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碧輝煌的宮殿內,載澤恭敬地站在奕譓麵前。
“九叔,侄兒有一重要建議。”載澤神色鄭重地說道。
見載澤這麽嚴肅,奕譓也提起了興趣,看著他,“哦?說來聽聽。”
載澤清了清嗓子,“侄兒認為應當重用胡雪岩和盛宣懷。之前他們兩人因為生意和權力的問題,鬧得很不愉快,幾乎到了要至人於死的地步。不過最近侄兒已與他們私下溝通過。這二人都是聰明人,一點就透。當下表示,願意盡棄前嫌,一同為我黛青的國富民強貢獻力量。當然,這都是場麵話,真正的原因叔王您是明白的,他們圖的,都是個利字。而侄兒所做的,就是與幫他們將利益劃分清楚。讓他們各自專注於自己最有優勢的領域,並且在朝廷的協調下互相配合,從而使大家都能獲得最大利益。那胡雪岩對於絲綢、茶葉和糧食等傳統行業有著深刻的見解和宏偉的計劃。而盛宣則對於鐵路、電報,等新興產業頗有見解。侄兒讓他們各自寫了方案,侄兒自己也做了對他們的調查,都寫成冊子,可供九叔查閱。”
三日前,胡雪岩在京城的一處私宅之內。
一邊聽著清倌的小唱,一邊品著香茗。載澤不禁感歎,這胡雪岩雖然隻是個二品官,但是這享受卻遠超自己這堂堂超品的奉恩鎮國公了。
且不說這家具茶器,單就是這胡府裏私養的樂人,就是自己府上所沒有的。
“胡大人,好享受啊。”載澤意味深長的說道。
“哪裏哪裏,讓澤公見笑了。澤公是天潢貴胄,更是出過洋,見過大世麵的。下官隻不過庸人俗套,隻望澤公不要責備下官招待不周就好了。”
載澤並沒有接著胡雪岩的話往下說。而是閉著眼沉默了片刻,似乎是在品茶的滋味,又似乎是在品樂人唱的感覺。然後,突然轉過來,對著胡雪岩微笑著說:“胡大人,黛青的未來需要你的智慧。”
胡雪岩大驚,他今天本是預備好了要討好載澤的。隻不過好處還沒拿出手,載澤卻突然冒出來這麽一句,卻是讓他猝不及防的。
不過,他畢竟是縱橫官場商場多年的老手,反應是非常快的。連忙拱手,“澤公過獎了,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哈哈,胡大人不愧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凡事不用點,就都通了。載澤最敬重的就是您這樣從底層一刀一槍憑自己本事幹起來,為國為民大有功勞,卻又保持低調謙遜的前輩。載澤在您麵前不過是一個幼稚小兒,豈敢孟浪?更哪裏談得到吩咐二字?實不相瞞,載澤正準備向我九叔舉薦大人,隻不過……”說到這裏,載澤又頓了頓。用眼角的餘光瞥了瞥那唱曲的女子。
胡雪岩自然明白,當下揮手讓唱曲的姑娘退去了。
載澤這才看著他,低聲說道:“聽聞胡大人之前好像跟李中堂的某位門生有些不睦,那位大人性子比較抝,絕不肯輕易吃虧,總要爭出來個名目。不知大人可有什麽應對之策嗎?這事兒如果不處理好,恐有後患啊。”
胡雪岩心中一動,這正是他的一塊心頭病。無奈的說道:“當初確是老夫走了眼,沒想到此子有如此手段,居然成了大氣候。隻可惜錯已經鑄成,現在想補救也沒有辦法。不瞞澤東,老夫曾經多次向他表示願意和爭,哪怕讓老夫付出多大代價都可以。可是,可是這位盛大人,不肯罷休啊。”
載澤認真聽著,等胡雪岩說完了,他才點了點頭,表示認同:“不錯,那姓盛的確實很盛。我跟他談的時候,他也是不依不饒的。不過,本公還是把他搞定了。胡大人請看,這是什麽?”說著,拿出一封書信。
胡雪岩接過看時,不禁手都顫抖了,居然是盛宣懷的親筆和好信。
“公爺!?這,這是?……”胡雪岩居然有些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與他當初沒有看得起盛宣懷一樣,他也沒有看得大起這位奉恩鎮國公載澤,認為他不過是憑著宗室血統加上溜須逢迎,討得兩宮四王歡心,才有如此升遷和重用。
