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皇帝辛苦,那是活該!
大秦:先生別擔心,朕不是皇帝! 作者:毛神大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且,你這一口一口的都是你們這些現代人的思維,但是朕現在可是大秦啊,這大秦的人,不按照朕這些人的思想,難道還要按照現代人的思想嗎?
“嗬嗬,所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嬴政倒是一笑說道,“先生這話自然是沒錯的,可要是在古代在大秦的時候,身為皇帝,那能夠做到心憂天下,難道就不值得稱讚一聲嗎?”
“你說秦始皇啊?”
“嗯?先生也這麽看秦始皇?”
嬴政聽了,馬上說道。
“你說秦朝的皇帝,但除了秦始皇還有誰呀?”
趙龍聽了好笑說道,“還有秦二世是吧?那玩意兒也不是個人呀,他連個正常人都不是,你還能把他當成正常的皇帝嗎?”
嗯?
這倒也是……
嬴政聽了心說,這整個大秦說起來也就兩個皇帝,胡亥那頭豬,連個正常人都不是,那當然也就不能把他看成正常的皇帝了,除了胡亥之外,也就隻有他自己了。
“不過話說迴來,秦始皇確實是挺辛苦的。”
趙龍說道,“我也沒否定過秦始皇啊,但是,就算是秦始皇,我也覺得,他那一份辛苦,那多少也是有點得不償失。當然我是有種後來者的角度來批判評判的,他也已經做到了製度的優越和優化了,但是說到底,他沒有把自己那份辛苦,那份精力。更進一步的優化呀。”
嗯?
更進一步的優化?
聽到趙龍的話之後,嬴政馬上說道,“按照先生所言,該怎麽進一步的優化?”
“那當然是,把自己這份辛苦,交給別人了。”
趙龍直接說道。
“把自己的辛苦交給別人?”
趙龍的這一句話,讓嬴政稍稍一愣之後,也瞬間明白了他的意思了。
“先生說的該不會就是讓始皇帝進一步的放權吧?”
嬴政看著趙龍,一字一句的說道,“先生也曾經說過,大秦是中央集權製的製度,那也是始皇帝一生的心願,這好不容易收在手裏的權利,要是再放出去,那是圖什麽呢?”
沒錯,嬴政創造的秦朝之所以,和前麵的夏商周有所不同,被稱為開創一個時代,一個封建製度的存在,主要正是因為,他說一手創建這種中央集權的製度,形成了皇權的集中製。
所有的權利,比起之前的周朝的諸侯王的丞相共管公卿製度形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成像更進一步的,更加顯著的,也成為了更加偏向於臣子的角色。
要知道,在秦朝之前,丞相不是丞相,叫相國,相國這個角色,光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一些特征了。
相國,是整個政權國都的管理者,是和朝廷,和諸侯一起管理整個國度的。
用個通俗的比喻來說,相國有董事處決權的總經理,甚至在很多時候,都能把董事長都給替換了。
所以,這樣的人,對君王來說,很可怕。
也正是因為如此,嬴政才想著,能夠更可能的弱化其他權利。
為此,就必須要更可能的獨攬更多大權。
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那就隻能把更多的事,親力親為。
所以,嬴政這才非常的辛苦。
他,是為了防止這費盡心機到手的權力,再給交出去。
因此,就隻能自己更累了。
當然,嬴政大權獨握,卻是也不敢完全剝奪了其他臣子的權利。
他個人魅力是夠的,所以那些丞相們,也隻能順從。
但這並不是一個個人魅力,就能完全解決的問題!
因為,整個人類政治環境的進程就是這樣的,他就必須還要一個有足夠權力的臣子頭領,或者更純粹的說,是貴族頭領,來和身份最特殊的貴族,王,來進行權利的磋商和分配。
這個,隻能說,是不可能被消除的角色。
不管你是叫相國,叫丞相,叫大司徒,叫什麽上柱國,軍機大臣,內閣首輔,反正,都是需要這樣一個角色來發揮這樣的平衡和妥協的效果。
嬴政,隻不過是因為自己很強大的個人能力和個人魅力,能讓自己的臣子們更順從,更不敢赤裸裸的挑戰皇權。
但!
他是他,別人是別人。
他有這個能力,但子孫未必有啊!
所以,雖然很多時候自己挺辛苦的,到最後還是挺無奈的。
“我沒說放出去。”
趙龍看著嬴政說道,“我是說,皇權,就算不交出去,那也未必啥活都自己幹啊,這方法,不是多的是嗎?”
嗯?
什麽?
聽到趙龍的話,嬴政一愣,隨即馬上問道,“先生,不知你說的方法,都有什麽?”
“這你不知道啊?”
趙龍一笑說道,“秦朝後麵,魏晉的時候,就搞出了九品中正製,這算是進一步稍微分化相權了,也是三省六部製的雛形。
到後麵,三省六部製,相權表麵一分為三,實際上是三省每個省都有好幾個丞相。後來明太祖朱元璋覺得三省之首一旦遇到亂世還是有可能掌控大權的,他就把三省取消,隻設六部,讓六部直接向自己負責,由皇帝直接監管六部百司的政務。
其實他心思和始皇帝是有點像的,就是想要加強皇權,但這樣一來,也導致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也忙不過來……所以,就催生了內閣製度,這就算是找到一些可行的方法了。”
嗯?
