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交出了東土權力之後,李鴻章意識到,自己割黛青皇室韭菜的時代已經結束了。要麽重新擺正心態,老老實實的給黛青當好一個“外務總管”,要麽隨時可能被一腳踢開,甚至殺雞儆猴。
權衡利弊之後,聰明的李鴻章雖然也會有一些淒涼和感慨,但是很快選擇了擺正自己的位置。
畢竟,當年的恭親王那是何等的風光萬丈,結果幾道懿旨下來,還不是老老實實賦閑在家。
自己又算什麽?
不過是個“叫花子軍”的軍頭罷了,能夠達到今天的地位,而幾乎沒有跌過什麽大跟頭,已經是萬幸了。
當然,幸運的同時,也是老李一直以來的精明計算和明智選擇的良好習慣。
李鴻章可不是一個喜歡亂發脾氣的人。
如果同樣的事情落到左宗棠的身上,他很可能會搞得很悲壯,大唱一曲嶽飛遇害風波亭的戲碼。
可是李鴻章並不會。
他會非常體貼順從的選擇退讓,交出權力,維持與兩宮的良好關係。
始終保持與領導的良好關係,這是李鴻章長期保持權高位重的最關鍵的成功秘訣。
你可以說他是奴才心態,可是試問天下,誰又不是奴才呢?
最起碼,人是命運的奴才,你就是心有不甘,可是最後還是得服命。可是當命運具體的表現為上級領導的時候,為什麽就要故作倔強呢?毫無意義嘛。
李鴻章是深得曾國藩為官心得的,甚至比起公忠體國的曾國藩,李鴻章更加的務實。隻要能做成事,能掌權做官,哪怕是卑躬屈膝的討好上級,也並不丟人。
所以李鴻章經常的給兩宮身邊的人,比如李蓮英之類的送禮,而左宗棠則是寧可官不做了,也絕不給太後身邊的人發紅包。
兩個人的風格不同,性情迥異,看問題的觀點也大不一樣,所以雖然同出曾國藩幕下,但在官場上卻是天然的互為對手。
可是在發展電報這件事上,兩個人的態度觀點卻是驚人的一致。
但即便左李共同懇請開通電報,也還是被兩宮拒絕了。
兩宮的想法與恭親王不同,他們固然也是怕大權旁落,但更多的是單純認為電報會帶來靈界的災禍。導致這種想法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她們身邊的那些巫者無能。能夠長期在權貴身邊服侍的巫者,討好主子的能力遠比通靈的能力更重要,以至於這些人或者起初還是有一些能力,但是官當得越久,能力也就越差了。
最後,圍繞在權貴身邊的薩滿、巫者,普遍都是些觀念守舊,與現實社會脫節,卻精通逢迎之術的人,麵對日新月異的環境變化,他們隻能采用最簡單盲目辦法,排斥一切新興未知事物。
而兩宮以及共治、光統兩任皇帝,之前心身都很不健康,事實上已經被各種不明力量所侵害和牽引,當然不可能做出正常的判斷和選擇。也就對這些守舊巫者們的說法深信不疑,跟著排斥一切新興的未知事物。
左李雖然聰明絕頂,權高位重,奈何隻是普通人,麵對這種靈界的影響是毫無辦法。
可是這幾年跟道末和塔爾瑪接觸,特別是居住環境的改善,兩宮的身心狀況有了巨大的變化。人在身心健康的時候,性情會變得柔和,靈明也會比較興盛,反而很自然的對於新興的未知事物充滿興趣。
所以現在用不著誰去勸,兩宮自己就提出要使用這些新技術了。
李鴻章得著消息,順勢求見兩宮,提出要在京師開通電報。
果然,立即就得到了批準,兩宮還誇李鴻章“有本事,會辦事。”
當然,從大局著眼,之前李鴻章被削了東土的權力,現在多少是要給他一點補償的。
李鴻章於是開始在整個中土,首先是京城全麵局麵電報業務。
不過,李鴻章雖然獲準開通電報業務,電話業務卻給了奕欣掌管的先知樓。
相對於電報,電話是一種更新的技術,光統二年,光元1876年的3月10日,花旗國科學家亞曆山大,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條電話信息。第二年的七月,亞曆山大成立了自己的電話公司。
此時的亞曆山大,剛好三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大好青春。
