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六月底,大燕國政通人和,軍民上下一心,真個是國運昌隆、氣勢如虹,張崇義想要秋收後發兵東征雒陽城,徹底剿滅範進。
範進的大魏國氣數已盡,不過是在苟延殘喘,隻要滅了範進,北方就盡在我手,南方的廉斬和金海潮不過是塚中枯骨。
可是東征最大的問題就是統帥人選。
大燕國的大將軍張微還在鎮守崤關,節製幽青冀三州,車騎將軍常羽戰死,驃騎將軍尚修竹兵變被殺。
衛將軍向烈迴到京城後,或許是對尚修竹被殺一事始終耿耿於懷,精神有些萎靡消極。
最近幾個月自囚於府中,沒有參與過任何軍政大事,每月兩次的大朝會都稱病不出。
張崇義知道他和尚修竹情同骨肉兄弟,心裏邁不過這個檻。
四個三公級別的將軍死了兩個,一個在東邊,一個在京城罷工,張崇義找不到德高望重的將軍掛帥出征。
秦冪張堅賀中雲等位次稍低的騎將軍,羅明玉範長春李元藝等步兵統領,資曆較淺,還擔負不起統帥十幾萬大軍的重擔。
“朕決定秋後禦駕親征,你們意下如何?”
太極殿偏殿,張崇義對楊千鍾張居賢李千秋張堅羅明玉薛焉等人說出了心裏話。
這些天,大燕朝廷進行了一輪密集的人員調整。
張崇義任命陳檳為前將軍,統率藍田大營。
上軍大將軍、潼關將軍薛焉調到朝廷中樞,協助皇帝陛下總攬全國軍務。
擢升原潼關副將徐霖為從二品的潼關將軍,一體節製潼關沿線所有防務。
擢升原安西將軍康橫為潼關副將,協助徐霖鎮守潼關。
原屬於尚修竹的茂陵大營,一開始由撫軍大將軍羅明玉總領。
後來因為涼王金不換漸漸坐大,其勢堪憂,鎮軍大將軍範長春既要總攬散關沿線隘口,又要兼管隴山各處隘口,分身乏術。
張崇義隻得將羅明玉調往陳倉領兵,茂陵大營暫時由張堅兼領。
楊千鍾等人聽了張崇義的話,一個個都噤若寒蟬。
從形勢上看,空前強大的大燕國,的確到了東征滅魏一統中原的時候,這是所有文臣武將的共識。
楊千鍾等人也明白,別看大燕國人才濟濟,現在除了張崇義,確實也找不到能夠節製三軍的統帥級人物。
不過要是放任皇帝陛下禦駕親征,文武眾臣又覺得有些不成體統。
張居賢偷瞄了一眼楊千鍾,見他躍躍欲試想要勸諫,結果話到嘴邊又憋了迴去,二人都是一般心思,想勸好像又找不到合適的理由。
坐於禦榻上的張崇義,見他們每個人都像是吃了黃連一樣,偏偏都不吱聲,越發的好笑,輕輕咳了一聲,離開禦榻,順著殿前石階慢慢往下走,縱聲道:
“都說話呀,朕又沒有不準你們說話,都啞巴了?”
既然找不到反對張崇義的理由,支持他去眾臣又不甘心,狡猾的楊千鍾故意換了一個話題,說道:
“哎,陛下,距離秋後還有一些時間,現在討論出兵伐魏為時尚早,要不,我們聊一下另一件大事?”
張崇義眉頭一沉,有些不樂意了,緩步走到他的坐榻旁,似笑非笑盯著楊千鍾道:“中書令,還有什麽大事?”
楊千鍾避開他灼熱的目光,低頭從袖袋裏掏出一封信,平舉著遞給張崇義,苦澀道:“酈元樂真是詭計多端,派人在街頭巷尾到處散播這些求救信。”
“說他是大燕國皇後的父親,皇帝陛下的嶽父,大燕國的國丈,如今被廉斬重兵圍困在襄陽城,處境艱難,朝不保夕,大燕國皇帝陛下不恤親情,不加以援手。”
“現在京城的文武百官和老百姓都收到了風聲,到處物議沸騰,許多不明真相的老百姓數落陛下冷血無情,不念親族,連皇後的父親都不管不顧,實在是有違孝道。陛下,此事如何是好?”
張崇義神情凝滯,僵硬地看著他,竟然忘記接信。
眾臣看出了他無處掩飾的尷尬,死死的忍住笑意。
張崇義重重地哼了一聲,淩厲的目光掃過楊千鍾,心不甘情不願地接過他手裏的信函,憤憤道:
“他還沒死麽?真是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這個廉斬忒不會辦事,南北兩麵重兵圍住了襄陽城,怎麽就一直按兵不動呢?他要是舉兵攻打襄陽城,酈元樂那幾千殘兵敗將擋得住幾天呀?”
