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和藹的說道:“儀衛副不必謙虛。儀衛副與蒲閣老議定平西戎之策很得陛下賞識。蕭狀元又如何謙虛?”


    幹城心中暗想,蒲閣老不讓我到處說。可他倒好,竟然向太子和盤托出。太子妃今日看來是受太子之托來向自己問計。此時集義殿中除了幹城與太子妃,隻剩下一名太子妃的貼身宮女和一位中年太監。幹城見過這位名叫甘評的太監,平時一直跟在太子身邊。據說他記憶力超強,每晚可將太子一日的言行一字不漏的複述出來。今日甘平肯定是太子安排過來背誦自己建議的。幹城見已無轉圜餘地,隻好恭敬地向太子妃問道:“不知陛下與太子所論何事?”


    太子妃問道:“議寶鈔之廢留。”太子妃所說的寶鈔就是現代的紙幣。紙幣產生於北宋,但之後隨著海上貿易的繁榮,白銀大量湧入中國,國內大有用白銀代替其他種類貨幣的勢頭。寶鈔更是有被白銀取代的勢頭。外加朝廷舉措不當,導致本朝寶鈔幣值嚴重不穩。如今百姓和商賈都開始棄用寶鈔。朝廷近年來實行稅製變法後,國庫中白銀存量大幅增加,所以也有棄用寶鈔的言論出現。正因如此,陛下才會將寶鈔之廢留的議題拿出來詢問太子和周王。當然這也是一次考察皇位繼承候選人能力的測試。


    幹城略加思索,說道:“寶鈔絕不可廢。”


    太子妃似乎有些意外,便問道:“寶鈔為何不可廢?”


    幹城說道:“眼下因為海外諸夷為求我朝貨物,所以黃金、白銀大量湧入我朝。如若以後因戰爭或災疫,導致海上商路斷絕,黃金、白銀就不會再以如此規模湧入我朝。屆時我朝以何代替白銀作為錢貨(貨幣)?所以寶鈔還應保留,即是以備萬一,又作為白銀的補充。”


    太子妃皺著眉,看身旁的甘評聽得入神,就示意幹城繼續往下說。太子妃之所以沒聽太明白,是因為她不知道華夏境內雖然無所不備,但金銀的礦藏與龐大繁榮的經濟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如今市麵上的金銀大量來自海外和各個朝貢國。


    幹城繼續說道:“寶鈔是前兩朝所設。前朝因濫發寶鈔導致貨貴而鈔賤(通貨膨脹)。本朝寶鈔鈔值一直不穩,如今也有非常明顯的貶值趨勢。”


    太子妃皺著眉問道:“寶鈔為何會日益貶值?”


    幹城說道:“寶鈔之所以貶值:一是因為沒有任何物資作為寶鈔發行的依托。寶鈔自身的價值就是一張紙,這如何能取信於民?


    二是朝廷隻發寶鈔,但沒有設立兌換舊鈔的機構。寶鈔本就容易損壞,舊鈔更容易損壞,一旦寶鈔損壞就無法使用。因此市麵上都不願意使用寶鈔交易。既然市場上都不願意用寶鈔,那寶鈔必然貶值。


    三是朝廷征稅時隻收實物、新鈔和金銀,而不收舊鈔,這就進一步促使百姓不用寶鈔而用金銀。百姓不用寶鈔,寶鈔必然會更加貶值。”


    太子妃聽後連連點頭,她本來也是詩書之家的女子,幹城講的又是通俗易懂、言簡意賅、貼近百姓生活,所以太子妃自然清楚幹城的意思。這時她又看了看身旁的甘評,甘評衝太子妃一躬身,太子妃隻是緩緩點頭。甘評這才問道:“儀衛副以為寶鈔發行應依托什麽物資為好?”


    幹城笑道:“寶鈔發行可依托的物資很多,例如:青鹽、太倉米、生絲、銅、鐵,當然最好是金銀。總之國庫中有的東西都可以作為寶鈔發行的依據。在發行初期應當允許百姓持寶鈔至省城或各府兌換實物。等到時間長了,百姓習慣了使用寶鈔。朝廷還可以超出依據物發行寶鈔以應急,但不能過多,以防擠兌。”


    幹城的話簡直是醍醐灌頂,甘評連忙向幹城躬身行禮。


    太子妃也是十分滿意,又問道:“儀衛副你還有什麽好的想法也說一說。”


    幹城想了想說道:“現在海路暢通,來我朝購買貨物的各國商旅眾多。我朝之所以吸引外夷來我朝貿易,主要依靠茶、絲、瓷三種貨物。希望朝廷重視保護這三種貨物的製造生產方法。一旦外藩學會製茶、製絲、製瓷之法,便不會來我朝貿易。如此不但流入我朝的金銀會大幅減少,而且很多依靠販賣茶、絲、瓷的百姓也會失去生計。這些百姓失去生計,朝廷的稅收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太子妃連連點頭,她可是窮怕了的人,隻有最近幾年內帑充盈,她的手頭才富裕起來。太子妃連忙問道:“儀衛副以為如何才能保護茶、絲、瓷的製作秘密?”


