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葆楨如此城府,連被李鴻章奉為恩師的曾國藩都敗在其手中,又豈能真正為李鴻章所製?


    不過形勢比人強罷了。


    最關鍵的一點還是李鴻章現在的權力、地位,以及掌握的資源遠遠超過沈葆楨。跟李鴻章合作還是有利可圖的。


    正如沈葆楨起初也是與曾國藩有很好的合作,還因此連升三級一樣。


    但是另一個更重要的關鍵點,還是在於李鴻章也確實比曾國藩有過人之處。李鴻章可沒有曾國藩那樣推崇義禮氣節的書生習氣,相反,倒是有幾分“利”字當頭的商人作派。大有跟著我混不會虧著你,擋我的路也絕對不會饒了你的意味。


    一定程度上,通過曾國藩在沈葆楨身上吃的大虧,李鴻章是吸取了教訓的。


    所以,他與沈葆楨之間完全是互為利用的關係。大家再也不用講什麽國家大義,無非就是你得名我得利的雙贏模式。


    而一旦有了符合其所需名利的條件,沈葆楨是不介意給李鴻章背後捅上一刀的。


    當然,比沈葆楨更想捅李鴻章一刀的大有人在。


    比如左宗棠的“錢袋子”胡雪岩。


    當然,沈葆楨和胡雪岩,也可以視為是一夥的。


    當初西北綠亂事起,朝廷急調左宗棠調任秦甘總督的時候,左宗棠正在全力經營福閩船政局。左宗棠向朝廷舉薦兩人接替自己處理船政局事務,一個是沈葆楨,另一個就是胡雪岩。


    按照左宗棠的建議,沈葆楨為船政大臣,胡雪岩為協辦料理船政事務。也就是說,沈葆楨主抓大局,胡雪岩具體辦事。


    而沈、胡二人的合作,也堪稱完美。


    僅用了兩年時間,黛青第一艘自主生產的輪船“萬年黛青”號下水成功。萬年黛青號首次試航,從福閩的馬尾港一直行駛到翔津港。沿途之上,黛青人看到黛青自己製造的輪船真正下水航行,無不歡欣雀躍。萬年黛青號出港及進港時,都引發了人們自發歡騰送迎,導致萬人空巷。甚至連各國洋人也都參觀,並在全世界爭相報道此事。


    沈、胡,二人都是有能力的人物,而沈葆楨一向不容易與人合作。他之前和曾國藩的合作簡直可以用“定時炸彈”來形容。而除了與李鴻章有比較良好的互相利用,真正能夠保持長期合作的,那就得說是這位胡雪岩大人了。


    之所以能夠與李鴻章合作得好,是因為李鴻章是一個講究名利的官。而為達到自己的終極目的,他完全可以讓出一些好處,甚至主動送上一些好處。李鴻章交結官場,某種程度上就像商人交易一樣,純粹的互為利用。


    曾國藩當然是做不到這一點的,他太“聖化”,總以為別人像他一樣是“單純”的為了忠君報國愛民,因此他始終不能意識到沈葆楨表麵的一切“壯舉”,本質上全部都是為了名利而已。當然,最後曾國藩應該是想明白了,但是他也已經徹底受夠了沈葆楨這種人,徹底與之絕交。


    而沈葆楨之所以可以與胡雪岩長期共事成功,是因為李鴻章隻是一個有商人氣息的官,而胡雪岩則是一個純粹的穿著官衣的商人。


    所以胡雪岩一下子就知道沈葆楨的所求所欲,更懂得如何與之各取所需。而兩人又都是有大本事的人,隻要模式對了,利益點達成了,當然也就事半功倍。


    不過,既然沈葆楨所求的是名望和影響力,那麽顯而易見,披皮官衣的商人胡雪岩所求的,就是純純的商業利益了。


    商人圖財,官員操權,本屬正道。奈何以商入官,官借商利行事,商借官權謀財,如此官商勾結,看似光鮮亮麗,其實卻是由禍患而生的更大禍患。財富和權力都缺少合理健康的發展模式,而欲望和需求又要求必須有所作為。這就好像一個人明明身體虛弱,需要靜養滋補,結果卻盲目使用烈藥刺激興奮,造成一時的精力旺盛,進而放縱情欲,及時行樂,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哪怕胡雪岩確實是以商助官,助的又是左宗棠這樣的一心為國的忠臣良將,結果也一樣是大大的不妙。因為,商人的噬利性,是沒有窮盡的。


