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過軟帕溫了溫臉,口中念念有詞:“前殿就交給淨雯去應付罷。讓你姑姑迴來,挑幾串佛珠,待會兒給太後請安一並帶去。”
“太後宮裏一早派人來傳過話,讓您好生歇息,隔日再去請安也不遲。”
“太後格外疼惜,是太後寬仁,我們又怎能恃寵而驕?去罷,順便把給各宮的禮也備好,兩位生了公主的再厚重些。”想起昨天**跟我說的那席話,揉揉腦仁,又道,“楊妃那份要格外留意,待會兒我親自來挑。”
“小姐是皇後,何必眼巴巴討她們的好?”
巧馨全然無法理解,我隻淡淡一笑,並不多言。
這宮裏的女人,哪個不是帶了一身榮耀進來。而我,已然家世傾頹,若還一味傲慢跋扈,且不論能不能服眾,隻怕有一天皇恩不在,終要再次體味眾怒難犯的苦果。
**很快就迴來了,見我醒了,眼中有由衷感懷的淚意,未語先傷。
我衝她淡淡一笑,示意她穩住心緒,道:“就照昨天商量的那樣,太後那兒送迦南佛珠,這珠子香味正,聞著靜心養神。”
“是。”
“至於宸妃,聽說她一向身子弱,香味太濃了不好,送翠玉鐲罷,翠玉養人,亦能祛病,給她再好不過。”
“楊妃那邊…?”**臉上有淡淡思索神色,片刻後湊近我低聲道,“她這一胎金貴,可別出了什麽事,賴到咱們身上。”
我抹了抹鬢角碎發,淡淡道:“這個暫且不提,先隨我去頤寧宮請安。”
“今日也要走一遭麽?”
“嗯——順道把給各宮的禮帶上。”覷一眼廊簷下供奉的那盆金錢牡丹,又道,“也讓方合帶上這盆金錢牡丹。這樣稀有的花,想來太後會喜歡。”
**想了想,依言應一聲是,出去打點。
到頤寧宮,外殿候著的錦秋見了我,稍稍一愣,很快就斂神笑道:“皇後娘娘也來了。”
聽她話裏話外的意思,仿佛我並不是頭一個到了。
我沒有泄露心頭疑惑,隻微笑淡淡道:“本宮今日起得晚了些。”
“奴婢惶恐,是奴婢言語有失。”錦秋作勢要跪.
我忙伸手扶住她,喃喃道,“本宮麵前,你還用得著如此客套麽?積年姑姑待我的好,我是斷然不會忘的。當年若不得姑姑時常探望,隻怕也不會有我——”
再說下去已徒增傷感,穩穩心神,笑道,“咱們是多年的情分了,不必跟我生分。如今是在太後跟前當差麽”
我特意摒棄生分貴賤,以“你我”相稱,她已然感動,垂眸低低道:“奴婢是昨日調來的頤寧宮。”
說完湊近我些,越發低聲道,“娘娘感懷故人,奴婢怎會不明白?皇上已經下朝,正在裏頭陪著太後說話呢。宸妃娘娘也在。”
我幾乎本能地心頭一緊.
宸妃一向體弱,聽聞很少出虞宸宮半步,今日倒有心思來湊熱鬧?
錦秋見我半晌不語,目光在我身後候著的一幹宮女內監身上輕輕一帶,神色如常道:“娘娘來了,太後必定高興,奴婢這就近前通報。”
我但笑不語,點一點頭。
她屈膝福一福,自去了。
待那身影轉過廊柱消失不見,我緊了緊扶著自己那雙手,喁喁道:“不用擔心,我沒事。”
說完已見竹息笑盈盈迎了出來,也不多禮,隻象征性地福一福,道:“太後一早就念叨著,今日得讓娘娘好生歇息,不必來請安了,娘娘倒越發守起規矩來。”
她是太後跟前一頂一的紅人,我怎能怠慢,忙道:“也不全是為了規矩,太後身子一日未能痊愈,本宮心中總是牽掛。”說完嗔一眼竹息,道,“姑姑竟也學旁人那樣打趣我麽?”
