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椒房殿後,張崇義惱恨端木良私下賄賂酈宛丘,勾連後宮,心中已有抉擇,派張擒虎去青龍門外將端木良轟出京城,任他隨著弘農郡自生自滅。
被禦林軍推推搡搡的端木良如遭雷擊,他無論如何都想不通,張崇義為何會如此幹脆利落的拒絕一座唾手可得的城池。
弘農郡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扼守潼關以東要衝,對鞏固潼關防線至關重要,張崇義乃是久經沙場的悍將,為何會無動於衷呢?
被禦林軍駕走前,端木良對著皇宮撒潑似的大喊大叫:“我要見陛下,我要見陛下!”
張擒虎是個六親不認的耿直性子,此生不敬天不敬地,隻聽張崇義的命令行事,哪裏管他三七二十一,命人將他架起來,一路上穿街過巷丟出東門。
端木良深知此次倘若求不到張崇義的援兵,以弘農郡跟範進結下的血海深仇,範進大軍抵達之日,定會將弘農郡踏為齏粉,到時候就是玉石俱焚。
他怔怔地屹立在巍峨聳峙的東門城樓下,越想越是悲涼懊惱,慨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沒事搞什麽坐地起價,要是去年九月份就接下張崇義的招降詔令,焉有今日之禍?
念及弘農郡及全家老小的淒慘命運,不禁悲從中來,一個五十多歲的封疆大吏,須發半灰半白,當眾捶胸頓足嚎啕大哭,場麵頗為滑稽,引來無數圍觀者對著他指指點點。
洶湧人潮之中,一名葛衣老者越眾而出,長得精神矍鑠,鶴發童顏,白眉長長地彎在眼角兩側,輕拍著端木良的肩膀,訝異道:“這不是弘農郡王麽?好端端的怎麽在此啼哭?成何體統?”
端木良淚眼朦朧望去,見到一張仙氣飄飄的老臉,瞬間停止哭泣,嚇得躬身作揖道:“原來是畫聖郭老先生,本王這廂有禮了。”
此人竟是天統十二聖之一的畫聖郭敬之。
郭敬之仔細打量著神色憔悴的端木良,沉吟片刻,伸手將他拉到遠離人群的城牆角落,悄聲道:“王爺,聽說範進已在兗州誓師,即日就要大舉進兵。”
“你弘農郡與他仇深似海,首當其衝,你不在弘農郡主持防務,怎麽有空來到京城盤桓?”
養尊處優多年的弘農郡王眼眶深陷,不停地長籲短歎,哭喪著臉道:“郭老先生,您有所不知呀。”
“弘農郡這兩年獨自對抗範進的叛軍,兵馬糧草折損殆盡,城池破壞嚴重,此刻乃是一座搖搖欲墜的危城,擋不住範進叛軍的雷霆重擊。”
“我本想向大燕皇帝投誠,尋求他的庇護,請求他派兵支援弘農郡,怎奈這位皇帝陛下少不更事,記恨我投誠太晚,不肯接受我的降書,派人把我轟出來了。”
“我想著弘農郡危在旦夕,卻又束手無策,心情悲涼,在此哭泣。”
郭敬之聞言默然,捋著頜下銀須,沉吟許久,搖頭苦笑道:“一直都說你是大旗郡守中難得的精明人,想不到竟然鑄成這等大錯。”
“去年中元之亂後,大旗轟然倒塌,你為何不當機立斷投靠張家呢?”
“此時兵臨城下,才想起去他家燒香拜佛,你那座破破爛爛的城池,難怪張家小皇帝瞧不上呢。”
端木良重重地唉聲歎氣,拽著郭敬之皺巴巴的老手,哀哀懇求道:“郭老,今日我是黔驢技窮了。”
“您老大隱隱於市,平日不問世事,遠離朝政,但我素知您老謀略過人,可否助我一臂之力?就當是救救弘農郡的無辜百姓吧。”
“您也知道範進此人殘暴歹毒,動輒屠城滅門,要是讓他攻克弘農郡,全郡上下怕是遭到血洗。”
“要不是為了保住全郡百姓,我大可以攜家人遠走高飛呀,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如今強敵迫近,大燕皇帝卻不接我的降表,不肯發兵馳援,您老能否大發慈悲,為弘農郡指點一條明路?”
郭敬之捋須長歎道:“難,難,難,如今哪裏還有什麽明路。”
“三路諸侯伐燕之事已成定局,大燕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隻能憑借山河關隘嚴防死守,西守散關陳倉,南守武關,東守潼關。”
“弘農郡若是幾年前兵精糧足城池完好的局麵,張家皇帝興許還會正眼看你一下。”
“這兩年被打的破爛不堪,兵馬錢糧極度短缺,在這多災多難之秋,他哪有多餘的兵馬錢糧幫襯你?”
