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大唐盛世的開端
大唐:我的絕世才學被曝光了 作者:小胖的熊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貞觀八年的初春似乎跟往年沒什麽區別,但那些好些年沒到長安來的人,或者離開長安時間太長的人,總會驚歎於長安如今的變化。
如果問這些人長安城跟早些年有什麽變化的話,那麽他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會是說變幹淨了,也變熱鬧了。
沒錯,幹淨和熱鬧就是長安城目前給人最深刻的印象。
或許是就在一旁的藍田城實在是太過耀眼了,也或者是住在長安城裏的大佬們自己都終於受不了了。
於是貞觀五年的時候,李世民的內帑掏了一筆,國庫掏了一筆,接著整個朝堂最頂層的勳貴們每家出了一筆,湊了一大筆錢,大家合夥把整個長安城重新整修了一遍。
長安城的這次整修主要是針對的就是路麵、綠化以及排水排汙方麵!
好家夥,一般人還真沒見識過那種場麵,整個長安城一百零八坊徹底成了個大工地,到處都是亂哄哄的,到處都挖得支離破碎的,可偏偏弄好以後誰都得叫好。
路麵變成了平整的水泥路麵,兩旁是綠樹成蔭的隔離帶,緊接著就是寬闊的人行道了。
長安城自有長安城的氣魄,後世雙向十六車道的馬路就已經非常嚇人,到了長安城這裏,朱雀大道如今已經是雙向二十四車道了,從馬路這邊走到那邊的話,一般人還真得掂量掂量,畢竟這馬路上來來往往的馬車可真不少。
不僅僅路麵改造了,連街道兩邊的店鋪也改造了許多,隨著玻璃這東西出現得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張諾的幾家店進一步擴張,並且在長安城首先運用上了落地窗這麽一個“豪橫”的設計以後。
好嘛,整個長安城裏但凡做高端生意的,不弄個落地窗就跟沒法做人一樣,硬是讓張諾的玻璃廠掙了個盆滿缽滿。
但也不是沒好處,落地窗圖什麽,不就是一個通透嘛,坐在裏麵能看街景,而站在外麵也能對裏麵一覽無餘,好處太多了。
當然了,不想讓外麵人看見也可以拉上窗簾,這東西家家都備上了。
除了這些明麵上的東西以外,再看細節方麵就能看出很多不一樣的東西了,首先就是整個長安城的人更多了。
而且不僅僅走到哪裏都是人潮洶湧的,更重要的是,如果跟前幾年比起來,細心的人就會發現,穿著各種民族服裝的人多了好幾倍。
同時,街上的店鋪、商販更是多了不知道多少,得益於越來越科學和嚴謹的城市管理,市容反倒是清爽了不少,但繁華卻是肉眼可見的增多了。
如今長安城裏的百姓們,家裏多多少少的要麽有點小生意,要麽就是在工坊裏麵有點工作。
大唐這幾年風調雨順,國力蒸蒸日上的,周邊更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原本呲牙的幾個都給收拾了,這就讓大唐終於可以甩開膀子往前走了。
而國內經濟的蓬勃發展自然就少不了各行各業的興旺,畢竟大家兜裏都有點錢了以後,消費自然而然的就上來了。
供需關係的轉變,其實對市場來說是最敏感的,或許這時候還沒有後世那各種專業的名詞、指數什麽的,但市場繁榮不繁榮其實要看明白非常簡單,就看兩個東西就行了。
最值得了解的就是稅收,當稅收每年都在上升的時候,那自然是在蓬勃發展的,另一個的話就是市場上的交易量了。
當交易量一直處在上漲趨勢,且交易類別越來越多的時候,其實就是整體經濟形勢越來越好的表現。
這些東西,如今大唐的戶部都已經非常清楚了,畢竟從藍田城學習、實習然後畢業的官員已經慢慢的走向朝堂和地方了,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新一批的人手,更是對於新政的熟絡和了解。
如今的大唐,有點像以前的藍田城剛建立的時候,一切都充滿著朝氣,但偶爾也有點手忙腳亂。
這沒辦法,如今的大唐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需要改變的東西也太多了。
甚至可以說,整個大唐每天都在發生著改變!
