,皇子朝臣都必須參加。
這讓周歲宴辦得很簡單,沒有邀請府外人,而弘昀最後抓了一隻金算盤。
這東西是九阿哥送的。
李氏第一反應不是經商是否排在了士農工商的末等,而是冒出一個差點讓她嚇出心疾的猜測。
如果弘昐喜歡洋文,做母親的就要學洋文以便於孩子有共同話題,那麽弘昀萬一真的對經商有興趣,她該不是要學各類算學吧?
雖然以往也學過管家,其中是有記帳一條,但記帳與精通算術是有差別的。按照四爺的治學之嚴,不得不懷疑一旦去學算學就要掌握各種心算。
佛祖在上,虧得她隻有兩個孩子,要是再多一個,還能有時間睡個安穩覺嗎?
李氏開始真心覺得,孩子少對做母親的人來說真是一件好事。
武拂衣並不認為教學過嚴,最多是根據不同人營造了與之相配的學習氛圍。
如果對李氏真的嚴苛,應該把人直接扔到英格蘭,不給任何支援還僱傭幾隊殺手二十四小時不間斷追殺。
想當初,自己的學習環境比之有過之而無及。
無限輪迴捲入了各國各時空的輪迴者,任務世界也不僅限於說中國話。陌生的環境,殺機四伏的國度,可不就是學不會就要死。
對待李氏也罷,宋氏也好,她都很溫柔了。
四爺卻鐵了心讓她讀不懂也得讀,讀一遍讀不懂, 那就一百二十遍走起, 總能夠讀懂的時候。
必須定期上交讀書心得, 要是學習態度不端正, 那就從份例裏麵扣。鮮亮的布料、貴價的炭火、精美的首飾等等都可以降檔。
這都是什麽事啊!誰家後院是這樣的?
宋氏被逼迫著開始看書, 她有點後悔了,早知道就不多嘴去說茉雅琪該怎麽教育。
現在後悔已經遲了。如果不讀,四爺就認定她對女兒的關心是空口白話, 那麽月錢還是要扣的。
由此一來,雍郡王府的這個春節格外平靜。
比起去年鬧出了弘暉差點落水事件,今年每個院子都在讀書。
福晉自不必說,她對佛經的誦讀之虔誠,讓人覺得她不該在府裏而該在廟裏。
宋氏開啟了被動學農,還新提拔身邊的一位侍女。
侍女穀雨本來是做粗活的,因為小時候幫著家裏做過五年農活, 這會能幫襯宋格格理解農書上寫的那些令人摸不著頭腦的句子。
李氏也在讀書。
自從長子弘昐點燃在學習洋文上語言天賦, 她作為生母是被四爺給安排上了英吉利文從入門到精深的書籍。
李氏不似宋氏, 最初四爺提及讓她讀書, 她沒有表現出為難。盡管對自己沒有信心, 但還是當場表態願意學。
一來,不願與四爺的意思對著來。
另外也私心琢磨著, 學習英語必要有人教導,豈不就是能與四爺有更多相處時間?除了四爺,也找不到其他合適的教書先生。
事態正如李氏想像的發展。
七月裏, 先讓她把字母給認全了。
八月初,四爺迴到了府邸居住。其後兩個月,隔三差五就來教她英吉利文,從發音開始,還給了一套叫音標的發音規則,能對照著念。
然而,與想像中紅袖添香的場景不同,四爺在教學中十分嚴厲。
雖然沒有戒尺鞭策,但那種氣氛之可怕,仿佛背後有兇窮極惡的野獸窮追不捨。一旦學習進度慢了下來,就會被那些野獸撕扯碎片。
李氏不敢對外說起這樣的比喻,但這種真實可怖的學習感受徹底粉碎了她的幻想。
最初怎麽就天真認為多些時間與四爺相處是好事?自己真是被鬼迷了心竅,過去那些年早就知道四爺處理政務認真,憑什麽認為他教學就不嚴格?
何止是嚴格。
李氏親身體會到四爺隨著年齡增長也越發威壓甚重。她學習英吉利文,仿佛就是做單選題。要不就是跟著進度學會,要不就是會死。
原本的小心思碎成了渣,被風一吹都散了。每一天祈禱一件事,四爺最好忙到直接住在玻璃廠,能別迴府抽查她的英文功課。
這會,李氏不再羨慕武氏。
武氏在北郊莊子的日子應該不好過。
讓她得以進封側福晉的試種牛痘功勞,這種搏命的事究竟是不是出於主觀意願,還真的不好說。
卻也多少閑心可憐別人。
李氏學得天昏地暗,比入宮選秀學規矩還要累。整天就兩件事,照顧兒子與學習英語,就連做夢也是默寫單詞。
這一切究竟怎麽發生的?記不太清楚了,但意識到問題源頭是去年春節她偷摸服用了催產藥。
如果她沒有想要討個好彩頭,催產讓弘昀在正月一日出生,就不會有後來的事。
四爺如此教學,表明了一個態度。既然你們閑得慌,就讀書吧。認真讀,讀出成果來。誰要是還有閑功夫鬧事,那就是功課不夠多。
後悔,這個詞不知道說了多少次,都是說得倦了。
李氏卻不敢說不學了,生怕四爺真的不讓她再撫養孩子。
弘昐到了年紀,去年年末就搬去了前院。但弘昀才一歲大,總希望養在身邊。
提到弘昀,周歲抓鬮宴也是趕在了年節裏麵。
大年初一,宮內舉行例行慶典,皇子朝臣都必須參加。
這讓周歲宴辦得很簡單,沒有邀請府外人,而弘昀最後抓了一隻金算盤。
這東西是九阿哥送的。
李氏第一反應不是經商是否排在了士農工商的末等,而是冒出一個差點讓她嚇出心疾的猜測。
如果弘昐喜歡洋文,做母親的就要學洋文以便於孩子有共同話題,那麽弘昀萬一真的對經商有興趣,她該不是要學各類算學吧?
雖然以往也學過管家,其中是有記帳一條,但記帳與精通算術是有差別的。按照四爺的治學之嚴,不得不懷疑一旦去學算學就要掌握各種心算。
佛祖在上,虧得她隻有兩個孩子,要是再多一個,還能有時間睡個安穩覺嗎?
李氏開始真心覺得,孩子少對做母親的人來說真是一件好事。
武拂衣並不認為教學過嚴,最多是根據不同人營造了與之相配的學習氛圍。
如果對李氏真的嚴苛,應該把人直接扔到英格蘭,不給任何支援還僱傭幾隊殺手二十四小時不間斷追殺。
想當初,自己的學習環境比之有過之而無及。
無限輪迴捲入了各國各時空的輪迴者,任務世界也不僅限於說中國話。陌生的環境,殺機四伏的國度,可不就是學不會就要死。
對待李氏也罷,宋氏也好,她都很溫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