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頁
庶子的青雲路[科舉] 作者:聽金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骨頭都很硬,隻剩一口氣了。」木疆道。
「那就把人吊起來, 拿到亳州城外去,讓亳州將士看看, 他們的主帥是有多害怕,竟然要來刺殺我這個文弱書生。」說到最後時,江雲康不由笑了笑。
行軍的日子裏,江雲康是牢記各種陰謀,身邊都帶著侍衛,就怕被人暗算了去。
也就是這份小心,才讓他前日逃過一劫, 不然就要被北狄殺手取了性命。
既然重活一場,江雲康就得惜命。
「他們也知道你足智多謀。」木疆笑道, 「現在亳州四下無援,正如當初烏古正讓人包圍永平城一樣,咱們也不急著打。」
江雲康點頭說是, 「先圍他個一段時間, 隻要截斷援軍就行,等亳州城裏士氣大降, 我們再攻城。」
這會就攻城, 亳州將士還頗有精神, 不是個好選擇。
江雲康他們不攻城,亳州城裏又等不到支援。
烏古正立馬就明白江雲康的意思,「他這是要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都是些不中用的東西,刺殺一個書生都做不到,還被人給抓到了。」
前幾日剛到亳州城的那日鬆,聽到烏古正這會,趕忙道,「將軍可不能這時候抱怨,下邊將士都看著呢。」
烏古正掃了眼屋子,淡淡道,「我知道。」
「眼下亳州被包圍,木疆帶兵阻斷我們的援軍,驚水關的兵力用不上,將士們勢必會擔憂。」那日鬆眉頭緊鎖,他們都沒想到會是這個情況,「還是應當讓驚水關加急維修碼頭,出兵臨興關。斷了永平城的支援,木疆必定耗不過我們。」
烏古正擔憂道,「江雲康派人斷了亳州去驚水關的路,隻能繞路送消息去。等消息送到驚水關,少說也要四五日。來來迴迴耗費的時間太多,如何安撫城中將士?」
當初他派兵圍堵永平城,就是想等永平城彈盡糧絕,士氣地下。行軍打戰多年,烏古正懂得高昂的士氣對作戰有多重要。
而且北狄連續兩次敗給曆朝,這一次曆朝又出兵北狄,已經給亳州將士帶來巨大衝擊。
「那將軍的意思是?」那日鬆問。
「驚水關那,就按你說的辦。」烏古正下決定道,「但我們不能由著江雲康圍城,好歹要打開一個口子。」
「木疆不攻城,無非就是兵力不夠多,這才要和我們消耗。」烏古正經驗老道,還是能看出木疆和江雲康的用意,「東北方向有一條小道,從那裏往北要支援。就算木疆派兵圍堵,那裏也有我們的瞭望台,不論如何,都要拚條血路出來。」
烏古正是打定主意要好好廝殺一場,他也明白,註定是一場血戰。
亳州這邊人人緊張,京城那邊也是。
不過收到江雲康打破烏古正包圍的消息,倒是讓皇上稍微鬆口氣。
皇上連夜叫來幾個重要大臣,當即下旨,「這次和北狄的戰事,徹底關乎我們曆朝的局勢,再從京城調兵去永平城。」
「可是皇上,如果從京城調兵,那京城可怎麽辦?」有人不同意。
「沒了永平城,我們就得年年給北狄上貢,再次麵對北狄羞辱!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朕養了他們那麽久,也該上戰場為國效力了!」皇上沒好氣道。
前幾次調兵遣將,都是從南邊掉,沒有動京城的兵力,是因為皇上知道京城的城防軍裏多混子,比不上南邊的士兵強健。但到了危急時刻,就算是混日子的,也給他上戰場去,吃了那麽多年軍餉,上永平城當個肉盾都行!
人多了,總會有幾個死活不會讀書的。有些爹娘就會拿錢走關係,送到軍營領個閑職,反正京城不打戰,不會丟了性命,也不用吃苦,就和江雲康的二哥一樣。
但皇上下旨要京城派兵去支援,那些混日子的勛貴子弟,便開始著急了。
到了次日,便有不少人想法子離開軍營。
不過皇上知道後,二話不說砍了幾個。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能被家中送去軍營的,就算出身世家大族,卻也不是最受重視的那個。
被皇上砍了幾個人後,其他的人便不敢鬧騰,隻能老老實實出發去永平城。
但也有人因此心生怨恨,覺得幹嘛非要攻打亳州,這不是自討苦吃,害得他們要上陣吃苦,全怪江雲康慫恿皇上。
有人壯誌淩雲,也就有人抱怨不滿。
等京城的支援到臨興關時,正好遇到臨興關打戰。
賀之洲看到來了支援,二話不說,就讓他們上了前線。
多了些兵力,就算有些弱,卻也多少有些用,光是衝出去,便能嚇唬到敵軍。
賀之洲不敢耽擱,快速解決了這場戰事。
清點完兵力後,加上來的支援,一共還有四萬多兵力,賀之洲點了三萬將士,帶著他們出發前往驚水關。
賀之洲雖上了年紀,不如徐放他們年輕身體好,但鎮守邊疆幾十年,男兒郎的血性刻在骨子裏。驚水關出兵攻打臨興關,已經損傷兩萬兵力,現下正是攻迴去的好時機。
出兵去驚水關的同時,賀之洲讓人送信去給江雲康,告知他出兵驚水關。
等江雲康收到賀之洲的信時,已經和衝出城的亳州士兵打了一迴,雙方派出的兵馬都所剩無幾,打得格外慘烈。