這是皇帝陛下的家務事,又牽涉到皇後娘娘酈宛丘的外戚親族,眾臣不敢隨意置喙,一不小心就會引火燒身。
平心而論,在場所有人都希望酈元樂死在廉斬手裏,這樣陰險毒辣的外戚有不如無。
他要是活著來到永安城,鬼才知道會給大燕國帶來多大的風波。
張崇義不停地咳聲歎氣,隨意翻開信函,更是叫苦不迭,攤開信紙走到楊千鍾麵前,重重跺腳道:
“你說怎麽辦才好?這老狐狸怎麽就不會死呢?現在鬧得滿城風雨,我是進退兩難。”
“當今天下都說要以孝治國,我要是對他家見死不救,坐看酈家覆滅於廉斬之手,估計會被那些文人士子戳脊梁骨,借著分科考試好不容易收攏的人心又要離散。”
“我要是派兵救他,哎,一個皇後都讓我心有餘悸,再來這麽一群野心勃勃的外戚,以後恐怕會增添無窮無盡的煩惱。”
張崇義見幾個文武重臣全都眼觀鼻鼻觀心,一個個擺出飄然物外的姿態,更是氣往上衝,大聲嚷嚷道:“都說話呀?又啞巴了?都給我出個主意呀。”
眾人死死的忍住笑意,頭往下垂,誰都不肯攪入這趟渾水。
張崇義氣鼓鼓地將那封信丟到楊千鍾身上,剛要轉身走迴禦榻,腦海中靈光一閃,忽然計上心頭,笑眯眯拍了拍楊千鍾,說道:
“楊愛卿,你是朝廷的中書令,是我大燕國的謀臣之首,向來足智多謀,朕命令你全權處理酈家之事,不得有誤。”
“啊?”
楊千鍾驚得目瞪口呆,愕然看著張崇義。
“陛下,您這不是強人所難麽?這是您的家事,您怎忍心把我們拖下水?”
張居賢李千秋等人偷笑不已。
誰都知道這樁差事不好辦,害死酈元樂一家會得罪皇後酈宛丘,救迴酈元樂一家,皇帝陛下心裏不痛快。
張崇義急忙揮手道:“此事就此議定,中書令,你去辦吧。”
不等楊千鍾抗議,他就抬步離開太極殿。
範進的大魏國氣數已盡,不過是在苟延殘喘,隻要滅了範進,北方就盡在我手,南方的廉斬和金海潮不過是塚中枯骨。
可是東征最大的問題就是統帥人選。
大燕國的大將軍張微還在鎮守崤關,節製幽青冀三州,車騎將軍常羽戰死,驃騎將軍尚修竹兵變被殺。
衛將軍向烈迴到京城後,或許是對尚修竹被殺一事始終耿耿於懷,精神有些萎靡消極。
最近幾個月自囚於府中,沒有參與過任何軍政大事,每月兩次的大朝會都稱病不出。
張崇義知道他和尚修竹情同骨肉兄弟,心裏邁不過這個檻。
四個三公級別的將軍死了兩個,一個在東邊,一個在京城罷工,張崇義找不到德高望重的將軍掛帥出征。
秦冪張堅賀中雲等位次稍低的騎將軍,羅明玉範長春李元藝等步兵統領,資曆較淺,還擔負不起統帥十幾萬大軍的重擔。
“朕決定秋後禦駕親征,你們意下如何?”
太極殿偏殿,張崇義對楊千鍾張居賢李千秋張堅羅明玉薛焉等人說出了心裏話。
這些天,大燕朝廷進行了一輪密集的人員調整。
張崇義任命陳檳為前將軍,統率藍田大營。
上軍大將軍、潼關將軍薛焉調到朝廷中樞,協助皇帝陛下總攬全國軍務。
擢升原潼關副將徐霖為從二品的潼關將軍,一體節製潼關沿線所有防務。
擢升原安西將軍康橫為潼關副將,協助徐霖鎮守潼關。
原屬於尚修竹的茂陵大營,一開始由撫軍大將軍羅明玉總領。
後來因為涼王金不換漸漸坐大,其勢堪憂,鎮軍大將軍範長春既要總攬散關沿線隘口,又要兼管隴山各處隘口,分身乏術。
張崇義隻得將羅明玉調往陳倉領兵,茂陵大營暫時由張堅兼領。
楊千鍾等人聽了張崇義的話,一個個都噤若寒蟬。
從形勢上看,空前強大的大燕國,的確到了東征滅魏一統中原的時候,這是所有文臣武將的共識。
楊千鍾等人也明白,別看大燕國人才濟濟,現在除了張崇義,確實也找不到能夠節製三軍的統帥級人物。
不過要是放任皇帝陛下禦駕親征,文武眾臣又覺得有些不成體統。
張居賢偷瞄了一眼楊千鍾,見他躍躍欲試想要勸諫,結果話到嘴邊又憋了迴去,二人都是一般心思,想勸好像又找不到合適的理由。
坐於禦榻上的張崇義,見他們每個人都像是吃了黃連一樣,偏偏都不吱聲,越發的好笑,輕輕咳了一聲,離開禦榻,順著殿前石階慢慢往下走,縱聲道:
“都說話呀,朕又沒有不準你們說話,都啞巴了?”