或許那些底層百姓沒什麽感覺,但是身在朝堂當中的官員們,對這種改變才是真正的體會頗深。
改革不是沒有碰到阻力,但是以大唐如今的發展勢頭以及李世民的威望,以前那些還敢攔在前方囉嗦幾句的勢力,如今早已不敢吱聲了。
沒辦法,一方麵李世民威名太盛,背後還隱隱約約有個秦王張諾站在那兒,另一方麵,如今的改革其實也是代表了一群新興利益群體,那就是商人、工廠主,他們是剛冒頭的,最需要的就是在老一輩手裏搶食,如今皇帝衝鋒在前他們自然支持。
而所謂的改革,並不是後世的那種革命,如今的張諾就是勳貴當中的一員,他自己還是最最頂級的那一批,真要是革命造反那不等於自己折騰自己嘛。
所以,根據張諾出謀劃策,以藍田城新政為模板,再由朝堂頂級大佬以及李世民一起參謀修改完成以後的改革方案,才真正在大唐落在了實處。
其實說白了,所謂的改革無非就是把過去的人治變為法治,讓絕大部分事情都變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別看就這麽一點動靜,當初推行的時候可鬧騰的不小,因為以前的官員說白了,想怎麽治理地方、管理地方,那都是憑自己想的來,縣太爺當成土皇帝的也不是一兩個了。
可改革以後呢,不好意思,權力倒還是非常大的,可實際上怎麽處理各種事情地方怎麽發展,業績怎麽考核,全給列得明明白白了。
你想要升官?
可以,先把你工作幹好吧,人口出生率如何?莊稼產量如何?稅收如何?犯罪率有沒有下降?
好嘛,這一大通事情壓下來,在藍田城經曆過的那些年輕官員還好,那些老派的尤其是有了點年紀的官員差點把自己給折騰死。
這不是什麽玩笑話,而是一種悲哀,一種被時代甩在了後麵隻能去奮力追趕的悲哀,因為一旦他掉隊了,那就再也趕不上了。
如果問這些人長安城跟早些年有什麽變化的話,那麽他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會是說變幹淨了,也變熱鬧了。
沒錯,幹淨和熱鬧就是長安城目前給人最深刻的印象。
或許是就在一旁的藍田城實在是太過耀眼了,也或者是住在長安城裏的大佬們自己都終於受不了了。
於是貞觀五年的時候,李世民的內帑掏了一筆,國庫掏了一筆,接著整個朝堂最頂層的勳貴們每家出了一筆,湊了一大筆錢,大家合夥把整個長安城重新整修了一遍。
長安城的這次整修主要是針對的就是路麵、綠化以及排水排汙方麵!
好家夥,一般人還真沒見識過那種場麵,整個長安城一百零八坊徹底成了個大工地,到處都是亂哄哄的,到處都挖得支離破碎的,可偏偏弄好以後誰都得叫好。
路麵變成了平整的水泥路麵,兩旁是綠樹成蔭的隔離帶,緊接著就是寬闊的人行道了。
長安城自有長安城的氣魄,後世雙向十六車道的馬路就已經非常嚇人,到了長安城這裏,朱雀大道如今已經是雙向二十四車道了,從馬路這邊走到那邊的話,一般人還真得掂量掂量,畢竟這馬路上來來往往的馬車可真不少。
不僅僅路麵改造了,連街道兩邊的店鋪也改造了許多,隨著玻璃這東西出現得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張諾的幾家店進一步擴張,並且在長安城首先運用上了落地窗這麽一個“豪橫”的設計以後。
好嘛,整個長安城裏但凡做高端生意的,不弄個落地窗就跟沒法做人一樣,硬是讓張諾的玻璃廠掙了個盆滿缽滿。
但也不是沒好處,落地窗圖什麽,不就是一個通透嘛,坐在裏麵能看街景,而站在外麵也能對裏麵一覽無餘,好處太多了。
當然了,不想讓外麵人看見也可以拉上窗簾,這東西家家都備上了。
除了這些明麵上的東西以外,再看細節方麵就能看出很多不一樣的東西了,首先就是整個長安城的人更多了。
