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總覺得大長公主不大高興,她雖則在自己跟前時總會露出甜美喜悅的笑容,可在無人時那張姣美的臉上卻又會映出幾分惆悵之色來。
那時的自己並未把大長公主的異常放在心裏, 隻整日想著法子逗她開心, 或是畫了《牡丹圖》送她,亦或是搜羅名貴的蘭花放在她眼前, 供她仔細賞玩。
很快大長公主便懷了身孕,初為人父的自己自然是高興得不得了, 先是在同僚跟前誇讚炫耀了一番,而後又在東街那兒開了施粥分食的攤頭,也好為自己未出世的孩子祈福。
誰成想那日他早早地推了大理寺的事務,預備著早日迴府陪一陪懷孕的正妻, 卻隔著紙窗在廊下聽到了那雄渾低厚的聲音。
「姐姐, 還是迴宮裏養胎罷, 龍嗣怎可流落在外?」這聲音鄭燁再熟悉不過,每日上朝時都能聽到上首的陛下如此沉亢的語調。
他怔在廊道下,雖則時值冬日,他卻因巨大的震驚與顫抖冒出了不少冷汗。
「我如今已是鄭燁的妻。」大長公主清麗的聲音從屋內飄了出來。
「姐姐何必和我賭氣?」皇帝再一次開口道:「你與鄭燁成婚不過兩個月,他又生的那般文弱,怎會是他的孩子?」
大長公主未曾迴答,隔了許久,直到鄭燁心下冰冷徹骨之時,她才說了一句:「陛下請迴罷。」
她沒有解釋。
這孩子是皇帝的。
自那日起,鄭燁對大長公主的心便淡了。
如今想來,這十幾年的冷遇,他自己過的也不甚開心,外頭養的貌美女子再美再嬌柔,都未曾激起他心裏的情潮。
與胡氏有私固然刺激,可這點刺激的情潮也不過持續了須臾罷了。
再沒人能如初見時的大長公主那般美到了自己的心坎,再沒人能讓自己放下尊嚴殷勤地討好。
隻可惜,她背叛了自己。
鄭燁打開畫卷,恰好在畫卷的夾層裏瞧見了個信封,上頭畫著隻簡單的牡丹,丹青筆法是大長公主慣常用的走勢。
鄭燁酒意去了大半,立時便打開信封瞧起了上頭寫的字。
【子君親啟:
這封信也不知你會不會瞧見,我放在了你囹圄書房我的那捲畫軸裏,陛下衰微,太子昌盛。
我和宣兒此時定是遭遇了不測。
昔年在禦花園一見,我便被子君的清雅所折,隻是當時身陷囹圄,諸多事皆不能訴之於口。
我與陛下之間的關係你也明了,但鄭宣的的確確是你的孩子。
每一迴我被迫委身於他後,皆服下了濃厚的避子湯。
許是上天垂憐,讓你我有了宣兒。】
鄭燁拿著信紙的手不停地顫抖,看到最後已是淚流滿麵。
*
三駕馬車有條不紊地行進在山野間的大路上。
蘇和靜靠在鄭宣懷裏,麵色略有些慘白,鄭宣忙拿帕子替她擦了擦額上的汗水,道:「前頭便到了燕州,到時便能休息會兒。」
大長公主瞧了也不好受,隻讓前頭的馬夫行駛地再緩慢些。
到了燕州後,蘇和靜下了地睡了一夜,才覺得胸腔內那股翻江倒海的噁心之意壓下去了不少。
春染等人正抱著雀兒一邊哄一邊說笑,見蘇和靜麵色好轉了不少,便道:「小少爺倒高興的很兒,路上見了什麽新奇的東西總要去瞧瞧。」
蘇和靜愛憐地瞧了活潑的兒子一眼,心裏對即將到來的西北生活又多了幾分嚮往。
