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也不要著急,黛青不是溜球,兩國相距太遠,官場規矩自然也有差別。你們不了解情況,一心為了救國,忠心可憫。但你們需要給本公交個實底,你們確實是想要恢複溜球嗎?還是隻是為了沽名釣譽?”
“承恩公這是何等話,我們當然是赤心為國,別無他圖。若能恢複溜球祖國,即便粉身碎骨,在所不惜。”向宏站起來,非常懇切的表白道。林忠也跟著表白自己。
“好,本公要的就是你們這個態度。”照桂終於露出了微笑,道:“你們若是真的一心隻為恢複溜球故國,那麽本公倒是可以衝你們這份忠心原諒你們。”
二人最言大出意料,驚喜得連連稱謝,照桂卻一擺手道:“先別急著謝,本公不但原諒你們,更要助你們恢複溜球國。隻不過,你們不能再執拗,要了解黛青官場的規矩,否則的話,本公也是幫不了你們的。不知道你們願意不願意聽本公嘮叨一二呢?”
向、林二人聞言更加感動,齊聲謝道:“我等愚鈍粗魯,得罪承恩公,公爺即便重罰我等,隻要肯寬恕我等,便是天大的恩典。又肯教導我等,如此天高地厚的恩典,我等何以為報,請受我等一拜。”說罷,倒頭又拜。
照桂好一頓勸慰才讓二人重新落坐,仔細說道:“在黛青,凡事都要講個交情。否則任你大義凜然,哪怕再怎麽情真意切,人家與你沒有交情,肯幫你便是恩典,不幫你也是人家的本份。即或你能勉強人家做個表態,人家心裏跟你沒有關係,終究還是辦不成什麽事的。所以,你們要想借黛青之力恢複溜球,首先就要建立起關係。
當然,要說關係,黛青與溜球自然是有關係的。我黛青入主中土以來,溜球便來投效,兩國宗主藩屬的關係是鐵定的。而且,我黛青對於溜球被滅也是非常憤慨,已經通過各國事務處向倭奴發出了嚴重抗議。但,這隻是國與國的關係。僅靠這些手段,溜球當然不能輕易恢複,若是能,你們也早就不鬧了,我說的是也不是?”
照桂既有此問,向、林二人自然連連點頭稱是。
照桂所說的,才是肺腑之言。
如果光是講家國情仇,民族大義,那麽大可以慷慨陳詞一番,但是卻毫無意義。反而像照桂這樣,實在是很難得的。這才是真正的幫助,真正的朋友。
照桂見二人認可,便繼續說道:“如今溜球既亡,那麽兩國的關係實際上已經斷了一方,又能夠維係多久呢?正如兩個人是好友,其中一個死了,另一個可以為他悲傷,難過,他家的親人可以為他操辦盛大的葬禮,但是,之後呢?難道能跟他到地下去嗎?
當然不能。
還有,假設兩個人是極好的朋友,其中一人死了,另一個人必然要去吊唁,可是如果他的家屬卻不能以禮相待,那又會如何呢?恐怕也不會有什麽好的結果。兩家可能從此反目成仇,至少做不得朋友了。
所以,本宮的意思,二人明白了嗎?”
照桂講了這兩個比喻,微笑著看著向、林二人,直看得二人麵紅低頭。
照桂說得對啊,溜球已經滅,遺民們想要借黛青之力恢複溜球,就必須正視黛青與溜球終究還是兩國,而黛青也從來有承擔溜球防務的責任的事實。當然黛青與溜球是著非常良好的宗藩關係,黛青也不願意溜球滅國,可是,黛青還真不能替溜球去犧牲自己士兵的生命。
尤其是在溜球事實上一兵一卒都沒有的情況下。
而且,即或國與國有良好的關係,但是在溜球已經滅國的情況下,現在事實上不能再強調兩“國”的關係,而更多的是黛青麵對一群失去祖國的遺民的狀態。
如此情形下,又該怎樣?
