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庶子的青雲路[科舉] 作者:聽金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去找了木須,木須倒是沒有意見,家裏多養個小孩,幫著幹點雜事都行,多個人吃飯而已。
「正好他小名叫木木,就算是我遠房親戚,別人也不會多問。」木須看著江雲康道。
收留木木隻是一句話的事,現在讓木須比較憂心的,是新餘的戰事。雖說後來又打贏了,但又不知道死傷如何,木疆有沒有受傷。
帶著對木疆的擔心,還有對木木遭遇的氣憤,一行人迴到了京城。
江雲康剛迴到承安侯府,先去給承安侯和孟氏請安,再迴三房。
等見到林氏,看林氏氣色還不錯,便先問有沒有新餘的來信。
「聽二姐說,二姐夫還沒來信。」說到這個,林氏就忍不住嘆氣,「新餘敗了又勝,聽說軍士加城裏的百姓,死了有三萬多人。」
「三萬多人啊,近兩年,這還是最慘烈的一次,光是聽到這個,我就害怕。希望二姐夫和徐世子能沒事,我都不敢多想,想到就害怕。」
林氏這段日子時常去看望江芸,在江芸麵前,她都不敢說太多。
江雲康也是滿臉愁容,這會也隻能等著。
過了兩日,大哥給江雲康介紹了一些同僚,大家都是翰林院的人,往後低頭不見抬頭見,大哥的意思是,提前打個照麵,往後做事也能更方便一點。
江雲康就在臨仙閣擺了酒,同時叫了探親迴來的文渝。他和文渝都不是特別會說話的人,但也不至於太死板,一個晚上的功夫,倒是和大哥帶來的人都混了個眼熟。
翰林院修撰,主要是記載皇上的言行,還有草擬一些典禮的稿子。故而時常能見到皇上,工作內容和現代的秘書有些相似,若是能得皇上喜歡,也最容易受到重用。
在江雲康第一天上任,由同樣是修撰的公孫良給他介紹。
公孫良先帶他去記檔存放的屋子,「往後你記錄的起居錄也會存放在這裏,用於往後編史等。」
他走在江雲康前麵,穿過一個又一個的書架,叮囑道,「除了平日灑掃的太監,就隻有我們住撰能進出此地。這裏記錄的任何事,你都不能往外說,更不能另外存檔。一旦被發現,那都是要罷官殺頭的大罪。」
走到屋子的最裏麵,公孫良才停住。
他比江雲康要大幾歲,又是前輩,故而江雲康對公孫良態度比較恭敬,「多謝公孫大人指點,我一定牢記你的叮囑。」
「江大人不用和我太客氣,你我同是修撰,你做好了,我也好,都是一條船上的人。」公孫良轉頭看向窗外,「皇上差不多下朝了,你隨我去覲見皇上吧。」
跟著公孫良一路去了宮裏,到大殿外時,聽說恭王正在裏麵,兩個人便候在長廊下。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恭王才從殿中走出來,神色看著不太好,江雲康匆匆看了一眼,就收迴目光。
等太監進去通傳後,江雲康和公孫良才得以進去大殿。
行禮後,聽公孫良在和皇上提自個,江雲康並不敢亂動。
「聽聞,前些日子,雲康北上遊學去了?」皇上突然開口。
江雲康點頭說是。
「那你肯定經過孟州吧?」皇上又問。
迴到京城後,木須就去找了以前的一個學生,說了孟州的事。具體說了什麽,江雲康並不知道,隻是聽說,這兩日不斷有人參錢明鶴。
現在皇上問到孟州,江雲康心裏咯噔一下,但皇上連他遊學的事都知道,那就不能撒謊,便又說了是。
「說說,你眼中的孟州是什麽樣?」皇上往後慢慢靠去,兩手交疊在大腿上。
恭王剛走,且看恭王的臉色,應該不太高興。
這會要怎麽說,便需要深思熟慮。
江雲康在心中飛快地過了一遍,再迴答道,「迴皇上,孟州靠近京城,自然比較富庶。不過近來或許是新餘來的流民較多,孟州城外的人牙子比其他地方都多。」
「你的意思是,存在拐賣流民的現象?」皇上會這麽問,是這幾日參錢明鶴的摺子有這麽寫,聽到江雲康說到新餘流民,便又想到。
「確實是的,因為微臣當時救下一個孩童,便是被人牙子拐去的新餘流民。」江雲康那日買人,有許多人都看到。不過他想要含糊地敷衍過去也可以,但想到木木身上的傷,既然皇上都這麽問了,便不想說謊。
「哼,倒是沒冤枉了錢明鶴!」
對於這幾日的摺子,皇上並沒有完全相信,起初剛聽到,並沒有要發作的意思。但連著幾日都收到關於孟州的各種摺子,皇上這才上了點心。
現在從江雲康的口中聽到關於流民的事,皇上眉頭緊皺,心情不悅地道,「你們下去吧,朕還有事要處理。」
等走出大殿後,公孫良多看了江雲康幾眼。
「江大人不知道孟州太守是誰嗎?」過了好一會兒,等快迴到翰林院,公孫良才開口問。
「有聽人說過,公孫大人可是有什麽指點的?」江雲康謙虛問。
「沒有。」公孫良搖搖頭,嘴上說沒有,但語氣比之前平淡了一些,「江大人這樣挺好。」
二人進了翰林院後,公孫良帶江雲康到辦事的位置,便去忙活自己的事。
