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王,這樣的獎賞,對於黛青來說,絕對是不可想象的。


    尤其是這個承諾的對象居然也包括那些西尼將帥。


    要知道,黛青帝國自古以來就不存在異姓封王的製度。


    黛青爵位,分為宗室皇族、塔拉貴族、異姓勳臣三種。其中宗室皇族和塔拉貴族,雖然也講究功勳,但是最基礎的門檻卻都是憑著出身獲得的資格。絕大多數文臣武將,隻能憑著功勳,尤其是軍功才有資格獲得爵位。


    而這三種爵位的資源並不是平等或者說公正分配的。


    宗室爵位分為:


    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一共十二級。


    而塔拉貴族的爵位,則分為:親王(汗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劄薩克台吉、一等台吉(塔布囊)、二等台吉(塔布囊)、三等台吉(塔布囊)、四等台吉(塔布囊)、固倫額駙、和碩額駙、郡主額駙、縣主額駙、郡君額駙、縣君額駙。一共十八級。


    而異姓功勳爵位則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一共隻有九級。


    僅僅從等級數量來看,異姓功勳爵位已經明顯少於宗室皇族和塔拉貴族的爵位數量了。而且從地位上來看,異姓功勳爵位也遠遠低於宗室皇族和塔拉貴族爵位,上升空間明顯不足。對於宗室皇族和塔拉貴族來說,至少在理論上是有機會成為王的,而且是四等王,即親王(汗王)、郡王、貝勒和貝子。


    而異姓功勳,不管再怎麽努力,最高爵位隻能止步於公爵,僅相當於宗室皇族和塔拉貴族的四、五等 爵位。


    這不僅是待遇上的差異,同時更是名義、地位,甚至氣場上的壓製。


    在黛青曆史上,異姓功勳封王者,一共隻有九個。


    分別為:


    舒穆祿·揚古利,死後追封為武勳王;


    孔順德,生前封為定南王;


    耿順明,生前封為靖南王;


    尚順喜,生前封為平南王;


    吳長伯,生前受封平西王;


    孫可望,生前受封義王;


    黃芳度,死後追封忠勇郡王;


    富察·富恆,死後追封忠勇郡王。


    以上八人,雖然同為異姓,但或為死後追封,或者在極端殘酷的鬥爭中,獲罪除爵。


    以非皇非貴的純粹異姓而獲得王爵且能善終的,隻有戰功顯赫卻被傳說為翔隆帝私生子的福康安福大帥。


    但是實際上福康安生前獲得的也隻是貝子,仍是在死後被追封為嘉勇郡王的。當然,貝子在古倫語中本意為王的眾子,所以也算得上是王爵之一。


    而現在,鹹富帝金口玉牙一句話就給了所有異姓將帥一個巨大的希望。


    封王,這樣的巨大榮譽,對於任何一個功臣來說都是具有極大誘惑力的。以至於在最後攻陷江寧城之時,曾國藩下令李鴻章、左宗棠,都隻能在周邊側翼輔助,做緩慢運動。而把攻打江寧城的任務完全交給自己的弟弟曾國荃一個人。


    說他不想封王,肯定是假的啊。


    就算幾乎所有異姓封王的人,都沒有得到善終,但是哪怕就是為了那一世,甚至隻是一時的輝煌,也足以讓一個聖人發狂的。


    最終,江寧城還是被曾國荃一舉攻下。


    但是朝廷卻失言了。當江寧城被曾家兄弟攻克的消息報到朝廷,朝廷反常的追查起江寧城太平光明國所謂聖庫中的財富去向的問題,以及曾家兄弟率領的湘軍團練軍紀問題。


    鹹富帝倒是不用背不守承諾的惡名,因為他當時已經駕崩,一死百了了。


    而接續他掌權的兩宮和恭親王奕欣,恭親王在與軍機大臣討論封賞的時候,所有的大臣一致認為:“文臣封王,舊製所無”意思是說,曾國藩的本職是文臣,給文臣封王是沒有舊例的。這個理由倒也是事實,可是當初鹹富帝承諾的時候,他們可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啊。現在人家曾家兄弟血流成河,曾家甚至有兩個兄弟把命都丟在了戰爭當中,結果好不容易立下了大功。明明立的是軍功,居然被以“文臣”為由給否決了,這不是純心氣人嗎?


    當然,還有一些大臣的理由更荒唐,他們認為,如果平定太平光明國就要封王,那麽以後如果有人立了更大的功,又該怎麽辦呢?這就更是無稽之談了。太平光明國最強勢的時候,不僅威脅京城,而且將一半的南土囊括版圖,掌握了上億人口。這樣的形勢,堪稱空前,哪裏還有很多機會可以立比這更大的功呢?而曆史上那些封王功臣,也沒有幾個達到這個水平啊。他們能封,為什麽現在的曾國藩就不能呢?


    最後,大家一致決定,將“郡王”一爵,拆分成四份,曾國藩被封為一等侯,曾國荃被封為一等伯,曾國荃手下的李臣和蕭孚則被封為一等子爵。至於理由嘛,有兩條不那麽氣人的說法。


    第一是,湘軍把太平光明國的聖庫弄沒了。太平光明國的聖庫裏存了很多財富,可是湘軍進入之後,並沒有把這筆財富找到並上交朝廷。而是在奏折中用“燒光”二字搪塞過去了;


    第二是,江寧城並不是一人一將攻克的,江湘上上下下很多將士都立有大功,怎麽能隻封一個王爵呢?不如大家雨露均沾,方顯朝廷恩澤。


    其實,朝廷就是卸磨殺驢,過河拆橋,小氣病發作,當初為了達到目的不惜放空炮承諾,事後到真格的時候又舍不得了。


    畢竟,王爵不僅待遇超高,少封一個是一個,更重要的是,王原本具有“最高君主”的意義。封給異姓,相當於給帝國製造不必要的隱患和麻煩。


    可是從恭親王奕欣,卻可以享受“雙王”的待遇來看,其實朝廷也不完全是舍不得這些待遇,關鍵還是這待遇要賞給誰才對。


    總而言之,曾家就此錯過了享受封王待遇的機會,最終以一等侯和一等伯收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夢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哈什納達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哈什納達爾並收藏清夢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