但是兩年後,亞曆山大退出了自己的公司。
因為所謂的電話事業,對於亞曆山大來說,不過是兒時的一個夢想和閑暇時的娛樂罷了。雖然因此而建立了前途一片光明的偉大事業,可是,他並不真的熱愛。
就在那一刻,亞曆山大終於覺醒了自己的天職。
花旗洲和西洲都是普遍信奉光明之父的人群,但是二者有很大區別。
很多西洲人,雖然是世代聖光會成員,但實際上根本沒有靈性覺醒,除了外在的一些行為和教義思想,在靈魂本質上與普通世人沒有什麽區別。
但是花旗洲的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花旗洲的聖光會成員,從最開始,就是由一群對於西洲聖光會的靈性環境感到壓抑甚至窒息而遠走當時還是一片荒蕪的花旗洲。他們從一無所有開始開拓,逐漸建立起堪比世界上最先進文明的同時,也獲得了靈性的巨大豐收。
與西洲的聖光會相比,花旗洲的聖光會在儀文、藝術、組織等方麵都很簡單甚至粗糙原始,但是在靈性覺醒和靈命成長方麵,卻豐富多彩,精美絕倫。
聖光會聖徒的靈魂覺醒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像李伯約發地樣經曆過秘境後的覺醒,是最高階的,稱為靈界覺醒,也就是說他已經可以很自然的適應了靈界的各種時空和維度的生活狀態;在此之前,李伯約明確了自己對於黛青貧苦人尤其是貧窮生病患者的熱愛,要去幫助他們,這就是天職覺醒,天職覺醒是第二階的覺醒;而更早的時候,學會以獨立的視角和立場去審視分析自己所處的世界,能夠真正的確定自己和他者的區別,明確自己的獨立本性,則是第一階的覺醒,也就是自我覺醒。
幾乎所有的聖光會成員都在有生之年完成第一階的自我覺醒,隻不過有些人早一點,有些人晚一點。而基於聖光會背景的學校,一個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是要盡量啟發孩子們的自我覺醒,如果做不到,就給他們埋下覺醒的種子。
但是自我覺醒如果沒有進一步的強化,往往會停留在自私自利的層麵。這也就導致了很多西洲人,甚至西洲的國家會極端自私和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況。
而導致大多數人不能進一步覺醒的原因,則是西洲聖光會過於注重儀文和教義,而忽略了靈魂的所致。這就好像根本不在乎一個人的胃,又怎麽可能讓他吃得好呢?
但是花旗的聖光會成員的情況則不同,他們認為,人的肉體隻是暫時的和有限的,人基於肉體所建立的一切,包括產業,包括家族,甚至包括殖民地和帝國,都隻是暫時和有限的,如果不能覺醒靈魂,或者覺醒了但靈魂的生命不能成長強壯,那就什麽意義也沒有了。
正因為這樣,花旗洲有各種不同的人會有二階甚至三階的覺醒。而這些三階覺醒者的職業並不一定是專業的修士,除了修士領袖和修士外,普通的學者、學生、體力勞動者、家庭主婦、甚至奴隸或者野蠻人,都有實現三階覺醒的人。
三階覺醒,就是可以像李伯約那樣,自由的穿梭往來於不同的時空!
權衡利弊之後,聰明的李鴻章雖然也會有一些淒涼和感慨,但是很快選擇了擺正自己的位置。
畢竟,當年的恭親王那是何等的風光萬丈,結果幾道懿旨下來,還不是老老實實賦閑在家。
自己又算什麽?
不過是個“叫花子軍”的軍頭罷了,能夠達到今天的地位,而幾乎沒有跌過什麽大跟頭,已經是萬幸了。
當然,幸運的同時,也是老李一直以來的精明計算和明智選擇的良好習慣。
李鴻章可不是一個喜歡亂發脾氣的人。
如果同樣的事情落到左宗棠的身上,他很可能會搞得很悲壯,大唱一曲嶽飛遇害風波亭的戲碼。
可是李鴻章並不會。
他會非常體貼順從的選擇退讓,交出權力,維持與兩宮的良好關係。
始終保持與領導的良好關係,這是李鴻章長期保持權高位重的最關鍵的成功秘訣。
你可以說他是奴才心態,可是試問天下,誰又不是奴才呢?