那兒雖然沒有京城富庶,可到底無拘無束,日子快活的很兒,雀兒想做什麽便去做,也不必被禮法規矩絆住了腳。
思及此,蘇和靜便低頭摩挲著自己的肚子,心裏升起些甜滋滋的喜意。
大夫說她這一胎十有八九是個女孩兒,這倒是件大喜事。
*
兩年後。
西北。
鄭皓羽在庭院裏跑了幾十圈,熱得滿頭是汗後,恰巧聽見裏屋裏有婦人咳嗽的聲音,他便奶聲奶氣地問道:「娘,您起來了。」
蘇和靜醒來後便第一時間將懷中的女兒逗醒,替她穿上衣衫後,便親自抱了出去,道:「小聲些,婷兒還在熟睡呢。」
說罷,她便推開了屋門,招招手把兒子喚了進來,這時幾個伺候她的小丫鬟才緩緩走了進來,為郭皓羽擦汗換汗巾子。
「你春染姐姐昨日迴了府,說許久未曾見你了,不如明日你別跟著你爹去軍營了,在家玩罷。」蘇和靜如此說道。
兩年前從京城趕來西北時,她將已為人婦的秋桐和冬吟留在了京城,其餘的三個丫鬟則帶來了西北。
這幾年在西北也提她們尋了些合適的夫郎,各自嫁了出去。
「不行,林將軍說了,少兒朗誌在四方,斷不能隨意請辭。」郭皓羽雄心壯誌地說道。
他如今還不到五歲,又算什麽誌在四方,不過是從前去林將軍府上瞧見了他那銀光閃閃的佩劍,便不知為何生了些想要耍槍弄刀的心思。
男兒誌在四方是好事,可她家雀兒著實太小了些,還是縮在她的羽翼下成長比較好。
「你爹說了,軍營裏可苦的很兒,還是在家裏背背三字經罷。」蘇和靜溫聲與兒子商量道。
郭皓羽卻捏著小拳頭,振振有詞地說道:「林將軍說了,大丈夫就是要為國為民。」
見他小小的一團卻說出了這樣振奮人心的話語,便是蘇和靜也忍俊不禁道:「是是是,咱們雀兒將來可是要做大將軍的人呢。」
那時的自己並未把大長公主的異常放在心裏, 隻整日想著法子逗她開心, 或是畫了《牡丹圖》送她,亦或是搜羅名貴的蘭花放在她眼前, 供她仔細賞玩。
很快大長公主便懷了身孕,初為人父的自己自然是高興得不得了, 先是在同僚跟前誇讚炫耀了一番,而後又在東街那兒開了施粥分食的攤頭,也好為自己未出世的孩子祈福。
誰成想那日他早早地推了大理寺的事務,預備著早日迴府陪一陪懷孕的正妻, 卻隔著紙窗在廊下聽到了那雄渾低厚的聲音。
「姐姐, 還是迴宮裏養胎罷, 龍嗣怎可流落在外?」這聲音鄭燁再熟悉不過,每日上朝時都能聽到上首的陛下如此沉亢的語調。
他怔在廊道下,雖則時值冬日,他卻因巨大的震驚與顫抖冒出了不少冷汗。
「我如今已是鄭燁的妻。」大長公主清麗的聲音從屋內飄了出來。
「姐姐何必和我賭氣?」皇帝再一次開口道:「你與鄭燁成婚不過兩個月,他又生的那般文弱,怎會是他的孩子?」
大長公主未曾迴答,隔了許久,直到鄭燁心下冰冷徹骨之時,她才說了一句:「陛下請迴罷。」
她沒有解釋。
這孩子是皇帝的。
自那日起,鄭燁對大長公主的心便淡了。
如今想來,這十幾年的冷遇,他自己過的也不甚開心,外頭養的貌美女子再美再嬌柔,都未曾激起他心裏的情潮。
與胡氏有私固然刺激,可這點刺激的情潮也不過持續了須臾罷了。
再沒人能如初見時的大長公主那般美到了自己的心坎,再沒人能讓自己放下尊嚴殷勤地討好。
隻可惜,她背叛了自己。
