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光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晚,鎮北大將軍張崇義率部擊潰範進刑水大營八萬大軍,斬首一萬七千餘人,水淹、踐踏而死者不計其數。
張崇義率領步騎不眠不休地追殺逃兵,斬殺兗州四品以上知名大將五人。
代替範進鎮守刑水大營的主帥、安北將軍、定陶郡守常烈死於亂箭穿心。
東北營主將、中堅將軍李向南死於床弩之下。
東南營主將、左軍將軍何甫死於張崇義破斧槍下。
兗州殘餘的兩萬人馬狼狽逃迴陳留城,刑水三座大營一應器械糧餉完好無損地落入張崇義之手。
承光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上午,兗州大都督範進親率大軍猛攻濟南城,在付出八千多人的慘重代價後,終於破城而入。
濟南郡尉季大甫率領三千名殘兵,在倉促集結的五千保甲士兵協助下,步步為營阻擊範進的進城腳步。
下午尚修竹六千精騎突然殺出,瘋狂衝擊範進大軍的後翼。
範進誤判形勢,以為幽州一萬二千精騎全部殺到,倉皇率軍撤出濟南城,丟棄一應輜重物資輕裝逃向泰山郡,雖然破城卻一無所獲,隻留下了一萬多具屍體。
尚修竹率領精騎一路襲擾追殺,五天殲滅兗州三千餘人。
不過範進統率的精銳的確非同小可,雖說是一路撤退,卻退的極有章法,甚至對尚修竹的騎兵造成了一定規模的殺傷。
兗州大都督範進迫於無奈放棄琅琊郡,率領殘部退守東海郡,沿著泰山東海一線布防。
尚修竹隻得被迫撤迴濟南郡。
承光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大獲全勝的張崇義聽從楊千鍾的諫言,沒有狂飆突進繼續攻打東郡,而是領兵徐徐撤出兗州,返迴濟南郡休整。
承光十三年九月初四,冀州清河郡郡守裴懷盛舉城投降張崇義。
承光十三年九月初七,鎮北大將軍張崇義攜著大破兗州兵的餘威,傳檄千盛、北海、膠東、東萊四郡叛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脅之以兵,命令所有叛軍十五天內停止燒殺劫掠,開門投降,負隅頑抗者,一律處死。
四郡叛軍聞訊棄城,四散作鳥獸奔逃,張崇義大軍兵不血刃地開進膠東四郡,人稱“傳檄定青州”。
青州六郡全部納入張崇義的麾下,此役張崇義名震天下,一躍成為當世最大諸侯,與範進廉斬金海潮等人並世稱雄。
承光十三年九月十八日,張崇義大軍進駐臨淄的青州將軍府。
青州將軍府可謂金碧輝煌,府裏遍地都是亭台樓閣,雕欄玉砌極盡奢華,猶如人間仙境,裝飾遠勝鎮北大將軍府。
可喜的是,經過叛軍長達數月的襲掠,府裏一應金銀珠寶、陶瓷古董、珊瑚玉器、名貴書畫或被席卷一空,或被打砸殆盡,但是亭台樓閣算是完完整整地保留下來了。
膠東四郡在叛軍的摧殘蹂躪下,百姓死傷逃亡過半,兩百多萬人口所剩不足一百萬,半數以上縣鎮渺無人煙,郡縣衙署付之一炬,廣袤沃土淪為丘墟,蒼茫大地滿目瘡痍。
秋風蕭瑟中,枯黃原野上,遠處稀稀疏疏的村落裏,僅有的幾條炊煙無力地隨風搖曳,一隻隻老鴉嘎嘎嘎的哀鳴,仿佛在為這片多災多難的土地默哀。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唯獨沒有人家。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楊千鍾遙望著淒涼的風景,不無傷感的吟誦著詩詞,馬鞭一指前方,喟然道:“山河破碎,黎民倒懸,將軍,重建青州任重而道遠。”
張崇義心情沉鬱,半天沒有開口說話。
他們一行人縱馬離開臨淄城,一路行來所見之處,累累白骨多於行人,衰草枯楊多於五穀菜蔬,活脫脫就是個修羅場。
張崇義慘然道:“楊先生,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我張家一直夢想著逐鹿中原,逐鹿中原就意味著一場場血戰,一場血戰過後就是億萬生靈塗炭,無數百姓遭殃,我們是不是錯了?”
楊千鍾正色道:“大將軍切不可有這般念頭,生靈塗炭,百姓遭殃,非大將軍之過,而是大旗朝廷昏庸腐朽,貪官汙吏橫征暴斂,老百姓早已是苟延殘喘,朝不保夕。
就算我們不發兵,青州兵就不會作亂麽?範進就不會打兗州麽?廉斬就不打南陽、汝南麽?涼州就不會內訌麽?
