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烈怔然,一時間竟是無言以對。
的確,以秦素當年外室女的出身,薛家怎麽可能會站在她身後?就算後來她搖身一變成了公主,薛氏向來對皇族避之唯恐不及,理應更加遠離她才是,又怎麽可能會把注押在她的身上?
這確實很不合常理,也很不符合薛氏一貫的作為。
“此事,便暫且擱下罷。”莫不離的冰潤的語聲響了起來,如同一道冰線,攪亂了這院中春日的旖旎,亦讓阿烈迴過了神。
他抬頭看向莫不離,片刻後便即醒悟,叉手道:“先生高見,是我太拘泥了。”
莫不離此刻的神情已然變得輕鬆了一些,聞言便笑了笑,道:“身為謀士,你自是要知其所以然。隻是我卻並不是謀士,我要的是結果。至於過程如何,於我並不重要。”
說到這裏時,他驀地伸出一根食指,遙遙地朝著東南角的方向點了點,似笑非笑地道:“她秦六,絕不是公主,此事我們手握鐵證。隻消她一倒台,我說她背後的人是誰,就是誰。”
言至此,他轉眸看向阿烈,忽爾一笑。
那一笑,耀眼麗,如流星劃過天際,美得讓人不敢逼視。
帶著這抹綺麗的笑容,莫不離輕聲語道:“我聽說,在今日的花宴之上,晉陵公主,得到了三位郎君的贈花。”
阿烈聞言,眉眼間瞬間便湧出了然之色,點頭道:“是,先生。除了薛氏二子外,另有一枝雜色芙蓉,乃桓子澄所贈。”
“你瞧,這不就行了麽?”莫不離笑著說道,撣了撣白衫,轉身步入了房中。
房中燭火幽微,春風攜來遠處的花香,卻是比往常怡人一些。靠窗的書案上有一個簡陋的的銅燭台,此刻,燭台中的細燭正亮著,微弱的燭火在夜色中搖曳,被門上布簾的風帶動焰苗,晃動不息。
莫不離撩起衣袍在案前坐了下來,阿烈便上前幾步,自袖中抽出一張字條遞給了他,恭聲道:“江陽郡來的消息。”
莫不離接過字條看了兩眼,唇角便勾了起來,眸中亦有了一絲興味之色,道:“居然連程廷楨也得了個冗從仆射之職,還封了個亭侯爵,倒也有趣。”
說到這裏,他將字條揚了揚,看向了阿烈:“這是誰的主意?”
“江仆射。”阿烈迴道,低垂的眉眼一派平板,“江仆射的意思是,如果單單提拔一個左思曠,隻恐難以服眾,故他便將程廷楨也捎帶了進去。冗從仆射並非要職,一個亭侯爵,在大都也做不成什麽事。”
“能否成事,可並非他江仆射說了算的。”莫不離冷冷語道,將字條又遞還給了阿烈,問:“左思曠呢?”
“已經在赴京的路上了。”阿烈說道,“程、左二姓是一起走的,還捎帶著秦家的幾位郎君與女郎並秦氏族學的夫子。據說,薛家還專門派了人沿途護送,理由是怕漢安鄉侯餘孽未淨、報複殺人。”
莫不離“嗬嗬”地笑了起來。這笑聲於昏黃的燈火中聽來,有一種說不出的詭異。
“薛氏此舉,是在給程廷楨撐腰,還是向晉陵公主示好?”他笑著問道。
阿烈沒說話,隻躬了躬身。
莫不離其實也並不需要他的迴答,說完了那句話後,他便將視線凝向了燭台,望著那幽幽燭火出神。
良久後,他冷潤的語聲方才響起,問:“盧士程的事情,可有定論了?”
