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的公文發布當晚,那幾個當初打頭報名做工的宣傳司外派人員又又一次當起了托兒。


    “兄弟們,要我說啊,買房這事兒靠譜,你們想想看,做足一個月短工,就有三千圓錢,正式工更是工資高達三千五百圓,都夠買兩平多房子了。”


    “說的是啊,那些房子還是咱們自己或兄弟單位建的,質量肯定沒的說,住起來放心。”


    “就是每棟樓都有五層,高了點。”


    “不高,不高,以咱們現在在建的這棟樓來說,二三四五層樓是住人的,一樓是廚房和公共澡堂,又不用提水搬柴爬樓,頂多就是上下樓要多走走,就當鍛煉身體了。”


    “以咱們的工資,養活一家人綽綽有餘,而且城裏比較好找活路,到時候還能讓家裏人也幹點什麽活兒,那日子不得起飛啊,還留在農村種什麽田啊,一年下來存不上幾斤穀子,碰上天災還容易鬧饑荒。”


    “就怕這日子不穩定。”


    “有啥不穩定的,沒看咱們在建的都是橋啊、路啊、房啊,那些官衙除了銀行外,都隻是簡單搞了一下,工程還多著呢,怕是幹一輩子都幹不完。”


    “一個正式工幹一個月,就能買兩平新房,幹一年就是一個房間,要麽貸點款,反正利息也不貴,要麽幹脆把家裏的田地賣了,直接全款買房,省得每個月還貸款,還得操心家裏田地沒人種。”


    “照雲南這個局勢,有錢人肯定越來越多,到時候不少人往城裏跑,房子可能就沒這麽好買了,萬一有人爭搶,必然抬價,現在不買,將來興許要花更多錢買。”


    “……。”


    隨著這些人有意引導,各個工地的更多人加入了討論當中。


    討論到最後,人們基本都堅定了心中選擇。


    第一類,打算賣了田地和老家房屋,搬城裏住,全款買房。


    第二類,打算賣了田地擁有權,保留使用權,留條退路,搬城裏住,貸款買房。


    第三類,糾結許久後,還是下不定決心,準備觀望觀望。


    ……


    一批人賣了土地,搬去城裏,由農民正式轉為工人。


    一批人賣了土地擁有權,也搬去了城裏,但使用權仍然保留,由父母種植,或租給同村的人。


    還有一批人什麽都沒做,保持現狀。


    在朱雄英看來,他們的選擇都沒錯。


    因為選擇本身就不存在對錯。


    人都不是傻子,仔細思考過後做的決定,往往是最適合自己的。


    朱雄英也沒想一口氣把改革搞完。


    當國土資源司把已經買上來的土地擁有權和使用權統計上來後,朱雄英下令商業司和糧儲交易司率領各下級衙門,開始就這部分土地進行開發。


    適合種糧食的,便盡可能多與其他村民置換,將公家土地轉移到一處,再由專人種植。


    如此,很快雲南便多出了許多小型農場。


    適合種植經濟作物的地方,便盡可能多種一些經濟作物,雇傭有閑暇的村裏人幫忙必不可少。


    如中藥等,除了種植,也可進行炮製,價錢更高。


    若是碰到某村裏有大夫的,那更好。


    像是六味地黃丸、歸脾丸、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藥,直接可以雇人原產地大規模製作,再賣給藥房、醫館,賺的錢隻會更多。


    土地的高效率利用,帶來的是糧食和其它作物的增產,衡量的數據之一便是錢。


    而增產之後,意味著有更多人可以從農田裏脫產,進入別的行業,甚至進城。


    農村人向城市轉移,意味著城市裏的百業將得到興盛。


    而農村的糧食也將更有市場,趁機漲一漲價並不為過。


    部分隻賣擁有權的百姓依舊在農村種田,交的稅也還是那麽多,就仿佛官府隻是就擁有權買賣名義給農民發錢似得。


    越來越多農民開始架不住心中火熱,也把擁有權給賣掉了,換成了錢。


    於是土地資源司得到了越來越多地契。


    其中甚至包括房契。


    有的人搬走了,老房子自沒必要放著,能賣點錢是點錢。


    而土地資源司將這類房子整合起來,可以給農場種工住,也可以推掉改成田地。


    部分土豪劣紳這時終於瞅準時機,想要收購一部分,或是炒高價格。


    但百姓有官府兜底,又豈會相信土豪劣紳?


    幾乎所有想要買賣土地擁有權和使用權的百姓,都是在與官府交易。


    到了後來,除土司下轄區域和地主士紳家的土地,其它雲南區域裏的土地在名義上都歸布政使司所有。


    如此,便初步消滅了地主土紳吞並土地的可能。


    除非他們官商勾結,設法吞並國有資產。


    隨著越來越多人搬進城,事實上雲南的可耕種麵積是在增加的。


    城裏房多是五層,相當於把原先的房子摞起來了,自然省地方。


    官民一條心所帶來的,是經濟的另一波騰飛。


    在各司和各地官府扶持下,越來越多沒有賣掉土地使用權的村子成立了村集體,按照計劃經濟的原則進行種植、生產等。


    於是乎,雲南地麵上湧現出許許多多的道地產品,在市麵上大受歡迎。


    如大理鬆茸、麗江大米、王家麻布、張家灣黃芪……青龍山大櫻桃等。


    這些特產,有的完全出產於原先的國有農場,有的出產於朱雄英後來收購規劃的國有綜合農場。


    有的是公私合營的集體,有的是村民自發組成、努力的成果。


    它們的售價其實不算貴,最起碼比大明其它地方的特產來說貴不了多少。


    但因為集中勞作、種植,成本是大大降低的。


    而市場夠大,吃得下這麽多貨,所以在自給自足的前提下,他們收獲了大量錢幣,並用其中一部分錢幣購買了許多別人家的特產。


    用宏觀眼光來說就是,大家的工作效率變高了,往來運輸變簡單了,無可事事的時間變少了,可耕種的土地變多了,最終獲得了更多成果。


    並經由各種途徑交換了別人的成果,在中間環節造就了許多崗位,讓更多人得到了分潤利益的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漫漫仙途從爭霸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封侯書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封侯書生並收藏漫漫仙途從爭霸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