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忠良所托,長兄鐵麵,此時正好。”薛允衡似笑似歎地說道,停了片刻,便探手入袖,取出了一未曾拆封的信,向薛允衍舉了舉,清幽的眸子裏劃過一絲挑釁:“我之無賴,亦是大好。”
薛允衍轉過眸子,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卻見他手上的信封正麵,端端正正地寫著四個大字“薛郎君啟”。
此四字,與東陵野老留予他的第一封信,字跡相同。
薛允衍唇角微勾,十分罕見地搖了搖頭,露出了一絲無奈之色:“不算好,隻能說,不壞。”
東陵野老在第一封信中說“五月初三會有期”。
於是,五月初三那日,便有了薛允衍的二次垣樓之行。
這一次,他的行動沒瞞過薛允衡,他也一並跟著去了,而接待他們的,仍舊隻有那個叫傅彭的東家,東陵野老卻是行蹤飄忽,神龍見首不見尾。
薛允衡挑起了眉,笑得頗帶嘲謔:“可惜,人家隻知你姓薛,卻不知廩丘薛氏之名。那個叫傅彭的東家,待你也不是很客氣嘛。”
薛允衍轉眸望著天,淡聲道:“吾道不孤,彼此彼此。”
薛允衡的臉黑了。
那個垣樓的東家對薛允衍有懼意,卻無敬意,對薛允衡更談不上客氣,尤其是當薛允衡強行奪信時,那位東家的表情簡直就是鄙夷的。在他們離開時,對方很自然地便露出了“謝天謝地總算走了”的神情,現在想想都挺叫人窩火的。
壓了壓眉峰,薛允衡收好了信,仍舊負了兩手,一麵便低聲誦讀著早就背熟了的內容:“‘上京呂氏生,得來天下興。東城沛雨園,君子待上賓。又及,五月初十尚有一信,請至垣樓取。’”語罷,他笑了笑,勾唇道:“若非我在,初十那日你還要再跑一趟,豈不是冤?如今我強取了最後一信,你不也省心了?”
“如此,多謝。”薛允衍淡靜的眉眼間,有了一絲微弱的漾動,他轉頭看著薛允衡,視線停在他藏信的衣袖上,目色漸深。
庭院中安靜了下來,唯遠處不時劃過天際的閃電,為這間庭院帶來了些許響動。
“為何是呂氏?太子母族,果真……乃國運所係乎?”良久後,薛允衡呢喃的語聲傳來,打破了這園中寂靜。
薛允衍沉默不語。
當今太子母族,正是呂氏。
在陳國各大族中,呂氏,其實是個有些尷尬的存在。
身為太子母族,呂家在陳國的地位卻並不顯赫,呂皇後早早薨逝,呂家也是日漸衰落,如今已經快要淡出大族的圈子了。
然而,東陵野老卻偏於此時,提出了“呂氏生,天下興”之語,這不能不令人多想。
而更令人不解的是,這信中指明了,要薛允衍將居於上京的呂氏族人,齊齊接至他在上京的別院——沛雨園中居住。
細論起來,這也是薛家一個奇怪的慣例,舉凡建在各地的宅院,都會有一所叫做沛雨園的園子,這其中的鼻祖自是廩丘老宅的那個沛雨園。
於是,薛允衍在上京城東的這所別院中,便也有了一所沛雨園,且這園子還相當地大,裏頭的屋舍亦極多,收留呂家留在上京的這些族人,倒是盡夠的了。
此時,薛允衡的語聲又傳了過來,很輕的聲音,如耳語一般:“呂時行兵敗廣陵,陛下震怒,已下了好幾道申斥的旨意,並要其上表請罪,前途堪憂。長兄所為,代表我薛氏,自是不可太過輕率,終須……”
接下來的話他並沒說完,然薛允衍已經接下了話頭,語氣仍舊十分平淡:“……終須顧及我薛氏立場,故,以徹查呂時行失職之名,領兵鎖拿呂氏族眾。又因尚在彈劾之前,需細加稽查,故將其族人安置於沛雨園暫住,正大光明,合情、合理、合法。”