最起碼,人是命運的奴才,你就是心有不甘,可是最後還是得服命。可是當命運具體的表現為上級領導的時候,為什麽就要故作倔強呢?毫無意義嘛。
李鴻章是深得曾國藩為官心得的,甚至比起公忠體國的曾國藩,李鴻章更加的務實。隻要能做成事,能掌權做官,哪怕是卑躬屈膝的討好上級,也並不丟人。
所以李鴻章經常的給兩宮身邊的人,比如李蓮英之類的送禮,而左宗棠則是寧可官不做了,也絕不給太後身邊的人發紅包。
兩個人的風格不同,性情迥異,看問題的觀點也大不一樣,所以雖然同出曾國藩幕下,但在官場上卻是天然的互為對手。
可是在發展電報這件事上,兩個人的態度觀點卻是驚人的一致。
但即便左李共同懇請開通電報,也還是被兩宮拒絕了。
兩宮的想法與恭親王不同,他們固然也是怕大權旁落,但更多的是單純認為電報會帶來靈界的災禍。導致這種想法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她們身邊的那些巫者無能。能夠長期在權貴身邊服侍的巫者,討好主子的能力遠比通靈的能力更重要,以至於這些人或者起初還是有一些能力,但是官當得越久,能力也就越差了。
最後,圍繞在權貴身邊的薩滿、巫者,普遍都是些觀念守舊,與現實社會脫節,卻精通逢迎之術的人,麵對日新月異的環境變化,他們隻能采用最簡單盲目辦法,排斥一切新興未知事物。
而兩宮以及共治、光統兩任皇帝,之前心身都很不健康,事實上已經被各種不明力量所侵害和牽引,當然不可能做出正常的判斷和選擇。也就對這些守舊巫者們的說法深信不疑,跟著排斥一切新興的未知事物。
左李雖然聰明絕頂,權高位重,奈何隻是普通人,麵對這種靈界的影響是毫無辦法。
可是這幾年跟道末和塔爾瑪接觸,特別是居住環境的改善,兩宮的身心狀況有了巨大的變化。人在身心健康的時候,性情會變得柔和,靈明也會比較興盛,反而很自然的對於新興的未知事物充滿興趣。
所以現在用不著誰去勸,兩宮自己就提出要使用這些新技術了。
李鴻章得著消息,順勢求見兩宮,提出要在京師開通電報。
果然,立即就得到了批準,兩宮還誇李鴻章“有本事,會辦事。”
當然,從大局著眼,之前李鴻章被削了東土的權力,現在多少是要給他一點補償的。
李鴻章於是開始在整個中土,首先是京城全麵局麵電報業務。
不過,李鴻章雖然獲準開通電報業務,電話業務卻給了奕欣掌管的先知樓。
相對於電報,電話是一種更新的技術,光統二年,光元1876年的3月10日,花旗國科學家亞曆山大,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條電話信息。第二年的七月,亞曆山大成立了自己的電話公司。
此時的亞曆山大,剛好三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大好青春。
但是兩年後,亞曆山大退出了自己的公司。
因為所謂的電話事業,對於亞曆山大來說,不過是兒時的一個夢想和閑暇時的娛樂罷了。雖然因此而建立了前途一片光明的偉大事業,可是,他並不真的熱愛。
就在那一刻,亞曆山大終於覺醒了自己的天職。
花旗洲和西洲都是普遍信奉光明之父的人群,但是二者有很大區別。
很多西洲人,雖然是世代聖光會成員,但實際上根本沒有靈性覺醒,除了外在的一些行為和教義思想,在靈魂本質上與普通世人沒有什麽區別。
但是花旗洲的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花旗洲的聖光會成員,從最開始,就是由一群對於西洲聖光會的靈性環境感到壓抑甚至窒息而遠走當時還是一片荒蕪的花旗洲。他們從一無所有開始開拓,逐漸建立起堪比世界上最先進文明的同時,也獲得了靈性的巨大豐收。
與西洲的聖光會相比,花旗洲的聖光會在儀文、藝術、組織等方麵都很簡單甚至粗糙原始,但是在靈性覺醒和靈命成長方麵,卻豐富多彩,精美絕倫。
聖光會聖徒的靈魂覺醒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像李伯約發地樣經曆過秘境後的覺醒,是最高階的,稱為靈界覺醒,也就是說他已經可以很自然的適應了靈界的各種時空和維度的生活狀態;在此之前,李伯約明確了自己對於黛青貧苦人尤其是貧窮生病患者的熱愛,要去幫助他們,這就是天職覺醒,天職覺醒是第二階的覺醒;而更早的時候,學會以獨立的視角和立場去審視分析自己所處的世界,能夠真正的確定自己和他者的區別,明確自己的獨立本性,則是第一階的覺醒,也就是自我覺醒。
幾乎所有的聖光會成員都在有生之年完成第一階的自我覺醒,隻不過有些人早一點,有些人晚一點。而基於聖光會背景的學校,一個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是要盡量啟發孩子們的自我覺醒,如果做不到,就給他們埋下覺醒的種子。
但是自我覺醒如果沒有進一步的強化,往往會停留在自私自利的層麵。這也就導致了很多西洲人,甚至西洲的國家會極端自私和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況。
而導致大多數人不能進一步覺醒的原因,則是西洲聖光會過於注重儀文和教義,而忽略了靈魂的所致。這就好像根本不在乎一個人的胃,又怎麽可能讓他吃得好呢?
但是花旗的聖光會成員的情況則不同,他們認為,人的肉體隻是暫時的和有限的,人基於肉體所建立的一切,包括產業,包括家族,甚至包括殖民地和帝國,都隻是暫時和有限的,如果不能覺醒靈魂,或者覺醒了但靈魂的生命不能成長強壯,那就什麽意義也沒有了。
正因為這樣,花旗洲有各種不同的人會有二階甚至三階的覺醒。而這些三階覺醒者的職業並不一定是專業的修士,除了修士領袖和修士外,普通的學者、學生、體力勞動者、家庭主婦、甚至奴隸或者野蠻人,都有實現三階覺醒的人。
三階覺醒,就是可以像李伯約那樣,自由的穿梭往來於不同的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