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有了小乖,我就一直在思考用什麽樣的方式來記錄寶貝成長的每一個精彩瞬間,在用《親寶寶》記錄小乖的照片和視頻等相關資料的同時,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上麵還有日記的板塊,恰好當日小乖的一個小片斷也很喜人,值得記錄,於是便在手機上寫下了《隨想一》,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每當看到或感知小乖成長過程中的美好瞬間,便訴諸筆端,及時予以寫下,當時多用手機筆畫來碼字,費時費力費神,有時草就一篇小文章得花上一二個小時,也曾遇到正在用心編撰時,遇有一個電話打來,因沒有自動保存功能,便宣告前功盡棄,還須從頭再來。後來,吸取教訓,直接在電腦上撰寫,通過qq發送給妻子,一是讓其修改二是這樣可複製粘貼到《親寶寶》上,省時省事省力得多了,在寫到了十多篇時,便萌發了將其收編成冊的念頭,一是鞭策自己不斷努力不停寫作,二是確實是想等到小乖成長的重要節點,將其編印成書籍,作為小小禮物送給小乖。


    我是秘書出身,且在秘書的崗位上幹了六年,進班子後,又分管辦公室或學會,一直在與文字材料打交道,通過師兄的“傳幫帶”和自己的用心用腦琢磨,從小“豆腐塊”到大“塊頭”大篇幅文章,從小信息、中論文再到大調查報告,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也得到了較好的提升,自身也有了一定的文字積澱,曾在《工商行政管理》《中國工商報》《中國統一戰線》《宗教工作通訊》《江蘇工商》《摯友》《連雲港工商》等國家、省、市級報刊雜誌上刊載過百餘篇大小文章,也曾在《黨的生活》《莫愁》《江蘇民族宗教》《灌雲文學》等雜誌上發表過十餘篇散文、小說和雜文,在國家省市係統論文評比中也屢有斬獲,寫起這些記實類的小文章來更是信手拈來。


    遙想當年,大乖剛出生那會,我正在辦公室小秘書的崗位上辛苦地爬著格子,沒有閑瑕的時間來多陪兒子,隻是趁兒子生長的重要節點,為其寫了幾篇小文章,如十歲左右,草就一篇《家有小兒》,對其出生後的成長曆程進行了簡要迴顧;在高考以後,撰寫一篇《家有考生》,對兒子三年的辛勤付出予以記錄,也為三年陪讀生活留下記憶;在兒子二十虛歲的時候,寫了一篇《弱冠小兒》,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兒子;此外,在兒子進入南京大學學習的初期,曾套路一把,寫過兩封長信給小乖,後被妻子予以製止。


    人到中年,在兒子都已快十八歲的時候,再喜得一千金,湊成一個“好”字,自己的時間、情感、心境均與以往相比大有不同,故充分利用業餘時間,敲擊電腦鍵盤,看著屏幕上一篇篇自認為詼諧、有趣、好笑的小文章逐漸成形、匯總,心中也湧動著一陣陣暖流,成就感、幸福感油然而生。每篇寫完後,略經修改,一般都發在《親寶寶》上,看著親友們點個讚、發來的評價,更是增添了創作的無窮動力;也會在與朋友同學聊天時,將創作成果拿出“顯擺”,當然收獲的是一片讚揚聲;同時,把記錄小乖的成長曆程當作是大乖生長階段的迴顧,在小東西呈現出可愛、喜人的一幕後,便和妻子交流討論,大乖當時是什麽樣子?也應該是如此可愛吧。有幾日,還與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曾做過文字秘書的妻子比賽寫作,描寫小乖,看誰寫得更生動、更傳神、更可愛?更趁一日無事,將已寫的所有小文章匯集起來,按正常書籍編排目錄、頁碼,並順帶將關於兒子的幾篇文章予以收入,此外,將妻子寫的兩篇女兒小作也一並納入,於是乎,就有了這本《家有大兒小女》。


    關於書名,原曾用過《家有小女初出生》,後來因為書的內容進行了變更、增補,故改為《家有大兒小女》,也曾想過改為《家有帥兒靚女》,雖名副其實,但給人的感覺還是有點驕傲、自吹、自誇成分,不如“大兒小女”更顯得質樸、溫馨、貼切。妻子曾鼓勵將這些小文章向有關報刊雜誌投稿,竊以為,都是描寫自家的幸福而又平淡的生活,暫時也就沒想向外投,隻是將關於兒子的《家有考生》登載在灌雲縣發展家鄉促進會的會刊上,此外被《莫愁》雜誌所刊載,其他的等時機合適再看吧。


    將寫作過程中一些所思所想所感予以記下,權作小文集的序吧……


    2017年12月12日於家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家有大兒小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雲軒匡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雲軒匡吉並收藏家有大兒小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