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清穿同人]我和四爺互穿後 作者:山海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同於太子的不悅,胤禔聽到老八同意去做牛痘研究,立刻眉目舒展開了。
老八自幼養在胤禔的生母惠妃名下。兄弟倆相差九歲,生活有交集的時間段很少。
這會倒像是大哥真為八弟得到差事而高興。至於實情如何,是不是因為胤禩踩了太子一腳,而讓老大心情舒暢,這事就要智者見智。
康熙窺見一屋子人的心思各異,有些意興闌珊。
沒有再往下試探,「既然如此,接下去牛痘一事就由四貝勒與八貝勒負責。盡快擬定詳細的章程,你們都退下吧。」
人離開了幹清宮,該做的事情沒有停。
武拂衣不是直接出宮。一個多月沒給德妃請安,今天都被叫進宮來,禮數上不能過永和宮而不入。
「這些日子,你辛苦了。」
德妃有些時日沒見大兒子,若說真是甚是想念,那是騙人的,畢竟她自老四出生就習慣母子分開。若說沒有一點掛念倒也不至於,還是會憂心他在外頭是否吃苦受累。
武拂衣這些日子過得快活極了。雖說北郊莊子上做著封閉式實驗,但對她來說充斥著自由的氣息。
不過,進宮後傻子才會把這種舒適的真相表露出來。
該發揮的演技一點也不能少,還特意在臉上化了點憔悴妝容,遮一遮精神煥發的麵色。
「兒子讓額娘擔心了。」
武拂衣表現出恰到好處的感動與愧疚,「額娘請安心,兒子在莊子上一切順利。」
說到這裏,似是無意拖了一句。「武氏做事盡心,將莊子上的內務打理得不錯。都是額娘慧眼識人。」
武氏,是德妃去年指給四爺的格格。
其中複雜的真相不足為外人道,總之結果就是德妃特意賞賜武氏,給了一些入府的特別待遇。
德妃聽到兒子說起武格格,一時間有點充楞。
人確實是她指的,賞賜確實是她給的,但她真的記不清武氏的長相了,依稀有些印象那是一個性格安靜的姑娘。
「武氏去了北郊莊子?這真是……」
德妃不是真的兩耳不聞窗外事,已經聽說牛痘預防天花的實驗。
老四被皇上安排去做這樣危險的事,竟然還把女眷給帶了去。這才不是寵愛,而是沒什麽憐惜心地充分使喚人。
武拂衣瞧著德妃的神色,她是同情起「武格格」了。這話說給胤禛聽,也不知道他會如何作想。
這會更添一把火。「武氏不愧是額娘選出來的格格,覺悟頗高。她沒有接種過人痘,主動請纓參與了第一批牛痘實驗。」
「什麽?!」
德妃一時驚詫,連音調都沒控製住,武氏這是不要命了嗎!
「額娘,您不要著急,這不是魯莽行事。」
武拂衣來永和宮倒不是故意刺激德妃,就是來搞一搞鋪墊。
「牛痘實驗做了前期調查,雖然不能有十成把握,但也有七成把握。武氏感念您的青睞,說什麽也不能在太醫麵前低了一頭。」
德妃聽大兒子提起太醫就懂了。
她從宮女成為宮妃,最了解那些醫官態度改變。當下,自發推測出武氏成為首批實驗者的起因。
最初,武氏去北郊莊子可能就是單純管理內務,但被太醫院的醫官嫌棄多管閑事。
太醫院含沙射影,借著貶低武氏,間接諷刺四貝勒沒事找事,說不定還牽扯到德妃識人不清。
武氏為了多方名譽考慮,不得不成為了實驗者之一。不論最後是成功或死亡,她都是盡了力。
「倒是個懂事的。」
德妃下此評語,又瞧著大兒子是不是想要獎賞武氏?
武拂衣隻字不提封賞,仿佛剛剛的話說了就完了。
轉而提到起了胤禎,「十四弟最近也辛苦了。我在莊子上聽聞他苦讀經書隻為給孩子們輔導課業,這是帶了一些新鮮吃食進宮,給他好好補補。」
德妃嘴角一抽。聽聞老四關心弟弟,做母親的當然開心,隻是在生死邊緣走一遭的武氏呢?怎麽提都不提了?
武拂衣故作無知,就像沒有意識到哪有差錯。
德妃見狀,反而為武氏憐惜一把。
瞧老四的模樣,也沒怎麽看中武氏,武氏都是拿命在搏了,老四還是不上心。
「你不用太過操心十四,讓他多讀讀書是好事。」
德妃聽胤禎來訴過苦,但她沒覺得為教導老四家的孩子讓十四多費心有何不好。誰也沒有故意磋磨十四,讓他多讀書動腦子,那是不能更妥當。
當下,或是有幾分同情心在,或是想起當年自己的不易。
德妃還是關注了武氏多一些,:「武氏為你冒險,總得嘉獎一二。等會出宮,你帶一些我的賞賜給她。將來等她生了孩子,倒是能考慮請封側福晉。」
武拂衣暗道就是等著德妃主動提及請封側福晉,可是表麵依舊不為所動。「將來的事都沒影,以後再議吧。兒子替武氏謝過額娘關照。」
這迴不是說假話。
懷孕是不可能懷孕的,又是誰規定一定要為孩子才能請封。哪怕從前沒有先例,就不能打破一下?