而且不僅僅走到哪裏都是人潮洶湧的,更重要的是,如果跟前幾年比起來,細心的人就會發現,穿著各種民族服裝的人多了好幾倍。
同時,街上的店鋪、商販更是多了不知道多少,得益於越來越科學和嚴謹的城市管理,市容反倒是清爽了不少,但繁華卻是肉眼可見的增多了。
如今長安城裏的百姓們,家裏多多少少的要麽有點小生意,要麽就是在工坊裏麵有點工作。
大唐這幾年風調雨順,國力蒸蒸日上的,周邊更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原本呲牙的幾個都給收拾了,這就讓大唐終於可以甩開膀子往前走了。
而國內經濟的蓬勃發展自然就少不了各行各業的興旺,畢竟大家兜裏都有點錢了以後,消費自然而然的就上來了。
供需關係的轉變,其實對市場來說是最敏感的,或許這時候還沒有後世那各種專業的名詞、指數什麽的,但市場繁榮不繁榮其實要看明白非常簡單,就看兩個東西就行了。
最值得了解的就是稅收,當稅收每年都在上升的時候,那自然是在蓬勃發展的,另一個的話就是市場上的交易量了。
當交易量一直處在上漲趨勢,且交易類別越來越多的時候,其實就是整體經濟形勢越來越好的表現。
這些東西,如今大唐的戶部都已經非常清楚了,畢竟從藍田城學習、實習然後畢業的官員已經慢慢的走向朝堂和地方了,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新一批的人手,更是對於新政的熟絡和了解。
如今的大唐,有點像以前的藍田城剛建立的時候,一切都充滿著朝氣,但偶爾也有點手忙腳亂。
這沒辦法,如今的大唐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需要改變的東西也太多了。
甚至可以說,整個大唐每天都在發生著改變!
或許那些底層百姓沒什麽感覺,但是身在朝堂當中的官員們,對這種改變才是真正的體會頗深。
改革不是沒有碰到阻力,但是以大唐如今的發展勢頭以及李世民的威望,以前那些還敢攔在前方囉嗦幾句的勢力,如今早已不敢吱聲了。
沒辦法,一方麵李世民威名太盛,背後還隱隱約約有個秦王張諾站在那兒,另一方麵,如今的改革其實也是代表了一群新興利益群體,那就是商人、工廠主,他們是剛冒頭的,最需要的就是在老一輩手裏搶食,如今皇帝衝鋒在前他們自然支持。
而所謂的改革,並不是後世的那種革命,如今的張諾就是勳貴當中的一員,他自己還是最最頂級的那一批,真要是革命造反那不等於自己折騰自己嘛。
所以,根據張諾出謀劃策,以藍田城新政為模板,再由朝堂頂級大佬以及李世民一起參謀修改完成以後的改革方案,才真正在大唐落在了實處。
其實說白了,所謂的改革無非就是把過去的人治變為法治,讓絕大部分事情都變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別看就這麽一點動靜,當初推行的時候可鬧騰的不小,因為以前的官員說白了,想怎麽治理地方、管理地方,那都是憑自己想的來,縣太爺當成土皇帝的也不是一兩個了。
可改革以後呢,不好意思,權力倒還是非常大的,可實際上怎麽處理各種事情地方怎麽發展,業績怎麽考核,全給列得明明白白了。
你想要升官?
可以,先把你工作幹好吧,人口出生率如何?莊稼產量如何?稅收如何?犯罪率有沒有下降?
好嘛,這一大通事情壓下來,在藍田城經曆過的那些年輕官員還好,那些老派的尤其是有了點年紀的官員差點把自己給折騰死。
這不是什麽玩笑話,而是一種悲哀,一種被時代甩在了後麵隻能去奮力追趕的悲哀,因為一旦他掉隊了,那就再也趕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