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在範家吃過早飯之後,就又出門去了。他還記得自己的使命是要遊說高勇,替王健爭取一個好的下場。
要完成這個任務有兩種辦法,第一個辦法是直接去求見高勇,告訴他王健的要求,至於高勇願不願意幫助王健,那就不需要陳瓊來操心了。畢竟他又不靠王健吃飯,把王健的意思傳達到,而不是拿錢跑路,也算是可以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了。
相比之下,另一個辦法就比較困難,陳瓊要自己想辦法,說服高勇同意幫助王建達成願望。
陳瓊自己傾向於第二個方案,畢竟他對王健的印象不錯。王大將軍明知李弦是個大麻煩,仍然毫不猶豫地迎接李弦過江,然後為了消弭可能接踵而至的兵禍寧願舍棄權位,接受詔安,這些顯然都不是普通人能夠輕易做到的。
更不要說陳瓊現在還用著王健送的青索劍,花著王健送的盤纏,就算王健有錢,青索劍這種東西也不是可能隨便送的。
所以陳瓊覺得無論是出於言出必行還是拿人錢財與人消災的原則,自己都應該努力促成這件事。
要說服高勇,就必須先了解這個人的想法,陳瓊雖然在王健府邸讀過高勇當主角的故事,但是那是小說家言,根本當不了真。陳瓊可還記得前世的作家們是如何顛倒黑白,發明曆史的,就算真人殘暴無比,為了自己的目地也可以把這個人寫成濟世明君,人類燈塔。
所以最安全的辦法是親自觀察,然後得出結論。
好在高勇主政漢中已經月餘,施政風格有脈絡可循,隻要有心尋找,自然能夠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陳瓊在漢中城內瞎逛了一陣,感受了一番漢中城內普通百姓的民生情況,剛好看到路邊一間茶館人裏來人往,想起小說裏的大俠們都是在茶館裏打聽消息的,於是抬腿就想往裏走。
這時他聽到遠處有人大聲叫自己的名字,不禁愣了一下,心想這都能遇到熟人?然而聞聲望過去,卻發現並不認識那個人。
好在對方也沒有跟陳瓊扯淡的心思,氣喘籲籲地說道:“我是範家的鄰居,你快迴去看看吧,範家老大和他娘子都被官府捉去了。”
陳瓊吃了一驚,再問卻不得要領。這人隻是範思轍拜托出來一起尋找陳瓊的,因為見過陳瓊出入範家,所以才認識他,其它的事情一概不知。
陳瓊為人頗有決斷,既然知道範家老大夫妻都被捉進官府去了,幹脆也不去範家,讓這個範家的鄰居迴去找範思轍,自己徑直向著縣衙走去。
周朝的行政單位比較複雜,府、道、州、郡並立,甚至還有特殊的“軍”這種軍政一體單位,漢中城是蜀國都城,既有府衙也有縣衙,高勇攻破漢中之後,接管了城裏的一切,自己就坐鎮府衙。
顯然漢中府衙門是不會管民間瑣事的,所以陳瓊一路問路直奔縣衙。
到了縣衙一打聽,果然範思轍兄嫂是在這裏,縣官已經升堂審過案子,說是範氏夫妻拿了一顆珍珠去當鋪典當,當鋪的人收進去之後出價太低,範氏夫妻不肯,收迴珍珠時卻說當鋪換了他的珠子,所以兩下爭執告官。
因為範兄說那枚珍珠是別人給的,所以縣官讓人去傳給範兄珠子的人,現在已經退堂了。
陳瓊聽了更無懷疑,當場向衙役說明自己就是那個給範氏夫妻珠子的,情願見官。
漢中城的衙役每天迎來送往,稱得上見多識廣,早就看陳瓊相貌俊美氣度不凡,更兼口音不是蜀川方言,所以剛才陳瓊向他打聽事情的時候才會耐著性子解說,這時聽說他就是事主,連忙進去稟報。
縣官屬於親民官,除了審案之外,還有別的事情要操心,本來像漢中這種大城,親民官的活就不好幹,更何況蜀王叛亂之後,高勇把漢中城裏的官員換了一遍,這縣官也是剛剛被提拔上來的,正要報答高勇的知遇之恩,所以任事親曆親為,這些天忙得很是勤苦。
好不容易今天沒什麽雜務,隻有這麽一個案子,讓人去傳陳瓊之後,料想沒這麽快迴來,退堂後吃了午飯,正想睡個難得的午覺,突然聽說要傳的人自己送上門來了。
縣官看看已經鋪好的枕頭,隻能歎氣自己命苦,這時候也不願意太辛苦,就吩咐在二堂審案。
原來這時代的衙門通常分為三進,大堂、二堂和後衙。
後衙顧名思意,當然是縣官自己住的地方,當然也可以用來辦公。大堂和二堂都是正式辦公的地方,也都可以審案。不過大堂審案允許百姓旁觀。也不是要搞什麽司法公正,這時代的官員不講這個。主要是親民官還有個教化百姓的職責,允許百姓旁觀,順便也可以起到個科普法律知識的作用,當然這個作用能有多大其實是個問題,畢竟很多縣官自己都背不清楚大周律,也沒什麽刑偵手段,審案全靠抖機靈,效果當然也要存疑。
剛才一審的時候,縣官就是在大堂審的案子,不過這個時候老爺困極思睡,就不想鬧太大的動靜了,打算在二堂隨便應付一下算完。uu看書ww.uukansu
陳瓊不明白這裏麵的彎彎繞,跟著衙役直入二堂,正好看到縣官從衙後轉出來,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相貌身材都很普通,屬於放到水豚書裏都不會有名字的那種,當然放到這本書裏的待遇也差不多。
縣官剛才已經得到了衙役的提醒,但是這時見到陳瓊仍然覺得吃驚,心想世上竟然真有如此俊美的少年?
