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夫人這話說得風趣,陶文娟便笑了起來,大大方方地接了竹筐,柔聲謝道:“多謝太夫人,這些果子都是極好的,我替家君多謝您了。”
太夫人笑著擺了擺手,一時間又似是想起了什麽,便拿扇子向手掌上一拍,轉向周嫗道:“瞧我這記性,竟忘了還有藥丸沒拿。你去裏間的架子上,將那隻描蓮紋的小匣子拿來。”
周嫗領命去了,不一時迴轉,手裏托著個小巧的木匣,那匣子不過巴掌大小,雖是普通的櫸木所製,卻漆著上好的綠沉漆,瞧來十分精致。
太夫人將匣子拿了,親手交予了陶文娟,笑著道:“這是枇杷丸,我以往咳嗽也常吃這個。聽聞尊君有嗽症,犯的時候吃這個便會好一些,你也帶迴去罷。”
她這番贈物贈藥,皆不是名貴之物,卻是件件貼心,十分顧及陶家的家境,並無半點居高臨下之態,隻看這待人接物的態度,便極有士族風範。
陶文娟見此情形,心下倒也有兩分真切的感動,再三向太夫人道了謝,方才辭了出來。
因那小竹筐與小匣子都並不好拿,臨走前,太夫人特意遣了個粗手大腳的仆婦,替陶文娟提著東西,又叫人提前備了輛牛車送她,陶文娟便與那仆婦步出德暉堂,徑往前頭的角門而去。
此時正值午後,方才還灰蒙蒙的天,不知何時便放了晴,烈陽當空照著,天藍得耀眼,不見一絲雲絮。德暉堂院門前的那方空地上,是白晃晃的一地陽光,並無遮陽之物。
那仆婦當先走在前頭,陶文娟在後跟著,兩個人避開了太陽地,轉上了一旁的曲廊。
陶文娟一麵走,一麵便四下打量。
這條路不是她來時的路,方才她進來時,是從另一頭的菀芳園那裏過來的,卻是不曾見過此處的風景。比起菀芳園的落紅輕英、婉轉多情,這闊大而空寂的庭院,便顯出了一種說不出的情味,似是滄桑,又似是頹喪,即便那廊簷轉角漆色油亮,亦掩不去那種骨子裏的冷意。
所謂百年士族,如今避居一隅,漸漸敗落,總不免叫人唏噓。陶文娟睹物感懷,心下頗是喟歎,正自四顧而視,忽覺眼角的餘光處飄過了一角青色的裙裾。
她連忙收迴目光,轉首看去,卻見前方曲廊的轉角處行來一人,卻是個妙齡女子,青衣青裙,一帶纖腰不盈一握,舉手投足風姿婀娜,那閑步悠然的模樣,更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風流味道。
那女子見了陶文娟二人,明顯地怔住了,在原地站了一會,複又繼續前行。
也不知是不是錯覺,陶文娟覺得,自見了她們後,那女子走路的樣子便有些不同了,低眉斂首,兩手垂在身側,比之方才規矩了許多。
一眼掃罷,陶文娟便移開了視線。
兩下裏走得都不算快,隻這曲廊倒也不長,不過數息的功夫,那女子便已行至了陶文娟二人的對麵。
到得此時,陶文娟才終於看清,那女子身上穿著的,居然是東院使女的服飾。
這發現讓她大吃了一驚。
方才從遠處看時,她還以為是遇見了府裏的哪位女郎呢,誰想這般風姿妖嬈的女子,居然隻是個使女,這委實出人意料。
她忍不住蹙起了一雙黛眉,那青衣使女此時已是避立在了曲廊的一側,讓過了德暉堂的那個仆婦,向陶文娟屈身行禮。
陶文娟的麵上便露出個淡笑來,衝她點了點頭,不著痕跡地看了她一眼。
那女子的頭垂得極低,屈身躬背,從陶文娟的角度看去,根本便瞧不見她的臉,隻能看見對方漆黑的發髻,那發髻卻是梳了婦人的樣式。
陶文娟略鬆了一口氣。
這使女方才的儀態委實太過了些,若是未婚的使女,則這秦家的家風便可見一斑了,她迴去後定要勸陶若晦早做決斷。而今看來,卻是她多慮了。這使女既是已嫁了人,則那婀娜的體態便也不算出格。
