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煒繼續道:“太子妃說末將天賦好,末將倒也不否認。
但末將之所以十幾歲就能創出淮水八劍,主要還是因為皇家武庫多次對末將開放,末將得以觀摩各種劍譜。
正因對這些劍譜了然於胸,末將才能厚積薄發,於淮河兩岸觀水三月,入道悟劍。”
花煒拱手:“太孫,借劍一用。”
朱雄英將長劍停在花煒麵前。
花煒伸手握住劍,整個人的氣質立時發生改變,透著股純粹和銳氣。
“太孫出劍力度不夠,需要苦練,此非一日之功。
但想來以太孫之聰慧,明白問題出在哪裏後,必能改良精進,末將就不多贅述。
劍法與禦劍術雖大相庭徑,實則同宗同源,末將現在給太孫演練一下淮水八劍。
太孫看過淮水八劍,禦劍術必能多些變化,雖然劍法之道化繁為簡才是正理。”
花煒持劍猛地一刺。
忽聞‘噌’的一聲劍鳴。
一道長約三十米的劍氣飆射而出。
直刺天際!
數個唿吸後,因為飛的太高太遠,劍氣已看不清。
隨後天際一團炸裂雲彩,卻還是印證了它的威力。
花煒講解道:“末將自創的淮水八劍是以水為形,以道為本,以八卦為用。
這一劍名曰乾之劍,取的乃是水之剛強,暗含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理。
八劍之中以乾之劍攻勢最猛,而守勢最強是坤之劍。”
花煒抖了個劍花,周身劍氣四溢。
放射而出的劍氣卻又忽然迴縮,凝練成一柄直插雲霄的巨型劍氣,牢牢將花煒護在中間。
“若從高處往下跳,柔弱的水麵也會堅硬好似地麵。
想不被摔死,須得先破一個點,但就算如此,隨後也會被水包裹擠壓。
坤之劍形同此理,一經用出,難以撼動,縱然被破,敵人後續攻勢也會受阻。
所謂‘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撤去劍氣,花煒停手,原地不動等著朱雄英領悟。
直到朱雄英若有所思的點頭,花煒這才繼續演示。
“所謂乾坤易之門,乾卦和坤卦無論是在伏羲八卦還是易經六十四卦裏都是最重要的兩個卦,搞明白乾坤二卦,則其餘卦象隻是變卦。
同理,淮水八劍的另外六劍也是根據乾之劍、坤之劍變化而來。
坎之劍、艮之劍、震之劍主攻;
巽之劍、離之劍、兌之劍主防。”
一邊講解,花煒一邊依次展示另外六劍。
坎之劍:起伏不定、變化多端之劍,好似蜿蜒河流。
艮之劍:勢大力沉、駭人心魄之劍,好似千丈瀑布。
震之劍:快若閃電、一往無前之劍,好似驟雨雷霆。
巽之劍:縹緲無極、水潑不進之劍,好似真龍吸水。
離之劍:升騰不休、阻敵於外之劍,好似烈酒燃燒。
兌之劍:靜水深流、厚積薄發之劍,好似決堤水庫。
……
以朱雄英數年來養成的國學功底,很輕易就能看出這套劍法真的是處處不離水,處處不離道,處處含八卦。
何為八卦?
在朱雄英看來,八卦即上古先民對事物的形而上的八種分類。
它們分別代表天、水、山、雷、風、火、地、澤。
卻又不僅僅代表這八樣事物。
以乾卦為例,還可以代表夫、父、陽、日、精神、六腑、性。
對應的坤卦,則可以代表妻、母、陰、月、肉體、五髒、命。
套入淮水八劍的話,具有坎卦變化多端屬性的坎之劍當然就得像河流一樣,彎彎曲曲,時寬時窄,時快時慢。
具有離卦外實內虛、升騰屬性的離之劍則必然像點燃的烈酒,燃燒著阻擋別人,禦敵於一劍之外,護持己身。
其餘劍招,皆通此理。
“若大明有命題作文,東丘郡侯你指定能考滿分,你太擅長扣題了。”朱雄英感慨道。
花煒大概能明白命題作文的意思:“不瞞太孫說,末將雖是武夫,當年也曾伴讀太子於大本堂,受過大學士宋濂教導。
若末將去參加科舉,三鼎甲不敢說,進士應該不難。”
“哦?文武全才啊,難怪皇爺爺這麽喜歡你。”
花煒:o(* ̄︶ ̄*)o
雖然很感謝花煒全盤托出式的指點,但朱雄英並不打算將淮水八劍引入自己的八百秋中。
因為八百秋講究一個隨心如意,聽憑本心,壓根就沒有特定劍路、劍招,學了反而著相。
聽完朱雄英想法,花煒讚同道:“太孫這般堅持,正合劍仙之道,末將也很認同。
但一來太孫功力較弱,單刀直入的禦劍方式固然高絕,殺傷力卻不足。
二來太孫對戰經驗欠缺,現在就追求簡樸,未免流於形式,殊不知沒有繁複,又怎襯托得出簡樸?”