    左宗棠遇到胡雪岩的時候,胡雪岩就已經在給他下套了,然後幾乎是套了他一輩子,甚至差點毀了左宗棠的一世英名。


    二人首次相遇是在鹹富十一年的十二月。


    當時,左宗棠剛剛因曾國藩的舉薦被朝廷任命為“江東巡撫”,全權掌管江東一省的軍、政大權。而胡雪岩則以候補道台的身份,由前任江東巡撫王有齡派為委辦糧械、總理漕運。此時的胡雪岩剛好在各地征收糧草歸來,專程來向左宗棠報到。


    就在一個月前,胡雪岩還在竭盡全力想要進入杭州城內,向前任江東巡撫王有齡交差。正是王有齡派他出城征收糧草以解杭州城斷糧之危。可是在他搜集到了足夠糧草之後,卻發現已經根本進不了城了。


    那一刻,胡雪岩第一次見識到了財富和權力的弱點。


    再多的錢糧,再大的權力,麵對不受自己影響的外部軍事力量的阻力時,什麽也不是。


    於是,胡雪岩在杭州城外哭天嚎地,終究沒有救了老朋友,又不敢久留,隻能暫時離開,保管好辛苦搜集到的糧草軍械。


    形勢變化真是太快了,僅僅一年前的鹹富十年,原江東巡撫王有齡,還在率領部下與太平光明軍激烈交戰中不斷得勝。王有齡連續攻克了杭州附近的江山、常山、富陽、遂安、海寧、臨安等各縣,幾乎要收複整個杭州周邊了。


    可是如此燎原之勢,也很自然的引起了太平光明軍的高度警覺和強烈反撲。


    太平光明國派出忠王李秀成為主將,集中大軍二十萬,全力攻打王有齡所在的杭州周邊各縣。結果李秀成果然不愧是太平光明國第一年輕將領,迅速擊潰了王有齡在周邊各縣安排的駐軍。於是,王有齡好不容易收複的杭州周邊各縣,又全部被奪了迴去。王有齡也遭到了朝廷的嚴厲申斥。更慘的是,李秀成一舉包圍了杭州城,把王有齡困在了城裏。


    王有齡急忙下令讓周圍駐軍各將立即前來營救,但是根本無人響應。


    並不是沒有任何人來救,雖然大部分收到求援請求的部隊都沒有及時趕來,但還是有少數跟王有齡關係好的人來救援了。可惜,這些人的實力太弱,都被李秀成打敗了。


    李秀成固然很強,但是前來求援的人也確實是太弱了。


    王有齡屬於前兩江總督何桂清派係,那些最先來求援他的部隊,大多也都是何桂清的勢力。而此的何桂清也已經自身難保,正在被太平光明軍圍攻之中。很快,何桂清就會棄城逃入滬上租界避難,再然後終於還是被朝廷捉住殺了頭。


    所以他的部隊能好到哪兒去?


    那麽,其他的派係,比如湘軍的部隊呢?


    這就涉及到黛青官場的一個嚴懲的惡習,不同派係之間互相傾軋,不顧大局。


    之前沈葆楨在湘軍圍城之際斷供,被曾國藩恨得咬牙,但是在王有齡被困之時,曾國藩雖然最終還是命左宗棠率軍營救,但態度上是非常消極的。


    曾國藩看不上何桂清,也連帶著看不上王有齡。


    甚至左宗棠,也看不上王有齡以及王有齡周圍的一眾大小官吏。懶得為了救“這等昏庸之徒”而拚命急行。結果自然耽誤了時間。


    就這樣,李秀麵把杭州圍困起來,從夏天一直圍到了冬天。


    城中斷糧日久,一切可食之物盡被食盡,饑民仍然餓死無數,人心惶惶,士氣低落。


    十二月二十九日,太平光明軍攻入杭州城中,黛青守軍大潰。


    王有齡早就料到會有這麽一天,事先已經準備好了毒藥,此時安然服下準備赴死殉國。結果卻被忠誠的仆人後搶救過來。王有齡醒後大怒,打跑仆人後在後花園上吊自盡。


    李秀成隨即進入府衙。


    見王有齡已死,李秀成在感慨王有齡之忠烈之餘,命人將王有齡的屍體放下收斂,不僅為其提供棺槨厚葬,而且還將太平國光明國王爵才能穿的龍袍蓋在了其身上。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英雄相惜吧。


    可惜,曾國藩、左宗棠如果對王有齡沒有那麽高的欣賞。否則,或許根本輪不到李秀成進入杭州城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夢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哈什納達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哈什納達爾並收藏清夢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