便在她這般做想時,兩下裏已是擦肩而過。而在行過那使女身邊的一瞬間,陶文娟的鼻端,驀地飄來了一縷隱約的暗香。
如蘭似馨,淡雅清靈。
陶文娟秀麗的麵容上,劃過了一抹極淡的訝然。
這香料一聞便知頗是名貴,便是在他們陶家未曾敗落時,她也從不曾聞過如此精雅的熏香。
到底是百年士族,身家豪富,便連普普通通的一介使女,亦能用得上這樣的香料。
心中忖度著,陶文娟行不出幾步,便又忍不住迴首張望。
那使女此際已然拐去了遊廊的另一側,那一角青色的裙擺,隻在轉角處一閃,便即消失,看她走的方向,卻是向著通往東院的角門而去的。
陶文娟慢慢地轉過身來,伸手撫了撫裙擺,心中卻是暗自苦笑。
不過是偶爾遇見的一個使女罷了,就算那使女略出格了些,也不是什麽大事,她這裏倒疑神疑鬼起來,委實可笑。
她鬆開眉心,無聲地歎了一口氣。
看起來,她這是被那個胡天嚇破膽了,對這些士族便也有些不大信任,總覺得人家像是隱瞞了什麽似的。
她再度拂了拂裙,似是將那淡淡的疑慮也拂了去,便又繼續前行。
接下來這一路再沒遇見什麽人,到得角門處,那秦府的牛車已經等候多時了,陶文娟賞了那仆婦兩個錢,打發她走了,便自上了車。
陶若晦賃下的院子便在荷花裏的盡處,再往前便是和惠大街,離著秦府路程不遠,不過小半盞茶的時間便到了。
陶文娟提著東西進了自家院門,迎頭便見滿枝蔥翠,卻是一架精巧的薔薇花幛,那花幛上碧葉重疊、翠華如幕,微風拂過時,那滿架綠影便隨風輕顫,似向著來人問好。葉間偶有一兩朵嬌娜的輕粉、醉顏般的酡紅,卻是“人間六月猶春色,不肯輕易下枝頭”的薔薇花了。
這院子比之上京寬敞了許多,雖隻得一進,這一架花幛卻將院子隔成了前後兩段,花幛後便是內宅,有一明兩暗三間正房,東西兩廂各一間小巧的房間,而花幛前頭則隻有一間略大些的房間,如今便是陶若晦的書房,偶有客來,亦是在這書房間起坐。
太夫人笑著擺了擺手,一時間又似是想起了什麽,便拿扇子向手掌上一拍,轉向周嫗道:“瞧我這記性,竟忘了還有藥丸沒拿。你去裏間的架子上,將那隻描蓮紋的小匣子拿來。”
周嫗領命去了,不一時迴轉,手裏托著個小巧的木匣,那匣子不過巴掌大小,雖是普通的櫸木所製,卻漆著上好的綠沉漆,瞧來十分精致。
太夫人將匣子拿了,親手交予了陶文娟,笑著道:“這是枇杷丸,我以往咳嗽也常吃這個。聽聞尊君有嗽症,犯的時候吃這個便會好一些,你也帶迴去罷。”
她這番贈物贈藥,皆不是名貴之物,卻是件件貼心,十分顧及陶家的家境,並無半點居高臨下之態,隻看這待人接物的態度,便極有士族風範。
陶文娟見此情形,心下倒也有兩分真切的感動,再三向太夫人道了謝,方才辭了出來。
因那小竹筐與小匣子都並不好拿,臨走前,太夫人特意遣了個粗手大腳的仆婦,替陶文娟提著東西,又叫人提前備了輛牛車送她,陶文娟便與那仆婦步出德暉堂,徑往前頭的角門而去。
此時正值午後,方才還灰蒙蒙的天,不知何時便放了晴,烈陽當空照著,天藍得耀眼,不見一絲雲絮。德暉堂院門前的那方空地上,是白晃晃的一地陽光,並無遮陽之物。
那仆婦當先走在前頭,陶文娟在後跟著,兩個人避開了太陽地,轉上了一旁的曲廊。
陶文娟一麵走,一麵便四下打量。
這條路不是她來時的路,方才她進來時,是從另一頭的菀芳園那裏過來的,卻是不曾見過此處的風景。比起菀芳園的落紅輕英、婉轉多情,這闊大而空寂的庭院,便顯出了一種說不出的情味,似是滄桑,又似是頹喪,即便那廊簷轉角漆色油亮,亦掩不去那種骨子裏的冷意。
所謂百年士族,如今避居一隅,漸漸敗落,總不免叫人唏噓。陶文娟睹物感懷,心下頗是喟歎,正自四顧而視,忽覺眼角的餘光處飄過了一角青色的裙裾。
