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庶子的青雲路[科舉] 作者:聽金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還好,一路都坐馬車,也不是很累。」江雲康看林氏麵頰小了點,又看到安兒揮舞著有力的胖胳膊,心疼道,「可是帶安兒累人,我瞧你好像瘦了些?」
「抱安兒確實要費些力氣,但有奶娘她們在,還不至於累到我。」林氏看彩萍端來酸梅湯,也跟著喝了一口,安兒吧唧著小嘴也要喝,她讓奶娘把安兒先抱出去,「主要還是夏日天熱,食慾便一般。再過一個月就好了,等入秋後,京城也會涼爽不少。」
夏日確實會清減些,江雲康喝完酸梅湯後,便問一些家裏的事。
林氏緩緩道來,「侯府最近沒什麽大事。就是這些日子,大嫂的狀態好像更不好,大夏天的還要穿春日的衣裳。順順倒是越來越康健,母親怕大嫂累著,時常把順順抱去正院帶。」
「還一個是六弟,父親這些日子沒事做,就讓六弟每日下學了去找他背書。六弟到了父親跟前,倒是背書順暢不少。」
「其餘的嘛……對了,大姐夫不懂找了什麽門路,調離了原來的地方。大姐為了這個事,還特意迴家顯擺了一趟。」
一個大家庭裏,大事小事都有,林氏慢慢地說,江雲康就安靜地聽。
都說小別勝新婚,倒是很有道理。當晚二人就纏綿了好一會兒,好眠到天亮。
迴到京城後,又是埋頭苦讀的時間。
從五月到七月,江雲熠如願通過了院試。
雖不是前二十的廩生,名次卻也在中上,孟氏特意跟著去看的榜,迴來時眼睛都哭紅了。
說起來,江雲熠不過十五歲,能有這個成績算不錯了。
而七月還有一件好事,就是江雲帆被皇上點去編史,這雖然是一份比較危險的事務,但如果做好了,也很可能會青雲直上。
江雲帆自己是很大壓力,但承安侯覺得江雲帆無所不能,一定可以做好,故而特別高興。
而江雲康,也即將迎來八月的鄉試,也就是所謂的秋闈。
通過鄉試的人稱之為舉人,原則上來說,舉人就獲得了選官的資格。但大家都會繼續往後麵考,若是考不中進士再說。
鄉試是每三年一次,如遇到慶典也會加考,就是所謂的恩科,同樣是在八月份考試。
鄉試的時間是定死的,不需要另外通知每年幾月考,學子們隻要根據考試時間,再提前開始準備就行。
而鄉試的考官,都是由朝廷選派翰林、內閣學士擔任,分配到各地知州。
八月初六這日,考官們會先入闈,也就是先進入考場,會分內外簾兩部分考官。內簾考官隻負責批閱試卷,不能參與其他任何事,而內外簾考官也不能有往來。[注1]
這些製度,都是為了防止舞弊,盡量做到公正。
說到鄉試,江雲康就比較緊張了。
這一次的考試,可不是之前的院試。鄉試裏的人才,那都是院試中精選出來的。像江陵書院的好多學生,都要參加這次的鄉試。
七月二十這日,文渝的信到了木府。
為了鄉試做準備,文渝打算提前出發,先到木府住幾日。
木須看完文渝的信,就讓江雲康先放下書。
院子裏的梧桐樹,已經滿樹發黃,木須站在門口,看著即將落葉歸根的梧桐樹道,「雖然文渝不是我的學生,但我還是希望他也能有好成績。他會是你這次鄉試最大的對手,你知道你的文章,和他的區別嗎?」
「學生其實明白一點。」
上次在江陵書院小考,江雲康就懂一些,「文師兄胸懷天下,有著一般人沒有的抱負。」
「文渝出身貧寒,他知道百姓最缺什麽。他的文章裏,總是帶著雄心壯誌,讀起來能讓人熱血沸騰。」木須目光放遠,「如今曆朝的江山有一半在敵國手中,那邊的百姓民不聊生,正是需要文渝這樣滿腔熱血的年輕人。」
「而你的文章,是規矩裏寫得最好的。從用詞到行文,還有對朝政的把握,都讓人挑不出錯來。」
說到這裏,木須轉身看著江雲康,「但你少了文渝的那份熱血,你的書,是在為你自己而讀。」
「人生匆匆幾十年,為己而活無可厚非。但為自己而活,又如何名垂青史?」
江雲康曾聽鍾情說過,木須先生一輩子教書育人,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有才之人參與朝政,能收複舊山河。
他很能理解,也很懂木須他們的這份抱負。
但正如木須先生說的一樣,他現在對這份抱負的感受,並不是特別深刻。
剛穿越來的時候,江雲康麵對的是一地雞毛的承安侯府。
在侯府裏,他是最不被人看好的庶子。自個兒的處境都十分艱難,又如何做到去肩負重任。
為了能從侯府走出來,江雲康才那麽認真地讀書。
他最開始的讀書,更像是現代人好好讀書,然後找一份好工作。
但日子久了,他發現身邊很多人都不是這樣,包括林源都有些很大的抱負。
窮則獨善其身,江雲康已經從這個「窮」字走出來大半,既然如此,是否要再往外看看?
