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庶子的青雲路[科舉] 作者:聽金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木須活了那麽多年,自然知道這兩個人什麽心思。
手裏的戒尺敲了下桌腿,「行了,少在我麵前裝,你們兩個什麽樣,我還能不明白?」
「我懶得管你們,你們愛怎麽樣就怎麽樣,反正我這次就收一個學生。」
這話就是默認林源可以跟著一塊讀書,江雲康趕忙拉著林源一塊磕頭道謝。
而於景山滿心疑惑地迴到於府,直奔他爹書房去。
第45章
於景山是老來子, 他今年才二十,父親於幹明卻五十有七。
他剛出生,就是整個於家的寶貝。
進書房時, 於景山門也沒敲,直接推門進去。
於幹明已經習慣這樣的事,眉毛都沒抬, 就知道來的是什麽人,因為整個於家隻有一個人敢不敲門進他書房, 低頭繼續看著手中的摺子,問, 「又怎麽了?」
「我問您,木須為何不收我當學生?」於景山坐到他爹對麵,兩手撐在書桌上一臉疑惑。
「不是早讓你放棄了麽,你怎麽還想這個事?」於幹明這才放下摺子,花白的頭發盡顯他的操勞,「最開始我就和你說了,不要去找木須, 隨便其他哪個先生,我都可以給你請來, 照樣比木須那個老頑固好。」
「你怎麽非不聽呢?」
「我就是不服氣,憑什麽就他看不上我?」於景山憤憤道,「他夫人讓我來問您, 說是有原因的, 到底是什麽事?」
「你管這些做什麽,我們兩家從沒來往, 能有什麽事。」於幹明擺擺手, 又拿起摺子, 「出去吧,最近我收到不少彈劾你的摺子,老老實實讀書吧,等你中了舉人,往後比誰都會好。」
就算兒子被彈劾,於幹明也沒太多責怪的意思,口吻更像是在哄。
於景山卻不是個肯聽話的,他堅持要知道答案,「父親,我又不是小孩,您何必什麽事都瞞著我呢?」
「我都是秀才了,明年鄉試過了便是舉人,你們卻總把我當小孩。就算是什麽朝堂紛爭,您也可以和我說啊,我可以和大哥一樣,一起幫您排憂解難。」於景山覺得自己讀那麽多書,不能白白讀,父親和大哥常徹夜談論朝政,偏不帶上他,好幾次都想說這個事。
於幹明還是和以前一樣的說法,「說了你還小就是小,萬事都有我們在,你何必操心這個。」
頓了下,看小兒子緊緊皺眉,又妥協道,「罷了,既然你那麽堅持,那我就和你說一點。木須和我們沒什麽大仇大恨,是他的學生和我們有過節,所以他才因此遷怒你。」
「什麽過節呢?」於景山追問道。
「左右不過是太子的一些事,這些你不用知道。」於幹明不願多說,「快些去看看你母親,她一整日都念叨著你。」
於景山看父親不肯鬆口,心癢難耐,打算去問問母親。但他母親卻說不清楚,她不過問朝堂的事,讓於景山別多心。
而這會的木府,林源去幫成氏搭花架,江雲康則是在竹屋和木須說話。
「你應該很好奇,我和於家的事吧?」木須坐在上首,布滿溝壑的眼眸看不清情緒,但他語氣坦然,並沒有要遮掩的意思。
江雲康卻搖頭,「好奇肯定有一些,但過往的事,該學生知道的總會知道,不該知道的,現在好奇也沒用。」
「我就欣賞你這份淡定,什麽事到你這裏,都不會有驚濤駭浪的情緒。」木須讚嘆一句,緊皺的眉頭漸漸舒展開,笑著道,「過去的事太複雜,我與你說太多也沒用。但你往後入朝為官,難免要和於家人打交道,提前給你說一點也好。」
木須看江雲康隻是微微抬頭,端起案幾上的茶盞,對著熱茶吹了吹,抿一小口,再繼續道,「於家是太子妃的娘家,自然選擇擁護太子。而皇上有好幾個兒子,比太子厲害的有好幾個,為了鞏固太子的儲君之位,於家暗中拉攏了不少朝臣。」
說到這裏,木須的眼中閃過一抹不屑,「但我教學生時,都告訴他們當個純臣便好,鍾慶不願被於家拉攏,又不和其他王爺站隊。他本就體弱,後來於家派人給他下了毒,身子徹底敗了。這樣的手段,於家用了不少,我是最看不上的。」
江雲康大概聽明白了,就是不懂於景山有沒有問到答案。
「往後你當了我學生,也得記得,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莫要為了高官厚祿,就放棄底線。」木須教誨道。
他為人清正,一身都不追求名利,不然以他的學識和名氣,家中的宅院又何止三進。
木須自個看不上那些趨炎附勢的人,自然也不喜歡有這樣的學生。
「學生明白。」江雲康道。
「現在與你說這些,多少有點早,但做官如做人,我收你為學生不僅僅是因為你的學問,還有你的做人。」木須長嘆一聲,他年歲大了,江雲康會是他最後一個學生,所以也會格外用心,「明年的鄉試,你可有幾層把握?」
鄉試主考《四書》、《五經》和八股文,每個朝代的內容也會有所不同,江雲康所在的朝代,除了這三個還要加上策問和詩經。
這些東西,能領悟的人,就能舉一反三,旁經引據。
但是沒有天賦的人,多花十年二十年,都可能不能感悟到精髓。
