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庶子的青雲路[科舉] 作者:聽金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雲康笑著道,「錢家出那麽多錢,隻是想壓別人一頭,隻是齊家不甘示弱,才把捐銀給抬高。他們爭第一,就讓他們使勁爭,反正得好處的是咱們。」
白輕舟點頭說是,「今日事錢、齊兩家捐銀,明日應該還會有些小商戶捐。這些銀子加起來,差不多夠住城牆了。」
商人求名聲,等新城牆修建好後,讓人刻個感謝的碑,便是兩全其美的事。
「不過得了那麽多銀子,可要看好了。」江雲康提醒道,「咱們這裏那麽簡陋,要是被什麽賊人惦記上,咱們了拿不出那麽多銀錢來填窟窿。」
「我知道。」
白輕舟指著床下,「全放床下麵了,誰要想動咱們的銀子,得先從我們的身上踏過去。」
江雲康蹲下看了一眼,看到床板底下好幾個木箱,苦笑道,「等城牆修好後,也得帶著人開始修府衙了,不然就咱們這條件,也難讓人信服。」
「修城牆最重要,但還得先幫百姓們把屋舍蓋起來,不然那麽多人無家可歸,新餘也恢複不到從前的樣子,更別提發展了。」白輕舟到新餘,為的就是大幹一場。
「也對,的有人口在,新餘才能好。」江雲康想了想,又嘆氣道,「不過城中壯勞力,都被征去住城牆,城中的屋舍重建,倒是麻煩了。」
眼看著天一日比一日冷,若是今年冬日的雪大一點,怕是會凍死人。
「這個我想過了,先從城南開始,就算人再少,也要慢慢地動工。」白輕舟道,「咱們先把那些損壞不多的屋舍修好,幫忙修的條件,便是主人家要允許別的百姓先在他們那裏過冬。等明年開春了,再開始大力修補屋舍。」
之前戰亂,新餘往外逃了不少人,一部分人死在外麵,或者在外麵定居不迴來,還有一部分又迴到新餘。得吧這些人口都安頓好,新餘才能發展好。
白輕舟手中有了錢,次日便開始對外貼告示,讓附近城鎮的人都來住城牆。若是家中有驢或馬的,也可以帶來,也會有工錢。
白輕舟去管用工的事,江雲康就負責後勤那些。
整整一個月,到十一月下旬,新餘下起第一場雪米粒時,城牆修補了一半。
雖然還沒完全修好,但已經可以讓人鬆一口氣。隻有一半的城牆,也比之前從四處都能進城的好。
府衙的瓦房也蓋起一排,有七八間屋子,圍牆壘了一小部分,至少能幫屋外一條給圍住。
大家每日都是早出晚歸,累得躺下便能睡著,江雲康便堅持要請一個廚娘。在這麽累的情況下,總得吃飽一點,不然餓著了不能幹活。
這一日,江雲康踏著火紅的晚霞迴到府衙,正打算洗手去躺著,侍衛送來了兩封信。一封是林氏送來的,還一封則是木須先生。
第104章
從府衙的簡易瓦房蓋好後, 江雲康就分得自己的一間屋子。
和好幾個大男人擠在一間屋子,除了唿嚕聲,還有各種汗味。
現在自己住, 倒是舒服多了。
書硯提來茶壺,給主子倒上熱茶,「三爺, 家中無事吧?」
「沒什麽大事。」
江雲康剛看完林氏的書信,承安侯府沒什麽大事, 林氏自個手中有錢,日子過得不差, 倒是更怕他在新餘吃苦。
林氏的信裏,除了承安侯府的事,還提了兩句林家的事。上個月林海出京城買糧,有可能會經過新餘附近。
林氏的意思是,如果江雲康有什麽銀錢上要周轉的事,來不及寫信到京城,可以讓人去找林海。
江雲康想著, 他應該不需要林海幫什麽,不過若是林海就在附近, 還是想見一見。大家互相報個平安,也能安心一些。
看完林氏的信,江雲康又去拆木須先生的信, 看完後, 江雲康也沒意外。信上寫,從他走後, 文渝就接上他修撰的職務。
文渝這人, 很值得信任, 現下能得重用,也是他的造化。有他和大哥在京城,日後江雲康迴京時,也能有所提攜。
不過,木須先生的信中,提到了一件事讓江雲康比較注重。
前些日子,於家又被彈劾了。聽說是錢家出了不少力,於幹明被停官思過,說是沒有約束好家人,讓於家出了些犯事的人。
木須先生在信中寫,入冬後,皇上的身體每況愈下,恭王和太子的爭鬥,格外激烈。
於家便是太子的主力後盾,連於幹明都被停官,顯然是很大的事非。不過查到的也隻是於家旁支的人,還沒查到於家主支身上,太子也就還有希望。
看完木須先生的信,江雲康就放蠟燭上燒了。
新餘在京城的西北方向,冬日更為寒冷,書硯弄來一盆碳火,但比不上京城裏的銀竹碳,隻能放在門後,不然煙霧會熏到人。
「三爺,既然沒什麽大事,就早些歇下吧。」新餘條件有限,書硯這些日子,都和主子住一個屋子,弄好碳火盆後,又去幫主子鋪床,「被褥今兒曬過,不會凍人,躺一會就暖和了。」
之前收到的捐款,都是要用來修建城牆和城裏房屋修繕,江雲康他們不能也不敢用在府衙上。
白輕舟是口袋空空,帶來的銀錢用得差不多,他用的東西都比較簡陋。江雲康便拿出銀錢,給大傢夥貼補了被褥棉衣那些。但也不好用太多銀子,免得引人矚目。