自然應該盡力搞好遺民們與黛青官員之間的關係,而不是以之前溜球國對黛青國的貢獻而像討債一樣的索要。
至少,現在人家黛青還允許他們住在黛青,而且供吃供住。如果真把人家惹急了,臉一翻,把這些遺民們驅逐出境,他們又有什麽辦法?
向宏隻能如實相告:“公爺說得甚是,我等慚愧不已,隻是我等無知愚鈍,實在不知該如何與黛青官場建立關係啊。還請公爺指點開示。”
“哈哈哈哈,說得好,實在。不知道是正常的,能夠承認不知道是聰明。就怕自己不知道還硬裝知道,聽不進人勸,那就沒了救了。既然你們請我說,那我就說兩句,你們隻要能聽進去,溜球有望啊。
說到關係,其實有兩層,一是國與國的關係,二是人與人的關係。
這國與國的關係,當然就是黛青與溜球的關係。這一層,沒什麽問題,本來就挺好,隻是溜球那邊出了問題,讓倭奴給滅了。所以要在溜球那邊使勁,光鬧黛青是沒用的。
第二層關係,也就是人與人的關係,那才是關鍵所在。
為什麽這麽說啊?因為國是由人組成的,有人才有國。這個道理,想來你們也是清楚的。之前溜球給黛青朝貢,黛青也給溜球迴贈,這都是國與國的交流。可是個人與個人之間呢?我不知道你們溜球是怎樣的情形,至少在黛青,無論文武百官還是士農工商,想要做任何事情,名義上固然要講究公理大義,可是實際辦事還是要講究個人關係才行啊。
那麽現在這個時候,讓你們兩個外國人,在黛青建立關係,豈非極難之事?別看你們去過很多官員的府上,可是你們跟人家是建立不起關係的,再怎麽臉熟也沒用。
而且,黛青的官員數以萬計,又怎麽是你們結交得起的呢?與其無的放矢,不如直取要鄰,找到可靠的渠道建立最有價值的關係豈不最好?”
“什麽才是最有價值的關係?又怎麽找到可靠的渠道呢?”宏向急切的問。
“嗬嗬嗬,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你們可曾聽說中土有句古詞說得好‘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照桂神秘的笑著答道。
“承恩公這是何等話,我們當然是赤心為國,別無他圖。若能恢複溜球祖國,即便粉身碎骨,在所不惜。”向宏站起來,非常懇切的表白道。林忠也跟著表白自己。
“好,本公要的就是你們這個態度。”照桂終於露出了微笑,道:“你們若是真的一心隻為恢複溜球故國,那麽本公倒是可以衝你們這份忠心原諒你們。”
二人最言大出意料,驚喜得連連稱謝,照桂卻一擺手道:“先別急著謝,本公不但原諒你們,更要助你們恢複溜球國。隻不過,你們不能再執拗,要了解黛青官場的規矩,否則的話,本公也是幫不了你們的。不知道你們願意不願意聽本公嘮叨一二呢?”
向、林二人聞言更加感動,齊聲謝道:“我等愚鈍粗魯,得罪承恩公,公爺即便重罰我等,隻要肯寬恕我等,便是天大的恩典。又肯教導我等,如此天高地厚的恩典,我等何以為報,請受我等一拜。”說罷,倒頭又拜。
照桂好一頓勸慰才讓二人重新落坐,仔細說道:“在黛青,凡事都要講個交情。否則任你大義凜然,哪怕再怎麽情真意切,人家與你沒有交情,肯幫你便是恩典,不幫你也是人家的本份。即或你能勉強人家做個表態,人家心裏跟你沒有關係,終究還是辦不成什麽事的。所以,你們要想借黛青之力恢複溜球,首先就要建立起關係。
當然,要說關係,黛青與溜球自然是有關係的。我黛青入主中土以來,溜球便來投效,兩國宗主藩屬的關係是鐵定的。而且,我黛青對於溜球被滅也是非常憤慨,已經通過各國事務處向倭奴發出了嚴重抗議。但,這隻是國與國的關係。僅靠這些手段,溜球當然不能輕易恢複,若是能,你們也早就不鬧了,我說的是也不是?”