竹息目視於我,眸中有些微探究神色,瞬間一閃而過,笑盈盈道:“奴婢如何敢打趣娘娘?太後聽說娘娘來了,高興得很。娘娘快快隨奴婢進內殿去罷。”
進去一看,皇帝果然在,意態閑閑坐於榻上,正在與太後說話。
榻下三步遠處,站著一女子,點翠腰若扶柳不盈一握,臉似荷瓣,頭上一支翠綠瑩瑩的點翠步搖,襯得她肌膚粉嫩勝雪,烏發似緞。
五官雖算不上頂尖,卻格外楚楚動人,連我這個女人看了都恍然心動。
我萬萬沒料到,寵冠後宮的宸妃,竟然是這樣的柔弱姿容,難怪皇帝格外憐惜。
隻是那步搖上點翠的成色確實不凡,怪不得連楊妃都吃味。
然而,隻是一瞬間的恍然,很快就振奮精神朝榻上二人叩拜行禮。
太後的笑容滋潤而飽滿,忙不迭讓竹息扶我起來:“偏生你這麽多規矩。”
我忙稱謝:“有勞姑姑了。”說完也不落座,隻伴於太後一側。
宸妃作勢要跪下拜我,我忙上前一步,伸手扶住她,道:“妹妹身子弱,就不必行大禮了。”
臉上是溫然得體的笑,太後揚了揚眉,頭也不迴對竹息道:“去拿凳子來。”
我素來聽聞太後不喜宸妃,卻沒料到當著皇帝的麵竟也如此,未等竹息來扶我,腦中飛輪一轉,笑著睼一眼垂首站立的宸妃,道:“想必母後這兒的教誨也分外動聽,讓宸妃妹妹聽得情願不入座,兒臣也想聽聽了。”
這一句雖是玩笑話,卻也是在圓場。太後隻揚了揚眉毛,不應。
我偷偷覷一眼皇帝的神色,道:“兒臣近日新得了一盆金錢牡丹,放在宮中也無法與人同賞。想著母後身子好了,應該能聞得這香味,便讓人拿了來。各宮的人日日來請安,見了必定歡喜。”
太後臉色有些微鬆動神色,溫柔凝視於我,道:“到底是你貼心。”
“兒臣斷然不敢認這個好,是皇上有心,讓內務府的人特特養出這麽一盆來。想著母後是喜歡熱鬧的,隻不過——”我垂眸微微一笑,嗔道,“小公主們見了這稀奇東西,若賴著不走,母後可別怪兒臣今日這多來一筆。”
“聽聽,好一張厲害的嘴,哀家竟也說不過她。”
太後止不住指著我大笑,皇帝見她高興,少不得賠笑。
說笑的間隙裏,太後覷一眼竹息,竹息立馬拿了軟凳來,扶宸妃坐下,我才在太後身旁的凳子上落座。
這番順水人情,已然做足,遂不動聲色地抿唇一笑,再不多言。
期間各宮的人已經陸陸續續來得齊了,兩位公主還隻是四五歲的年紀,模樣生得粉嫩可愛,十分喜人。
見了太後也不生疏,手腳並用直往榻上爬。如此一團和睦,其樂融融。
當然,都是表象罷了。
楊妃因有孕在身,日日的請安早免了,隻在十五初一這樣的大日子才現一現身。
今日是十六,自然留在宮中靜靜安胎。
惠妃靜妃我已經見過,倒是生下長公主的修容顧氏是頭一迴見。
顧氏容貌並不如何出挑,性子亦有些謹小慎微的膽怯,連笑容都是膽怯怯的,望著真真可憐。
正陪著太後說笑,長公主月籬貪玩,窩在她母親懷裏,一把從身後那盆金錢牡丹中掐下一朵瓣瓣如金箔的牡丹來,往顧氏發髻上一沾,天真笑道:“這花比母妃頭上的花還要好看些。”
到底是孩子,言行全無顧忌。
顧氏卻是被唬得一愣,怔愣間人已經抱著孩子跪下了,手裏拿著朵折了枝的牡丹,扔也不是,不扔也不是。
話不成句,隻一味跪著。
那邊動靜一起,太後跟皇帝這邊也停了說話,齊齊望了過去。