她連忙收迴目光,轉首看去,卻見前方曲廊的轉角處行來一人,卻是個妙齡女子,青衣青裙,一帶纖腰不盈一握,舉手投足風姿婀娜,那閑步悠然的模樣,更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風流味道。
那女子見了陶文娟二人,明顯地怔住了,在原地站了一會,複又繼續前行。
也不知是不是錯覺,陶文娟覺得,自見了她們後,那女子走路的樣子便有些不同了,低眉斂首,兩手垂在身側,比之方才規矩了許多。
一眼掃罷,陶文娟便移開了視線。
兩下裏走得都不算快,隻這曲廊倒也不長,不過數息的功夫,那女子便已行至了陶文娟二人的對麵。
到得此時,陶文娟才終於看清,那女子身上穿著的,居然是東院使女的服飾。
這發現讓她大吃了一驚。
方才從遠處看時,她還以為是遇見了府裏的哪位女郎呢,誰想這般風姿妖嬈的女子,居然隻是個使女,這委實出人意料。
她忍不住蹙起了一雙黛眉,那青衣使女此時已是避立在了曲廊的一側,讓過了德暉堂的那個仆婦,向陶文娟屈身行禮。
陶文娟的麵上便露出個淡笑來,衝她點了點頭,不著痕跡地看了她一眼。
那女子的頭垂得極低,屈身躬背,從陶文娟的角度看去,根本便瞧不見她的臉,隻能看見對方漆黑的發髻,那發髻卻是梳了婦人的樣式。
陶文娟略鬆了一口氣。
這使女方才的儀態委實太過了些,若是未婚的使女,則這秦家的家風便可見一斑了,她迴去後定要勸陶若晦早做決斷。而今看來,卻是她多慮了。這使女既是已嫁了人,則那婀娜的體態便也不算出格。
便在她這般做想時,兩下裏已是擦肩而過。而在行過那使女身邊的一瞬間,陶文娟的鼻端,驀地飄來了一縷隱約的暗香。
如蘭似馨,淡雅清靈。
陶文娟秀麗的麵容上,劃過了一抹極淡的訝然。
這香料一聞便知頗是名貴,便是在他們陶家未曾敗落時,她也從不曾聞過如此精雅的熏香。
到底是百年士族,身家豪富,便連普普通通的一介使女,亦能用得上這樣的香料。
心中忖度著,陶文娟行不出幾步,便又忍不住迴首張望。
那使女此際已然拐去了遊廊的另一側,那一角青色的裙擺,隻在轉角處一閃,便即消失,看她走的方向,卻是向著通往東院的角門而去的。
陶文娟慢慢地轉過身來,伸手撫了撫裙擺,心中卻是暗自苦笑。
不過是偶爾遇見的一個使女罷了,就算那使女略出格了些,也不是什麽大事,她這裏倒疑神疑鬼起來,委實可笑。
她鬆開眉心,無聲地歎了一口氣。
看起來,她這是被那個胡天嚇破膽了,對這些士族便也有些不大信任,總覺得人家像是隱瞞了什麽似的。
她再度拂了拂裙,似是將那淡淡的疑慮也拂了去,便又繼續前行。
接下來這一路再沒遇見什麽人,到得角門處,那秦府的牛車已經等候多時了,陶文娟賞了那仆婦兩個錢,打發她走了,便自上了車。
陶若晦賃下的院子便在荷花裏的盡處,再往前便是和惠大街,離著秦府路程不遠,不過小半盞茶的時間便到了。
陶文娟提著東西進了自家院門,迎頭便見滿枝蔥翠,卻是一架精巧的薔薇花幛,那花幛上碧葉重疊、翠華如幕,微風拂過時,那滿架綠影便隨風輕顫,似向著來人問好。葉間偶有一兩朵嬌娜的輕粉、醉顏般的酡紅,卻是“人間六月猶春色,不肯輕易下枝頭”的薔薇花了。
這院子比之上京寬敞了許多,雖隻得一進,這一架花幛卻將院子隔成了前後兩段,花幛後便是內宅,有一明兩暗三間正房,東西兩廂各一間小巧的房間,而花幛前頭則隻有一間略大些的房間,如今便是陶若晦的書房,偶有客來,亦是在這書房間起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