照桂既有此問,向、林二人自然連連點頭稱是。
照桂所說的,才是肺腑之言。
如果光是講家國情仇,民族大義,那麽大可以慷慨陳詞一番,但是卻毫無意義。反而像照桂這樣,實在是很難得的。這才是真正的幫助,真正的朋友。
照桂見二人認可,便繼續說道:“如今溜球既亡,那麽兩國的關係實際上已經斷了一方,又能夠維係多久呢?正如兩個人是好友,其中一個死了,另一個可以為他悲傷,難過,他家的親人可以為他操辦盛大的葬禮,但是,之後呢?難道能跟他到地下去嗎?
當然不能。
還有,假設兩個人是極好的朋友,其中一人死了,另一個人必然要去吊唁,可是如果他的家屬卻不能以禮相待,那又會如何呢?恐怕也不會有什麽好的結果。兩家可能從此反目成仇,至少做不得朋友了。
所以,本宮的意思,二人明白了嗎?”
照桂講了這兩個比喻,微笑著看著向、林二人,直看得二人麵紅低頭。
照桂說得對啊,溜球已經滅,遺民們想要借黛青之力恢複溜球,就必須正視黛青與溜球終究還是兩國,而黛青也從來有承擔溜球防務的責任的事實。當然黛青與溜球是著非常良好的宗藩關係,黛青也不願意溜球滅國,可是,黛青還真不能替溜球去犧牲自己士兵的生命。
尤其是在溜球事實上一兵一卒都沒有的情況下。
而且,即或國與國有良好的關係,但是在溜球已經滅國的情況下,現在事實上不能再強調兩“國”的關係,而更多的是黛青麵對一群失去祖國的遺民的狀態。
如此情形下,又該怎樣?
自然應該盡力搞好遺民們與黛青官員之間的關係,而不是以之前溜球國對黛青國的貢獻而像討債一樣的索要。
至少,現在人家黛青還允許他們住在黛青,而且供吃供住。如果真把人家惹急了,臉一翻,把這些遺民們驅逐出境,他們又有什麽辦法?
向宏隻能如實相告:“公爺說得甚是,我等慚愧不已,隻是我等無知愚鈍,實在不知該如何與黛青官場建立關係啊。還請公爺指點開示。”
“哈哈哈哈,說得好,實在。不知道是正常的,能夠承認不知道是聰明。就怕自己不知道還硬裝知道,聽不進人勸,那就沒了救了。既然你們請我說,那我就說兩句,你們隻要能聽進去,溜球有望啊。
說到關係,其實有兩層,一是國與國的關係,二是人與人的關係。
這國與國的關係,當然就是黛青與溜球的關係。這一層,沒什麽問題,本來就挺好,隻是溜球那邊出了問題,讓倭奴給滅了。所以要在溜球那邊使勁,光鬧黛青是沒用的。
第二層關係,也就是人與人的關係,那才是關鍵所在。
為什麽這麽說啊?因為國是由人組成的,有人才有國。這個道理,想來你們也是清楚的。之前溜球給黛青朝貢,黛青也給溜球迴贈,這都是國與國的交流。可是個人與個人之間呢?我不知道你們溜球是怎樣的情形,至少在黛青,無論文武百官還是士農工商,想要做任何事情,名義上固然要講究公理大義,可是實際辦事還是要講究個人關係才行啊。
那麽現在這個時候,讓你們兩個外國人,在黛青建立關係,豈非極難之事?別看你們去過很多官員的府上,可是你們跟人家是建立不起關係的,再怎麽臉熟也沒用。
而且,黛青的官員數以萬計,又怎麽是你們結交得起的呢?與其無的放矢,不如直取要鄰,找到可靠的渠道建立最有價值的關係豈不最好?”
“什麽才是最有價值的關係?又怎麽找到可靠的渠道呢?”宏向急切的問。
“嗬嗬嗬,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你們可曾聽說中土有句古詞說得好‘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照桂神秘的笑著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