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順治於早朝時,著吏部擬旨,通令各地督、撫9]7t向治下各級衙門報備,大意是:天佑大清,賜下預防天花的神奇法子,救天下萬民於水火,自此以後,世人再不必為出痘所苦。且著令太醫院出麵,收攏醫者,以傳授種痘之法,令其分赴各地,為百姓種痘。
南苑實驗,前後曆時一月有餘,朝中盡人皆知。往年舊例,幾乎年年都有天花潮,人人自危,是以這道旨意,上下無一反對,紛紛歌功頌德,說不盡阿諛之詞。
順治趁機稱陳旭日於國於民有大功,“特改館職”授庶吉士銜,“朕愛惜他聰敏慧巧,雖年紀幼小,卻不適合延師授學,恐講授太多磨去他生就的靈氣。今特許他入翰林院讀書,自己慢慢體會文章深意,閑暇亦可與翰林院諸卿切蹉有無……”
自然也有人反對,道“庶吉士”向從二甲三甲進士中擇優遴選,“非進士不入翰林”,過程中經過鄉試、會試和殿試、朝考等重重考試關,才得以進入翰林院,殊為辛苦,如今陳旭日平步青雲,輕輕鬆鬆省卻別人“十年寒窗苦”,未免令天下讀書人心寒,雲雲。
不過,此等不和諧的聲音,很快淹沒在更多的讚同聲裏。
“庶吉士”麽,說到底隻是一個名份,以陳旭日今時今日的聲望和貢獻,賞他這個,並不為過。且不說他日後前程如何,單是眼下,南苑那些人可是由他親手種痘,結果如何有目共睹,與那樣一個虛名相比,畢竟自己的性命更為重要——許多人審時度勢,早就在心裏合計:眼下少不得要麻煩他過府為自己及家人種痘,為了這點小事開罪皇帝和他,未免就得不償失了。
況且,本朝選拔庶吉士,與前明有所不同。順治九年,共錄取庶吉士四十人,其中直隸、江南、浙江各五人,江西、福建、湖廣、山東、河南各四人,山西、陝西各兩人,廣東一人。漢軍又四人,另榜授滿州、蒙古修撰、編修、庶吉士九人。此後,這便成為定例,順治十二年即依此例。庶吉士選拔,因著限地取額和視民族取士,早已經失了公平,因為朝廷特旨受益者,陳旭日可不是唯一的一個。雖說他之情況最為特殊,可人家身份也最為特殊,這樣的人,合全國上下,也扒拉不出第二個不是?
越是位高權重者,越是惜命。接下來幾天,陸續就有人入宮,或者求見順治,或者求著孝莊與各宮娘娘,目的都是一個,請陳旭日為家人種痘。
許多老王爺老福晉的麵子不能不給,其中有些人且特別迷信一種叫“福氣”的東西,點名非他親手做不可,如此一一合計下來,卻也是長長一串名單。
牛痘供應不及,需要幾天時間培養,於是順治索性下令,待牛痘采集完畢後,著陳旭日駐畢宮外數日,專門做這件事。
這才得了幾天清靜。
陳旭日在宮裏地日子。其實挺輕閑地。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也不為過。
每天早上起床。連穿衣服都有人服侍。然後有人端來洗漱用水。旁邊並且有人拿著毛巾隨時等著伺候。
可以點餐。到了飯點。有人把飯菜一樣一樣擺好。他吃完後。自有人負責收拾幹淨。再送上一杯熱熱地參茶。其餘各色果子點心、各種應季水果。更是時常備著。應有盡有。
這般待遇。陳旭日初時不免有些不適。時間稍久。卻也習以為常。由儉入奢易啊。果然至理也。
他地工作是陪伴四阿哥。說白了。就是看孩子。
這活計甚是清閑。不光是他一個人服侍那個尊貴地奶娃兒。乳母、保姆、宮女和太監一堆。幾十個人盯著一個娃娃。這活計。說著緊自然是著緊地。論清閑麽。也著實清閑。
今下既然入館做了庶吉士,陳旭日就想好好讀點子書。
從前知道的關於這時代的一點知識,不過皮毛,要在這個時代長長久久生活下去,生活一輩子,總是要認真一些,多做一些準備比較好。
宮中書庫所藏之書,無所不有,而且許多是外間所難得一見的“秘笈”。包括明朝曆代皇帝的實錄,及內外大臣的奏疏,都有機會可以細讀。
卷帙浩如煙海。陳旭日略翻了翻,清廷入關後,自第一年到今年的大小事都有記載,便先揀了這些看。
寫大字卻要從頭練起了。
用毛筆寫字,又多是繁體字,實是麻煩死。
不過這東西就是個習慣問題,久而久之,也不是不能適應。現在陳旭日的苦惱,一個是毛筆字太醜——其實吧,如果不與別人比較,橫平豎直看著一個個字體還蠻端莊的,他自己也不是不滿意,哎,可是呢,身邊太多人寫一筆漂亮的字,尤其是翰林院儲人,那真是一個賽一個的好,個頂個都像書法家,陳旭日自慚形穢之餘,不得不對自己嚴格要求。再一個苦惱,就是常寫別字,總是會不自覺的寫出簡體字,默一篇文章,鮮少有不出錯的時候,哎!
