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的話語自記憶深處漫起,帶著一種徹骨的涼意,遍及秦素的全身。
她再度閉了閉眼,掌心已是一片汗濕。
便是在憶起這段對話的瞬間,李樹堂,以及另一個人的樣貌,方才第一次於她的腦海重合。而這兩個外表看來風馬牛不相及之人,亦在那一刻,合成了秦素心底的一條隱線。
她再也不曾想到,前世偶爾聽到的這段對話,以及出於好奇才偷偷看到的那兩張臉,會在這一世的今天,為她揭開縈繞在心頭的重重迷霧,讓她看到了秦家覆滅背後的一點因由。
陣陣戰栗自心底深處泛起,秦素抿緊了嘴唇。
風拂青幕,她眼前的景物似水波下的倒影。
那一刻,那種瀕死的感覺,再一次彌漫了秦素的全身。
她停住了腳步,亦止住了那不住向上翻湧的情緒,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就在剛才,在小徑錯肩的那一瞬,當秦素認出李樹堂的瞬間,她才終於從記憶的最深處,搜尋到了另外的一張臉。
那是一張清雋的臉。
黑眉細眼、氣質陰柔,風度從容而優雅。
秦素忍不住咬了咬牙。
楊從申!
那個秦彥昭在壺關城新結識的門客——楊先生。那個被秦府二郎秦彥昭引為知己,與之聯床夜話、抵足而眠的翩翩君子,其實,還有另一個名字,與另一重身份——
歐陽嫣然。
或者,秦素應該叫她“歐陽女衛”才更合適!
秦素死死握住拳頭,骨節處傳來了尖銳的脹痛。
歐陽嫣然與李樹堂,是一夥的,而發現這一點,也是巧合。
在前世的那場夜宴上,秦素偷眼打量李樹堂時,恰巧看見有個著玄色五龍錦服、戴九旒平冕的男子,背朝著秦素往李樹堂的方向走去。
歐陽嫣然便走在這錦衣男子的身旁,而李樹堂見到錦衣男子後,躬身喚了一聲“主公”。
那是一位皇子!
五龍錦服、九旒平冕,乃皇子服飾!
亦即是說,李樹堂與歐陽嫣然共同的主公,是大陳的一位皇子!
這念頭一起,秦素後背的冷汗便越發密集。
歐陽嫣然易裝潛入秦家,李樹堂出現在白雲觀,還有蕭繼珣的出現,這種種跡象皆表明了一件事——一件秦素此前竭力避免自己去想的事。
布局秦氏、算計秦素之人,果真,來自陳國皇族。
她之前那種隱約的感覺,並沒有錯。
一陣山風驀地拂來,吹亂了冪籬上垂落的青紗。
那一刻,秦素的心底滿是寒意,旋即,又覺出一股深深的絕望。
她隻看見了背影。
隻有背影。
宴上諸成年皇子,俱穿著形製相同的玄色錦服、九旒平冕。
亦即是說,李樹堂與歐陽嫣然的主公究竟是誰,秦素,並不知曉。
身為最卑賤、最底層的異國宮女,她敢於偷看了那麽一眼,已經是天大的膽子了。這還是因為李樹堂這名字她曾在隱堂聽過,所以才會生出這樣的好奇心。
而事實上,若非在這場夜宴當晚便爬上了中元帝的龍榻,對這件事,秦素甚至根本都不會留下印象。
說到底,這一切竟還是中元帝寵幸之功。
望著青紗之外的一片樹影,秦素的眸中,生出了一絲淡淡的苦澀。
自那場夜宴之後,她便升了位份,再也不必去做宮女的活計,自然也就接觸不到李樹堂之流。
至於諸皇子們,有廢太子之事在前,中元帝對這些成年的皇子越發忌憚,幾乎到了嚴苛的地步。
在大陳的後宮,根本見不到任何一位年滿十歲的皇子,而成年皇子們更是不被允許進宮拜見母妃。就算是年節宴會,他們也隻能出現在中元帝規定的殿閣中。而因中宮空虛,一應年節的正式宮宴,中元帝從來皆是獨自出席,從不帶任何嬪妃。
彼時的中元帝,已經變得格外陰鷙古怪,對皇子們防備得尤其厲害,朝堂之上亦看不到這些皇子的身影。因此,前世時,秦素能偷偷溜去泰和殿,偷看薛二郎,偷看一應冠族的郎君們,卻唯獨見不到這些皇子。
反倒是歐陽嫣然,秦素有幸又見了一麵。
那時,已是中元二十四年的深秋。
那一年,麗妃因心傷情郎之死而發了瘋,揣著把刀子妄圖刺殺中元帝,最後事敗被擒。
為審清此案,監理司召來了相關人等問話,歐陽嫣然亦在其列,據說,她與這件案子有些關係。
秦素眸中的苦澀漸漸散開,及至唇角,牽起了一個苦笑。
那時的她,正欣然於麗妃的倒台,根本便沒想起來多問一句歐陽嫣然是誰的人,便忙著去收攏麗妃手上的那點權柄了。
現在想想,這還真是……諷刺。
她記住了李樹堂,甚至認出了歐陽嫣然,卻偏偏不知道他們的主公是誰。
除了那個背影,她對那位皇子幾乎一無所知。
秦素慢慢地往前走著,雙足微麻,幾乎提不起步子。
有那麽一瞬,她覺得自己是在做夢。
這一切都太不真實了。
他們秦家,或者說,她秦素的對手,居然是一位皇子!