既然找不到反對張崇義的理由,支持他去眾臣又不甘心,狡猾的楊千鍾故意換了一個話題,說道:
“哎,陛下,距離秋後還有一些時間,現在討論出兵伐魏為時尚早,要不,我們聊一下另一件大事?”
張崇義眉頭一沉,有些不樂意了,緩步走到他的坐榻旁,似笑非笑盯著楊千鍾道:“中書令,還有什麽大事?”
楊千鍾避開他灼熱的目光,低頭從袖袋裏掏出一封信,平舉著遞給張崇義,苦澀道:“酈元樂真是詭計多端,派人在街頭巷尾到處散播這些求救信。”
“說他是大燕國皇後的父親,皇帝陛下的嶽父,大燕國的國丈,如今被廉斬重兵圍困在襄陽城,處境艱難,朝不保夕,大燕國皇帝陛下不恤親情,不加以援手。”
“現在京城的文武百官和老百姓都收到了風聲,到處物議沸騰,許多不明真相的老百姓數落陛下冷血無情,不念親族,連皇後的父親都不管不顧,實在是有違孝道。陛下,此事如何是好?”
張崇義神情凝滯,僵硬地看著他,竟然忘記接信。
眾臣看出了他無處掩飾的尷尬,死死的忍住笑意。
張崇義重重地哼了一聲,淩厲的目光掃過楊千鍾,心不甘情不願地接過他手裏的信函,憤憤道:
“他還沒死麽?真是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這個廉斬忒不會辦事,南北兩麵重兵圍住了襄陽城,怎麽就一直按兵不動呢?他要是舉兵攻打襄陽城,酈元樂那幾千殘兵敗將擋得住幾天呀?”
這是皇帝陛下的家務事,又牽涉到皇後娘娘酈宛丘的外戚親族,眾臣不敢隨意置喙,一不小心就會引火燒身。
平心而論,在場所有人都希望酈元樂死在廉斬手裏,這樣陰險毒辣的外戚有不如無。
他要是活著來到永安城,鬼才知道會給大燕國帶來多大的風波。
張崇義不停地咳聲歎氣,隨意翻開信函,更是叫苦不迭,攤開信紙走到楊千鍾麵前,重重跺腳道:
“你說怎麽辦才好?這老狐狸怎麽就不會死呢?現在鬧得滿城風雨,我是進退兩難。”
“當今天下都說要以孝治國,我要是對他家見死不救,坐看酈家覆滅於廉斬之手,估計會被那些文人士子戳脊梁骨,借著分科考試好不容易收攏的人心又要離散。”
“我要是派兵救他,哎,一個皇後都讓我心有餘悸,再來這麽一群野心勃勃的外戚,以後恐怕會增添無窮無盡的煩惱。”
張崇義見幾個文武重臣全都眼觀鼻鼻觀心,一個個擺出飄然物外的姿態,更是氣往上衝,大聲嚷嚷道:“都說話呀?又啞巴了?都給我出個主意呀。”
眾人死死的忍住笑意,頭往下垂,誰都不肯攪入這趟渾水。
張崇義氣鼓鼓地將那封信丟到楊千鍾身上,剛要轉身走迴禦榻,腦海中靈光一閃,忽然計上心頭,笑眯眯拍了拍楊千鍾,說道:
“楊愛卿,你是朝廷的中書令,是我大燕國的謀臣之首,向來足智多謀,朕命令你全權處理酈家之事,不得有誤。”
“啊?”
楊千鍾驚得目瞪口呆,愕然看著張崇義。
“陛下,您這不是強人所難麽?這是您的家事,您怎忍心把我們拖下水?”
張居賢李千秋等人偷笑不已。
誰都知道這樁差事不好辦,害死酈元樂一家會得罪皇後酈宛丘,救迴酈元樂一家,皇帝陛下心裏不痛快。
張崇義急忙揮手道:“此事就此議定,中書令,你去辦吧。”
不等楊千鍾抗議,他就抬步離開太極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