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體的心髒依舊強有力地跳動著,整個體內的意識流循環往複,周而複始,從未停息。


    衛中運對意識核心的調頻計策失敗了。


    它的固有頻率並不會因為衛中運做出的種種嚐試而發生變化,意識流的衝擊隻是輕微改變了意識核心的振動幅度,以及帶來的惡心和嘔吐感,衛中運緩了好一會兒才將腦海中的眩暈感去除。


    接下來,他對意識心髒的調頻也失敗了。衛中運用意識流輕微觸碰了一下意識心髒,結果差點沒把自己衝暈過去。雖然隻是輕微的觸碰,卻沒想到這股細微的意識流引起了極其強烈的振動,產生了巨大的衝擊能量,直衝意識心髒。使得意識心髒猛然收縮,差點停止不動。


    如果意識體也有心梗的話,自己可能是第一個因為意識心梗死翹翹的。衛中運捂著胸口長籲短歎了一陣,還好控製了意識流衝擊的力度,還隻是輕微碰了一下,要是加大點強度,不敢想,不敢想……


    唉,話說這拿意識體直接做實驗,還真是不嫌自己命長,意識核心和意識心髒,哪一個都是致命所在,而且和身體不一樣,意識體可是確確實實屬於自己的東西,以後還要迴到現實中去的,別最後折騰出什麽精神疾病來,那就得不償失了。而且試到現在結果是什麽也沒試出來,這就更難受了……


    衛中運四肢攤開平躺在地上,無聊地放出意識線在漆黑的空間裏四處遊動,振動、頻率、共振,該如何通過意識線來實現呢?


    隨手點開自己的模型庫,打開之前建立的公式庫,衛中運突然想起來,振動,彈簧不就是振動嗎,聲音也是振動啊,還有波的振動,自己怎麽就非要在意識流的振動上糾結呢?


    以衛中運多年的解題經驗,他深知在麵對研究一個未知事物或理論時,最簡單的方法還是類比到已知的事物或理論上,當然前提是有類比的對象,類比的反向還相對合適且正確。再從已有的理論和知識出發,類比到未知的事物或理論,從而對未知的有一定的理解,再通過對比找出其中的不同,描述其產生的原因,亦或是對於某些無法解釋的現象給出一定的猜測和預言,衍生出新的理論或公式,最後去靠實驗來進行驗證或推翻猜測。這樣就可以將未知的轉化為已知的,認識、理解、熟悉、掌握新的知識,並運用到下一個未知的事物當中去。


    對衛中運來說,他的想法比較簡單,沒有去很深層次地思考這個問題。


    但其實他的邏輯已經暗暗符合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了,那是一種科學的方法論,對自然科學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如電磁領域裏麥克斯韋方程組預言光速和光是一種電磁波,量子領域裏玻爾理論衍生出的原子能級能量不連續能級躍遷,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薛定諤的疊加態坍縮原理等等,都是麵對某個未知現象進行的猜測和預言,然後再通過實驗進行了驗證,當然他們對現象的解釋也是依靠數學物理等計算研究得出的,靠瞎猜可不行,當然,最耳熟能詳的還是牛頓大神蘋果的故事了。


    社會科學當然也可以借用此種方法,因為這是一種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論,在馬克思的《資本論》寫出來之前,誰也不知道原來階級問題是如此重要的社會性問題,而經過時間的驗證,證明了他的理論是正確的,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是從奴隸製社會到封建社會再到資本社會再往後繼續發展進步。又或者說是無數的人們在摸索著探尋著,對一種未知的又充滿希望的理論,進行著自己的理解和嚐試,有錯誤有正確,有成功有失敗,有理論派行動派,有各種主義各種傾向,這都是對一個理論進行的各種實驗,展現出的各種現象。


    理性的認識依賴於感性的認識,感性的認識有待於發展到理性的認識,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識論,而有了認識之後,就要運用到實踐,認識從實踐開始,經過實踐得到了新的理論的認識,再迴到實踐中去,循環往複。這是來自於毛主席《實踐論》的總結,隻是衛中運對此還並沒有理解得很深刻。


    他所能想到的就是將意識流的振動類比成彈簧或波的振動,通過已知的共振現象和原理,結合意識流的性質和振動特點,實現共振的目標。至於和其他空間共振產生“界域”,衛中運覺得量力而行就可以了,現在連加法都沒學會呢,就去做積分是不是不太行啊,雖然說積分也可以理解成連續的加法就是了……


    衛中運從自建庫調用出振動的理論和公式,彈簧振子和簡諧波的振動,自己忘得快差不多了,不過如果能再次掌握理解其中的概念的話,對意識流的振動認識肯定有深入了解。


    衛中運突然來了幹勁,他開始仔細閱讀振動的基礎理論並推導其中的公式,他這才明白,共振的核心是頻率,和振幅沒有任何的關係,隻有達到相同的頻率,即外界刺激給的頻率與係統的固有頻率相同時,才會引發共振。衛中運點了點頭想到,那麽意識核心和意識心髒的固有頻率自己沒辦法調整,那能做的其實還是改變意識流的振動頻率,自己的衛式流意就需要在振動方麵進行迭代更新了。


    打開能力麵板,衛中運把“衛式流意”拖到“建模”中,在“價值”模型下建了個新文件,和“流”關聯上之後,直接調用其中的流體力學的公式。接著衛中運在“衛式流意”下建了個子文件,將所有和振動相關的理論、公式從庫裏複製過去。構建好後就讓模型自動計算去了。新任務標誌是個溪流上邊帶了個倒三角形,看了眼計算所需時間,衛中運決定還是自己動手實踐更快一些。


    現在能改變調整的,也隻有意識線的振動頻率了。


    要不先讓意識線和意識核心與心髒產生共振試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建模縱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凡止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凡止風並收藏建模縱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