武拂衣不是憐惜胤禛,隻是希望側福晉這等外人看起來的榮耀,不僅僅憑著家族與孩子才能爭取到手,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哪怕這種可能性與世情陳規不和,但如果連想一想的心氣都沒有了,才是真的可悲。
老八自幼養在胤禔的生母惠妃名下。兄弟倆相差九歲,生活有交集的時間段很少。
這會倒像是大哥真為八弟得到差事而高興。至於實情如何,是不是因為胤禩踩了太子一腳,而讓老大心情舒暢,這事就要智者見智。
康熙窺見一屋子人的心思各異,有些意興闌珊。
沒有再往下試探,「既然如此,接下去牛痘一事就由四貝勒與八貝勒負責。盡快擬定詳細的章程,你們都退下吧。」
人離開了幹清宮,該做的事情沒有停。
武拂衣不是直接出宮。一個多月沒給德妃請安,今天都被叫進宮來,禮數上不能過永和宮而不入。
「這些日子,你辛苦了。」
德妃有些時日沒見大兒子,若說真是甚是想念,那是騙人的,畢竟她自老四出生就習慣母子分開。若說沒有一點掛念倒也不至於,還是會憂心他在外頭是否吃苦受累。
武拂衣這些日子過得快活極了。雖說北郊莊子上做著封閉式實驗,但對她來說充斥著自由的氣息。
不過,進宮後傻子才會把這種舒適的真相表露出來。
該發揮的演技一點也不能少,還特意在臉上化了點憔悴妝容,遮一遮精神煥發的麵色。
「兒子讓額娘擔心了。」
武拂衣表現出恰到好處的感動與愧疚,「額娘請安心,兒子在莊子上一切順利。」
說到這裏,似是無意拖了一句。「武氏做事盡心,將莊子上的內務打理得不錯。都是額娘慧眼識人。」
武氏,是德妃去年指給四爺的格格。
其中複雜的真相不足為外人道,總之結果就是德妃特意賞賜武氏,給了一些入府的特別待遇。
德妃聽到兒子說起武格格,一時間有點充楞。
人確實是她指的,賞賜確實是她給的,但她真的記不清武氏的長相了,依稀有些印象那是一個性格安靜的姑娘。
「武氏去了北郊莊子?這真是……」
德妃不是真的兩耳不聞窗外事,已經聽說牛痘預防天花的實驗。
老四被皇上安排去做這樣危險的事,竟然還把女眷給帶了去。這才不是寵愛,而是沒什麽憐惜心地充分使喚人。
武拂衣瞧著德妃的神色,她是同情起「武格格」了。這話說給胤禛聽,也不知道他會如何作想。
這會更添一把火。「武氏不愧是額娘選出來的格格,覺悟頗高。她沒有接種過人痘,主動請纓參與了第一批牛痘實驗。」
「什麽?!」
德妃一時驚詫,連音調都沒控製住,武氏這是不要命了嗎!
「額娘,您不要著急,這不是魯莽行事。」
武拂衣來永和宮倒不是故意刺激德妃,就是來搞一搞鋪墊。
「牛痘實驗做了前期調查,雖然不能有十成把握,但也有七成把握。武氏感念您的青睞,說什麽也不能在太醫麵前低了一頭。」
德妃聽大兒子提起太醫就懂了。
她從宮女成為宮妃,最了解那些醫官態度改變。當下,自發推測出武氏成為首批實驗者的起因。
最初,武氏去北郊莊子可能就是單純管理內務,但被太醫院的醫官嫌棄多管閑事。
太醫院含沙射影,借著貶低武氏,間接諷刺四貝勒沒事找事,說不定還牽扯到德妃識人不清。
武氏為了多方名譽考慮,不得不成為了實驗者之一。不論最後是成功或死亡,她都是盡了力。
「倒是個懂事的。」
德妃下此評語,又瞧著大兒子是不是想要獎賞武氏?
武拂衣隻字不提封賞,仿佛剛剛的話說了就完了。
轉而提到起了胤禎,「十四弟最近也辛苦了。我在莊子上聽聞他苦讀經書隻為給孩子們輔導課業,這是帶了一些新鮮吃食進宮,給他好好補補。」
德妃嘴角一抽。聽聞老四關心弟弟,做母親的當然開心,隻是在生死邊緣走一遭的武氏呢?怎麽提都不提了?
武拂衣故作無知,就像沒有意識到哪有差錯。
德妃見狀,反而為武氏憐惜一把。
瞧老四的模樣,也沒怎麽看中武氏,武氏都是拿命在搏了,老四還是不上心。
「你不用太過操心十四,讓他多讀讀書是好事。」
德妃聽胤禎來訴過苦,但她沒覺得為教導老四家的孩子讓十四多費心有何不好。誰也沒有故意磋磨十四,讓他多讀書動腦子,那是不能更妥當。
當下,或是有幾分同情心在,或是想起當年自己的不易。
德妃還是關注了武氏多一些,:「武氏為你冒險,總得嘉獎一二。等會出宮,你帶一些我的賞賜給她。將來等她生了孩子,倒是能考慮請封側福晉。」
武拂衣暗道就是等著德妃主動提及請封側福晉,可是表麵依舊不為所動。「將來的事都沒影,以後再議吧。兒子替武氏謝過額娘關照。」
這迴不是說假話。
懷孕是不可能懷孕的,又是誰規定一定要為孩子才能請封。哪怕從前沒有先例,就不能打破一下?
武拂衣不是憐惜胤禛,隻是希望側福晉這等外人看起來的榮耀,不僅僅憑著家族與孩子才能爭取到手,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哪怕這種可能性與世情陳規不和,但如果連想一想的心氣都沒有了,才是真的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