這個先入為主的觀念一確定下來,即使親眼見識到載澤與外國要人成功的交往,也沒有太往心裏去。覺得隻是一些安排好的外交禮儀,照著劇本演戲就是了。哪怕是載澤親自登門拜訪,要與他談論朝廷未來即將發生的重大變動時,他胡雪岩將要有如何安排。他也沒有過份在意,隻不過是拿出自己交際討好的力量,盡量與之為善。
但心底深處,卻是沒有一點佩服的意思。
可是現在,收到盛宣懷的和解書信,卻是大出他的意料之外。
因為自從盛宣懷真的成為李鴻章的門生,又辦了幾件漂亮的大生意,他其實就很後悔當初坑盛宣懷的事情。可是無論他怎麽求好,也沒有用,盛宣懷一心要把他徹底弄倒。如果不是隨後四王推行的一係列事務中,似乎是有意的將兩人安排了不同的差事,真要讓盛宣懷騰出手來,沒準早就給他捅兩刀了。
但是現在,載澤居然把盛宣懷的和好信拿出來,這實在是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胡大人,”載澤見胡雪岩語塞,便接過話來:“本公知道你們的過去,孰是孰非,就不必多言了。隻是希望以後你能為我黛青多用些心力,朝廷自有公允。隻不過,胡大人起家是在錢莊、藥品以及糧食、絲綢,這類貨色上麵。這些行業,雖然看似不如一些新興行業利潤大,但是貴在一個穩妥。而且關係國家安穩的根本,正是需要大人這樣守誠持重的前輩來操勞。至於諸如鐵路電報等新行業,利潤雖大,風險卻也不小。而且這些行業並不成熟,很多規則行情都沒有顯明,說變就變,說改就改,不如留給年輕人去折騰吧。正好可以借此曆練人才。載澤在此做保,隻要胡大人讓出鐵路、電報等新興行業,他盛宣懷必定與胡大人和好如初。不知胡大人以為可好啊?”
胡雪岩眼中閃過一絲興奮,“承蒙公爺信任,胡某此後,必當竭犬馬之力,唯公爺之命是從。”
載澤微微一笑,淡淡的說了句“還是要唯朝廷之命是從,咱們都當為朝廷盡上犬馬之力”。胡雪岩則再次傳來剛才的歌女,暗中觀察著載澤的眼神,心裏已經有了打算。
而載澤的思緒,已經迴到了三天前,鎮國公府會客廳內。
其時,載澤目光堅定地看著盛宣懷,“盛大人,這一場潑天的富貴,你到底要還是不要?你要是不要,我可隨便找別人了。胡雪岩那老頭子,通過左宗棠左大人,把話都遞到兩宮那邊了。兩宮已經捎話,讓四位皇叔商議選個年高德重的主持黛青全國的商務。他們那些上了歲數的人,看重人情關係遠超實務能力。也就是我多嘴,跟九叔說歲數太大的穩重是穩重,可是辦事還得有年輕人動手。硬是從九叔那邊討下機會,由我再推薦一個年富力強的人選。”
盛宣懷當然聽說過朝廷要對工商事務加以調整,也為此問過李鴻章,可惜始究不得要領。李鴻章最後讓他去找載澤試試看,現在看來,這一步是走對了。可是載澤提出要他與胡雪岩和好的建議,卻實實讓他感到為難。
答應吧,心有不甘,不答應,看載澤的意思,那胡老頭似乎是注定要高升了,自己如果不與之和解,隻怕不僅會錯過眼前的機會,日後也難有翻身之日。
盛宣懷雖然氣盛,但還是很務實的。思來想去,終於決定接受載澤的建議,寫了封和解書,交給載澤。
“妙,妙,妙,盛大人果然不愧是我黛青第一少壯商官。有肚量,有胸襟,有誌氣。本公向盛大人保證,不久的將來,你的地位和生意都不會在那胡某之下。而你的前途,絕對在他之上。隻不過,大家要有個分工,避免衝突。”
盛宣懷拱手道:“公爺放心,下官定當不辱使命。下官隻要全力主抓鐵路、電報等新生產業即可,至於那些糧食絲織的生意,就全交給老胡吧。當初我也是爭口氣,現在,為了朝廷,為了公爺如此器重,下官豈敢再不放下意氣之爭。”
正是因為已經辦妥了盛、胡二人,載澤這才成竹在胞的向奕譓提議重用此二人。
推薦完了盛宣懷和胡雪岩,載澤又轉頭對奕譓說:“此外,侄兒還建議讓英華負責傳媒報業,主抓輿論。”
奕譓思索片刻後,點頭道:“好,就依你的建議。”
叔侄二人不禁會心一笑。
誠然,英華年少,資格、閱曆都很淺。但他有著別人無法替代的優勢,聰明、勤奮,謙遜,最重要的是,出身根基剛剛好。一方麵,英華算得上是黛青世家子弟,另一方麵他又確實是出身寒門。他既是固山子弟,又曾在皇學館讀書,他是載穆的門人,同時又和溜球國有深厚關係,而且還參與過訪問花旗國的差事。
關係網健康,出身根紅苗正,足以讓各方麵放心,這才是英華被選中的最重要原因。