說實話,承安侯和孟氏雖然對江雲康不太好,但侯府畢竟是侯府,就算後來用度減半,那也比新餘好上許多。
白輕舟點頭說是,「今日事錢、齊兩家捐銀,明日應該還會有些小商戶捐。這些銀子加起來,差不多夠住城牆了。」
商人求名聲,等新城牆修建好後,讓人刻個感謝的碑,便是兩全其美的事。
「不過得了那麽多銀子,可要看好了。」江雲康提醒道,「咱們這裏那麽簡陋,要是被什麽賊人惦記上,咱們了拿不出那麽多銀錢來填窟窿。」
「我知道。」
白輕舟指著床下,「全放床下麵了,誰要想動咱們的銀子,得先從我們的身上踏過去。」
江雲康蹲下看了一眼,看到床板底下好幾個木箱,苦笑道,「等城牆修好後,也得帶著人開始修府衙了,不然就咱們這條件,也難讓人信服。」
「修城牆最重要,但還得先幫百姓們把屋舍蓋起來,不然那麽多人無家可歸,新餘也恢複不到從前的樣子,更別提發展了。」白輕舟到新餘,為的就是大幹一場。
「也對,的有人口在,新餘才能好。」江雲康想了想,又嘆氣道,「不過城中壯勞力,都被征去住城牆,城中的屋舍重建,倒是麻煩了。」
眼看著天一日比一日冷,若是今年冬日的雪大一點,怕是會凍死人。
「這個我想過了,先從城南開始,就算人再少,也要慢慢地動工。」白輕舟道,「咱們先把那些損壞不多的屋舍修好,幫忙修的條件,便是主人家要允許別的百姓先在他們那裏過冬。等明年開春了,再開始大力修補屋舍。」
之前戰亂,新餘往外逃了不少人,一部分人死在外麵,或者在外麵定居不迴來,還有一部分又迴到新餘。得吧這些人口都安頓好,新餘才能發展好。
白輕舟手中有了錢,次日便開始對外貼告示,讓附近城鎮的人都來住城牆。若是家中有驢或馬的,也可以帶來,也會有工錢。
白輕舟去管用工的事,江雲康就負責後勤那些。
整整一個月,到十一月下旬,新餘下起第一場雪米粒時,城牆修補了一半。
雖然還沒完全修好,但已經可以讓人鬆一口氣。隻有一半的城牆,也比之前從四處都能進城的好。
府衙的瓦房也蓋起一排,有七八間屋子,圍牆壘了一小部分,至少能幫屋外一條給圍住。
大家每日都是早出晚歸,累得躺下便能睡著,江雲康便堅持要請一個廚娘。在這麽累的情況下,總得吃飽一點,不然餓著了不能幹活。
這一日,江雲康踏著火紅的晚霞迴到府衙,正打算洗手去躺著,侍衛送來了兩封信。一封是林氏送來的,還一封則是木須先生。
第104章
從府衙的簡易瓦房蓋好後, 江雲康就分得自己的一間屋子。
和好幾個大男人擠在一間屋子,除了唿嚕聲,還有各種汗味。
現在自己住, 倒是舒服多了。
書硯提來茶壺,給主子倒上熱茶,「三爺, 家中無事吧?」
「沒什麽大事。」
江雲康剛看完林氏的書信,承安侯府沒什麽大事, 林氏自個手中有錢,日子過得不差, 倒是更怕他在新餘吃苦。
林氏的信裏,除了承安侯府的事,還提了兩句林家的事。上個月林海出京城買糧,有可能會經過新餘附近。
林氏的意思是,如果江雲康有什麽銀錢上要周轉的事,來不及寫信到京城,可以讓人去找林海。
江雲康想著, 他應該不需要林海幫什麽,不過若是林海就在附近, 還是想見一見。大家互相報個平安,也能安心一些。
看完林氏的信,江雲康又去拆木須先生的信, 看完後, 江雲康也沒意外。信上寫,從他走後, 文渝就接上他修撰的職務。
文渝這人, 很值得信任, 現下能得重用,也是他的造化。有他和大哥在京城,日後江雲康迴京時,也能有所提攜。
不過,木須先生的信中,提到了一件事讓江雲康比較注重。
前些日子,於家又被彈劾了。聽說是錢家出了不少力,於幹明被停官思過,說是沒有約束好家人,讓於家出了些犯事的人。
木須先生在信中寫,入冬後,皇上的身體每況愈下,恭王和太子的爭鬥,格外激烈。
於家便是太子的主力後盾,連於幹明都被停官,顯然是很大的事非。不過查到的也隻是於家旁支的人,還沒查到於家主支身上,太子也就還有希望。
看完木須先生的信,江雲康就放蠟燭上燒了。
新餘在京城的西北方向,冬日更為寒冷,書硯弄來一盆碳火,但比不上京城裏的銀竹碳,隻能放在門後,不然煙霧會熏到人。
「三爺,既然沒什麽大事,就早些歇下吧。」新餘條件有限,書硯這些日子,都和主子住一個屋子,弄好碳火盆後,又去幫主子鋪床,「被褥今兒曬過,不會凍人,躺一會就暖和了。」
之前收到的捐款,都是要用來修建城牆和城裏房屋修繕,江雲康他們不能也不敢用在府衙上。
白輕舟是口袋空空,帶來的銀錢用得差不多,他用的東西都比較簡陋。江雲康便拿出銀錢,給大傢夥貼補了被褥棉衣那些。但也不好用太多銀子,免得引人矚目。
說實話,承安侯和孟氏雖然對江雲康不太好,但侯府畢竟是侯府,就算後來用度減半,那也比新餘好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