“你去年是不是想要坐地起價,所以才沒有及時投靠張家皇帝?這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後悔為時已晚。”
端木良一臉懊惱,蓬亂的須發隨風飛舞,真個是艱難苦恨繁霜鬢。
郭敬之忽然動了慈悲的念頭,用瘦如雞骨的老手輕拍他,慨然道:“罷了罷了,念在你我相交多年,這些年你為官還算愛護百姓,寧死也不與賊寇為伍,孤軍對抗範進的虎狼之師,殊為不易。”
“更何況弘農郡那數萬百姓堪稱無辜,我就替你想想辦法,看看能否勸的張家小皇帝迴心轉意。”
端木良瞬間轉悲為喜,跪地拜謝道:“多謝先生仗義援手,救我弘農百姓,不知先生有何妙計,勸得動張家小皇帝?”
郭敬之右腳輕輕踩了踩泥濘渾濁的雪泥,略為思索片刻,附在端木良耳旁竊竊私語了幾句。
盡管端木良半信半疑,卻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遵照郭敬之的囑咐立即去采辦筆墨紙硯。
當天下午,一個消息聳動永安城。
位列天統十二聖的畫聖郭敬之,在白雪皚皚的青龍門外擺攤叫賣四幅書畫。
第一幅名曰《桐葉街肅貪》,畫的是大燕皇帝張崇義在桐葉街怒斬貪官。
第二幅名曰《萬民歸心圖》,畫的是無數難民虔誠燒香跪拜大燕皇帝張崇義。
第三幅名曰《弘農郡之殤》,畫的是範進大軍攻陷弘農郡後,生靈塗炭的慘烈。
第四幅卻是一張白紙。
第一幅和第二幅講述的是張崇義殺貪官救難民,難民們感恩戴德。
畫麵意思淺顯易懂,便是兒童也一看便知,是歌頌皇帝張崇義的巍巍功績。
第三幅卻畫風突變,預測弘農郡城破後的慘狀,與前兩幅毫無關聯。
第四幅空白畫卷更是令人費解。
由於畫聖名動九州,聲望素重,且從不向權貴諂媚。
不多時,全城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聞訊而來,或是圍觀品鑒,或是小聲詢價。
麵對青龍大道上人山人海的盛況,郭敬之道:“這四幅畫價值連城。”
“第一幅第二幅售價為一座永安城,第四幅雖是空白,但與第三幅合在一起,價值約等於萬裏江山。”
“此畫不賣凡夫俗子,隻贈有德之人,試問當今天下,誰敢接此空白畫卷?”
圍觀者不乏聰明智慧之人,已然了然於心。
被禦林軍推推搡搡的端木良如遭雷擊,他無論如何都想不通,張崇義為何會如此幹脆利落的拒絕一座唾手可得的城池。
弘農郡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扼守潼關以東要衝,對鞏固潼關防線至關重要,張崇義乃是久經沙場的悍將,為何會無動於衷呢?
被禦林軍駕走前,端木良對著皇宮撒潑似的大喊大叫:“我要見陛下,我要見陛下!”
張擒虎是個六親不認的耿直性子,此生不敬天不敬地,隻聽張崇義的命令行事,哪裏管他三七二十一,命人將他架起來,一路上穿街過巷丟出東門。
端木良深知此次倘若求不到張崇義的援兵,以弘農郡跟範進結下的血海深仇,範進大軍抵達之日,定會將弘農郡踏為齏粉,到時候就是玉石俱焚。
他怔怔地屹立在巍峨聳峙的東門城樓下,越想越是悲涼懊惱,慨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沒事搞什麽坐地起價,要是去年九月份就接下張崇義的招降詔令,焉有今日之禍?
念及弘農郡及全家老小的淒慘命運,不禁悲從中來,一個五十多歲的封疆大吏,須發半灰半白,當眾捶胸頓足嚎啕大哭,場麵頗為滑稽,引來無數圍觀者對著他指指點點。
洶湧人潮之中,一名葛衣老者越眾而出,長得精神矍鑠,鶴發童顏,白眉長長地彎在眼角兩側,輕拍著端木良的肩膀,訝異道:“這不是弘農郡王麽?好端端的怎麽在此啼哭?成何體統?”
端木良淚眼朦朧望去,見到一張仙氣飄飄的老臉,瞬間停止哭泣,嚇得躬身作揖道:“原來是畫聖郭老先生,本王這廂有禮了。”
此人竟是天統十二聖之一的畫聖郭敬之。
郭敬之仔細打量著神色憔悴的端木良,沉吟片刻,伸手將他拉到遠離人群的城牆角落,悄聲道:“王爺,聽說範進已在兗州誓師,即日就要大舉進兵。”
“你弘農郡與他仇深似海,首當其衝,你不在弘農郡主持防務,怎麽有空來到京城盤桓?”