庶吉士一般為期三年,期間由翰林內經驗豐富者為教習,授以各種知識,三年後,在下次會試前進行考核,稱“散館”,成績優異者留任翰林,授編修或檢討,正式成為翰林,稱“留館”。其他則被派往六部任主事、禦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順治十二年的庶吉士已經散館,十五年亦就是今年的庶吉士,隻得他一個。不過陳旭日卻也不是唯一的庶吉士,他還有兩個“同伴”。
一個名字叫阿木爾,蒙古勳臣子弟,因為母親去世丁憂而拖到今年始入館。一個是漢人,江南海寧人氏,名字叫陳邦元,因病乞休了大約一年半的時間,他出身於書香世家,六歲從師入學,十三歲應童子試,中了頭名生員也就是秀才,並在第二年中江南鄉試第五名舉人,十七歲到京城會試,考中第二甲進士,選做庶吉士,順治愛惜他少年有才,特許他病愈後仍舊歸來就館。
翰林庶常館就他三人,阿木爾年紀最長,也不過二十四歲,還是年輕人,三人遂很快熟悉起來。
五月裏,一連數日都是晴好天氣。隆興健康又活潑,隻在某天夜裏有些咳,驚動太醫,開了些藥煎服,第二天便告無事。反而是陳旭日自己,連日於夜裏點燈讀書,許是受了涼,就有些燒。服了藥也不抵事,溫度一直降不下去,到後來,直咳的聲音都啞的說不出話來。
太醫診過脈,告是著涼感冒。他的體質,自去年落水高燒後,留下一個後遺症,一旦燒起來,要告痊愈,必不是三兩日之功,就趁機向順治告假出宮。
順治專門指了太醫負責診治,囑咐揀著好藥用,好好將養,便放他出宮迴家。
南苑實驗,前後曆時一月有餘,朝中盡人皆知。往年舊例,幾乎年年都有天花潮,人人自危,是以這道旨意,上下無一反對,紛紛歌功頌德,說不盡阿諛之詞。
順治趁機稱陳旭日於國於民有大功,“特改館職”授庶吉士銜,“朕愛惜他聰敏慧巧,雖年紀幼小,卻不適合延師授學,恐講授太多磨去他生就的靈氣。今特許他入翰林院讀書,自己慢慢體會文章深意,閑暇亦可與翰林院諸卿切蹉有無……”
自然也有人反對,道“庶吉士”向從二甲三甲進士中擇優遴選,“非進士不入翰林”,過程中經過鄉試、會試和殿試、朝考等重重考試關,才得以進入翰林院,殊為辛苦,如今陳旭日平步青雲,輕輕鬆鬆省卻別人“十年寒窗苦”,未免令天下讀書人心寒,雲雲。
不過,此等不和諧的聲音,很快淹沒在更多的讚同聲裏。
“庶吉士”麽,說到底隻是一個名份,以陳旭日今時今日的聲望和貢獻,賞他這個,並不為過。且不說他日後前程如何,單是眼下,南苑那些人可是由他親手種痘,結果如何有目共睹,與那樣一個虛名相比,畢竟自己的性命更為重要——許多人審時度勢,早就在心裏合計:眼下少不得要麻煩他過府為自己及家人種痘,為了這點小事開罪皇帝和他,未免就得不償失了。
況且,本朝選拔庶吉士,與前明有所不同。順治九年,共錄取庶吉士四十人,其中直隸、江南、浙江各五人,江西、福建、湖廣、山東、河南各四人,山西、陝西各兩人,廣東一人。漢軍又四人,另榜授滿州、蒙古修撰、編修、庶吉士九人。此後,這便成為定例,順治十二年即依此例。庶吉士選拔,因著限地取額和視民族取士,早已經失了公平,因為朝廷特旨受益者,陳旭日可不是唯一的一個。雖說他之情況最為特殊,可人家身份也最為特殊,這樣的人,合全國上下,也扒拉不出第二個不是?
