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清穿同人]我和四爺互穿後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悔卻遲了。
胤禟不傻,所以選擇對胤禩也無懈可擊地隱瞞了真相。
既然汗阿瑪沒有以四哥的名義印書,這事就不能從自己口中露餡,否則就是給四哥拉仇恨,更會讓汗阿瑪不滿。
何況,仔細算來自己也是造成大夥過年要苦讀的幫兇,稱得上始作俑者之一。爆料四哥,不等於把自己也賣了。
此刻,胤禟想得很明白,手心手背都是肉。
把某些猜測瞞著八哥,對他造成不了任何傷害。說到底就是讀一套書,書是誰翻譯的又是誰解析的,這會已經不重要了。
真的不重要嗎?
說心裏話,胤禟也想把始作俑者揍一頓,但考慮到那約等於要把他自己也給打了,故而作罷。
*
*
雍郡王府中,胤禛也看到了這套康熙分發的年禮。
表麵上,四阿哥與其他皇子一樣。
仿佛都是初學者,被皇上贈了書,也要在二月上旬遞交學習心得。
二月上旬,這個時間節點與南巡相關。
古詩雲,煙花三月下揚州。
二月中旬,十二阿哥、十四阿哥大婚。三月初,康熙南下,隨性名單最遲在二月上旬就要決定。
康熙明確表示,誰能把學習心得寫得讓他上滿意就能獲得伴君同行的殊榮,或是能考慮著給些好差事。
話雖如此,總有人得過且過,也有人隻想留在京城也對南巡沒興趣。留在京城能做的事不少,比如監國。
走或留,各有利弊。
胤禛以前希望留,但現在覺得走也不錯。
選擇權被交到了他手中,因為四阿哥要上交的學習心得是由他來完成的。
武拂衣一個字也不打算寫。
給的理由冠冕堂皇,既然執筆了解析版,怎麽能再寫對應的學習心得?自問自答,有作弊嫌疑。
鬼話,聽聽就好。
康熙難道不知道這套書是誰編的,就算是作弊也是聖意默許的。
提到編書,是有一點出乎了胤禛的意料。
武拂衣說了讓他翻譯的漢譯本堂堂正正地問世,叫他給譯者署名起個雅號。然後就真敢直接交給康熙,提議發書時一套三份。
胤禛起了圓明居士的自稱,但還是試圖阻攔老鬼對康熙如實稟告的想法。
再等一等,此時不適合明著說是武氏翻譯了《原理》,隻要汗阿瑪不細問就不說圓明居士是誰。
後來,康熙確實沒有細問,但武拂衣還是主動說了。
老鬼總有理由。
早說晚說都要說,不如化被動為主動。對於皇上表現的要「誠」,哪怕這一步走得有風險,但也要走。
雍郡王不侵占武側福晉的功勞,正是一種誠。
以武拂衣的話來說,胤禛的翻譯版本存在不少缺陷。理解一本書寫的內涵去翻譯,與活圇吞棗的譯本會有差異。
把缺陷版給皇上看了,是一種不怕暴露缺點的坦誠。
康熙瞧了就知道武側福晉的學識尚且不足,不會認為此人有多少威脅。
更重要的是武氏出身並不顯赫,沒有強有力的娘家做靠山。家裏最大的官,是父親武柱國做著從五品知州。
當然了,最後刊發出來的譯本是經過修訂的。
誰幫著改了?自然是武拂衣做的好事。
那是過了皇上的明路,四阿哥幫著他家的側福晉改了稿並無不妥。
康熙最終會不會將這套圓明居士的譯本放出來?那就看他有沒有魄力了。
事實證明皇上雖然不喜後宮幹政,但對於翻譯書籍之類的事給以了默許。
對於兒媳,沒有要求她們一個個隻會生孩子,或是脾性溫順得隻會聽話。
經此一事甚至能大膽推測康熙欣賞與厭惡的尺度。
概括起來一句話,感謝隔壁郭絡羅氏衝鋒陷陣在前頭踩雷。
皇上對八福晉的態度能作為參考標準。人可以聰明有才情,但不能有對掌控權力的野心與渴求。
扯得有點遠了,說迴眼前的學習心得。
胤禛確定老鬼就是懶病犯了,故意將汗阿瑪布置的功課壓到了他頭上。
不由瞥了一眼窗外。
大年初三,天降瑞雪。午後時分,老鬼該不是在前院舒舒服服地睡午覺吧?
*
*
武拂衣倒是想睡午覺,正要去軟塌上歇著,卻被蘇培盛的通報聲給叫停了。
宋格格來了,希望能求見四爺一麵。
今天沒捎甜湯,也沒捎糕點,直接說明來意想就小女兒茉雅琪的事情談一談。
「讓宋格格進來。」
武拂衣迴想起最近幾迴吃飯,宋氏在餐桌上多次表現出一幅欲言又止的模樣。有的話,宋氏應該憋了許久,是到了不吐不快的時候。
宋氏進門先請了安,偷瞄了一眼四爺的臉色,判斷今天四爺的心情或許不錯。
不論是否判斷準確,她憋了半年想談一談別讓茉雅琪玩泥巴的事,今天終是一鼓作氣來了,時機對不對都要說。
「坐吧,你來想說什麽?」
武拂衣心中有數,之前給三個孩子接種牛痘,宋氏就頗有微詞。
宋氏認為種痘可能留疤,那會耽誤了女兒嫁人,生怕茉雅琪因為外貌上的不夠完美得不到丈夫的喜歡。
臉重要,還是命重要?