他平靜地說完了這些,便拂了拂衣袖,全無一點假公濟私的愧疚。
薛允衡“哈”地笑了一聲,伸出一根手指點向他,語聲微帶涼意:“是啊,是啊,如此一來,誰不知薛大郎行事穩重、公正無私,鐵麵之下,亦有人情?太子母族的體麵,國事軍事之整肅,你這一舉,兩麵皆光,人人都指摘不出什麽了,所謂公器私用,至此是為極致。”
話至收梢,他的語氣便帶出了一絲譏嘲。
薛允衍置若罔聞,坦然迴望於他,琥珀般的眸子裏,是一片淡漠與疏冷:“我不度君,君不度我。”
他二人本就性情相左,行事也是南轅北轍,此八字,已然概括一切,實勝千言萬語。
此語一出,庭院裏又是一片安靜。
薛允衡居然沒有反唇相譏,而是沉默了下來,若有所思地看著薛允衍,狹長的眸子如浸夜色,深不見底。
薛允衍卻像是起了談興,說完了那八字之後,他靜默片刻,複又轉首望向前方的天空,慨然道:“寥寥數語,卻應了這場天災,東陵野老,紫微鬥數,果然有些斤兩。”
接到第二信時,他的確不曾想到,東陵野老要他們請來呂氏族人的原因,居然是因為這樣一場驚天動地的天災。
在那天地變色、電閃雷鳴、整個天地似被撕裂的一瞬,他心中的震驚、敬畏與悚然,直是莫可名狀。
也是在彼時,他才隱約猜到了東陵野老的意圖,待地動平息下來後,便立時派人去呂家原先居住之地查探,而此刻,他便是在等迴音。
緩緩地拂了拂衣袖,薛允衍茶晶色的淺眸中似映了天際濃厚的黑雲,倏然沉邃,幽不可測。
“你的人去了多久了?”濃夜微燭中,清悅的語聲破空而來,似將這夜色也滌得淺了一些。
薛允衡似是已經平複了心情,說完了話,便又向前踱了兩步,與薛允衡並立於院中。
一身玄色勁裝的李隼,便於此時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了燈火下。
如同自夜色中降生出來的一般,他的出現,既有些突兀,卻又無比地自然。他幾步行至階前,向著薛允衍行了個禮,便束手而立。
薛允衍轉過眸子,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卻見他手上的信封正麵,端端正正地寫著四個大字“薛郎君啟”。
此四字,與東陵野老留予他的第一封信,字跡相同。
薛允衍唇角微勾,十分罕見地搖了搖頭,露出了一絲無奈之色:“不算好,隻能說,不壞。”
東陵野老在第一封信中說“五月初三會有期”。
於是,五月初三那日,便有了薛允衍的二次垣樓之行。
這一次,他的行動沒瞞過薛允衡,他也一並跟著去了,而接待他們的,仍舊隻有那個叫傅彭的東家,東陵野老卻是行蹤飄忽,神龍見首不見尾。
薛允衡挑起了眉,笑得頗帶嘲謔:“可惜,人家隻知你姓薛,卻不知廩丘薛氏之名。那個叫傅彭的東家,待你也不是很客氣嘛。”
薛允衍轉眸望著天,淡聲道:“吾道不孤,彼此彼此。”
薛允衡的臉黑了。
那個垣樓的東家對薛允衍有懼意,卻無敬意,對薛允衡更談不上客氣,尤其是當薛允衡強行奪信時,那位東家的表情簡直就是鄙夷的。在他們離開時,對方很自然地便露出了“謝天謝地總算走了”的神情,現在想想都挺叫人窩火的。
壓了壓眉峰,薛允衡收好了信,仍舊負了兩手,一麵便低聲誦讀著早就背熟了的內容:“‘上京呂氏生,得來天下興。東城沛雨園,君子待上賓。又及,五月初十尚有一信,請至垣樓取。’”語罷,他笑了笑,勾唇道:“若非我在,初十那日你還要再跑一趟,豈不是冤?如今我強取了最後一信,你不也省心了?”