初進翰林院,江雲康需要先跟著學習一段時間。每日不是看文檔,就是在聽前輩講史,倒是沒再見到皇上,也沒輪到他上值。
「正好他小名叫木木,就算是我遠房親戚,別人也不會多問。」木須看著江雲康道。
收留木木隻是一句話的事,現在讓木須比較憂心的,是新餘的戰事。雖說後來又打贏了,但又不知道死傷如何,木疆有沒有受傷。
帶著對木疆的擔心,還有對木木遭遇的氣憤,一行人迴到了京城。
江雲康剛迴到承安侯府,先去給承安侯和孟氏請安,再迴三房。
等見到林氏,看林氏氣色還不錯,便先問有沒有新餘的來信。
「聽二姐說,二姐夫還沒來信。」說到這個,林氏就忍不住嘆氣,「新餘敗了又勝,聽說軍士加城裏的百姓,死了有三萬多人。」
「三萬多人啊,近兩年,這還是最慘烈的一次,光是聽到這個,我就害怕。希望二姐夫和徐世子能沒事,我都不敢多想,想到就害怕。」
林氏這段日子時常去看望江芸,在江芸麵前,她都不敢說太多。
江雲康也是滿臉愁容,這會也隻能等著。
過了兩日,大哥給江雲康介紹了一些同僚,大家都是翰林院的人,往後低頭不見抬頭見,大哥的意思是,提前打個照麵,往後做事也能更方便一點。
江雲康就在臨仙閣擺了酒,同時叫了探親迴來的文渝。他和文渝都不是特別會說話的人,但也不至於太死板,一個晚上的功夫,倒是和大哥帶來的人都混了個眼熟。
翰林院修撰,主要是記載皇上的言行,還有草擬一些典禮的稿子。故而時常能見到皇上,工作內容和現代的秘書有些相似,若是能得皇上喜歡,也最容易受到重用。
在江雲康第一天上任,由同樣是修撰的公孫良給他介紹。
公孫良先帶他去記檔存放的屋子,「往後你記錄的起居錄也會存放在這裏,用於往後編史等。」
他走在江雲康前麵,穿過一個又一個的書架,叮囑道,「除了平日灑掃的太監,就隻有我們住撰能進出此地。這裏記錄的任何事,你都不能往外說,更不能另外存檔。一旦被發現,那都是要罷官殺頭的大罪。」
走到屋子的最裏麵,公孫良才停住。
他比江雲康要大幾歲,又是前輩,故而江雲康對公孫良態度比較恭敬,「多謝公孫大人指點,我一定牢記你的叮囑。」
「江大人不用和我太客氣,你我同是修撰,你做好了,我也好,都是一條船上的人。」公孫良轉頭看向窗外,「皇上差不多下朝了,你隨我去覲見皇上吧。」
跟著公孫良一路去了宮裏,到大殿外時,聽說恭王正在裏麵,兩個人便候在長廊下。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恭王才從殿中走出來,神色看著不太好,江雲康匆匆看了一眼,就收迴目光。
等太監進去通傳後,江雲康和公孫良才得以進去大殿。
行禮後,聽公孫良在和皇上提自個,江雲康並不敢亂動。
「聽聞,前些日子,雲康北上遊學去了?」皇上突然開口。
江雲康點頭說是。
「那你肯定經過孟州吧?」皇上又問。
迴到京城後,木須就去找了以前的一個學生,說了孟州的事。具體說了什麽,江雲康並不知道,隻是聽說,這兩日不斷有人參錢明鶴。
現在皇上問到孟州,江雲康心裏咯噔一下,但皇上連他遊學的事都知道,那就不能撒謊,便又說了是。
「說說,你眼中的孟州是什麽樣?」皇上往後慢慢靠去,兩手交疊在大腿上。
恭王剛走,且看恭王的臉色,應該不太高興。
這會要怎麽說,便需要深思熟慮。
江雲康在心中飛快地過了一遍,再迴答道,「迴皇上,孟州靠近京城,自然比較富庶。不過近來或許是新餘來的流民較多,孟州城外的人牙子比其他地方都多。」
「你的意思是,存在拐賣流民的現象?」皇上會這麽問,是這幾日參錢明鶴的摺子有這麽寫,聽到江雲康說到新餘流民,便又想到。
「確實是的,因為微臣當時救下一個孩童,便是被人牙子拐去的新餘流民。」江雲康那日買人,有許多人都看到。不過他想要含糊地敷衍過去也可以,但想到木木身上的傷,既然皇上都這麽問了,便不想說謊。
「哼,倒是沒冤枉了錢明鶴!」
對於這幾日的摺子,皇上並沒有完全相信,起初剛聽到,並沒有要發作的意思。但連著幾日都收到關於孟州的各種摺子,皇上這才上了點心。
現在從江雲康的口中聽到關於流民的事,皇上眉頭緊皺,心情不悅地道,「你們下去吧,朕還有事要處理。」
等走出大殿後,公孫良多看了江雲康幾眼。
「江大人不知道孟州太守是誰嗎?」過了好一會兒,等快迴到翰林院,公孫良才開口問。
「有聽人說過,公孫大人可是有什麽指點的?」江雲康謙虛問。
「沒有。」公孫良搖搖頭,嘴上說沒有,但語氣比之前平淡了一些,「江大人這樣挺好。」
二人進了翰林院後,公孫良帶江雲康到辦事的位置,便去忙活自己的事。
初進翰林院,江雲康需要先跟著學習一段時間。每日不是看文檔,就是在聽前輩講史,倒是沒再見到皇上,也沒輪到他上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