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壞壞一笑:“既然暫時沒空對倭奴動手,那咱們也以動腦為主。
倭奴南朝不是與虎謀皮,想讓我們後院失火,他們好趁機壯大嗎?咱們也可以。
除了南朝,他們還有一個北朝。
咱們就以報複之名,派人跟北朝結盟,承諾隻要北朝統一倭奴後對大明稱臣,大明願給予兵力和財力支持。”
頓了頓,朱雄英補充道:“對了,務必從一開始就放出風聲給南朝,嚇一嚇他們。”
朱標點了點頭:“驅虎吞狼,好主意。”
本著多考驗一下兒子的目的,朱標又問:“倭奴打從秦漢時就一直學習華夏。
所以不可否認,倭奴國雖小,也有頂尖智者。
你的主意雖好,想不被看破也難。”
朱雄英不置可否:“若倭奴南北二朝同心同德,這個辦法肯定沒法奏效。
可誰叫他們在爭正統?那就算他們都能看明白我的計策,這計策依舊有可行性。
南朝很難相信北朝不動心,而北朝也真的很難不動心。
畢竟若大明真幫北朝,本就弱勢的南朝肯定玩完兒。”
朱標笑了笑:“說得好,雄英你成長了不少啊。”
話剛說完,朱標立刻有些後悔。
不等他再說話,朱雄英搶先道:“既然父王都認可我,那去雲南之事你可就別再反對。”
“好……吧。”
一直默不作聲看著他們父子倆的朱元璋開口道:“乖孫兒,你的計策是不錯,但未免流於表麵。
北朝動心與否,南朝相信與否,都要看大明是否真的幫助北朝。
若大明隻動嘴,想哄得他們互相殘殺,咱看很難,他們不是傻子,不可能讓大明坐山觀虎鬥。
且就算大明真的派兵幫北朝,北朝也會防著我們,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不會不明白。
那我們想從倭奴弄到利益可就不容易了,搞不好還會虧一筆,沒好處的事兒咱們可不能做。”
朱標道:“父皇言之有理,哪怕事先跟北朝達成約定,萬一他們事成之後翻臉不認人,咱們怎麽辦?
若到時選擇發動大軍征伐,麵對一統的倭奴,咱們的勝算不會太高。
至於在倭奴國內拉一派打一派,或是故意從中作梗,不讓他們一統,繼續保持僵局彼此消耗,他們就算一開始反應不過來,後麵也會選擇停戰觀望。”
經過湄洲縣城這局,朱雄英倒也不敢輕視倭奴和其他野心家的智商。
“皇爺爺和父王說到點子上了,孩兒同樣不認為能這麽輕易對付倭奴。”
“哦?那你的目的是什麽?”朱標問。
“你能為大明爭取好處?”朱元璋問。
朱雄英道:“隻要消息傳開,南朝不管相不相信大明會幫北朝,謹慎起見,肯定會派人賠罪。
畢竟動嘴就能解決的問題,他們肯定不想動手。
到時他們大抵會將責任推給其他大臣,而把後龜山摘出來,說他是受人蒙騙。
要賠罪,就得奉上禮物,好處這不就來了?
北朝那邊為表交好之意,送禮也在所難免,最關鍵的是……。”
“是什麽?”
“一旦我們要報複南朝的消息傳出,南朝為平息我們的怒火,短時間內不會再派倭寇騷擾沿海。
而北朝為了交好我們,也必然不會派倭寇搞事,這就為我們爭取到了一定的和平時間。
等我們打下雲南,騰出手,再反過頭收拾倭奴也來得及。
至於到時候結盟誰,先打誰,用什麽方法,根據實際情況再做出應對即可。
不管怎麽說,提前跟他們多一些接觸,就多一些了解,真正對上他們那天才更有勝算。”
老朱父子齊齊點頭。
“這樣就合理多了,咱開始期待雄英到雲南後的表現了。”
“哪怕頂尖智者,也沒法預料到所有人的心思,更不可能提前安排數年後的布局。
兒子你能想到這些,已足以證明智慧。
但還需謙虛謹慎,不要誌得意滿,眼高手低。”
朱雄英連連點頭。
“對了,皇爺爺,父王,我師兄大拙曾提起霍去病墓,不知這其中隱藏著什麽機密?”
朱標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思索片刻,點了點頭:“標兒,由你給雄英解惑。”
“是。”
朱標端起茶杯潤了潤喉:“原不想太早讓你接觸這些,但既然你已零星聽說過,我們也不瞞你。
你師父陳通微是好樣的,雖然他沒有跟你皇爺爺和我深入交談,仍準確把握住了教你的度,不該告訴你的都沒有多說。
聽聞你們曾談及傳世神器,他告訴你龍虎山有兩件傳世神器,而樓觀台的道德經書卷遺失了?”