因為陳瓊出門的時候沒帶青索劍,縣官也無從猜測他的身份,見陳瓊主動拱手施禮,並不像普通百姓一樣跪拜,就猜這應該是世家子弟,更是客氣,一麵坐到自己的位子上,一麵擺手說道:“免禮免禮。”
問了一下陳瓊的身份,就讓書辦給陳瓊說明案情。
他上午退堂之後,原告被告都被拘在衙門裏不許離開,這時要重新開堂,自然有人過去把兩邊的人都帶過來,一方當然是範氏夫妻,另一方是一老一少,老的是當鋪掌櫃,小的是當鋪夥計。
範思轍的兄嫂在這裏見到陳瓊,都覺得有些羞愧,陳瓊不知道真相,也沒有上前相見,隻是點了點頭。
書辦說的案情和剛才衙役的說法沒什麽實質上的差別,也就是措辭上有些出入,然後縣官就讓人拿出那枚引起爭持的珍珠讓陳瓊辨認。
陳瓊一眼看到珍珠,當時就樂了。本來他還懷疑以範氏夫妻的見識,如果真的是被人掉包,怎麽可能當場就發現問題,現在才知道,要是發現不了那才真是有問題,這珍珠和他給範氏夫妻的那顆差得也太遠了。這年頭調包都這麽簡單粗暴了嗎?
要完成這個任務有兩種辦法,第一個辦法是直接去求見高勇,告訴他王健的要求,至於高勇願不願意幫助王健,那就不需要陳瓊來操心了。畢竟他又不靠王健吃飯,把王健的意思傳達到,而不是拿錢跑路,也算是可以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了。
相比之下,另一個辦法就比較困難,陳瓊要自己想辦法,說服高勇同意幫助王建達成願望。
陳瓊自己傾向於第二個方案,畢竟他對王健的印象不錯。王大將軍明知李弦是個大麻煩,仍然毫不猶豫地迎接李弦過江,然後為了消弭可能接踵而至的兵禍寧願舍棄權位,接受詔安,這些顯然都不是普通人能夠輕易做到的。
更不要說陳瓊現在還用著王健送的青索劍,花著王健送的盤纏,就算王健有錢,青索劍這種東西也不是可能隨便送的。
所以陳瓊覺得無論是出於言出必行還是拿人錢財與人消災的原則,自己都應該努力促成這件事。
要說服高勇,就必須先了解這個人的想法,陳瓊雖然在王健府邸讀過高勇當主角的故事,但是那是小說家言,根本當不了真。陳瓊可還記得前世的作家們是如何顛倒黑白,發明曆史的,就算真人殘暴無比,為了自己的目地也可以把這個人寫成濟世明君,人類燈塔。
所以最安全的辦法是親自觀察,然後得出結論。
好在高勇主政漢中已經月餘,施政風格有脈絡可循,隻要有心尋找,自然能夠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陳瓊在漢中城內瞎逛了一陣,感受了一番漢中城內普通百姓的民生情況,剛好看到路邊一間茶館人裏來人往,想起小說裏的大俠們都是在茶館裏打聽消息的,於是抬腿就想往裏走。
這時他聽到遠處有人大聲叫自己的名字,不禁愣了一下,心想這都能遇到熟人?然而聞聲望過去,卻發現並不認識那個人。
好在對方也沒有跟陳瓊扯淡的心思,氣喘籲籲地說道:“我是範家的鄰居,你快迴去看看吧,範家老大和他娘子都被官府捉去了。”
陳瓊吃了一驚,再問卻不得要領。這人隻是範思轍拜托出來一起尋找陳瓊的,因為見過陳瓊出入範家,所以才認識他,其它的事情一概不知。
陳瓊為人頗有決斷,既然知道範家老大夫妻都被捉進官府去了,幹脆也不去範家,讓這個範家的鄰居迴去找範思轍,自己徑直向著縣衙走去。
周朝的行政單位比較複雜,府、道、州、郡並立,甚至還有特殊的“軍”這種軍政一體單位,漢中城是蜀國都城,既有府衙也有縣衙,高勇攻破漢中之後,接管了城裏的一切,自己就坐鎮府衙。
