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庶子的青雲路[科舉] 作者:聽金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早膳很簡單,一碗清粥,加三碗小菜。
江雲康剛坐下,冬梅便在一旁道,「三奶奶一早就去給夫人請安和幫忙了,她讓奴婢提醒您,今日府中還會宴客,三爺用完早膳,記得去前院露露臉。」
江家大郎中舉,府中宴席連擺三日,雖說江雲康這次又是連秀才都沒中,但即使強顏歡笑,也要去前院走一圈。
聽此,江雲康才想到原主是有個夫人的,這讓他突然有些尷尬。
盲婚啞嫁是古代的事,江雲康作為一個現代人,實在做不到沒有感情還一起睡覺。
可古代的規矩他也懂,若是女子和離,日後不僅會被人說道,也再難嫁到好人家。
迴憶了下他的這位夫人,其實印象不深,因為原主一直想考功名,心中又記恨父親給他娶了個商賈出身的夫人,對林氏便很冷漠。他就記得是個麵容娟秀的姑娘,平常話也不多。
哎,突然頭疼。
江雲康幾口吃完粥,決定還是先看看再說。
江雲康住的兩進小院,在侯府西側。
出了小院是條鬆木長廊,挨著侯府的園子,是個僻靜的地方,但離前院也就比較遠。
走上一刻鍾,江雲康才聽到一些熱鬧聲。
穿過一方拱門,才看到他那位眾星捧月的長兄,和他那位正受人奉承的父親。
承安侯府往前數三代,還頗有建樹,但到了江雲康祖父時,便開始走下坡路了。
如今的承安侯,也就是江雲康父親,早年間也曾立誌想靠科舉入仕,可中了秀才後,連著三次都沒能中舉,老爺子怕再不中會丟臉,給承安侯安排了個修錄的官職。可二十年過去,承安侯也不見升遷多少,如今也隻是翰林院侍讀學士,未來的官路一眼能望到盡頭,不太可能再升官了,所以一心寄托在嫡長子身上。
承安侯於做官一般,但生孩子很行。
江雲康排行老三,下邊還有三個弟弟,其中五弟是嫡母的幼子,最得寵愛。至於姊妹,除了夭折的兩個,出嫁了的兩個,府中還有兩位待字閨中的妹妹。
不過那麽多孩子,卻沒一個和江雲康是同母出生。他母親是官員送妾,憑著一副好樣貌,得了承安侯好些寵愛,可偏偏命不好,生他時難產死了。
府中孩子多,江雲康又是個沒親娘的庶子,自然得不到什麽關注。
「三哥!」
老四江雲傑迎麵走來,他比江雲康小三歲,如今十八,五官偏圓,笑起來有種單純無害的感覺。他剛中秀才後,承安侯就幫他定下光祿寺署正家的嫡幼女,配他庶子身份,倒是合適。
由於都是庶子,兩人比其他兄弟走得近一些。
江雲康轉頭看去,等江雲傑走近走,並肩朝父親走去。
江雲傑歪頭和他小聲道,「三哥,我知道你今年又沒考中,心中很是鬱悶,若是待會父親說你兩句,你可別往心裏去。」
同時參加科考,江雲傑這個弟弟頭一次就中了秀才,雖說名次靠後,但比起沒中的哥哥,也算是爭氣了。
江雲康微微勾唇,「四弟說什麽呢,我沒考中本就是我不好,被父親說兩句是自然,當然不會往心裏去。」
他拍拍江雲傑的肩膀,見到了父親跟前,恭恭敬敬地行禮問安。
古人百善孝為先,就算老子對你再不好,但想要立足,就不能背個不孝、不敬長輩的罪名。
承安候淡淡看了眼江雲康,目光很快移到邊上的江雲傑身上,隨後笑著和邊上的人介紹道,「這是我第四子,第一次科考就中了秀才。雲傑,這位是徐大人,他可是兩榜進士出身,若是你有功課問題,大可以找徐大人討教。」
徐敬文笑著說客氣了,江雲傑接過邊上僕人的茶盞,熱情地給徐敬文倒茶,「若是徐大人不嫌棄小侄愚笨,小侄還真有幾處疑惑。」
今日來的都是客,徐敬文抬手讓江雲傑盡管說。
江雲傑則提到今年院試的題目,「這些年四海昇平,出現不少有名商流,商人有了銀子便想抬高地位,可本朝向來更重視農業。院試中問,是否也要打破眼下的平衡,不知徐大人有何見解?」
徐敬文領太府寺少卿之職,正好管工農的事,江雲傑的問題看似討教,實則是在拍他馬屁了。
「士農工商,缺一不可。」徐敬文稍稍坐直,目光讚許地看著江雲傑,「但農業是民之根本,不能再有調整。」
「徐大人說得極是,小侄也是這麽覺得。」江雲傑看徐敬文的茶盞空了,又幫著續上。
由始至終,都沒人提到江雲康,或者讓江雲康發表意見。
他站得腿僵,忍不住動了下,這才引來徐敬文目光。
「侯爺,這位是?」徐敬文看著江雲康問。
承安侯不大情願地介紹,「這是本侯的第三子,叫雲康,是個不成器的。」說著,看著江雲康皺眉道,「你還杵在這裏幹嘛,若是不會招待,就先迴自個的小院去。」
江雲康算是第一次感受到承安候的不待見了,但不等他開口,徐敬文就笑著插話,讓他說說對商流的看法。
徐敬文一說話,眾人都朝他看過來。
他淺笑迴話,「方才徐大人說士農工商缺一不可,既然都不可缺,便需要互相扶持和掣肘,誰更重要的問題,在於一個平衡,而不是誰多了更才行。小侄愚見,若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徐大人不要見笑。」