“九叔,侄兒有一重要建議。”載澤神色鄭重地說道。
見載澤這麽嚴肅,奕譓也提起了興趣,看著他,“哦?說來聽聽。”
載澤清了清嗓子,“侄兒認為應當重用胡雪岩和盛宣懷。之前他們兩人因為生意和權力的問題,鬧得很不愉快,幾乎到了要至人於死的地步。不過最近侄兒已與他們私下溝通過。這二人都是聰明人,一點就透。當下表示,願意盡棄前嫌,一同為我黛青的國富民強貢獻力量。當然,這都是場麵話,真正的原因叔王您是明白的,他們圖的,都是個利字。而侄兒所做的,就是與幫他們將利益劃分清楚。讓他們各自專注於自己最有優勢的領域,並且在朝廷的協調下互相配合,從而使大家都能獲得最大利益。那胡雪岩對於絲綢、茶葉和糧食等傳統行業有著深刻的見解和宏偉的計劃。而盛宣則對於鐵路、電報,等新興產業頗有見解。侄兒讓他們各自寫了方案,侄兒自己也做了對他們的調查,都寫成冊子,可供九叔查閱。”
三日前,胡雪岩在京城的一處私宅之內。
一邊聽著清倌的小唱,一邊品著香茗。載澤不禁感歎,這胡雪岩雖然隻是個二品官,但是這享受卻遠超自己這堂堂超品的奉恩鎮國公了。
且不說這家具茶器,單就是這胡府裏私養的樂人,就是自己府上所沒有的。
“胡大人,好享受啊。”載澤意味深長的說道。
“哪裏哪裏,讓澤公見笑了。澤公是天潢貴胄,更是出過洋,見過大世麵的。下官隻不過庸人俗套,隻望澤公不要責備下官招待不周就好了。”
載澤並沒有接著胡雪岩的話往下說。而是閉著眼沉默了片刻,似乎是在品茶的滋味,又似乎是在品樂人唱的感覺。然後,突然轉過來,對著胡雪岩微笑著說:“胡大人,黛青的未來需要你的智慧。”
胡雪岩大驚,他今天本是預備好了要討好載澤的。隻不過好處還沒拿出手,載澤卻突然冒出來這麽一句,卻是讓他猝不及防的。
不過,他畢竟是縱橫官場商場多年的老手,反應是非常快的。連忙拱手,“澤公過獎了,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哈哈,胡大人不愧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凡事不用點,就都通了。載澤最敬重的就是您這樣從底層一刀一槍憑自己本事幹起來,為國為民大有功勞,卻又保持低調謙遜的前輩。載澤在您麵前不過是一個幼稚小兒,豈敢孟浪?更哪裏談得到吩咐二字?實不相瞞,載澤正準備向我九叔舉薦大人,隻不過……”說到這裏,載澤又頓了頓。用眼角的餘光瞥了瞥那唱曲的女子。
胡雪岩自然明白,當下揮手讓唱曲的姑娘退去了。
載澤這才看著他,低聲說道:“聽聞胡大人之前好像跟李中堂的某位門生有些不睦,那位大人性子比較抝,絕不肯輕易吃虧,總要爭出來個名目。不知大人可有什麽應對之策嗎?這事兒如果不處理好,恐有後患啊。”
胡雪岩心中一動,這正是他的一塊心頭病。無奈的說道:“當初確是老夫走了眼,沒想到此子有如此手段,居然成了大氣候。隻可惜錯已經鑄成,現在想補救也沒有辦法。不瞞澤東,老夫曾經多次向他表示願意和爭,哪怕讓老夫付出多大代價都可以。可是,可是這位盛大人,不肯罷休啊。”
載澤認真聽著,等胡雪岩說完了,他才點了點頭,表示認同:“不錯,那姓盛的確實很盛。我跟他談的時候,他也是不依不饒的。不過,本公還是把他搞定了。胡大人請看,這是什麽?”說著,拿出一封書信。
胡雪岩接過看時,不禁手都顫抖了,居然是盛宣懷的親筆和好信。
“公爺!?這,這是?……”胡雪岩居然有些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與他當初沒有看得起盛宣懷一樣,他也沒有看得大起這位奉恩鎮國公載澤,認為他不過是憑著宗室血統加上溜須逢迎,討得兩宮四王歡心,才有如此升遷和重用。
這個先入為主的觀念一確定下來,即使親眼見識到載澤與外國要人成功的交往,也沒有太往心裏去。覺得隻是一些安排好的外交禮儀,照著劇本演戲就是了。哪怕是載澤親自登門拜訪,要與他談論朝廷未來即將發生的重大變動時,他胡雪岩將要有如何安排。他也沒有過份在意,隻不過是拿出自己交際討好的力量,盡量與之為善。
