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城休整了幾天,在子貢的建議下離開鄭國。鄭公不願意見,再在鄭國停留也沒有麵子。所以!大家都不願意停留。


    離開鄭國之後,孔子一行人原本打算去陳國的。可因為聽說衛公死了,新君有意請他迴去。孔子拿不定主意,在路上徘徊起來。


    公元前493年,魯哀公二年,衛靈公卒。這年!孔子59歲。


    前493年春,靈公欲立少子郢為太子,公子郢推辭不受。同年夏,靈公薨,靈公夫人(南子)讓公子郢承靈公之意即位,公子郢卻讓太子蒯聵之子姬輒即位。姬輒!也就是後來的衛出公。


    同年六月乙酉,趙簡子派陽虎等人送太子蒯聵迴衛國,想讓太子蒯聵即位。衛國人聽說後,發兵擊蒯聵。蒯聵不得入,入宿而保,衛人亦罷兵。


    這年!孔子迴了一次衛國,但因害怕卷入衛國的權力爭鬥,處理完一些事後,又離開了。


    公元前492年,周敬王二十八年,魯哀公三年,孔子在陳。這年!孔子六十歲。


    這年秋,魯國季桓子病,後悔過去未能用孔子而影響了魯國的振興。臨死之前,囑其子季康子要召迴孔子以相魯。後來由於公之魚的阻攔,季康子改變了主意,派使改召孔子弟子冉求。


    冉求將行,孔子說:“魯人召求,非小用之,將大用也。”(《史記?孔子世家》)


    這一年,孔子已經六十歲了,他很想迴到家鄉。


    魯哀公四年至六年(公元前491一前489年)這段時間裏,孔子曾輾轉於陳國、蔡國、葉國、楚國之間。


    公元前490年,魯哀公五年,孔子自蔡到葉。葉公問政於孔子,並與孔子討論有關正直的道德問題。


    在去葉返蔡的途中,孔子遇隱者。


    孔子師生一行迷路,讓子路去打聽道路。結果!子路遇上隱者,被隱者取笑了。


    隱者取笑說:“孔子是一個聖人,是指引人民走向幸福安康大道的人,他怎麽可能會迷路呢?”


    子路是個暴躁脾氣,自然是受不了這個氣,但有求於人,就沒有敢發作。迴來後,就把問道遇隱者的事跟孔子說了。


    “高人!應該是個高人。”孔子就讓子路帶領他過來,與隱者相見。


    隱者見果然是孔子,就與之開玩笑,狠狠地戲耍了一頓。


    “先生!您偷換概念了!”孔子耐心地聽著,等到對方說完,才一一指正出來。


    “我哪裏偷換概念了?”


    “我們是迷路了,才來請教於先生的。而先生並未給我們指明道路,卻引申到人生大路上。是不是?難道?這不是偷換概念麽?”


    “老子曰:人生觀不明確,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地人生觀,人生如夢,生活在恍惚之中,與先生所說的迷路又有何異呢?”


    “這個?”孔子一聽,更是覺得這是世外高人。


    是啊!一個人如果糊裏糊塗地活著,跟活在夢裏有什麽兩樣呢?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混亂,立場不堅定,牆頭草人生,沒有道德底線,跟真正地迷路有什麽兩樣呢?


    “孔丘願聽先生指教!”


    “指教就不敢當了!”隱者見孔子是認真地,就很直接地說道:“如果你不信仰老子的道學,一定要開辟新學。那麽!我就明確地告訴你!你趕緊學《易》吧!”


    “學《易》?”


    “學《易》!”隱者點點頭,繼續道:“易源於上古,後經周文王修定,思維模式比較接近你的那種。”


    “請問先生?此話何講?”孔子不解地問道。


    “老子的思維模式有些改變了,他老人家根據事物的現象而類比到人類,再到他物。然後推演出邏輯學,推演出唯物思維法,你可能無法接受這種超前的思維模式。


    其實!老子的思維模式也不是超前的,他是辯證唯物的。隻要你接受了,願意接受,是很容易理解的。現在關鍵地,世人大多不願意改變以往的思維模式,才讓老子的學說受挫。


    正如你一樣,你明明知道老子的學說思想是正確的,可你偏偏不按照老子說的去做,而偏偏要改變,要另辟蹊徑。是不是?


    所以!我推薦你去學《易》,學習易的思維模式,學習周文王的思維模式。再則!你是堅定擁護周禮、周製的,你研究易,對你的學說思想也許大有裨益。”


    “謝先生指教!那請問?何為易呢?我以前看過易,可我笨!硬是沒有看懂。”孔子老老實實地交待道。


    隱者看著孔子,在心裏偷笑著。不!是鄙視著。


    在他的眼裏,研究《易》學的人,都不會有所進步的。也就是說!研究易,對人生是沒有幫助的。


    曾經的他,也是研究易的,並且沉溺於其中。


    後來!得知老子隱居在陳國,他就趕了過去,向天下第一才子求教。結果!被老子激將法說了一頓,就跟當年激將孔子看周禮方麵的書一樣。


    不過不同地是!他接受了。而當年的孔子,並沒有接受老子的激將。


    老子狠狠地批評了他,然後一一指出易的缺點。易有什麽缺點呢?在老子的眼裏,易的缺點很大。首先一條:易是不科學的。所以!由易推演出來的結果,是不可相信的。


    根據老子說,易是假設出三種或者幾種結果,然後占卜。占卜到什麽結果,就既定為結果。所以!如果我們絕對地相信結果,不作思考地相信占卜得來的結果,就會造成與事實結果不符的情況。


    而真正地智者,比如說周文王自己,他的占卜方法就不一樣。無論占卜得出怎樣地結果,他的心中都有了應對的方法。


    智者占卜,無論事情會是怎樣地結果,心中都有應對的方法。智者在占卜之前,就想象出了n種結果。然後!通過占卜來堅定一下自己的信念。


    對於智者來說,他們更希望占卜到不好地結果。隻有占卜到不好地結果,才會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記住:我們當麵臨的時候,就知道如何麵對。


    而世人以及庸俗之人占卜,隻希望占卜出最好地結果。


    這就是世人與智者的不同之處。


    隱者向孔子講易,其實是在隱蔽地戲耍孔子,嘲笑孔子的思維模式有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直播之春秋苦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說那個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說那個誰並收藏直播之春秋苦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