小公主依舊是一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天真模樣,睜著一雙圓滾滾的大眼睛望著座上眾人,顧氏已然嚇得不輕。
這樣一盆珍品,掐了實在可惜,太後眼中也有了鬱鬱之色,倒不全是為了一朵花,而是牡丹非普通顏色,尋常妃嬪如何能往頭上簪,便是戴衣襟上也斷斷不許。
皇帝依舊一言不發,瞧神色一點也看出喜怒。
太後沉沉道:“你是公主生母,平日裏怎也不教她些規矩?這樣胡言亂語,不像個樣子。”
這話已經說得重了,顧氏目中已經盈了淚,抬頭偷偷看向皇帝,皇帝撚著枚果仁在手心裏,依舊不言一語。
太後座下,誰也不敢出頭。
一殿的沉默,分外壓抑,連孩子都變得戰戰兢兢起來,似乎是覺察出了滿屋子的異常氣氛。
我終是心生不忍,伸手朝那孩子招了招,道:“月兒過來。”
顧氏見有人幫襯於她,將手中那朵金燦燦的牡丹小心放在孩子手心裏,然後將孩子朝我推了過來。
孩子到底小,如何肯離了生母,自然不願意,這一推險些一個不穩摔過去。
我一個箭步過去,接住那小小軟軟的身子,摸了摸她的臉,一顆心跳得七上八下:“不怕不怕。”
說完將孩子抱起來,笑盈盈望向太後,“告訴母後,是這花好看,還是皇祖母好看?”
她本對我十分生疏,然而自小在宮中長大,也不是全無見識,見我朝她溫溫和和笑著,愣了愣,展顏歡快道:“皇祖母最好看。”
多大的孩子,就懂得加個“最”字了。
“太後宮裏一早派人來傳過話,讓您好生歇息,隔日再去請安也不遲。”
“太後格外疼惜,是太後寬仁,我們又怎能恃寵而驕?去罷,順便把給各宮的禮也備好,兩位生了公主的再厚重些。”想起昨天**跟我說的那席話,揉揉腦仁,又道,“楊妃那份要格外留意,待會兒我親自來挑。”
“小姐是皇後,何必眼巴巴討她們的好?”
巧馨全然無法理解,我隻淡淡一笑,並不多言。
這宮裏的女人,哪個不是帶了一身榮耀進來。而我,已然家世傾頹,若還一味傲慢跋扈,且不論能不能服眾,隻怕有一天皇恩不在,終要再次體味眾怒難犯的苦果。
**很快就迴來了,見我醒了,眼中有由衷感懷的淚意,未語先傷。
我衝她淡淡一笑,示意她穩住心緒,道:“就照昨天商量的那樣,太後那兒送迦南佛珠,這珠子香味正,聞著靜心養神。”
“是。”
“至於宸妃,聽說她一向身子弱,香味太濃了不好,送翠玉鐲罷,翠玉養人,亦能祛病,給她再好不過。”
“楊妃那邊…?”**臉上有淡淡思索神色,片刻後湊近我低聲道,“她這一胎金貴,可別出了什麽事,賴到咱們身上。”
我抹了抹鬢角碎發,淡淡道:“這個暫且不提,先隨我去頤寧宮請安。”
“今日也要走一遭麽?”
“嗯——順道把給各宮的禮帶上。”覷一眼廊簷下供奉的那盆金錢牡丹,又道,“也讓方合帶上這盆金錢牡丹。這樣稀有的花,想來太後會喜歡。”
**想了想,依言應一聲是,出去打點。
到頤寧宮,外殿候著的錦秋見了我,稍稍一愣,很快就斂神笑道:“皇後娘娘也來了。”
聽她話裏話外的意思,仿佛我並不是頭一個到了。
我沒有泄露心頭疑惑,隻微笑淡淡道:“本宮今日起得晚了些。”
“奴婢惶恐,是奴婢言語有失。”錦秋作勢要跪.