內閣製度?
聽到趙龍的話,嬴政當即說道,“先生,這內閣製度,那又是什麽?”
“嗬嗬,所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嬴政倒是一笑說道,“先生這話自然是沒錯的,可要是在古代在大秦的時候,身為皇帝,那能夠做到心憂天下,難道就不值得稱讚一聲嗎?”
“你說秦始皇啊?”
“嗯?先生也這麽看秦始皇?”
嬴政聽了,馬上說道。
“你說秦朝的皇帝,但除了秦始皇還有誰呀?”
趙龍聽了好笑說道,“還有秦二世是吧?那玩意兒也不是個人呀,他連個正常人都不是,你還能把他當成正常的皇帝嗎?”
嗯?
這倒也是……
嬴政聽了心說,這整個大秦說起來也就兩個皇帝,胡亥那頭豬,連個正常人都不是,那當然也就不能把他看成正常的皇帝了,除了胡亥之外,也就隻有他自己了。
“不過話說迴來,秦始皇確實是挺辛苦的。”
趙龍說道,“我也沒否定過秦始皇啊,但是,就算是秦始皇,我也覺得,他那一份辛苦,那多少也是有點得不償失。當然我是有種後來者的角度來批判評判的,他也已經做到了製度的優越和優化了,但是說到底,他沒有把自己那份辛苦,那份精力。更進一步的優化呀。”
嗯?
更進一步的優化?
聽到趙龍的話之後,嬴政馬上說道,“按照先生所言,該怎麽進一步的優化?”
“那當然是,把自己這份辛苦,交給別人了。”
趙龍直接說道。
“把自己的辛苦交給別人?”
趙龍的這一句話,讓嬴政稍稍一愣之後,也瞬間明白了他的意思了。
“先生說的該不會就是讓始皇帝進一步的放權吧?”
嬴政看著趙龍,一字一句的說道,“先生也曾經說過,大秦是中央集權製的製度,那也是始皇帝一生的心願,這好不容易收在手裏的權利,要是再放出去,那是圖什麽呢?”
沒錯,嬴政創造的秦朝之所以,和前麵的夏商周有所不同,被稱為開創一個時代,一個封建製度的存在,主要正是因為,他說一手創建這種中央集權的製度,形成了皇權的集中製。
所有的權利,比起之前的周朝的諸侯王的丞相共管公卿製度形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成像更進一步的,更加顯著的,也成為了更加偏向於臣子的角色。
要知道,在秦朝之前,丞相不是丞相,叫相國,相國這個角色,光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一些特征了。
相國,是整個政權國都的管理者,是和朝廷,和諸侯一起管理整個國度的。
用個通俗的比喻來說,相國有董事處決權的總經理,甚至在很多時候,都能把董事長都給替換了。
所以,這樣的人,對君王來說,很可怕。
也正是因為如此,嬴政才想著,能夠更可能的弱化其他權利。
為此,就必須要更可能的獨攬更多大權。
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那就隻能把更多的事,親力親為。
所以,嬴政這才非常的辛苦。
他,是為了防止這費盡心機到手的權力,再給交出去。
因此,就隻能自己更累了。
當然,嬴政大權獨握,卻是也不敢完全剝奪了其他臣子的權利。
他個人魅力是夠的,所以那些丞相們,也隻能順從。
但這並不是一個個人魅力,就能完全解決的問題!
因為,整個人類政治環境的進程就是這樣的,他就必須還要一個有足夠權力的臣子頭領,或者更純粹的說,是貴族頭領,來和身份最特殊的貴族,王,來進行權利的磋商和分配。
這個,隻能說,是不可能被消除的角色。
不管你是叫相國,叫丞相,叫大司徒,叫什麽上柱國,軍機大臣,內閣首輔,反正,都是需要這樣一個角色來發揮這樣的平衡和妥協的效果。
嬴政,隻不過是因為自己很強大的個人能力和個人魅力,能讓自己的臣子們更順從,更不敢赤裸裸的挑戰皇權。
但!
他是他,別人是別人。
他有這個能力,但子孫未必有啊!
所以,雖然很多時候自己挺辛苦的,到最後還是挺無奈的。
“我沒說放出去。”
趙龍看著嬴政說道,“我是說,皇權,就算不交出去,那也未必啥活都自己幹啊,這方法,不是多的是嗎?”
嗯?
什麽?
聽到趙龍的話,嬴政一愣,隨即馬上問道,“先生,不知你說的方法,都有什麽?”
“這你不知道啊?”
趙龍一笑說道,“秦朝後麵,魏晉的時候,就搞出了九品中正製,這算是進一步稍微分化相權了,也是三省六部製的雛形。
到後麵,三省六部製,相權表麵一分為三,實際上是三省每個省都有好幾個丞相。後來明太祖朱元璋覺得三省之首一旦遇到亂世還是有可能掌控大權的,他就把三省取消,隻設六部,讓六部直接向自己負責,由皇帝直接監管六部百司的政務。
其實他心思和始皇帝是有點像的,就是想要加強皇權,但這樣一來,也導致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也忙不過來……所以,就催生了內閣製度,這就算是找到一些可行的方法了。”
嗯?
內閣製度?
聽到趙龍的話,嬴政當即說道,“先生,這內閣製度,那又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