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合成旅一般都是九到11個營組成,其中包括四個合成營、一個炮兵營、一個防空營、一個作戰支援營,以及一個勤務保障營和其他部隊。
每個合成營由合成營營部,三個裝甲步兵連,2到3個個坦克連,一個炮兵連,一個作戰支援連,一個後勤保障連組成。其中營部包含作戰股10人左右、情報股10人左右,供應股5人左右、人事股5人左右,火援股5人左右。
另外每個裝甲步兵連大概120到130人左右,連部15人,3個裝甲步兵排共35到40人之間不等。裝備有裝甲指揮車1輛,步兵戰車6輛,半履帶車6輛。
坦克連裝備:裝甲指揮車1輛,主戰坦克15輛左右,半履帶車2輛,一個坦克連總人數大概在50到60人左右。
炮兵連裝備:半履帶指揮車1輛,火控指揮裝甲車1輛,自行120迫擊榴彈炮10門,供彈半履帶車8輛。一個炮連人數大概60人左右。
作戰支援連編製為連部10人,保障排30人、偵察排40人,衛生排50人加一起大概130到1150左右。
保障排裝備為通訊車2輛,雷達車2輛,幹擾車1輛。偵察排裝備為偵察半履帶戰車3輛,全地形偵察車3輛,衛生排裝備為裝甲急救車4輛,治療車2輛,此外還有8到10台半履帶車輔助。
後勤保障連編製大概是連部10人、炊事排30人左右,供應排60人左右、維修排50人左右,總人數140到160人左右。
供應排裝備為油罐半履帶車12輛,供電車2輛,其他輔助性半履帶車20台。
炊事排裝備為半履帶方艙廚房炊事車2輛,半履帶野戰炊事車8輛,輔助半履帶車7台
維修排裝備大概是機械維修車4輛,電子維修車2輛,重型半履帶吊車4輛,輔助的半履帶車7台。
以上這些就是一套重裝合成營的完全體裝備,當然中型的則是在一些作戰支援保障還有裝甲突擊力量這一塊有些不足,但是機動性更勝一籌而且配備了更多的無人機。
輕型合成旅的話則是清一色的輕裝半履帶化,主打的機動力強。
就整體作戰效率來說這些部隊一旦達到齊裝滿員的程度,橫掃整個世界不再話下!
旅級單位還有額外的直屬部隊比如122自走炮,防空導彈營,高炮營,無人機大隊,特戰大隊等等單位存在。
李義的這次改革除了軍改之外,對後勤體係也進行了調整。各個部隊的後勤物資由異次元口袋攜帶,後勤單位以營為基本後勤單位。
在單兵補給上主要采取了模塊化的補給方式,舉個例子就是這一個士兵在消耗完身上的彈藥還有生活物資之後,直接由連級的司務長統計後,帶人去營級拉物資,這個物資是以套為單位。
一個單兵一周的作戰物資為一套,主要包括彈藥還有食物和烈酒等物資。直接就是士兵更換背包就行,所有的作戰物資都放在了背包裏。這樣的話就會節約後勤物資補給時間。
同時那些士兵之前剩下的一些物資也會由營級後勤單位統一迴收,然後重新整理,作為下次補給所用。
這樣的話無疑是加重了後勤部隊的負擔,但是因為一般情況下也不需要後勤部隊來作戰,所以他們加重一些擔子也是應該的,畢竟享受正規軍的待遇就得做出相應的付出。
整體上加大了後勤部隊的比重,比如後勤部隊尤其是各個營的供應排人數增加到60人,要知道原來的一個營級單位的供應部門人數才30人。這增加的30人就是為了配合這個模塊化後勤補給才增加的。
而且李義的後勤部門也對他之前買的一些散裝彈藥直接進行了重新的裝配,那就是那些ak7.62子彈全部裝在橋夾上,然後每個士兵分發了一個彈匣快裝接口。
所有士兵領取的模塊化補給背包的子彈都是這種彈夾的方式包裝好的,需要裝填彈匣的時候士兵直接把快速接口往彈匣一卡,彈夾往這個接口一插,往彈匣裏一按就可以快速裝填子彈。
比原來一顆顆往彈匣裏裝填子彈要省時省力很多,另外就是單兵口糧這一塊依舊延續原來的風格,餅幹為主,不過多增加了一些物資,那就是巧克力還有酒的配給。雖然沒人配給的不多,但是關鍵時刻可以用來補充熱量。
雖然這些裝備數量看起來很多,但是李義憑借著空間百倍增幅的能力還是很快就把部隊的裝備補充齊整了。接下來進行的就是各種合成化訓練。
如果說之前李義的部隊是屬於超低配版的合成旅的話,那麽現在經過軍改後的合成營與合成旅就有了真正的合成化部隊的架子了。雖然裝備水平暫時不夠,但是在戰術選擇和信息化上已經有了真正合成旅的7成了。
在各個部隊補充完裝備半年後,李義決定組織一次旅級的軍事實彈演習,實彈演習的目標就喪屍,至於演習地點則是在阿三南亞地區,這次軍事演習更多的則是檢驗合成旅的火力打擊和各個合成營之間的配合能力。
同時對後勤保障能力也提出了一係列的要求,參演部隊就是由李義直接掌控的第3重裝合成旅參加,這支合成旅將會直接通過各種方式來從龍國出發,行軍接近上萬公裏到南亞。
可以在沿途的基地補給兩次,這對整個旅來說絕對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一方麵這個旅要麵臨演習導演部提出的各種假想敵的動作來做出各種調整,另一方麵對這個旅自身的後勤保障還有車輛維護保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畢竟是要在極寒條件下行軍的,就連五個老顧問聽聞後也對李義舉行的這一次重裝旅級單位長途行軍和戰鬥的演習很感興趣,他們也很好奇這樣一個旅的戰鬥力到底怎樣!