鄭燁打開畫卷,恰好在畫卷的夾層裏瞧見了個信封,上頭畫著隻簡單的牡丹,丹青筆法是大長公主慣常用的走勢。
鄭燁酒意去了大半,立時便打開信封瞧起了上頭寫的字。
【子君親啟:
這封信也不知你會不會瞧見,我放在了你囹圄書房我的那捲畫軸裏,陛下衰微,太子昌盛。
我和宣兒此時定是遭遇了不測。
昔年在禦花園一見,我便被子君的清雅所折,隻是當時身陷囹圄,諸多事皆不能訴之於口。
我與陛下之間的關係你也明了,但鄭宣的的確確是你的孩子。
每一迴我被迫委身於他後,皆服下了濃厚的避子湯。
許是上天垂憐,讓你我有了宣兒。】
鄭燁拿著信紙的手不停地顫抖,看到最後已是淚流滿麵。
*
三駕馬車有條不紊地行進在山野間的大路上。
蘇和靜靠在鄭宣懷裏,麵色略有些慘白,鄭宣忙拿帕子替她擦了擦額上的汗水,道:「前頭便到了燕州,到時便能休息會兒。」
大長公主瞧了也不好受,隻讓前頭的馬夫行駛地再緩慢些。
到了燕州後,蘇和靜下了地睡了一夜,才覺得胸腔內那股翻江倒海的噁心之意壓下去了不少。
春染等人正抱著雀兒一邊哄一邊說笑,見蘇和靜麵色好轉了不少,便道:「小少爺倒高興的很兒,路上見了什麽新奇的東西總要去瞧瞧。」
蘇和靜愛憐地瞧了活潑的兒子一眼,心裏對即將到來的西北生活又多了幾分嚮往。
那兒雖然沒有京城富庶,可到底無拘無束,日子快活的很兒,雀兒想做什麽便去做,也不必被禮法規矩絆住了腳。
思及此,蘇和靜便低頭摩挲著自己的肚子,心裏升起些甜滋滋的喜意。
大夫說她這一胎十有八九是個女孩兒,這倒是件大喜事。
*
兩年後。
西北。
鄭皓羽在庭院裏跑了幾十圈,熱得滿頭是汗後,恰巧聽見裏屋裏有婦人咳嗽的聲音,他便奶聲奶氣地問道:「娘,您起來了。」
蘇和靜醒來後便第一時間將懷中的女兒逗醒,替她穿上衣衫後,便親自抱了出去,道:「小聲些,婷兒還在熟睡呢。」
說罷,她便推開了屋門,招招手把兒子喚了進來,這時幾個伺候她的小丫鬟才緩緩走了進來,為郭皓羽擦汗換汗巾子。
「你春染姐姐昨日迴了府,說許久未曾見你了,不如明日你別跟著你爹去軍營了,在家玩罷。」蘇和靜如此說道。
兩年前從京城趕來西北時,她將已為人婦的秋桐和冬吟留在了京城,其餘的三個丫鬟則帶來了西北。
這幾年在西北也提她們尋了些合適的夫郎,各自嫁了出去。
「不行,林將軍說了,少兒朗誌在四方,斷不能隨意請辭。」郭皓羽雄心壯誌地說道。
他如今還不到五歲,又算什麽誌在四方,不過是從前去林將軍府上瞧見了他那銀光閃閃的佩劍,便不知為何生了些想要耍槍弄刀的心思。
男兒誌在四方是好事,可她家雀兒著實太小了些,還是縮在她的羽翼下成長比較好。
「你爹說了,軍營裏可苦的很兒,還是在家裏背背三字經罷。」蘇和靜溫聲與兒子商量道。
郭皓羽卻捏著小拳頭,振振有詞地說道:「林將軍說了,大丈夫就是要為國為民。」
見他小小的一團卻說出了這樣振奮人心的話語,便是蘇和靜也忍俊不禁道:「是是是,咱們雀兒將來可是要做大將軍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