“有,先生。”阿烈平板地說道,“此事已然不成。之前盧士程調京任職一事,便始終無法推進。我們安插在吏部的人手兩次上報,都被原封不動地打了迴來。其後,盧士程的嫡長兄盧士綸更是親自跑去吏部,說什麽‘舉嫌亦當避親’,又說‘吾弟尚需曆練,便叫他先在上京幹滿五年再說’。”
他說到這裏停了一會,複又續道:“盧士綸不僅在吏部這樣說,他還給陛下遞了折子,提出了‘大姓讓、小姓上’之說,其大致意思為:凡德優才佳者,不論出身,唯才而舉。此折一上,龍心大悅,盧士綸最近往壽成殿去的次數比以往都要多。”
莫不離安靜地垂眸聽著他的話,神情不辨喜怒。
阿烈的語聲卻仍未停,此時又繼續說道:“有了盧士綸這道折子,盧士程進京之事幾成泡影,我們在吏部的人也無計可施。此外,聖上最近有意讓小姓與寒族子弟入朝堂,如今正召集江氏、桓氏與薛氏以及三公商議此事。”
聽得此言,莫不離的臉上,便劃過了一絲譏嘲的神情,眸中寒意瞬間大盛,森然道:“好一個老滑頭盧士綸,竟在此處將了我一軍。”
阿烈此時的神情亦是格外凝重,說道:“程廷楨與盧士程之事,是交錯著來的。先是盧士程升任之事兩度被吏部押後,隨後便有了盧士綸的這道折子,再接著,江仆射便提拔了程廷楨。程氏是標準的小姓,江仆射此舉,極得聖心。”
他的話語中不乏深意,而莫不離卻沒急著接口。
他站起身來,在房間裏來迴地踱著步,麵上寒色如冰。
好一會後,他方才停下腳步,迴首看向阿烈,淡聲道:“江仆射這是拿著我們的棋子,去謀他自己的前程去了。”
從江仆射的行徑來看,莫不離的這個推斷很是順理成章,隻是,阿烈卻似是並不讚同他的觀點,沉思了一會後,便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先生恕罪,我與先生所見略有不同。我總覺得,這諸事之巧,不大像是江奉先能做出來的,倒像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推動著整件事的走向。”
說到這裏時,他上前兩步,放低了聲音道:“今天上晌我才收到消息,近來,桓四郎與盧家諸郎君極為交好,盧士綸對其甚是喜愛,多次召他去書房說話,而桓四郎對盧士綸亦甚是親厚。”
他說到這裏停了停,又續道:“便在十日之前,桓四郎與胞兄並盧氏諸郎君小宴,宴上也不知說了什麽,桓四郎突然憤而離席,直奔盧士綸書房,二人在房中相談良久,盧士綸更是親自將外甥送出了書房。就在第二日,盧士綸便上了那道折子。”
的確,以秦素當年外室女的出身,薛家怎麽可能會站在她身後?就算後來她搖身一變成了公主,薛氏向來對皇族避之唯恐不及,理應更加遠離她才是,又怎麽可能會把注押在她的身上?
這確實很不合常理,也很不符合薛氏一貫的作為。
“此事,便暫且擱下罷。”莫不離的冰潤的語聲響了起來,如同一道冰線,攪亂了這院中春日的旖旎,亦讓阿烈迴過了神。
他抬頭看向莫不離,片刻後便即醒悟,叉手道:“先生高見,是我太拘泥了。”
莫不離此刻的神情已然變得輕鬆了一些,聞言便笑了笑,道:“身為謀士,你自是要知其所以然。隻是我卻並不是謀士,我要的是結果。至於過程如何,於我並不重要。”
說到這裏時,他驀地伸出一根食指,遙遙地朝著東南角的方向點了點,似笑非笑地道:“她秦六,絕不是公主,此事我們手握鐵證。隻消她一倒台,我說她背後的人是誰,就是誰。”
言至此,他轉眸看向阿烈,忽爾一笑。
那一笑,耀眼麗,如流星劃過天際,美得讓人不敢逼視。
帶著這抹綺麗的笑容,莫不離輕聲語道:“我聽說,在今日的花宴之上,晉陵公主,得到了三位郎君的贈花。”
阿烈聞言,眉眼間瞬間便湧出了然之色,點頭道:“是,先生。除了薛氏二子外,另有一枝雜色芙蓉,乃桓子澄所贈。”
“你瞧,這不就行了麽?”莫不離笑著說道,撣了撣白衫,轉身步入了房中。
房中燭火幽微,春風攜來遠處的花香,卻是比往常怡人一些。靠窗的書案上有一個簡陋的的銅燭台,此刻,燭台中的細燭正亮著,微弱的燭火在夜色中搖曳,被門上布簾的風帶動焰苗,晃動不息。
莫不離撩起衣袍在案前坐了下來,阿烈便上前幾步,自袖中抽出一張字條遞給了他,恭聲道:“江陽郡來的消息。”
莫不離接過字條看了兩眼,唇角便勾了起來,眸中亦有了一絲興味之色,道:“居然連程廷楨也得了個冗從仆射之職,還封了個亭侯爵,倒也有趣。”
說到這裏,他將字條揚了揚,看向了阿烈:“這是誰的主意?”