每個合成營由合成營營部,三個裝甲步兵連,2到3個個坦克連,一個炮兵連,一個作戰支援連,一個後勤保障連組成。其中營部包含作戰股10人左右、情報股10人左右,供應股5人左右、人事股5人左右,火援股5人左右。
另外每個裝甲步兵連大概120到130人左右,連部15人,3個裝甲步兵排共35到40人之間不等。裝備有裝甲指揮車1輛,步兵戰車6輛,半履帶車6輛。
坦克連裝備:裝甲指揮車1輛,主戰坦克15輛左右,半履帶車2輛,一個坦克連總人數大概在50到60人左右。
炮兵連裝備:半履帶指揮車1輛,火控指揮裝甲車1輛,自行120迫擊榴彈炮10門,供彈半履帶車8輛。一個炮連人數大概60人左右。
作戰支援連編製為連部10人,保障排30人、偵察排40人,衛生排50人加一起大概130到1150左右。
保障排裝備為通訊車2輛,雷達車2輛,幹擾車1輛。偵察排裝備為偵察半履帶戰車3輛,全地形偵察車3輛,衛生排裝備為裝甲急救車4輛,治療車2輛,此外還有8到10台半履帶車輔助。
後勤保障連編製大概是連部10人、炊事排30人左右,供應排60人左右、維修排50人左右,總人數140到160人左右。
供應排裝備為油罐半履帶車12輛,供電車2輛,其他輔助性半履帶車20台。
炊事排裝備為半履帶方艙廚房炊事車2輛,半履帶野戰炊事車8輛,輔助半履帶車7台
維修排裝備大概是機械維修車4輛,電子維修車2輛,重型半履帶吊車4輛,輔助的半履帶車7台。
以上這些就是一套重裝合成營的完全體裝備,當然中型的則是在一些作戰支援保障還有裝甲突擊力量這一塊有些不足,但是機動性更勝一籌而且配備了更多的無人機。
輕型合成旅的話則是清一色的輕裝半履帶化,主打的機動力強。
就整體作戰效率來說這些部隊一旦達到齊裝滿員的程度,橫掃整個世界不再話下!
旅級單位還有額外的直屬部隊比如122自走炮,防空導彈營,高炮營,無人機大隊,特戰大隊等等單位存在。
李義的這次改革除了軍改之外,對後勤體係也進行了調整。各個部隊的後勤物資由異次元口袋攜帶,後勤單位以營為基本後勤單位。
在單兵補給上主要采取了模塊化的補給方式,舉個例子就是這一個士兵在消耗完身上的彈藥還有生活物資之後,直接由連級的司務長統計後,帶人去營級拉物資,這個物資是以套為單位。
一個單兵一周的作戰物資為一套,主要包括彈藥還有食物和烈酒等物資。直接就是士兵更換背包就行,所有的作戰物資都放在了背包裏。這樣的話就會節約後勤物資補給時間。
同時那些士兵之前剩下的一些物資也會由營級後勤單位統一迴收,然後重新整理,作為下次補給所用。
這樣的話無疑是加重了後勤部隊的負擔,但是因為一般情況下也不需要後勤部隊來作戰,所以他們加重一些擔子也是應該的,畢竟享受正規軍的待遇就得做出相應的付出。
整體上加大了後勤部隊的比重,比如後勤部隊尤其是各個營的供應排人數增加到60人,要知道原來的一個營級單位的供應部門人數才30人。這增加的30人就是為了配合這個模塊化後勤補給才增加的。
而且李義的後勤部門也對他之前買的一些散裝彈藥直接進行了重新的裝配,那就是那些ak7.62子彈全部裝在橋夾上,然後每個士兵分發了一個彈匣快裝接口。
所有士兵領取的模塊化補給背包的子彈都是這種彈夾的方式包裝好的,需要裝填彈匣的時候士兵直接把快速接口往彈匣一卡,彈夾往這個接口一插,往彈匣裏一按就可以快速裝填子彈。
比原來一顆顆往彈匣裏裝填子彈要省時省力很多,另外就是單兵口糧這一塊依舊延續原來的風格,餅幹為主,不過多增加了一些物資,那就是巧克力還有酒的配給。雖然沒人配給的不多,但是關鍵時刻可以用來補充熱量。
雖然這些裝備數量看起來很多,但是李義憑借著空間百倍增幅的能力還是很快就把部隊的裝備補充齊整了。接下來進行的就是各種合成化訓練。
如果說之前李義的部隊是屬於超低配版的合成旅的話,那麽現在經過軍改後的合成營與合成旅就有了真正的合成化部隊的架子了。雖然裝備水平暫時不夠,但是在戰術選擇和信息化上已經有了真正合成旅的7成了。
在各個部隊補充完裝備半年後,李義決定組織一次旅級的軍事實彈演習,實彈演習的目標就喪屍,至於演習地點則是在阿三南亞地區,這次軍事演習更多的則是檢驗合成旅的火力打擊和各個合成營之間的配合能力。
同時對後勤保障能力也提出了一係列的要求,參演部隊就是由李義直接掌控的第3重裝合成旅參加,這支合成旅將會直接通過各種方式來從龍國出發,行軍接近上萬公裏到南亞。
可以在沿途的基地補給兩次,這對整個旅來說絕對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一方麵這個旅要麵臨演習導演部提出的各種假想敵的動作來做出各種調整,另一方麵對這個旅自身的後勤保障還有車輛維護保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畢竟是要在極寒條件下行軍的,就連五個老顧問聽聞後也對李義舉行的這一次重裝旅級單位長途行軍和戰鬥的演習很感興趣,他們也很好奇這樣一個旅的戰鬥力到底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