若非認出李樹堂,偶遇蕭繼珣,再由此二人身上聯想到了歐陽嫣然,秦素永遠也想不到,她苦苦追尋的謎底,竟在於此。
她覺得渾身都在發冷,山風掠過,更是寒涼徹骨。
自重生之後,她一直就不明白,他們秦家到底得罪了誰,為什麽有人要這樣執著地置秦家於死地?而此刻她才終於看出了一絲端倪,亦看出了那令人意外的數招伏筆。
那位不知名的皇子,倒還真是藏著一顆陰狠深沉的帝王之心。
直到這時,秦素才覺出了一陣後怕。
若非她一時興起要出來散步,若非那一陣偶爾襲來的大風,若非她選擇了這條小徑……
她簡直不敢再往下想。
閉了閉眼睛,她平定了一下略有些紊亂的唿吸。
看起來,中元十五年蕭家五族盡誅,隨後秦家覆滅,何、範二姓盡成雲煙,江陽郡這一係列的士族之殤,卻原來,是與陳國最為激烈的太子之爭有關的。
她再度閉了閉眼,掌心已是一片汗濕。
便是在憶起這段對話的瞬間,李樹堂,以及另一個人的樣貌,方才第一次於她的腦海重合。而這兩個外表看來風馬牛不相及之人,亦在那一刻,合成了秦素心底的一條隱線。
她再也不曾想到,前世偶爾聽到的這段對話,以及出於好奇才偷偷看到的那兩張臉,會在這一世的今天,為她揭開縈繞在心頭的重重迷霧,讓她看到了秦家覆滅背後的一點因由。
陣陣戰栗自心底深處泛起,秦素抿緊了嘴唇。
風拂青幕,她眼前的景物似水波下的倒影。
那一刻,那種瀕死的感覺,再一次彌漫了秦素的全身。
她停住了腳步,亦止住了那不住向上翻湧的情緒,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就在剛才,在小徑錯肩的那一瞬,當秦素認出李樹堂的瞬間,她才終於從記憶的最深處,搜尋到了另外的一張臉。
那是一張清雋的臉。
黑眉細眼、氣質陰柔,風度從容而優雅。
秦素忍不住咬了咬牙。
楊從申!
那個秦彥昭在壺關城新結識的門客——楊先生。那個被秦府二郎秦彥昭引為知己,與之聯床夜話、抵足而眠的翩翩君子,其實,還有另一個名字,與另一重身份——
歐陽嫣然。
或者,秦素應該叫她“歐陽女衛”才更合適!
秦素死死握住拳頭,骨節處傳來了尖銳的脹痛。
歐陽嫣然與李樹堂,是一夥的,而發現這一點,也是巧合。
在前世的那場夜宴上,秦素偷眼打量李樹堂時,恰巧看見有個著玄色五龍錦服、戴九旒平冕的男子,背朝著秦素往李樹堂的方向走去。
歐陽嫣然便走在這錦衣男子的身旁,而李樹堂見到錦衣男子後,躬身喚了一聲“主公”。
那是一位皇子!
五龍錦服、九旒平冕,乃皇子服飾!
亦即是說,李樹堂與歐陽嫣然共同的主公,是大陳的一位皇子!