胤禟不傻,所以選擇對胤禩也無懈可擊地隱瞞了真相。
既然汗阿瑪沒有以四哥的名義印書,這事就不能從自己口中露餡,否則就是給四哥拉仇恨,更會讓汗阿瑪不滿。
何況,仔細算來自己也是造成大夥過年要苦讀的幫兇,稱得上始作俑者之一。爆料四哥,不等於把自己也賣了。
此刻,胤禟想得很明白,手心手背都是肉。
把某些猜測瞞著八哥,對他造成不了任何傷害。說到底就是讀一套書,書是誰翻譯的又是誰解析的,這會已經不重要了。
真的不重要嗎?
說心裏話,胤禟也想把始作俑者揍一頓,但考慮到那約等於要把他自己也給打了,故而作罷。
*
*
雍郡王府中,胤禛也看到了這套康熙分發的年禮。
表麵上,四阿哥與其他皇子一樣。
仿佛都是初學者,被皇上贈了書,也要在二月上旬遞交學習心得。
二月上旬,這個時間節點與南巡相關。
古詩雲,煙花三月下揚州。
二月中旬,十二阿哥、十四阿哥大婚。三月初,康熙南下,隨性名單最遲在二月上旬就要決定。
康熙明確表示,誰能把學習心得寫得讓他上滿意就能獲得伴君同行的殊榮,或是能考慮著給些好差事。
話雖如此,總有人得過且過,也有人隻想留在京城也對南巡沒興趣。留在京城能做的事不少,比如監國。
走或留,各有利弊。
胤禛以前希望留,但現在覺得走也不錯。
選擇權被交到了他手中,因為四阿哥要上交的學習心得是由他來完成的。
武拂衣一個字也不打算寫。
給的理由冠冕堂皇,既然執筆了解析版,怎麽能再寫對應的學習心得?自問自答,有作弊嫌疑。
鬼話,聽聽就好。
康熙難道不知道這套書是誰編的,就算是作弊也是聖意默許的。
提到編書,是有一點出乎了胤禛的意料。
武拂衣說了讓他翻譯的漢譯本堂堂正正地問世,叫他給譯者署名起個雅號。然後就真敢直接交給康熙,提議發書時一套三份。
胤禛起了圓明居士的自稱,但還是試圖阻攔老鬼對康熙如實稟告的想法。
再等一等,此時不適合明著說是武氏翻譯了《原理》,隻要汗阿瑪不細問就不說圓明居士是誰。
後來,康熙確實沒有細問,但武拂衣還是主動說了。
老鬼總有理由。
早說晚說都要說,不如化被動為主動。對於皇上表現的要「誠」,哪怕這一步走得有風險,但也要走。
雍郡王不侵占武側福晉的功勞,正是一種誠。
以武拂衣的話來說,胤禛的翻譯版本存在不少缺陷。理解一本書寫的內涵去翻譯,與活圇吞棗的譯本會有差異。
把缺陷版給皇上看了,是一種不怕暴露缺點的坦誠。
康熙瞧了就知道武側福晉的學識尚且不足,不會認為此人有多少威脅。
更重要的是武氏出身並不顯赫,沒有強有力的娘家做靠山。家裏最大的官,是父親武柱國做著從五品知州。
當然了,最後刊發出來的譯本是經過修訂的。
誰幫著改了?自然是武拂衣做的好事。
那是過了皇上的明路,四阿哥幫著他家的側福晉改了稿並無不妥。
康熙最終會不會將這套圓明居士的譯本放出來?那就看他有沒有魄力了。
事實證明皇上雖然不喜後宮幹政,但對於翻譯書籍之類的事給以了默許。
對於兒媳,沒有要求她們一個個隻會生孩子,或是脾性溫順得隻會聽話。
經此一事甚至能大膽推測康熙欣賞與厭惡的尺度。
概括起來一句話,感謝隔壁郭絡羅氏衝鋒陷陣在前頭踩雷。
皇上對八福晉的態度能作為參考標準。人可以聰明有才情,但不能有對掌控權力的野心與渴求。
扯得有點遠了,說迴眼前的學習心得。
胤禛確定老鬼就是懶病犯了,故意將汗阿瑪布置的功課壓到了他頭上。
不由瞥了一眼窗外。
大年初三,天降瑞雪。午後時分,老鬼該不是在前院舒舒服服地睡午覺吧?
*
*
武拂衣倒是想睡午覺,正要去軟塌上歇著,卻被蘇培盛的通報聲給叫停了。
宋格格來了,希望能求見四爺一麵。
今天沒捎甜湯,也沒捎糕點,直接說明來意想就小女兒茉雅琪的事情談一談。
「讓宋格格進來。」
武拂衣迴想起最近幾迴吃飯,宋氏在餐桌上多次表現出一幅欲言又止的模樣。有的話,宋氏應該憋了許久,是到了不吐不快的時候。
宋氏進門先請了安,偷瞄了一眼四爺的臉色,判斷今天四爺的心情或許不錯。
不論是否判斷準確,她憋了半年想談一談別讓茉雅琪玩泥巴的事,今天終是一鼓作氣來了,時機對不對都要說。
「坐吧,你來想說什麽?」
武拂衣心中有數,之前給三個孩子接種牛痘,宋氏就頗有微詞。
宋氏認為種痘可能留疤,那會耽誤了女兒嫁人,生怕茉雅琪因為外貌上的不夠完美得不到丈夫的喜歡。
臉重要,還是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