我忙伸手扶住她,喃喃道,“本宮麵前,你還用得著如此客套麽?積年姑姑待我的好,我是斷然不會忘的。當年若不得姑姑時常探望,隻怕也不會有我——”
再說下去已徒增傷感,穩穩心神,笑道,“咱們是多年的情分了,不必跟我生分。如今是在太後跟前當差麽”
我特意摒棄生分貴賤,以“你我”相稱,她已然感動,垂眸低低道:“奴婢是昨日調來的頤寧宮。”
說完湊近我些,越發低聲道,“娘娘感懷故人,奴婢怎會不明白?皇上已經下朝,正在裏頭陪著太後說話呢。宸妃娘娘也在。”
我幾乎本能地心頭一緊.
宸妃一向體弱,聽聞很少出虞宸宮半步,今日倒有心思來湊熱鬧?
錦秋見我半晌不語,目光在我身後候著的一幹宮女內監身上輕輕一帶,神色如常道:“娘娘來了,太後必定高興,奴婢這就近前通報。”
我但笑不語,點一點頭。
她屈膝福一福,自去了。
待那身影轉過廊柱消失不見,我緊了緊扶著自己那雙手,喁喁道:“不用擔心,我沒事。”
說完已見竹息笑盈盈迎了出來,也不多禮,隻象征性地福一福,道:“太後一早就念叨著,今日得讓娘娘好生歇息,不必來請安了,娘娘倒越發守起規矩來。”
她是太後跟前一頂一的紅人,我怎能怠慢,忙道:“也不全是為了規矩,太後身子一日未能痊愈,本宮心中總是牽掛。”說完嗔一眼竹息,道,“姑姑竟也學旁人那樣打趣我麽?”
竹息目視於我,眸中有些微探究神色,瞬間一閃而過,笑盈盈道:“奴婢如何敢打趣娘娘?太後聽說娘娘來了,高興得很。娘娘快快隨奴婢進內殿去罷。”
進去一看,皇帝果然在,意態閑閑坐於榻上,正在與太後說話。
榻下三步遠處,站著一女子,點翠腰若扶柳不盈一握,臉似荷瓣,頭上一支翠綠瑩瑩的點翠步搖,襯得她肌膚粉嫩勝雪,烏發似緞。
五官雖算不上頂尖,卻格外楚楚動人,連我這個女人看了都恍然心動。
我萬萬沒料到,寵冠後宮的宸妃,竟然是這樣的柔弱姿容,難怪皇帝格外憐惜。
隻是那步搖上點翠的成色確實不凡,怪不得連楊妃都吃味。
然而,隻是一瞬間的恍然,很快就振奮精神朝榻上二人叩拜行禮。
太後的笑容滋潤而飽滿,忙不迭讓竹息扶我起來:“偏生你這麽多規矩。”
我忙稱謝:“有勞姑姑了。”說完也不落座,隻伴於太後一側。
宸妃作勢要跪下拜我,我忙上前一步,伸手扶住她,道:“妹妹身子弱,就不必行大禮了。”
臉上是溫然得體的笑,太後揚了揚眉,頭也不迴對竹息道:“去拿凳子來。”
我素來聽聞太後不喜宸妃,卻沒料到當著皇帝的麵竟也如此,未等竹息來扶我,腦中飛輪一轉,笑著睼一眼垂首站立的宸妃,道:“想必母後這兒的教誨也分外動聽,讓宸妃妹妹聽得情願不入座,兒臣也想聽聽了。”
這一句雖是玩笑話,卻也是在圓場。太後隻揚了揚眉毛,不應。
我偷偷覷一眼皇帝的神色,道:“兒臣近日新得了一盆金錢牡丹,放在宮中也無法與人同賞。想著母後身子好了,應該能聞得這香味,便讓人拿了來。各宮的人日日來請安,見了必定歡喜。”
太後臉色有些微鬆動神色,溫柔凝視於我,道:“到底是你貼心。”