“你的意思是說,我要從看山是山轉變成看山不是山,最後再迴到看山是山的境界?”
“太孫總結的很好,就是這個道理。”
“我明白了。”
“既然太孫明白了,日後便以禦劍術先練習一下淮水八劍,以太孫的天資,三五個月內應該……。”
“我現在就想試試。”
花煒怔了一下:“那……就試試吧。”
花煒鬆開手中劍。
朱雄英馬上將其招迴,心念一動,製式長劍‘咻’的直刺天際。
其攻勢又快又狠,和之前區別不小,已然有花煒施展乾之劍的兩三分韻味。
花煒:(⊙o⊙)…
朱雄英又依次展示其它劍招,包括:
講究變化的坎之劍。
講究氣勢的艮之劍。
講究速度的震之劍。
講究厚重的坤之劍。
講究密集的巽之劍。
講究周全的離之劍。
講究深沉的兌之劍。
因為初學,這些劍招在朱雄英手中威力都不如何,也算不上美觀。
但特性的表現確實到位。
越看下去,花煒便越驚訝、懵逼……懷疑。
“化繁為簡的淮河八劍幾乎就是天下劍法之宗。”
“當年為了創它,我看過那麽多劍譜,又挑戰了那麽多劍法高手,最後在老家淮河邊來來迴迴走了幾個月,不顧風霜雨雪,不管春夏秋冬,怎可能有人這麽快就能領悟?”
“若世上真有這等天才,我之前的努力又算什麽?”
但末將之所以十幾歲就能創出淮水八劍,主要還是因為皇家武庫多次對末將開放,末將得以觀摩各種劍譜。
正因對這些劍譜了然於胸,末將才能厚積薄發,於淮河兩岸觀水三月,入道悟劍。”
花煒拱手:“太孫,借劍一用。”
朱雄英將長劍停在花煒麵前。
花煒伸手握住劍,整個人的氣質立時發生改變,透著股純粹和銳氣。
“太孫出劍力度不夠,需要苦練,此非一日之功。
但想來以太孫之聰慧,明白問題出在哪裏後,必能改良精進,末將就不多贅述。
劍法與禦劍術雖大相庭徑,實則同宗同源,末將現在給太孫演練一下淮水八劍。
太孫看過淮水八劍,禦劍術必能多些變化,雖然劍法之道化繁為簡才是正理。”
花煒持劍猛地一刺。
忽聞‘噌’的一聲劍鳴。
一道長約三十米的劍氣飆射而出。
直刺天際!
數個唿吸後,因為飛的太高太遠,劍氣已看不清。
隨後天際一團炸裂雲彩,卻還是印證了它的威力。
花煒講解道:“末將自創的淮水八劍是以水為形,以道為本,以八卦為用。
這一劍名曰乾之劍,取的乃是水之剛強,暗含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理。
八劍之中以乾之劍攻勢最猛,而守勢最強是坤之劍。”
花煒抖了個劍花,周身劍氣四溢。
放射而出的劍氣卻又忽然迴縮,凝練成一柄直插雲霄的巨型劍氣,牢牢將花煒護在中間。
“若從高處往下跳,柔弱的水麵也會堅硬好似地麵。
想不被摔死,須得先破一個點,但就算如此,隨後也會被水包裹擠壓。
坤之劍形同此理,一經用出,難以撼動,縱然被破,敵人後續攻勢也會受阻。
所謂‘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撤去劍氣,花煒停手,原地不動等著朱雄英領悟。
直到朱雄英若有所思的點頭,花煒這才繼續演示。
“所謂乾坤易之門,乾卦和坤卦無論是在伏羲八卦還是易經六十四卦裏都是最重要的兩個卦,搞明白乾坤二卦,則其餘卦象隻是變卦。
同理,淮水八劍的另外六劍也是根據乾之劍、坤之劍變化而來。
坎之劍、艮之劍、震之劍主攻;
巽之劍、離之劍、兌之劍主防。”
一邊講解,花煒一邊依次展示另外六劍。
坎之劍:起伏不定、變化多端之劍,好似蜿蜒河流。
艮之劍:勢大力沉、駭人心魄之劍,好似千丈瀑布。
震之劍:快若閃電、一往無前之劍,好似驟雨雷霆。
巽之劍:縹緲無極、水潑不進之劍,好似真龍吸水。
離之劍:升騰不休、阻敵於外之劍,好似烈酒燃燒。
兌之劍:靜水深流、厚積薄發之劍,好似決堤水庫。
……
以朱雄英數年來養成的國學功底,很輕易就能看出這套劍法真的是處處不離水,處處不離道,處處含八卦。
何為八卦?