江雲康剛坐下,冬梅便在一旁道,「三奶奶一早就去給夫人請安和幫忙了,她讓奴婢提醒您,今日府中還會宴客,三爺用完早膳,記得去前院露露臉。」
江家大郎中舉,府中宴席連擺三日,雖說江雲康這次又是連秀才都沒中,但即使強顏歡笑,也要去前院走一圈。
聽此,江雲康才想到原主是有個夫人的,這讓他突然有些尷尬。
盲婚啞嫁是古代的事,江雲康作為一個現代人,實在做不到沒有感情還一起睡覺。
可古代的規矩他也懂,若是女子和離,日後不僅會被人說道,也再難嫁到好人家。
迴憶了下他的這位夫人,其實印象不深,因為原主一直想考功名,心中又記恨父親給他娶了個商賈出身的夫人,對林氏便很冷漠。他就記得是個麵容娟秀的姑娘,平常話也不多。
哎,突然頭疼。
江雲康幾口吃完粥,決定還是先看看再說。
江雲康住的兩進小院,在侯府西側。
出了小院是條鬆木長廊,挨著侯府的園子,是個僻靜的地方,但離前院也就比較遠。
走上一刻鍾,江雲康才聽到一些熱鬧聲。
穿過一方拱門,才看到他那位眾星捧月的長兄,和他那位正受人奉承的父親。
承安侯府往前數三代,還頗有建樹,但到了江雲康祖父時,便開始走下坡路了。
如今的承安侯,也就是江雲康父親,早年間也曾立誌想靠科舉入仕,可中了秀才後,連著三次都沒能中舉,老爺子怕再不中會丟臉,給承安侯安排了個修錄的官職。可二十年過去,承安侯也不見升遷多少,如今也隻是翰林院侍讀學士,未來的官路一眼能望到盡頭,不太可能再升官了,所以一心寄托在嫡長子身上。
承安侯於做官一般,但生孩子很行。
江雲康排行老三,下邊還有三個弟弟,其中五弟是嫡母的幼子,最得寵愛。至於姊妹,除了夭折的兩個,出嫁了的兩個,府中還有兩位待字閨中的妹妹。
不過那麽多孩子,卻沒一個和江雲康是同母出生。他母親是官員送妾,憑著一副好樣貌,得了承安侯好些寵愛,可偏偏命不好,生他時難產死了。
府中孩子多,江雲康又是個沒親娘的庶子,自然得不到什麽關注。
「三哥!」
老四江雲傑迎麵走來,他比江雲康小三歲,如今十八,五官偏圓,笑起來有種單純無害的感覺。他剛中秀才後,承安侯就幫他定下光祿寺署正家的嫡幼女,配他庶子身份,倒是合適。
由於都是庶子,兩人比其他兄弟走得近一些。
江雲康轉頭看去,等江雲傑走近走,並肩朝父親走去。
江雲傑歪頭和他小聲道,「三哥,我知道你今年又沒考中,心中很是鬱悶,若是待會父親說你兩句,你可別往心裏去。」
同時參加科考,江雲傑這個弟弟頭一次就中了秀才,雖說名次靠後,但比起沒中的哥哥,也算是爭氣了。
江雲康微微勾唇,「四弟說什麽呢,我沒考中本就是我不好,被父親說兩句是自然,當然不會往心裏去。」
他拍拍江雲傑的肩膀,見到了父親跟前,恭恭敬敬地行禮問安。
古人百善孝為先,就算老子對你再不好,但想要立足,就不能背個不孝、不敬長輩的罪名。
承安候淡淡看了眼江雲康,目光很快移到邊上的江雲傑身上,隨後笑著和邊上的人介紹道,「這是我第四子,第一次科考就中了秀才。雲傑,這位是徐大人,他可是兩榜進士出身,若是你有功課問題,大可以找徐大人討教。」
徐敬文笑著說客氣了,江雲傑接過邊上僕人的茶盞,熱情地給徐敬文倒茶,「若是徐大人不嫌棄小侄愚笨,小侄還真有幾處疑惑。」
今日來的都是客,徐敬文抬手讓江雲傑盡管說。
江雲傑則提到今年院試的題目,「這些年四海昇平,出現不少有名商流,商人有了銀子便想抬高地位,可本朝向來更重視農業。院試中問,是否也要打破眼下的平衡,不知徐大人有何見解?」
徐敬文領太府寺少卿之職,正好管工農的事,江雲傑的問題看似討教,實則是在拍他馬屁了。
「士農工商,缺一不可。」徐敬文稍稍坐直,目光讚許地看著江雲傑,「但農業是民之根本,不能再有調整。」
「徐大人說得極是,小侄也是這麽覺得。」江雲傑看徐敬文的茶盞空了,又幫著續上。
由始至終,都沒人提到江雲康,或者讓江雲康發表意見。
他站得腿僵,忍不住動了下,這才引來徐敬文目光。
「侯爺,這位是?」徐敬文看著江雲康問。
承安侯不大情願地介紹,「這是本侯的第三子,叫雲康,是個不成器的。」說著,看著江雲康皺眉道,「你還杵在這裏幹嘛,若是不會招待,就先迴自個的小院去。」
江雲康算是第一次感受到承安候的不待見了,但不等他開口,徐敬文就笑著插話,讓他說說對商流的看法。
徐敬文一說話,眾人都朝他看過來。
他淺笑迴話,「方才徐大人說士農工商缺一不可,既然都不可缺,便需要互相扶持和掣肘,誰更重要的問題,在於一個平衡,而不是誰多了更才行。小侄愚見,若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徐大人不要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