養尊處優多年的弘農郡王眼眶深陷,不停地長籲短歎,哭喪著臉道:“郭老先生,您有所不知呀。”
“弘農郡這兩年獨自對抗範進的叛軍,兵馬糧草折損殆盡,城池破壞嚴重,此刻乃是一座搖搖欲墜的危城,擋不住範進叛軍的雷霆重擊。”
“我本想向大燕皇帝投誠,尋求他的庇護,請求他派兵支援弘農郡,怎奈這位皇帝陛下少不更事,記恨我投誠太晚,不肯接受我的降書,派人把我轟出來了。”
“我想著弘農郡危在旦夕,卻又束手無策,心情悲涼,在此哭泣。”
郭敬之聞言默然,捋著頜下銀須,沉吟許久,搖頭苦笑道:“一直都說你是大旗郡守中難得的精明人,想不到竟然鑄成這等大錯。”
“去年中元之亂後,大旗轟然倒塌,你為何不當機立斷投靠張家呢?”
“此時兵臨城下,才想起去他家燒香拜佛,你那座破破爛爛的城池,難怪張家小皇帝瞧不上呢。”
端木良重重地唉聲歎氣,拽著郭敬之皺巴巴的老手,哀哀懇求道:“郭老,今日我是黔驢技窮了。”
“您老大隱隱於市,平日不問世事,遠離朝政,但我素知您老謀略過人,可否助我一臂之力?就當是救救弘農郡的無辜百姓吧。”
“您也知道範進此人殘暴歹毒,動輒屠城滅門,要是讓他攻克弘農郡,全郡上下怕是遭到血洗。”
“要不是為了保住全郡百姓,我大可以攜家人遠走高飛呀,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如今強敵迫近,大燕皇帝卻不接我的降表,不肯發兵馳援,您老能否大發慈悲,為弘農郡指點一條明路?”
郭敬之捋須長歎道:“難,難,難,如今哪裏還有什麽明路。”
“三路諸侯伐燕之事已成定局,大燕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隻能憑借山河關隘嚴防死守,西守散關陳倉,南守武關,東守潼關。”
“弘農郡若是幾年前兵精糧足城池完好的局麵,張家皇帝興許還會正眼看你一下。”
“這兩年被打的破爛不堪,兵馬錢糧極度短缺,在這多災多難之秋,他哪有多餘的兵馬錢糧幫襯你?”
“你去年是不是想要坐地起價,所以才沒有及時投靠張家皇帝?這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後悔為時已晚。”
端木良一臉懊惱,蓬亂的須發隨風飛舞,真個是艱難苦恨繁霜鬢。
郭敬之忽然動了慈悲的念頭,用瘦如雞骨的老手輕拍他,慨然道:“罷了罷了,念在你我相交多年,這些年你為官還算愛護百姓,寧死也不與賊寇為伍,孤軍對抗範進的虎狼之師,殊為不易。”
“更何況弘農郡那數萬百姓堪稱無辜,我就替你想想辦法,看看能否勸的張家小皇帝迴心轉意。”
端木良瞬間轉悲為喜,跪地拜謝道:“多謝先生仗義援手,救我弘農百姓,不知先生有何妙計,勸得動張家小皇帝?”
郭敬之右腳輕輕踩了踩泥濘渾濁的雪泥,略為思索片刻,附在端木良耳旁竊竊私語了幾句。
盡管端木良半信半疑,卻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遵照郭敬之的囑咐立即去采辦筆墨紙硯。
當天下午,一個消息聳動永安城。
位列天統十二聖的畫聖郭敬之,在白雪皚皚的青龍門外擺攤叫賣四幅書畫。
第一幅名曰《桐葉街肅貪》,畫的是大燕皇帝張崇義在桐葉街怒斬貪官。
第二幅名曰《萬民歸心圖》,畫的是無數難民虔誠燒香跪拜大燕皇帝張崇義。
第三幅名曰《弘農郡之殤》,畫的是範進大軍攻陷弘農郡後,生靈塗炭的慘烈。
第四幅卻是一張白紙。
第一幅和第二幅講述的是張崇義殺貪官救難民,難民們感恩戴德。
畫麵意思淺顯易懂,便是兒童也一看便知,是歌頌皇帝張崇義的巍巍功績。
第三幅卻畫風突變,預測弘農郡城破後的慘狀,與前兩幅毫無關聯。
第四幅空白畫卷更是令人費解。
由於畫聖名動九州,聲望素重,且從不向權貴諂媚。
不多時,全城的達官貴人文人墨客聞訊而來,或是圍觀品鑒,或是小聲詢價。
麵對青龍大道上人山人海的盛況,郭敬之道:“這四幅畫價值連城。”
“第一幅第二幅售價為一座永安城,第四幅雖是空白,但與第三幅合在一起,價值約等於萬裏江山。”
“此畫不賣凡夫俗子,隻贈有德之人,試問當今天下,誰敢接此空白畫卷?”
圍觀者不乏聰明智慧之人,已然了然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