要是沒有大將軍為百姓遮風擋雨,不知還有多少百姓要凍死餓死。
大將軍,你於天下有功無過,千萬不要胡思亂想。”
張崇義默然良久,眼中大有悲憫,長鞭揮舞,鬱鬱寡歡地拍馬迴城,此後數月忙於戰後重建,無暇他顧。
承光十三年九月二十三,纏綿病榻數月的大將軍金淳中病逝於永安城,卒年六十四歲。
金淳中大廈傾覆後,金家勢力一夜間土崩瓦解。
金淳中頭號心腹、城衛軍大都督戚北山背叛金家,悄然改換門庭向當朝丞相韓雲山宣誓效忠。
九月二十五日,丞相韓雲山汙蔑金淳中養寇自重、擁兵作亂、圖謀不軌,出其不意地縱兵衝進金家,殺死闔府上下數百人口。
除金不換帶兵浴血殺出重圍,不知去向,金府一應妻妾子女一網打盡,金府在屠殺中付之一炬,與金府息息相關的三十五名文武官員遭到株連,全家腰斬棄市,上萬人人頭落地。
屠殺風波持續了一個多月,京城幾乎殺得血流成河,無數王公大臣富商倉惶逃往幽州並州益州等地,大旗朝廷更加風雨飄搖。
九月二十九日,沉迷酒色十三年的大旗皇帝李鴻鵠終於在太極宮裏無聲無息地駕崩,卒年五十五歲。
這位皇帝在位十三年,隻有第一年處理過朝政大事,此後埋頭縱情於聲色犬馬,躲在後宮以禦女為樂,一應軍政大事交於權臣處置。
短短十二年,胯下所禦之女不下於三千人。
消息傳出後,萬民歡唿,普天同慶,京城百姓自發走上街頭敲鑼打鼓,舞獅舞龍,鞭炮齊鳴,歡欣鼓舞不亞於歡慶春節。
太子李鴻鵠被迫靈前繼位,據說還鬧出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風波。
這位身材壯碩魁梧的太子殿下趴在丞相韓雲山腳下,像孝子一樣哭哭啼啼,宣稱願意效仿堯舜退位讓賢,請求韓雲山即皇帝位,隻求丞相大人饒他一家性命。
氣的韓雲山用刀架在他脖子上,這位太子殿下才淒淒慘慘戚戚地登上皇帝寶座,改元永和。
張崇義率領步騎不眠不休地追殺逃兵,斬殺兗州四品以上知名大將五人。
代替範進鎮守刑水大營的主帥、安北將軍、定陶郡守常烈死於亂箭穿心。
東北營主將、中堅將軍李向南死於床弩之下。
東南營主將、左軍將軍何甫死於張崇義破斧槍下。
兗州殘餘的兩萬人馬狼狽逃迴陳留城,刑水三座大營一應器械糧餉完好無損地落入張崇義之手。
承光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上午,兗州大都督範進親率大軍猛攻濟南城,在付出八千多人的慘重代價後,終於破城而入。
濟南郡尉季大甫率領三千名殘兵,在倉促集結的五千保甲士兵協助下,步步為營阻擊範進的進城腳步。
下午尚修竹六千精騎突然殺出,瘋狂衝擊範進大軍的後翼。
範進誤判形勢,以為幽州一萬二千精騎全部殺到,倉皇率軍撤出濟南城,丟棄一應輜重物資輕裝逃向泰山郡,雖然破城卻一無所獲,隻留下了一萬多具屍體。
尚修竹率領精騎一路襲擾追殺,五天殲滅兗州三千餘人。
不過範進統率的精銳的確非同小可,雖說是一路撤退,卻退的極有章法,甚至對尚修竹的騎兵造成了一定規模的殺傷。
兗州大都督範進迫於無奈放棄琅琊郡,率領殘部退守東海郡,沿著泰山東海一線布防。
尚修竹隻得被迫撤迴濟南郡。
承光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大獲全勝的張崇義聽從楊千鍾的諫言,沒有狂飆突進繼續攻打東郡,而是領兵徐徐撤出兗州,返迴濟南郡休整。
承光十三年九月初四,冀州清河郡郡守裴懷盛舉城投降張崇義。
承光十三年九月初七,鎮北大將軍張崇義攜著大破兗州兵的餘威,傳檄千盛、北海、膠東、東萊四郡叛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脅之以兵,命令所有叛軍十五天內停止燒殺劫掠,開門投降,負隅頑抗者,一律處死。
四郡叛軍聞訊棄城,四散作鳥獸奔逃,張崇義大軍兵不血刃地開進膠東四郡,人稱“傳檄定青州”。