    幹城笑道:“迴稟太子妃,與外夷交易的港口必須遠離茶、絲、瓷的生產地。同時要在交易港口劃定隔離區,隻允許登陸的外夷商販在隔離區活動和交易。這樣可以盡量減少外夷與我朝百姓交流,能最大限度防止外夷策反我朝百姓為其作間諜。”隨後他又將進京趕考路上遭遇聞香拜聖母教教徒刺殺的事與太子妃說了一遍。太子妃與甘評聽後驚詫不已,這才意識到保護茶、絲、瓷製作秘密的重要性。


    幹城又說道:“臣還希望朝廷能加強對欽天監、皇史宬、六部的檔案保護和管理。這些要害部門的檔案十分有助於提高外夷的治國能力。同時這些要害部門儲存了大量天文、輿圖、軍事、火器、醫藥、水利、財政等方麵的資料。這些資料一旦泄露給外夷,必將給我朝帶來大患。”


    其實朝廷早就知道這些要害部門的重要性,但聽幹城這麽一說,太子妃更覺這些要害部門檔案的極端重要性。她現在恨不得馬上去找自己公公匯報。但她還是耐住性子,因為她越來越發現幹城實在是個寶庫,知道的東西多,治理天下的法子也多。於是她繼續追問:“儀衛副還有什麽好點子,都說來給本宮聽聽。”


    幹城其實有點不想說了。太子妃也不給好處,要是把自己平生所學都抖落幹淨以後還靠什麽混?不過幹城轉念一想,不如夾帶一點私貨,為玉州的弟兄們和晚輩謀一條出路。於是他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臣以為陛下和太子要嚴防官員家族化。”


    太子妃與甘評不禁一愣,心中暗想怎麽還有這種事?


    幹城看達到了效果,於是說道:“東漢末年之所以動蕩不安,就是因為官員家族化。例如袁紹四世三公,江東孫堅父子兄弟久掌江東軍政事宜。這些世家大族在朝廷壟斷要害部門的長官之位,在家鄉又憑借朝廷威勢縱橫地方,最終成為一方豪強。一旦天下遭遇戰爭或災疫,他們就招兵買馬割據一方,所以才造成內亂不止,並招致外夷入侵之禍。”


    甘評忍不住說道:“可是我朝實行科舉取士,能夠避免世家大族的出現。”


    幹城冷笑連連,說道:“科舉隻能是延緩地方世家大族的產生,但並不能完全避免世家大族的出現。請問甘公公,考取功名師從何處?書從何來?參考的文章又是哪裏來的?”


    甘評頓時一怔,竟然無言以對。


    幹城不待甘評的迴答,繼續說道:“現在直隸和江東等地已經形成一些詩書望族。族中聰慧子弟可以師從其父、師從其叔父、師從其祖。家中孤本、珍本不可勝計,可供參考的文章更是不可勝計。尋常百姓家的子弟如何在科場上考得過如此詩書望族中的子弟?”


    太子妃和甘評恍然大悟。東漢的世家大族是直接壟斷了朝中政事,而這些詩書望族則是壟斷了學術。然而最終結果是他們的子弟相襲把持地方事務,使得朝廷政令不通。


    太子妃自然要傾全力維護夫家的皇權,打擊危害皇權的各種勢力。太子妃急忙問道:“儀衛副有何良策?”


    幹城拱手說道:“臣愚見,科舉取士不能完全依照成績。在科舉錄取名額中應給普通寒門學子留出一定比例,特別是邊地的寒門學子。同時也應該準許勳貴子弟參加科舉考試。如此才可以避免個別地區的詩書世家壟斷科舉的局麵。”幹城說的冠冕堂皇,實際暗藏了取消勳貴子弟不能參加科考的私貨。


    太子妃聽後點了點頭。


    甘評問道:“為何要側重錄取邊地寒門學子。”


    幹城一笑,說道:“來自邊地的學子自然熟悉邊疆的一些情況,他們以後若能進入朝廷中樞部門為官,將會有利於朝廷加強邊疆管理,同時也有利於分化平衡朝廷官員之間的關係。”


    甘評點點頭,又問道:“準許勳貴子弟參加科考又是為何?”


    幹城笑道:“我朝無軍功不得封爵。自古文武殊途,所以勳貴與文士不是一路人。另外勳貴之家是與國同休。而世家望族無論換誰作皇帝,他們都可以繼續入朝為官。”說到此處,他不再往下說了。


    甘評也不是傻子,知道帝王用人都是互相牽製平衡,不過這就涉及帝王心術了。一個臣子要是比君主還懂帝王的心機,那早晚就是個死,比如曹操的主簿楊修。所以甘評也不再多問,畢竟他也不想加速自己的死亡。


    太子妃笑道:“儀衛副還有什麽好的想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扶雲錦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月聽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月聽濤並收藏扶雲錦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