“兒臣斷然不敢認這個好,是皇上有心,讓內務府的人特特養出這麽一盆來。想著母後是喜歡熱鬧的,隻不過——”我垂眸微微一笑,嗔道,“小公主們見了這稀奇東西,若賴著不走,母後可別怪兒臣今日這多來一筆。”
“聽聽,好一張厲害的嘴,哀家竟也說不過她。”
太後止不住指著我大笑,皇帝見她高興,少不得賠笑。
說笑的間隙裏,太後覷一眼竹息,竹息立馬拿了軟凳來,扶宸妃坐下,我才在太後身旁的凳子上落座。
這番順水人情,已然做足,遂不動聲色地抿唇一笑,再不多言。
期間各宮的人已經陸陸續續來得齊了,兩位公主還隻是四五歲的年紀,模樣生得粉嫩可愛,十分喜人。
見了太後也不生疏,手腳並用直往榻上爬。如此一團和睦,其樂融融。
當然,都是表象罷了。
楊妃因有孕在身,日日的請安早免了,隻在十五初一這樣的大日子才現一現身。
今日是十六,自然留在宮中靜靜安胎。
惠妃靜妃我已經見過,倒是生下長公主的修容顧氏是頭一迴見。
顧氏容貌並不如何出挑,性子亦有些謹小慎微的膽怯,連笑容都是膽怯怯的,望著真真可憐。
正陪著太後說笑,長公主月籬貪玩,窩在她母親懷裏,一把從身後那盆金錢牡丹中掐下一朵瓣瓣如金箔的牡丹來,往顧氏發髻上一沾,天真笑道:“這花比母妃頭上的花還要好看些。”
到底是孩子,言行全無顧忌。
顧氏卻是被唬得一愣,怔愣間人已經抱著孩子跪下了,手裏拿著朵折了枝的牡丹,扔也不是,不扔也不是。
話不成句,隻一味跪著。
那邊動靜一起,太後跟皇帝這邊也停了說話,齊齊望了過去。
小公主依舊是一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天真模樣,睜著一雙圓滾滾的大眼睛望著座上眾人,顧氏已然嚇得不輕。
這樣一盆珍品,掐了實在可惜,太後眼中也有了鬱鬱之色,倒不全是為了一朵花,而是牡丹非普通顏色,尋常妃嬪如何能往頭上簪,便是戴衣襟上也斷斷不許。
皇帝依舊一言不發,瞧神色一點也看出喜怒。
太後沉沉道:“你是公主生母,平日裏怎也不教她些規矩?這樣胡言亂語,不像個樣子。”
這話已經說得重了,顧氏目中已經盈了淚,抬頭偷偷看向皇帝,皇帝撚著枚果仁在手心裏,依舊不言一語。
太後座下,誰也不敢出頭。
一殿的沉默,分外壓抑,連孩子都變得戰戰兢兢起來,似乎是覺察出了滿屋子的異常氣氛。
我終是心生不忍,伸手朝那孩子招了招,道:“月兒過來。”
顧氏見有人幫襯於她,將手中那朵金燦燦的牡丹小心放在孩子手心裏,然後將孩子朝我推了過來。
孩子到底小,如何肯離了生母,自然不願意,這一推險些一個不穩摔過去。
我一個箭步過去,接住那小小軟軟的身子,摸了摸她的臉,一顆心跳得七上八下:“不怕不怕。”
說完將孩子抱起來,笑盈盈望向太後,“告訴母後,是這花好看,還是皇祖母好看?”
她本對我十分生疏,然而自小在宮中長大,也不是全無見識,見我朝她溫溫和和笑著,愣了愣,展顏歡快道:“皇祖母最好看。”
多大的孩子,就懂得加個“最”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