但心底深處,卻是沒有一點佩服的意思。
可是現在,收到盛宣懷的和解書信,卻是大出他的意料之外。
因為自從盛宣懷真的成為李鴻章的門生,又辦了幾件漂亮的大生意,他其實就很後悔當初坑盛宣懷的事情。可是無論他怎麽求好,也沒有用,盛宣懷一心要把他徹底弄倒。如果不是隨後四王推行的一係列事務中,似乎是有意的將兩人安排了不同的差事,真要讓盛宣懷騰出手來,沒準早就給他捅兩刀了。
但是現在,載澤居然把盛宣懷的和好信拿出來,這實在是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胡大人,”載澤見胡雪岩語塞,便接過話來:“本公知道你們的過去,孰是孰非,就不必多言了。隻是希望以後你能為我黛青多用些心力,朝廷自有公允。隻不過,胡大人起家是在錢莊、藥品以及糧食、絲綢,這類貨色上麵。這些行業,雖然看似不如一些新興行業利潤大,但是貴在一個穩妥。而且關係國家安穩的根本,正是需要大人這樣守誠持重的前輩來操勞。至於諸如鐵路電報等新行業,利潤雖大,風險卻也不小。而且這些行業並不成熟,很多規則行情都沒有顯明,說變就變,說改就改,不如留給年輕人去折騰吧。正好可以借此曆練人才。載澤在此做保,隻要胡大人讓出鐵路、電報等新興行業,他盛宣懷必定與胡大人和好如初。不知胡大人以為可好啊?”
胡雪岩眼中閃過一絲興奮,“承蒙公爺信任,胡某此後,必當竭犬馬之力,唯公爺之命是從。”
載澤微微一笑,淡淡的說了句“還是要唯朝廷之命是從,咱們都當為朝廷盡上犬馬之力”。胡雪岩則再次傳來剛才的歌女,暗中觀察著載澤的眼神,心裏已經有了打算。
而載澤的思緒,已經迴到了三天前,鎮國公府會客廳內。
其時,載澤目光堅定地看著盛宣懷,“盛大人,這一場潑天的富貴,你到底要還是不要?你要是不要,我可隨便找別人了。胡雪岩那老頭子,通過左宗棠左大人,把話都遞到兩宮那邊了。兩宮已經捎話,讓四位皇叔商議選個年高德重的主持黛青全國的商務。他們那些上了歲數的人,看重人情關係遠超實務能力。也就是我多嘴,跟九叔說歲數太大的穩重是穩重,可是辦事還得有年輕人動手。硬是從九叔那邊討下機會,由我再推薦一個年富力強的人選。”
盛宣懷當然聽說過朝廷要對工商事務加以調整,也為此問過李鴻章,可惜始究不得要領。李鴻章最後讓他去找載澤試試看,現在看來,這一步是走對了。可是載澤提出要他與胡雪岩和好的建議,卻實實讓他感到為難。
答應吧,心有不甘,不答應,看載澤的意思,那胡老頭似乎是注定要高升了,自己如果不與之和解,隻怕不僅會錯過眼前的機會,日後也難有翻身之日。
盛宣懷雖然氣盛,但還是很務實的。思來想去,終於決定接受載澤的建議,寫了封和解書,交給載澤。
“妙,妙,妙,盛大人果然不愧是我黛青第一少壯商官。有肚量,有胸襟,有誌氣。本公向盛大人保證,不久的將來,你的地位和生意都不會在那胡某之下。而你的前途,絕對在他之上。隻不過,大家要有個分工,避免衝突。”
盛宣懷拱手道:“公爺放心,下官定當不辱使命。下官隻要全力主抓鐵路、電報等新生產業即可,至於那些糧食絲織的生意,就全交給老胡吧。當初我也是爭口氣,現在,為了朝廷,為了公爺如此器重,下官豈敢再不放下意氣之爭。”
正是因為已經辦妥了盛、胡二人,載澤這才成竹在胞的向奕譓提議重用此二人。
推薦完了盛宣懷和胡雪岩,載澤又轉頭對奕譓說:“此外,侄兒還建議讓英華負責傳媒報業,主抓輿論。”
奕譓思索片刻後,點頭道:“好,就依你的建議。”
叔侄二人不禁會心一笑。
誠然,英華年少,資格、閱曆都很淺。但他有著別人無法替代的優勢,聰明、勤奮,謙遜,最重要的是,出身根基剛剛好。一方麵,英華算得上是黛青世家子弟,另一方麵他又確實是出身寒門。他既是固山子弟,又曾在皇學館讀書,他是載穆的門人,同時又和溜球國有深厚關係,而且還參與過訪問花旗國的差事。
關係網健康,出身根紅苗正,足以讓各方麵放心,這才是英華被選中的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