“如此,多謝。”薛允衍淡靜的眉眼間,有了一絲微弱的漾動,他轉頭看著薛允衡,視線停在他藏信的衣袖上,目色漸深。
庭院中安靜了下來,唯遠處不時劃過天際的閃電,為這間庭院帶來了些許響動。
“為何是呂氏?太子母族,果真……乃國運所係乎?”良久後,薛允衡呢喃的語聲傳來,打破了這園中寂靜。
薛允衍沉默不語。
當今太子母族,正是呂氏。
在陳國各大族中,呂氏,其實是個有些尷尬的存在。
身為太子母族,呂家在陳國的地位卻並不顯赫,呂皇後早早薨逝,呂家也是日漸衰落,如今已經快要淡出大族的圈子了。
然而,東陵野老卻偏於此時,提出了“呂氏生,天下興”之語,這不能不令人多想。
而更令人不解的是,這信中指明了,要薛允衍將居於上京的呂氏族人,齊齊接至他在上京的別院——沛雨園中居住。
細論起來,這也是薛家一個奇怪的慣例,舉凡建在各地的宅院,都會有一所叫做沛雨園的園子,這其中的鼻祖自是廩丘老宅的那個沛雨園。
於是,薛允衍在上京城東的這所別院中,便也有了一所沛雨園,且這園子還相當地大,裏頭的屋舍亦極多,收留呂家留在上京的這些族人,倒是盡夠的了。
此時,薛允衡的語聲又傳了過來,很輕的聲音,如耳語一般:“呂時行兵敗廣陵,陛下震怒,已下了好幾道申斥的旨意,並要其上表請罪,前途堪憂。長兄所為,代表我薛氏,自是不可太過輕率,終須……”
接下來的話他並沒說完,然薛允衍已經接下了話頭,語氣仍舊十分平淡:“……終須顧及我薛氏立場,故,以徹查呂時行失職之名,領兵鎖拿呂氏族眾。又因尚在彈劾之前,需細加稽查,故將其族人安置於沛雨園暫住,正大光明,合情、合理、合法。”
他平靜地說完了這些,便拂了拂衣袖,全無一點假公濟私的愧疚。
薛允衡“哈”地笑了一聲,伸出一根手指點向他,語聲微帶涼意:“是啊,是啊,如此一來,誰不知薛大郎行事穩重、公正無私,鐵麵之下,亦有人情?太子母族的體麵,國事軍事之整肅,你這一舉,兩麵皆光,人人都指摘不出什麽了,所謂公器私用,至此是為極致。”
話至收梢,他的語氣便帶出了一絲譏嘲。
薛允衍置若罔聞,坦然迴望於他,琥珀般的眸子裏,是一片淡漠與疏冷:“我不度君,君不度我。”
他二人本就性情相左,行事也是南轅北轍,此八字,已然概括一切,實勝千言萬語。
此語一出,庭院裏又是一片安靜。
薛允衡居然沒有反唇相譏,而是沉默了下來,若有所思地看著薛允衍,狹長的眸子如浸夜色,深不見底。
薛允衍卻像是起了談興,說完了那八字之後,他靜默片刻,複又轉首望向前方的天空,慨然道:“寥寥數語,卻應了這場天災,東陵野老,紫微鬥數,果然有些斤兩。”
接到第二信時,他的確不曾想到,東陵野老要他們請來呂氏族人的原因,居然是因為這樣一場驚天動地的天災。
在那天地變色、電閃雷鳴、整個天地似被撕裂的一瞬,他心中的震驚、敬畏與悚然,直是莫可名狀。
也是在彼時,他才隱約猜到了東陵野老的意圖,待地動平息下來後,便立時派人去呂家原先居住之地查探,而此刻,他便是在等迴音。
緩緩地拂了拂衣袖,薛允衍茶晶色的淺眸中似映了天際濃厚的黑雲,倏然沉邃,幽不可測。
“你的人去了多久了?”濃夜微燭中,清悅的語聲破空而來,似將這夜色也滌得淺了一些。
薛允衡似是已經平複了心情,說完了話,便又向前踱了兩步,與薛允衡並立於院中。
一身玄色勁裝的李隼,便於此時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了燈火下。
如同自夜色中降生出來的一般,他的出現,既有些突兀,卻又無比地自然。他幾步行至階前,向著薛允衍行了個禮,便束手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