江雲康屬於應試教育的優秀學生,隻要給他書本,和過往試卷,他就能研究出考試的方向和規律。
手裏的戒尺敲了下桌腿,「行了,少在我麵前裝,你們兩個什麽樣,我還能不明白?」
「我懶得管你們,你們愛怎麽樣就怎麽樣,反正我這次就收一個學生。」
這話就是默認林源可以跟著一塊讀書,江雲康趕忙拉著林源一塊磕頭道謝。
而於景山滿心疑惑地迴到於府,直奔他爹書房去。
第45章
於景山是老來子, 他今年才二十,父親於幹明卻五十有七。
他剛出生,就是整個於家的寶貝。
進書房時, 於景山門也沒敲,直接推門進去。
於幹明已經習慣這樣的事,眉毛都沒抬, 就知道來的是什麽人,因為整個於家隻有一個人敢不敲門進他書房, 低頭繼續看著手中的摺子,問, 「又怎麽了?」
「我問您,木須為何不收我當學生?」於景山坐到他爹對麵,兩手撐在書桌上一臉疑惑。
「不是早讓你放棄了麽,你怎麽還想這個事?」於幹明這才放下摺子,花白的頭發盡顯他的操勞,「最開始我就和你說了,不要去找木須, 隨便其他哪個先生,我都可以給你請來, 照樣比木須那個老頑固好。」
「你怎麽非不聽呢?」
「我就是不服氣,憑什麽就他看不上我?」於景山憤憤道,「他夫人讓我來問您, 說是有原因的, 到底是什麽事?」
「你管這些做什麽,我們兩家從沒來往, 能有什麽事。」於幹明擺擺手, 又拿起摺子, 「出去吧,最近我收到不少彈劾你的摺子,老老實實讀書吧,等你中了舉人,往後比誰都會好。」
就算兒子被彈劾,於幹明也沒太多責怪的意思,口吻更像是在哄。
於景山卻不是個肯聽話的,他堅持要知道答案,「父親,我又不是小孩,您何必什麽事都瞞著我呢?」
「我都是秀才了,明年鄉試過了便是舉人,你們卻總把我當小孩。就算是什麽朝堂紛爭,您也可以和我說啊,我可以和大哥一樣,一起幫您排憂解難。」於景山覺得自己讀那麽多書,不能白白讀,父親和大哥常徹夜談論朝政,偏不帶上他,好幾次都想說這個事。
於幹明還是和以前一樣的說法,「說了你還小就是小,萬事都有我們在,你何必操心這個。」
頓了下,看小兒子緊緊皺眉,又妥協道,「罷了,既然你那麽堅持,那我就和你說一點。木須和我們沒什麽大仇大恨,是他的學生和我們有過節,所以他才因此遷怒你。」
「什麽過節呢?」於景山追問道。
「左右不過是太子的一些事,這些你不用知道。」於幹明不願多說,「快些去看看你母親,她一整日都念叨著你。」
於景山看父親不肯鬆口,心癢難耐,打算去問問母親。但他母親卻說不清楚,她不過問朝堂的事,讓於景山別多心。
而這會的木府,林源去幫成氏搭花架,江雲康則是在竹屋和木須說話。
「你應該很好奇,我和於家的事吧?」木須坐在上首,布滿溝壑的眼眸看不清情緒,但他語氣坦然,並沒有要遮掩的意思。
江雲康卻搖頭,「好奇肯定有一些,但過往的事,該學生知道的總會知道,不該知道的,現在好奇也沒用。」
「我就欣賞你這份淡定,什麽事到你這裏,都不會有驚濤駭浪的情緒。」木須讚嘆一句,緊皺的眉頭漸漸舒展開,笑著道,「過去的事太複雜,我與你說太多也沒用。但你往後入朝為官,難免要和於家人打交道,提前給你說一點也好。」
木須看江雲康隻是微微抬頭,端起案幾上的茶盞,對著熱茶吹了吹,抿一小口,再繼續道,「於家是太子妃的娘家,自然選擇擁護太子。而皇上有好幾個兒子,比太子厲害的有好幾個,為了鞏固太子的儲君之位,於家暗中拉攏了不少朝臣。」
說到這裏,木須的眼中閃過一抹不屑,「但我教學生時,都告訴他們當個純臣便好,鍾慶不願被於家拉攏,又不和其他王爺站隊。他本就體弱,後來於家派人給他下了毒,身子徹底敗了。這樣的手段,於家用了不少,我是最看不上的。」
江雲康大概聽明白了,就是不懂於景山有沒有問到答案。
「往後你當了我學生,也得記得,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莫要為了高官厚祿,就放棄底線。」木須教誨道。
他為人清正,一身都不追求名利,不然以他的學識和名氣,家中的宅院又何止三進。
木須自個看不上那些趨炎附勢的人,自然也不喜歡有這樣的學生。
「學生明白。」江雲康道。
「現在與你說這些,多少有點早,但做官如做人,我收你為學生不僅僅是因為你的學問,還有你的做人。」木須長嘆一聲,他年歲大了,江雲康會是他最後一個學生,所以也會格外用心,「明年的鄉試,你可有幾層把握?」
鄉試主考《四書》、《五經》和八股文,每個朝代的內容也會有所不同,江雲康所在的朝代,除了這三個還要加上策問和詩經。
這些東西,能領悟的人,就能舉一反三,旁經引據。
但是沒有天賦的人,多花十年二十年,都可能不能感悟到精髓。
江雲康屬於應試教育的優秀學生,隻要給他書本,和過往試卷,他就能研究出考試的方向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