越是位高權重者,越是惜命。接下來幾天,陸續就有人入宮,或者求見順治,或者求著孝莊與各宮娘娘,目的都是一個,請陳旭日為家人種痘。
許多老王爺老福晉的麵子不能不給,其中有些人且特別迷信一種叫“福氣”的東西,點名非他親手做不可,如此一一合計下來,卻也是長長一串名單。
牛痘供應不及,需要幾天時間培養,於是順治索性下令,待牛痘采集完畢後,著陳旭日駐畢宮外數日,專門做這件事。
這才得了幾天清靜。
陳旭日在宮裏地日子。其實挺輕閑地。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也不為過。
每天早上起床。連穿衣服都有人服侍。然後有人端來洗漱用水。旁邊並且有人拿著毛巾隨時等著伺候。
可以點餐。到了飯點。有人把飯菜一樣一樣擺好。他吃完後。自有人負責收拾幹淨。再送上一杯熱熱地參茶。其餘各色果子點心、各種應季水果。更是時常備著。應有盡有。
這般待遇。陳旭日初時不免有些不適。時間稍久。卻也習以為常。由儉入奢易啊。果然至理也。
他地工作是陪伴四阿哥。說白了。就是看孩子。
這活計甚是清閑。不光是他一個人服侍那個尊貴地奶娃兒。乳母、保姆、宮女和太監一堆。幾十個人盯著一個娃娃。這活計。說著緊自然是著緊地。論清閑麽。也著實清閑。
今下既然入館做了庶吉士,陳旭日就想好好讀點子書。
從前知道的關於這時代的一點知識,不過皮毛,要在這個時代長長久久生活下去,生活一輩子,總是要認真一些,多做一些準備比較好。
宮中書庫所藏之書,無所不有,而且許多是外間所難得一見的“秘笈”。包括明朝曆代皇帝的實錄,及內外大臣的奏疏,都有機會可以細讀。
卷帙浩如煙海。陳旭日略翻了翻,清廷入關後,自第一年到今年的大小事都有記載,便先揀了這些看。
寫大字卻要從頭練起了。
用毛筆寫字,又多是繁體字,實是麻煩死。
不過這東西就是個習慣問題,久而久之,也不是不能適應。現在陳旭日的苦惱,一個是毛筆字太醜——其實吧,如果不與別人比較,橫平豎直看著一個個字體還蠻端莊的,他自己也不是不滿意,哎,可是呢,身邊太多人寫一筆漂亮的字,尤其是翰林院儲人,那真是一個賽一個的好,個頂個都像書法家,陳旭日自慚形穢之餘,不得不對自己嚴格要求。再一個苦惱,就是常寫別字,總是會不自覺的寫出簡體字,默一篇文章,鮮少有不出錯的時候,哎!
庶吉士一般為期三年,期間由翰林內經驗豐富者為教習,授以各種知識,三年後,在下次會試前進行考核,稱“散館”,成績優異者留任翰林,授編修或檢討,正式成為翰林,稱“留館”。其他則被派往六部任主事、禦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順治十二年的庶吉士已經散館,十五年亦就是今年的庶吉士,隻得他一個。不過陳旭日卻也不是唯一的庶吉士,他還有兩個“同伴”。
一個名字叫阿木爾,蒙古勳臣子弟,因為母親去世丁憂而拖到今年始入館。一個是漢人,江南海寧人氏,名字叫陳邦元,因病乞休了大約一年半的時間,他出身於書香世家,六歲從師入學,十三歲應童子試,中了頭名生員也就是秀才,並在第二年中江南鄉試第五名舉人,十七歲到京城會試,考中第二甲進士,選做庶吉士,順治愛惜他少年有才,特許他病愈後仍舊歸來就館。
翰林庶常館就他三人,阿木爾年紀最長,也不過二十四歲,還是年輕人,三人遂很快熟悉起來。
五月裏,一連數日都是晴好天氣。隆興健康又活潑,隻在某天夜裏有些咳,驚動太醫,開了些藥煎服,第二天便告無事。反而是陳旭日自己,連日於夜裏點燈讀書,許是受了涼,就有些燒。服了藥也不抵事,溫度一直降不下去,到後來,直咳的聲音都啞的說不出話來。
太醫診過脈,告是著涼感冒。他的體質,自去年落水高燒後,留下一個後遺症,一旦燒起來,要告痊愈,必不是三兩日之功,就趁機向順治告假出宮。
順治專門指了太醫負責診治,囑咐揀著好藥用,好好將養,便放他出宮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