“江仆射。”阿烈迴道,低垂的眉眼一派平板,“江仆射的意思是,如果單單提拔一個左思曠,隻恐難以服眾,故他便將程廷楨也捎帶了進去。冗從仆射並非要職,一個亭侯爵,在大都也做不成什麽事。”
“能否成事,可並非他江仆射說了算的。”莫不離冷冷語道,將字條又遞還給了阿烈,問:“左思曠呢?”
“已經在赴京的路上了。”阿烈說道,“程、左二姓是一起走的,還捎帶著秦家的幾位郎君與女郎並秦氏族學的夫子。據說,薛家還專門派了人沿途護送,理由是怕漢安鄉侯餘孽未淨、報複殺人。”
莫不離“嗬嗬”地笑了起來。這笑聲於昏黃的燈火中聽來,有一種說不出的詭異。
“薛氏此舉,是在給程廷楨撐腰,還是向晉陵公主示好?”他笑著問道。
阿烈沒說話,隻躬了躬身。
莫不離其實也並不需要他的迴答,說完了那句話後,他便將視線凝向了燭台,望著那幽幽燭火出神。
良久後,他冷潤的語聲方才響起,問:“盧士程的事情,可有定論了?”
“有,先生。”阿烈平板地說道,“此事已然不成。之前盧士程調京任職一事,便始終無法推進。我們安插在吏部的人手兩次上報,都被原封不動地打了迴來。其後,盧士程的嫡長兄盧士綸更是親自跑去吏部,說什麽‘舉嫌亦當避親’,又說‘吾弟尚需曆練,便叫他先在上京幹滿五年再說’。”
他說到這裏停了一會,複又續道:“盧士綸不僅在吏部這樣說,他還給陛下遞了折子,提出了‘大姓讓、小姓上’之說,其大致意思為:凡德優才佳者,不論出身,唯才而舉。此折一上,龍心大悅,盧士綸最近往壽成殿去的次數比以往都要多。”
莫不離安靜地垂眸聽著他的話,神情不辨喜怒。
阿烈的語聲卻仍未停,此時又繼續說道:“有了盧士綸這道折子,盧士程進京之事幾成泡影,我們在吏部的人也無計可施。此外,聖上最近有意讓小姓與寒族子弟入朝堂,如今正召集江氏、桓氏與薛氏以及三公商議此事。”
聽得此言,莫不離的臉上,便劃過了一絲譏嘲的神情,眸中寒意瞬間大盛,森然道:“好一個老滑頭盧士綸,竟在此處將了我一軍。”
阿烈此時的神情亦是格外凝重,說道:“程廷楨與盧士程之事,是交錯著來的。先是盧士程升任之事兩度被吏部押後,隨後便有了盧士綸的這道折子,再接著,江仆射便提拔了程廷楨。程氏是標準的小姓,江仆射此舉,極得聖心。”
他的話語中不乏深意,而莫不離卻沒急著接口。
他站起身來,在房間裏來迴地踱著步,麵上寒色如冰。
好一會後,他方才停下腳步,迴首看向阿烈,淡聲道:“江仆射這是拿著我們的棋子,去謀他自己的前程去了。”
從江仆射的行徑來看,莫不離的這個推斷很是順理成章,隻是,阿烈卻似是並不讚同他的觀點,沉思了一會後,便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先生恕罪,我與先生所見略有不同。我總覺得,這諸事之巧,不大像是江奉先能做出來的,倒像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推動著整件事的走向。”
說到這裏時,他上前兩步,放低了聲音道:“今天上晌我才收到消息,近來,桓四郎與盧家諸郎君極為交好,盧士綸對其甚是喜愛,多次召他去書房說話,而桓四郎對盧士綸亦甚是親厚。”
他說到這裏停了停,又續道:“便在十日之前,桓四郎與胞兄並盧氏諸郎君小宴,宴上也不知說了什麽,桓四郎突然憤而離席,直奔盧士綸書房,二人在房中相談良久,盧士綸更是親自將外甥送出了書房。就在第二日,盧士綸便上了那道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