顯然漢中府衙門是不會管民間瑣事的,所以陳瓊一路問路直奔縣衙。
到了縣衙一打聽,果然範思轍兄嫂是在這裏,縣官已經升堂審過案子,說是範氏夫妻拿了一顆珍珠去當鋪典當,當鋪的人收進去之後出價太低,範氏夫妻不肯,收迴珍珠時卻說當鋪換了他的珠子,所以兩下爭執告官。
因為範兄說那枚珍珠是別人給的,所以縣官讓人去傳給範兄珠子的人,現在已經退堂了。
陳瓊聽了更無懷疑,當場向衙役說明自己就是那個給範氏夫妻珠子的,情願見官。
漢中城的衙役每天迎來送往,稱得上見多識廣,早就看陳瓊相貌俊美氣度不凡,更兼口音不是蜀川方言,所以剛才陳瓊向他打聽事情的時候才會耐著性子解說,這時聽說他就是事主,連忙進去稟報。
縣官屬於親民官,除了審案之外,還有別的事情要操心,本來像漢中這種大城,親民官的活就不好幹,更何況蜀王叛亂之後,高勇把漢中城裏的官員換了一遍,這縣官也是剛剛被提拔上來的,正要報答高勇的知遇之恩,所以任事親曆親為,這些天忙得很是勤苦。
好不容易今天沒什麽雜務,隻有這麽一個案子,讓人去傳陳瓊之後,料想沒這麽快迴來,退堂後吃了午飯,正想睡個難得的午覺,突然聽說要傳的人自己送上門來了。
縣官看看已經鋪好的枕頭,隻能歎氣自己命苦,這時候也不願意太辛苦,就吩咐在二堂審案。
原來這時代的衙門通常分為三進,大堂、二堂和後衙。
後衙顧名思意,當然是縣官自己住的地方,當然也可以用來辦公。大堂和二堂都是正式辦公的地方,也都可以審案。不過大堂審案允許百姓旁觀。也不是要搞什麽司法公正,這時代的官員不講這個。主要是親民官還有個教化百姓的職責,允許百姓旁觀,順便也可以起到個科普法律知識的作用,當然這個作用能有多大其實是個問題,畢竟很多縣官自己都背不清楚大周律,也沒什麽刑偵手段,審案全靠抖機靈,效果當然也要存疑。
剛才一審的時候,縣官就是在大堂審的案子,不過這個時候老爺困極思睡,就不想鬧太大的動靜了,打算在二堂隨便應付一下算完。uu看書ww.uukansu
陳瓊不明白這裏麵的彎彎繞,跟著衙役直入二堂,正好看到縣官從衙後轉出來,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相貌身材都很普通,屬於放到水豚書裏都不會有名字的那種,當然放到這本書裏的待遇也差不多。
縣官剛才已經得到了衙役的提醒,但是這時見到陳瓊仍然覺得吃驚,心想世上竟然真有如此俊美的少年?
因為陳瓊出門的時候沒帶青索劍,縣官也無從猜測他的身份,見陳瓊主動拱手施禮,並不像普通百姓一樣跪拜,就猜這應該是世家子弟,更是客氣,一麵坐到自己的位子上,一麵擺手說道:“免禮免禮。”
問了一下陳瓊的身份,就讓書辦給陳瓊說明案情。
他上午退堂之後,原告被告都被拘在衙門裏不許離開,這時要重新開堂,自然有人過去把兩邊的人都帶過來,一方當然是範氏夫妻,另一方是一老一少,老的是當鋪掌櫃,小的是當鋪夥計。
範思轍的兄嫂在這裏見到陳瓊,都覺得有些羞愧,陳瓊不知道真相,也沒有上前相見,隻是點了點頭。
書辦說的案情和剛才衙役的說法沒什麽實質上的差別,也就是措辭上有些出入,然後縣官就讓人拿出那枚引起爭持的珍珠讓陳瓊辨認。
陳瓊一眼看到珍珠,當時就樂了。本來他還懷疑以範氏夫妻的見識,如果真的是被人掉包,怎麽可能當場就發現問題,現在才知道,要是發現不了那才真是有問題,這珍珠和他給範氏夫妻的那顆差得也太遠了。這年頭調包都這麽簡單粗暴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