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位麵的載汲,不僅充分了解了當時的各國形勢,更憑著超人的智力掌握了那個時代最尖端的科學知識。也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人脈和關係。


    但是並沒有全麵的推行實踐這些知識的機會。


    反而要花很大心思去應付各種關係。


    與皇帝的兄弟兼君臣的關係,與照桂的翁婿兼合夥人關係,與洋務派的技術合作關係,與保守派的利益共享關係,與清流派的閑扯淡關係。總之,各種複雜的關係網絡,不處不行,處起來真的很浪費時間。


    好在他精力旺盛,否則早就支撐不住了。


    而現在,來到了b位麵,每天不僅有大把的時間用於科研,還有大把的時間在靈宮休息。這感覺,爽啊。有時候,載汲甚至覺得自己再也不需要迴到原本的a位麵了。


    所以當道末提出要多休息一下,讓載汲自己支配一段時間的時候,他毫不猶豫的同意了。


    不就是教一個小屁孩兒學點自然常識嗎?那還叫事兒?自己在a位麵的時候,還是個更小的小屁孩兒,都能搞定這一切,何況現在是大人了。


    倒是跟李伯約的相處,讓他覺得很新鮮。因為在a位麵,李伯約一直是他的老師。他掌握的很多東西都是李伯約啟蒙他的,包括——《七級文明協議》。而且,除了老師,李伯約更是他的“代父”。


    而現在,在b位麵,李伯約卻成為了“道末”的同事。兩宮決定深入挖掘這位與眾不同的洋人的寶藏,除了特別邀請李伯約出任皇帝的西文老師還特別安排李伯約出任先知樓的顧問。


    李伯約並不認識道末裏麵的載汲,正因此,他深感這位年輕的異教朋友隱藏著太大的秘密。


    在教學方麵,他很詫異一個自幼生活在黛青道門,從未接觸過黛青以外的少年,怎麽會這麽熟悉西洲的文化,無論語言文字,還是藝術和宗教,甚至於各國的曆史和現狀,他都如數家珍。李伯約觀摩過載汲的授課之後,發現載汲的教學方式居然和自己有很多相合之處。


    而在擔任先知樓顧問的過程中,李伯約發現,先知樓似乎根本不需要什麽顧問,先知樓隻要有一個“道末”就足夠了。


    雖然載汲並沒有把自己的才華完全顯示出來,而是盡量表麵為符合道末的身份,但是仍然有太多領域的開拓性創意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在當時,黛青人對於世界頂級先進文化,還是處於純粹學習的地狀態,能夠學得好的已經算是最優秀的人才了,很多人雖然在學,可是怎麽學也學不會,而絕大多數人甚至根本意識不到需要向西洲學習。他們仍然盲目的排斥西洲。


    越是不了解西洲文化的人,越會強烈而堅定的排斥西洲,同時他們痛恨一切學習和了解西洲文化的人。這是李伯約在黛青多年總結的經驗。


    但這個經驗在載汲身上完全不適用。


    載汲根本不是在學習,而是已經非常精通。完全非常熟練的使用西洲的文化,而且,他對於西洲文化既不排斥,也不推崇,好像這一切就是很平常的一樣。這真的怎麽也不像一個自稱從來沒有接觸過西洲文化的黛青人。


    比如,李伯約看過載汲之前做過的一些設計圖紙,發現設計過於清晰。載汲的繪圖設計,是完全符合當前科學界最普及的繪圖方式。而且,他的設計完全沒有中間的摸索和試錯過程,直接一出手就是一款非常成熟的設計。


    甚至超過了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設計。


    給人的感覺是他並不是在學習,甚至不是在研究,他根本就是在把一些已經很成熟的成果畫出來。


    李伯約是醫生,對於機械方麵的不敢說專業,但是仍會感覺到載汲在這方麵的能力明顯“不正常”。


    “太超前了。親愛的道,告訴我,你究竟是怎麽做到的?”李伯約實在忍不住,非要搞個清楚。


    而載汲給他的迴答,讓他直接愣在了原地。


    “難道會有兩個互相矛盾而又都屬真實的曆史並存嗎?”……


    這問題,不正是當初艾瑪問《黛青國史》m7.8的嗎?怎麽會在道末的口中說出來?這究竟是巧合,還是……


    載汲並沒有和李伯約太多交流自己的情況,並不是說他不能對自己的代父交待情況,而是,他太忙了。


    載汲必須用最快的速度,提升黛青的軍事力量,而這種提升不可能是軍人素質和軍隊建設,而隻能是武器裝備技術方麵的水平的先進程度。這種先進速度,必須碾壓現在的羅斯國,使其徹底放棄與黛青一戰的底氣。


    羅斯國在世界上也是一個一流強大帝國,但是這種強大放在西洲很大程度上隻能局限於體量方麵,在技術水平和文明程度上,羅斯都是遠遠落後於西洲的其他各國的。


    有人把意誌國比喻成西洲的黑暗森林。


    但是對於羅斯國,人們幹脆把他形容成北極熊。


    森林怎麽說也是有資源的,北極,在當時的人們看來,什麽也沒有。


    事實上,羅斯國在工業方麵的水平與其他西洲各國相比,確實是一片空白。羅斯國的工業技術極其薄弱。即便軍事領域比其他行業稍好一些,但仍然是非常差。羅斯軍隊的重武器製造技術幾乎是三十甚至五十年前的水平。以至於當一些新的技術出現之後,羅斯的軍工廠根本無法開展規模生產。例如後裝線膛炮的情況就是如此。為此,他們隻能要麽采購外國的技術甚至成果,要麽就隻能避免在這方麵的使用。


    正因為此,羅斯國在西洲已經越來越沒有影響力,在著名的克裏米亞戰爭中,羅斯被歐洲幾個國家連坑帶害,損失了幾十萬軍人的生命,最後沙皇都連氣帶病的死掉了,有人甚至傳說沙後進接受不了這個結果而自殺的。


    羅斯國能在西洲欺負的,也就隻剩下西洲的東洲蠻族——奧斯曼人。此外就真的是誰也招惹不起了。


    沒有辦法,羅斯國隻好把擴張的主意打在東洲各國,尤其是黛青的身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夢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哈什納達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哈什納達爾並收藏清夢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