在朱雄英看來,八卦即上古先民對事物的形而上的八種分類。
它們分別代表天、水、山、雷、風、火、地、澤。
卻又不僅僅代表這八樣事物。
以乾卦為例,還可以代表夫、父、陽、日、精神、六腑、性。
對應的坤卦,則可以代表妻、母、陰、月、肉體、五髒、命。
套入淮水八劍的話,具有坎卦變化多端屬性的坎之劍當然就得像河流一樣,彎彎曲曲,時寬時窄,時快時慢。
具有離卦外實內虛、升騰屬性的離之劍則必然像點燃的烈酒,燃燒著阻擋別人,禦敵於一劍之外,護持己身。
其餘劍招,皆通此理。
“若大明有命題作文,東丘郡侯你指定能考滿分,你太擅長扣題了。”朱雄英感慨道。
花煒大概能明白命題作文的意思:“不瞞太孫說,末將雖是武夫,當年也曾伴讀太子於大本堂,受過大學士宋濂教導。
若末將去參加科舉,三鼎甲不敢說,進士應該不難。”
“哦?文武全才啊,難怪皇爺爺這麽喜歡你。”
花煒:o(* ̄︶ ̄*)o
雖然很感謝花煒全盤托出式的指點,但朱雄英並不打算將淮水八劍引入自己的八百秋中。
因為八百秋講究一個隨心如意,聽憑本心,壓根就沒有特定劍路、劍招,學了反而著相。
聽完朱雄英想法,花煒讚同道:“太孫這般堅持,正合劍仙之道,末將也很認同。
但一來太孫功力較弱,單刀直入的禦劍方式固然高絕,殺傷力卻不足。
二來太孫對戰經驗欠缺,現在就追求簡樸,未免流於形式,殊不知沒有繁複,又怎襯托得出簡樸?”
“你的意思是說,我要從看山是山轉變成看山不是山,最後再迴到看山是山的境界?”
“太孫總結的很好,就是這個道理。”
“我明白了。”
“既然太孫明白了,日後便以禦劍術先練習一下淮水八劍,以太孫的天資,三五個月內應該……。”
“我現在就想試試。”
花煒怔了一下:“那……就試試吧。”
花煒鬆開手中劍。
朱雄英馬上將其招迴,心念一動,製式長劍‘咻’的直刺天際。
其攻勢又快又狠,和之前區別不小,已然有花煒施展乾之劍的兩三分韻味。
花煒:(⊙o⊙)…
朱雄英又依次展示其它劍招,包括:
講究變化的坎之劍。
講究氣勢的艮之劍。
講究速度的震之劍。
講究厚重的坤之劍。
講究密集的巽之劍。
講究周全的離之劍。
講究深沉的兌之劍。
因為初學,這些劍招在朱雄英手中威力都不如何,也算不上美觀。
但特性的表現確實到位。
越看下去,花煒便越驚訝、懵逼……懷疑。
“化繁為簡的淮河八劍幾乎就是天下劍法之宗。”
“當年為了創它,我看過那麽多劍譜,又挑戰了那麽多劍法高手,最後在老家淮河邊來來迴迴走了幾個月,不顧風霜雨雪,不管春夏秋冬,怎可能有人這麽快就能領悟?”
“若世上真有這等天才,我之前的努力又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