“是的。”
“近萬年下來,世上一共出現過約莫三十件傳世神器。
但除了天師府三五斬邪雌雄劍、陽平治都功印和倭奴天叢雲劍,其餘傳世神器大多遺失,連名字都沒留下。
單就華夏這邊而言,隻有道家三件傳世神器是由皇室以外的勢力孕育而成。
而自夏朝算起,至今仍確定存在的曆朝皇室孕育而出的傳世神器共有五件。
它們分別是夏·荊州鼎、秦·轆轤劍、漢·大風劍、唐·太極棋子、前元·射雕神弓。”
突然聽見這段秘聞,朱雄英既震驚又向往,連忙催促父王繼續說。
朱標繼續道:“原本我們都以為世上出現過的傳世神器一共有二十件左右,直到荊州鼎出現,這才推翻之前預測。
荊州鼎不比其它傳世神器差,那其餘八鼎必然也不比其它傳世神器差,這就一下子增加了九件傳世神器。
秦朝的轆轤劍你想必聽說過,乃曆代秦王佩劍,因此也叫秦王劍。
但你一定不知道,秦始皇一統六國時,轆轤劍便升格成傳世神器。
相傳大風劍原名赤霄劍,但赤通朱,為你皇爺爺不喜,故你皇爺爺根據漢高祖那首大風歌將其改名大風劍。
大風劍原本十分普通,但漢高祖以它斬白蛇起義,它自此就不是凡劍了。
又經數百年國運孕養,大風劍成了傳世神器。
其獨樹一格的地方在於鋒利無比,哪怕用來切石頭,都跟切豆腐一樣。
且因其最早沾染的血乃白蛇之血,而龍疑似是蛇修煉而成,所以其對蛇、蛟龍和神龍有特殊破甲傷害。
算上劉邦斬白蛇那次,大風劍一共出鞘四次。
第二次是劉秀持之斬殺王莽苦心尋找的蛟龍。
第三次是靈山寺高僧持之誤殺前宋時的蛟龍。
第四次是你皇爺爺他們持之斬殺前元金龍。”
朱雄英瞪大了眼睛:“靈山寺高僧?創出劈風掌的那位?”
倭奴南朝不是與虎謀皮,想讓我們後院失火,他們好趁機壯大嗎?咱們也可以。
除了南朝,他們還有一個北朝。
咱們就以報複之名,派人跟北朝結盟,承諾隻要北朝統一倭奴後對大明稱臣,大明願給予兵力和財力支持。”
頓了頓,朱雄英補充道:“對了,務必從一開始就放出風聲給南朝,嚇一嚇他們。”
朱標點了點頭:“驅虎吞狼,好主意。”
本著多考驗一下兒子的目的,朱標又問:“倭奴打從秦漢時就一直學習華夏。
所以不可否認,倭奴國雖小,也有頂尖智者。
你的主意雖好,想不被看破也難。”
朱雄英不置可否:“若倭奴南北二朝同心同德,這個辦法肯定沒法奏效。
可誰叫他們在爭正統?那就算他們都能看明白我的計策,這計策依舊有可行性。
南朝很難相信北朝不動心,而北朝也真的很難不動心。
畢竟若大明真幫北朝,本就弱勢的南朝肯定玩完兒。”
朱標笑了笑:“說得好,雄英你成長了不少啊。”
話剛說完,朱標立刻有些後悔。
不等他再說話,朱雄英搶先道:“既然父王都認可我,那去雲南之事你可就別再反對。”
“好……吧。”
一直默不作聲看著他們父子倆的朱元璋開口道:“乖孫兒,你的計策是不錯,但未免流於表麵。
北朝動心與否,南朝相信與否,都要看大明是否真的幫助北朝。
若大明隻動嘴,想哄得他們互相殘殺,咱看很難,他們不是傻子,不可能讓大明坐山觀虎鬥。
且就算大明真的派兵幫北朝,北朝也會防著我們,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不會不明白。
那我們想從倭奴弄到利益可就不容易了,搞不好還會虧一筆,沒好處的事兒咱們可不能做。”
朱標道:“父皇言之有理,哪怕事先跟北朝達成約定,萬一他們事成之後翻臉不認人,咱們怎麽辦?
