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剛才咱說到哪兒了……嘖……


    哦哦哦!想起來了!想起來了!


    呂祖爺走了以後,東方府裏該怎麽熱鬧就怎麽熱鬧,一切如常。


    小少爺一天一天的長大,也到了該去學校上學的年齡。


    值得一提的是,咱們在四千年前就已經有了學校!


    (四千年啊!美洲大陸當時都還處於原始動物的統治時期!那片地方連人都還沒有!咱們在那時候就已經有了學校!就問你害怕不害怕!)


    那時學校當然不叫某某大學,也不叫某某職業技術學院,更不叫什麽藍翔,新東方。


    那個時候的學校叫做“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喪心病狂的大笑。)


    不要問我為什麽笑!因為我敢斷定!你們都把這個字?“癢”讀作“yǎng”。


    實則不然,這個字在當時不念“yǎng”,應該叫“xiáng”,跟我念啊!稀一昂翔。


    這個字跟“翔”字是一個讀音!


    高級一點的大學叫做“上癢”,低級一點的小學叫做“下癢”。


    到了夏朝時期,又把學校分成了四個等級,按級別來排應該是:“學”、“東序”、“西序”、“校”。


    到商朝時期又變了,又把這四種學校的名字給分為:“學”、“右學”、“左學”、“序”。


    周朝的時候叫做“國學”。


    到了漢代的時候,最高級別的學校叫做“太學”。


    太學下麵又有“東學”“西學”“南學”“北學”……


    西晉的時候又改成“國子學”。


    到了北齊的時候又改名“國子寺“……


    (上麵這個省略號用的恰到好處,不要問我為什麽?因為我實在編不下去了!)


    後來又吧啦吧啦經過一係列變革,到了明朝,已有官立、私立兩種學校。


    官立的最高學府,不用問也知道,當然就是“國子監”啦。


    要說國子監,就不得不提一下朱元璋。


    明洪武初年,朱元璋登基坐殿當了皇帝,當時剛剛立國不久,國家人才空虛。


    人才這種東西,不像是種紅薯那樣,挖個坑種下去,過幾個月來收就行。


    人才得從小培養,沒辦法,隻好慢慢培養吧,於是乎明朝頂級學府------國子監,開班授課!


    國子監的所有老師,都由當時的吏部任命,裏麵全是朝廷命官。


    就連食堂打飯的的職工都是死囚犯,打菜的時候手絕對不會抖!服務水平堪稱超一流!


    (那有人要問了,死囚犯打菜為啥手不會抖呢?因為……嘿嘿嘿嘿,你抖一個試試!學生要是吃不飽,影響了學習,打菜的立馬砍頭!換了你!你敢抖啊!)。


    國子監使用的教材也是嚴中選優,比如《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書經》、《禮記》、《易經》、《春秋》,還有《禦製大誥》、《大明律例》等等。


    國子監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比如由皇帝親自指派的官宦子弟,或者由各個州縣保送的平民學子。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來自國外的留學生。


    國子監內部管理十分嚴格,為了方便管理,設立“監丞”一職,全麵監管師生,這個職位就像現在的教導主任差不多。


    凡是像雨夜徘徊一樣,不聽話,不好好學習的,就用竹條打手心。


    多次警告不聽的,直接踢出群聊,或者發配到邊疆充軍,甚至處死。


    (像雨夜徘徊這種混蛋,要是進了國子監,絕對不會站著走出來,早就被亂棍打死十八迴了……)


    當然了,有罰就有賞嘛,要不然誰腦子有坑去國子監啊。


    凡是國子監的學生,朝廷統一發製式衣服,吃飯免費,住宿也免費。


    學生甚至還可以帶著家眷一起入學。(讀書還能帶老婆,想想就激動啊⊙?⊙!)


    這點福利顯然不夠,畢業之後還有包分配大禮包。


    如果你在國子監學習期間表現良好,甚至不用等畢業,就會被直接推薦給皇上。


    皇上同意之後,立馬分官給你做,第二天就可以走馬上任。


    學識一般的,也可以混個不大不小的官。


    成績再差的學生畢業,也可以混個小職位當當。


    (要是實在混吃等死的學生,比如雨夜徘徊這種人,當官就不用想了,迴家養豬吧!)


    當然了,這裏說的是那個時候的最高學府,往下一級還有府學、州學、縣學等地方教育機構。


    說完了官立學校,下麵就該說說那個時候的私立學校,也就是私塾。


    私塾啊,是古時候私學的一種。


    雨夜徘徊因為學曆有限,所以就隻能說個大概。


    如果要以經費來源劃分的話,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就是富貴之人家從外麵聘請老師到家中教書。u看書ww.uuanshuco


    這個職業要是放到現在,應該叫家教,但是古時候不叫家教,叫做坐館或者教館。


    (敲黑板,劃重點!大家注意了啊,上麵說的的富貴之家不是魚龍混雜的夜店!是很正經的富貴人家!)


    第二種多是地方或者說村寨、宗族出錢聘請老師來教學生上課,這種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公立學校。


    當然了,那時候沒有公立學校這個詞,那時候把這種機構叫做村塾或者宗塾。


    第三種就是老師私人設館收費教授生徒的,也就相當於現在的私立學校,在那個時候叫做、學館、書屋或者家塾。


    比如著名的三味書屋、西溪私塾、嶽麓書院、都是屬於這一類別。


    (可能有讀者要問了,這第三種私塾你一口氣舉了那麽多的著名例子,那第一種和第二種怎麽不舉兩個例子呢?


    對於讀者的這種疑問,我隻能說,哎呀,這種東西,我剛才不是說了嘛,我……學曆有限嘛!”)


    在私塾教書的老師稱為私塾先生,這些私塾先生多為落第秀才或是多年泡在墨水裏的老油條。


    私塾對於學生的入學年齡也沒有硬性限製。


    從四五歲至二十幾歲左右的都有,但是最多的是在十一二歲左右。


    學生人數也不穩定,比如今天誰誰誰家的奶奶生孩子,誰誰誰家的家長鬧離婚,誰誰誰家的褲子洗了沒幹來不了,都是常有的事!


    所以學生人數是很不穩定的,少的時候可能隻有一兩個人,多的時候也可能有幾十人,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可是神驢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夜徘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夜徘徊並收藏我可是神驢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