這念頭一起,秦素後背的冷汗便越發密集。
歐陽嫣然易裝潛入秦家,李樹堂出現在白雲觀,還有蕭繼珣的出現,這種種跡象皆表明了一件事——一件秦素此前竭力避免自己去想的事。
布局秦氏、算計秦素之人,果真,來自陳國皇族。
她之前那種隱約的感覺,並沒有錯。
一陣山風驀地拂來,吹亂了冪籬上垂落的青紗。
那一刻,秦素的心底滿是寒意,旋即,又覺出一股深深的絕望。
她隻看見了背影。
隻有背影。
宴上諸成年皇子,俱穿著形製相同的玄色錦服、九旒平冕。
亦即是說,李樹堂與歐陽嫣然的主公究竟是誰,秦素,並不知曉。
身為最卑賤、最底層的異國宮女,她敢於偷看了那麽一眼,已經是天大的膽子了。這還是因為李樹堂這名字她曾在隱堂聽過,所以才會生出這樣的好奇心。
而事實上,若非在這場夜宴當晚便爬上了中元帝的龍榻,對這件事,秦素甚至根本都不會留下印象。
說到底,這一切竟還是中元帝寵幸之功。
望著青紗之外的一片樹影,秦素的眸中,生出了一絲淡淡的苦澀。
自那場夜宴之後,她便升了位份,再也不必去做宮女的活計,自然也就接觸不到李樹堂之流。
至於諸皇子們,有廢太子之事在前,中元帝對這些成年的皇子越發忌憚,幾乎到了嚴苛的地步。
在大陳的後宮,根本見不到任何一位年滿十歲的皇子,而成年皇子們更是不被允許進宮拜見母妃。就算是年節宴會,他們也隻能出現在中元帝規定的殿閣中。而因中宮空虛,一應年節的正式宮宴,中元帝從來皆是獨自出席,從不帶任何嬪妃。
彼時的中元帝,已經變得格外陰鷙古怪,對皇子們防備得尤其厲害,朝堂之上亦看不到這些皇子的身影。因此,前世時,秦素能偷偷溜去泰和殿,偷看薛二郎,偷看一應冠族的郎君們,卻唯獨見不到這些皇子。
反倒是歐陽嫣然,秦素有幸又見了一麵。
那時,已是中元二十四年的深秋。
那一年,麗妃因心傷情郎之死而發了瘋,揣著把刀子妄圖刺殺中元帝,最後事敗被擒。
為審清此案,監理司召來了相關人等問話,歐陽嫣然亦在其列,據說,她與這件案子有些關係。
秦素眸中的苦澀漸漸散開,及至唇角,牽起了一個苦笑。
那時的她,正欣然於麗妃的倒台,根本便沒想起來多問一句歐陽嫣然是誰的人,便忙著去收攏麗妃手上的那點權柄了。
現在想想,這還真是……諷刺。
她記住了李樹堂,甚至認出了歐陽嫣然,卻偏偏不知道他們的主公是誰。
除了那個背影,她對那位皇子幾乎一無所知。
秦素慢慢地往前走著,雙足微麻,幾乎提不起步子。
有那麽一瞬,她覺得自己是在做夢。
這一切都太不真實了。
他們秦家,或者說,她秦素的對手,居然是一位皇子!
若非認出李樹堂,偶遇蕭繼珣,再由此二人身上聯想到了歐陽嫣然,秦素永遠也想不到,她苦苦追尋的謎底,竟在於此。
她覺得渾身都在發冷,山風掠過,更是寒涼徹骨。
自重生之後,她一直就不明白,他們秦家到底得罪了誰,為什麽有人要這樣執著地置秦家於死地?而此刻她才終於看出了一絲端倪,亦看出了那令人意外的數招伏筆。
那位不知名的皇子,倒還真是藏著一顆陰狠深沉的帝王之心。
直到這時,秦素才覺出了一陣後怕。
若非她一時興起要出來散步,若非那一陣偶爾襲來的大風,若非她選擇了這條小徑……
她簡直不敢再往下想。
閉了閉眼睛,她平定了一下略有些紊亂的唿吸。
看起來,中元十五年蕭家五族盡誅,隨後秦家覆滅,何、範二姓盡成雲煙,江陽郡這一係列的士族之殤,卻原來,是與陳國最為激烈的太子之爭有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