烏古正練兵嚴格,手下士兵個個精悍強壯。
徐放練兵也同樣是這樣,故而棋逢對手,一時間,亳州城裏,不敢再出兵。
「那就把人吊起來, 拿到亳州城外去,讓亳州將士看看, 他們的主帥是有多害怕,竟然要來刺殺我這個文弱書生。」說到最後時,江雲康不由笑了笑。
行軍的日子裏,江雲康是牢記各種陰謀,身邊都帶著侍衛,就怕被人暗算了去。
也就是這份小心,才讓他前日逃過一劫, 不然就要被北狄殺手取了性命。
既然重活一場,江雲康就得惜命。
「他們也知道你足智多謀。」木疆笑道, 「現在亳州四下無援,正如當初烏古正讓人包圍永平城一樣,咱們也不急著打。」
江雲康點頭說是, 「先圍他個一段時間, 隻要截斷援軍就行,等亳州城裏士氣大降, 我們再攻城。」
這會就攻城, 亳州將士還頗有精神, 不是個好選擇。
江雲康他們不攻城,亳州城裏又等不到支援。
烏古正立馬就明白江雲康的意思,「他這是要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都是些不中用的東西,刺殺一個書生都做不到,還被人給抓到了。」
前幾日剛到亳州城的那日鬆,聽到烏古正這會,趕忙道,「將軍可不能這時候抱怨,下邊將士都看著呢。」
烏古正掃了眼屋子,淡淡道,「我知道。」
「眼下亳州被包圍,木疆帶兵阻斷我們的援軍,驚水關的兵力用不上,將士們勢必會擔憂。」那日鬆眉頭緊鎖,他們都沒想到會是這個情況,「還是應當讓驚水關加急維修碼頭,出兵臨興關。斷了永平城的支援,木疆必定耗不過我們。」
烏古正擔憂道,「江雲康派人斷了亳州去驚水關的路,隻能繞路送消息去。等消息送到驚水關,少說也要四五日。來來迴迴耗費的時間太多,如何安撫城中將士?」
當初他派兵圍堵永平城,就是想等永平城彈盡糧絕,士氣地下。行軍打戰多年,烏古正懂得高昂的士氣對作戰有多重要。
而且北狄連續兩次敗給曆朝,這一次曆朝又出兵北狄,已經給亳州將士帶來巨大衝擊。
「那將軍的意思是?」那日鬆問。
「驚水關那,就按你說的辦。」烏古正下決定道,「但我們不能由著江雲康圍城,好歹要打開一個口子。」
「木疆不攻城,無非就是兵力不夠多,這才要和我們消耗。」烏古正經驗老道,還是能看出木疆和江雲康的用意,「東北方向有一條小道,從那裏往北要支援。就算木疆派兵圍堵,那裏也有我們的瞭望台,不論如何,都要拚條血路出來。」
烏古正是打定主意要好好廝殺一場,他也明白,註定是一場血戰。
亳州這邊人人緊張,京城那邊也是。
不過收到江雲康打破烏古正包圍的消息,倒是讓皇上稍微鬆口氣。
皇上連夜叫來幾個重要大臣,當即下旨,「這次和北狄的戰事,徹底關乎我們曆朝的局勢,再從京城調兵去永平城。」
「可是皇上,如果從京城調兵,那京城可怎麽辦?」有人不同意。
「沒了永平城,我們就得年年給北狄上貢,再次麵對北狄羞辱!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朕養了他們那麽久,也該上戰場為國效力了!」皇上沒好氣道。
前幾次調兵遣將,都是從南邊掉,沒有動京城的兵力,是因為皇上知道京城的城防軍裏多混子,比不上南邊的士兵強健。但到了危急時刻,就算是混日子的,也給他上戰場去,吃了那麽多年軍餉,上永平城當個肉盾都行!
人多了,總會有幾個死活不會讀書的。有些爹娘就會拿錢走關係,送到軍營領個閑職,反正京城不打戰,不會丟了性命,也不用吃苦,就和江雲康的二哥一樣。
但皇上下旨要京城派兵去支援,那些混日子的勛貴子弟,便開始著急了。
到了次日,便有不少人想法子離開軍營。
不過皇上知道後,二話不說砍了幾個。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能被家中送去軍營的,就算出身世家大族,卻也不是最受重視的那個。
被皇上砍了幾個人後,其他的人便不敢鬧騰,隻能老老實實出發去永平城。
但也有人因此心生怨恨,覺得幹嘛非要攻打亳州,這不是自討苦吃,害得他們要上陣吃苦,全怪江雲康慫恿皇上。
有人壯誌淩雲,也就有人抱怨不滿。
等京城的支援到臨興關時,正好遇到臨興關打戰。
賀之洲看到來了支援,二話不說,就讓他們上了前線。
多了些兵力,就算有些弱,卻也多少有些用,光是衝出去,便能嚇唬到敵軍。
賀之洲不敢耽擱,快速解決了這場戰事。
清點完兵力後,加上來的支援,一共還有四萬多兵力,賀之洲點了三萬將士,帶著他們出發前往驚水關。
賀之洲雖上了年紀,不如徐放他們年輕身體好,但鎮守邊疆幾十年,男兒郎的血性刻在骨子裏。驚水關出兵攻打臨興關,已經損傷兩萬兵力,現下正是攻迴去的好時機。
出兵去驚水關的同時,賀之洲讓人送信去給江雲康,告知他出兵驚水關。
等江雲康收到賀之洲的信時,已經和衝出城的亳州士兵打了一迴,雙方派出的兵馬都所剩無幾,打得格外慘烈。
烏古正練兵嚴格,手下士兵個個精悍強壯。
徐放練兵也同樣是這樣,故而棋逢對手,一時間,亳州城裏,不敢再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