青州六郡全部納入張崇義的麾下,此役張崇義名震天下,一躍成為當世最大諸侯,與範進廉斬金海潮等人並世稱雄。
承光十三年九月十八日,張崇義大軍進駐臨淄的青州將軍府。
青州將軍府可謂金碧輝煌,府裏遍地都是亭台樓閣,雕欄玉砌極盡奢華,猶如人間仙境,裝飾遠勝鎮北大將軍府。
可喜的是,經過叛軍長達數月的襲掠,府裏一應金銀珠寶、陶瓷古董、珊瑚玉器、名貴書畫或被席卷一空,或被打砸殆盡,但是亭台樓閣算是完完整整地保留下來了。
膠東四郡在叛軍的摧殘蹂躪下,百姓死傷逃亡過半,兩百多萬人口所剩不足一百萬,半數以上縣鎮渺無人煙,郡縣衙署付之一炬,廣袤沃土淪為丘墟,蒼茫大地滿目瘡痍。
秋風蕭瑟中,枯黃原野上,遠處稀稀疏疏的村落裏,僅有的幾條炊煙無力地隨風搖曳,一隻隻老鴉嘎嘎嘎的哀鳴,仿佛在為這片多災多難的土地默哀。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唯獨沒有人家。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楊千鍾遙望著淒涼的風景,不無傷感的吟誦著詩詞,馬鞭一指前方,喟然道:“山河破碎,黎民倒懸,將軍,重建青州任重而道遠。”
張崇義心情沉鬱,半天沒有開口說話。
他們一行人縱馬離開臨淄城,一路行來所見之處,累累白骨多於行人,衰草枯楊多於五穀菜蔬,活脫脫就是個修羅場。
張崇義慘然道:“楊先生,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我張家一直夢想著逐鹿中原,逐鹿中原就意味著一場場血戰,一場血戰過後就是億萬生靈塗炭,無數百姓遭殃,我們是不是錯了?”
楊千鍾正色道:“大將軍切不可有這般念頭,生靈塗炭,百姓遭殃,非大將軍之過,而是大旗朝廷昏庸腐朽,貪官汙吏橫征暴斂,老百姓早已是苟延殘喘,朝不保夕。
就算我們不發兵,青州兵就不會作亂麽?範進就不會打兗州麽?廉斬就不打南陽、汝南麽?涼州就不會內訌麽?
要是沒有大將軍為百姓遮風擋雨,不知還有多少百姓要凍死餓死。
大將軍,你於天下有功無過,千萬不要胡思亂想。”
張崇義默然良久,眼中大有悲憫,長鞭揮舞,鬱鬱寡歡地拍馬迴城,此後數月忙於戰後重建,無暇他顧。
承光十三年九月二十三,纏綿病榻數月的大將軍金淳中病逝於永安城,卒年六十四歲。
金淳中大廈傾覆後,金家勢力一夜間土崩瓦解。
金淳中頭號心腹、城衛軍大都督戚北山背叛金家,悄然改換門庭向當朝丞相韓雲山宣誓效忠。
九月二十五日,丞相韓雲山汙蔑金淳中養寇自重、擁兵作亂、圖謀不軌,出其不意地縱兵衝進金家,殺死闔府上下數百人口。
除金不換帶兵浴血殺出重圍,不知去向,金府一應妻妾子女一網打盡,金府在屠殺中付之一炬,與金府息息相關的三十五名文武官員遭到株連,全家腰斬棄市,上萬人人頭落地。
屠殺風波持續了一個多月,京城幾乎殺得血流成河,無數王公大臣富商倉惶逃往幽州並州益州等地,大旗朝廷更加風雨飄搖。
九月二十九日,沉迷酒色十三年的大旗皇帝李鴻鵠終於在太極宮裏無聲無息地駕崩,卒年五十五歲。
這位皇帝在位十三年,隻有第一年處理過朝政大事,此後埋頭縱情於聲色犬馬,躲在後宮以禦女為樂,一應軍政大事交於權臣處置。
短短十二年,胯下所禦之女不下於三千人。
消息傳出後,萬民歡唿,普天同慶,京城百姓自發走上街頭敲鑼打鼓,舞獅舞龍,鞭炮齊鳴,歡欣鼓舞不亞於歡慶春節。
太子李鴻鵠被迫靈前繼位,據說還鬧出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風波。
這位身材壯碩魁梧的太子殿下趴在丞相韓雲山腳下,像孝子一樣哭哭啼啼,宣稱願意效仿堯舜退位讓賢,請求韓雲山即皇帝位,隻求丞相大人饒他一家性命。
氣的韓雲山用刀架在他脖子上,這位太子殿下才淒淒慘慘戚戚地登上皇帝寶座,改元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