若到時選擇發動大軍征伐,麵對一統的倭奴,咱們的勝算不會太高。
至於在倭奴國內拉一派打一派,或是故意從中作梗,不讓他們一統,繼續保持僵局彼此消耗,他們就算一開始反應不過來,後麵也會選擇停戰觀望。”
經過湄洲縣城這局,朱雄英倒也不敢輕視倭奴和其他野心家的智商。
“皇爺爺和父王說到點子上了,孩兒同樣不認為能這麽輕易對付倭奴。”
“哦?那你的目的是什麽?”朱標問。
“你能為大明爭取好處?”朱元璋問。
朱雄英道:“隻要消息傳開,南朝不管相不相信大明會幫北朝,謹慎起見,肯定會派人賠罪。
畢竟動嘴就能解決的問題,他們肯定不想動手。
到時他們大抵會將責任推給其他大臣,而把後龜山摘出來,說他是受人蒙騙。
要賠罪,就得奉上禮物,好處這不就來了?
北朝那邊為表交好之意,送禮也在所難免,最關鍵的是……。”
“是什麽?”
“一旦我們要報複南朝的消息傳出,南朝為平息我們的怒火,短時間內不會再派倭寇騷擾沿海。
而北朝為了交好我們,也必然不會派倭寇搞事,這就為我們爭取到了一定的和平時間。
等我們打下雲南,騰出手,再反過頭收拾倭奴也來得及。
至於到時候結盟誰,先打誰,用什麽方法,根據實際情況再做出應對即可。
不管怎麽說,提前跟他們多一些接觸,就多一些了解,真正對上他們那天才更有勝算。”
老朱父子齊齊點頭。
“這樣就合理多了,咱開始期待雄英到雲南後的表現了。”
“哪怕頂尖智者,也沒法預料到所有人的心思,更不可能提前安排數年後的布局。
兒子你能想到這些,已足以證明智慧。
但還需謙虛謹慎,不要誌得意滿,眼高手低。”
朱雄英連連點頭。
“對了,皇爺爺,父王,我師兄大拙曾提起霍去病墓,不知這其中隱藏著什麽機密?”
朱標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思索片刻,點了點頭:“標兒,由你給雄英解惑。”
“是。”
朱標端起茶杯潤了潤喉:“原不想太早讓你接觸這些,但既然你已零星聽說過,我們也不瞞你。
你師父陳通微是好樣的,雖然他沒有跟你皇爺爺和我深入交談,仍準確把握住了教你的度,不該告訴你的都沒有多說。
聽聞你們曾談及傳世神器,他告訴你龍虎山有兩件傳世神器,而樓觀台的道德經書卷遺失了?”
“是的。”
“近萬年下來,世上一共出現過約莫三十件傳世神器。
但除了天師府三五斬邪雌雄劍、陽平治都功印和倭奴天叢雲劍,其餘傳世神器大多遺失,連名字都沒留下。
單就華夏這邊而言,隻有道家三件傳世神器是由皇室以外的勢力孕育而成。
而自夏朝算起,至今仍確定存在的曆朝皇室孕育而出的傳世神器共有五件。
它們分別是夏·荊州鼎、秦·轆轤劍、漢·大風劍、唐·太極棋子、前元·射雕神弓。”
突然聽見這段秘聞,朱雄英既震驚又向往,連忙催促父王繼續說。
朱標繼續道:“原本我們都以為世上出現過的傳世神器一共有二十件左右,直到荊州鼎出現,這才推翻之前預測。
荊州鼎不比其它傳世神器差,那其餘八鼎必然也不比其它傳世神器差,這就一下子增加了九件傳世神器。
秦朝的轆轤劍你想必聽說過,乃曆代秦王佩劍,因此也叫秦王劍。
但你一定不知道,秦始皇一統六國時,轆轤劍便升格成傳世神器。
相傳大風劍原名赤霄劍,但赤通朱,為你皇爺爺不喜,故你皇爺爺根據漢高祖那首大風歌將其改名大風劍。
大風劍原本十分普通,但漢高祖以它斬白蛇起義,它自此就不是凡劍了。
又經數百年國運孕養,大風劍成了傳世神器。
其獨樹一格的地方在於鋒利無比,哪怕用來切石頭,都跟切豆腐一樣。
且因其最早沾染的血乃白蛇之血,而龍疑似是蛇修煉而成,所以其對蛇、蛟龍和神龍有特殊破甲傷害。
算上劉邦斬白蛇那次,大風劍一共出鞘四次。
第二次是劉秀持之斬殺王莽苦心尋找的蛟龍。
第三次是靈山寺高僧持之誤殺前宋時的蛟龍。
第四次是你皇爺爺他們持之斬殺前元金龍。”
朱雄英瞪大了眼睛:“靈山寺高僧?創出劈風掌的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