平心而論,江雲康更想的還是過好自己的日子。但每次受到身邊人的感染後,他也會有收複關山五十洲的抱負。
隻是他現在的目標還放不到那麽大,畢竟他隻是一個秀才,他更喜歡一步步地來。
「抱安兒確實要費些力氣,但有奶娘她們在,還不至於累到我。」林氏看彩萍端來酸梅湯,也跟著喝了一口,安兒吧唧著小嘴也要喝,她讓奶娘把安兒先抱出去,「主要還是夏日天熱,食慾便一般。再過一個月就好了,等入秋後,京城也會涼爽不少。」
夏日確實會清減些,江雲康喝完酸梅湯後,便問一些家裏的事。
林氏緩緩道來,「侯府最近沒什麽大事。就是這些日子,大嫂的狀態好像更不好,大夏天的還要穿春日的衣裳。順順倒是越來越康健,母親怕大嫂累著,時常把順順抱去正院帶。」
「還一個是六弟,父親這些日子沒事做,就讓六弟每日下學了去找他背書。六弟到了父親跟前,倒是背書順暢不少。」
「其餘的嘛……對了,大姐夫不懂找了什麽門路,調離了原來的地方。大姐為了這個事,還特意迴家顯擺了一趟。」
一個大家庭裏,大事小事都有,林氏慢慢地說,江雲康就安靜地聽。
都說小別勝新婚,倒是很有道理。當晚二人就纏綿了好一會兒,好眠到天亮。
迴到京城後,又是埋頭苦讀的時間。
從五月到七月,江雲熠如願通過了院試。
雖不是前二十的廩生,名次卻也在中上,孟氏特意跟著去看的榜,迴來時眼睛都哭紅了。
說起來,江雲熠不過十五歲,能有這個成績算不錯了。
而七月還有一件好事,就是江雲帆被皇上點去編史,這雖然是一份比較危險的事務,但如果做好了,也很可能會青雲直上。
江雲帆自己是很大壓力,但承安侯覺得江雲帆無所不能,一定可以做好,故而特別高興。
而江雲康,也即將迎來八月的鄉試,也就是所謂的秋闈。
通過鄉試的人稱之為舉人,原則上來說,舉人就獲得了選官的資格。但大家都會繼續往後麵考,若是考不中進士再說。
鄉試是每三年一次,如遇到慶典也會加考,就是所謂的恩科,同樣是在八月份考試。
鄉試的時間是定死的,不需要另外通知每年幾月考,學子們隻要根據考試時間,再提前開始準備就行。
而鄉試的考官,都是由朝廷選派翰林、內閣學士擔任,分配到各地知州。
八月初六這日,考官們會先入闈,也就是先進入考場,會分內外簾兩部分考官。內簾考官隻負責批閱試卷,不能參與其他任何事,而內外簾考官也不能有往來。[注1]
這些製度,都是為了防止舞弊,盡量做到公正。
說到鄉試,江雲康就比較緊張了。
這一次的考試,可不是之前的院試。鄉試裏的人才,那都是院試中精選出來的。像江陵書院的好多學生,都要參加這次的鄉試。
七月二十這日,文渝的信到了木府。
為了鄉試做準備,文渝打算提前出發,先到木府住幾日。
木須看完文渝的信,就讓江雲康先放下書。
院子裏的梧桐樹,已經滿樹發黃,木須站在門口,看著即將落葉歸根的梧桐樹道,「雖然文渝不是我的學生,但我還是希望他也能有好成績。他會是你這次鄉試最大的對手,你知道你的文章,和他的區別嗎?」
「學生其實明白一點。」
上次在江陵書院小考,江雲康就懂一些,「文師兄胸懷天下,有著一般人沒有的抱負。」
「文渝出身貧寒,他知道百姓最缺什麽。他的文章裏,總是帶著雄心壯誌,讀起來能讓人熱血沸騰。」木須目光放遠,「如今曆朝的江山有一半在敵國手中,那邊的百姓民不聊生,正是需要文渝這樣滿腔熱血的年輕人。」
「而你的文章,是規矩裏寫得最好的。從用詞到行文,還有對朝政的把握,都讓人挑不出錯來。」
說到這裏,木須轉身看著江雲康,「但你少了文渝的那份熱血,你的書,是在為你自己而讀。」
「人生匆匆幾十年,為己而活無可厚非。但為自己而活,又如何名垂青史?」
江雲康曾聽鍾情說過,木須先生一輩子教書育人,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有才之人參與朝政,能收複舊山河。
他很能理解,也很懂木須他們的這份抱負。
但正如木須先生說的一樣,他現在對這份抱負的感受,並不是特別深刻。
剛穿越來的時候,江雲康麵對的是一地雞毛的承安侯府。
在侯府裏,他是最不被人看好的庶子。自個兒的處境都十分艱難,又如何做到去肩負重任。
為了能從侯府走出來,江雲康才那麽認真地讀書。
他最開始的讀書,更像是現代人好好讀書,然後找一份好工作。
但日子久了,他發現身邊很多人都不是這樣,包括林源都有些很大的抱負。
窮則獨善其身,江雲康已經從這個「窮」字走出來大半,既然如此,是否要再往外看看?
平心而論,江雲康更想的還是過好自己的日子。但每次受到身邊人的感染後,他也會有收複關山五十洲的抱負。
隻是他現在的目標還放不到那麽大,畢竟他隻是一個秀才,他更喜歡一步步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