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農們忙著秋收,夏浚洲等人沒有刻意打擾,而是加入進去,和大家一起勞作,待空閑下來,再詢問田地情況。


    盤桓數日,將附近兩個農莊一並看過之後,眾人來到寧遠河畔的一處宅院,黃方益已經在此等候多時。


    剛在院中坐下,夏浚洲便主動表揚起通遠區的做法來,無論是準軍事化管理水平,還是水利設施建設,效果都比桑高區、三亞市區強出不少。


    黃方益謙虛地表示,我們這邊是軍屯嘛,平時管的嚴厲點,大家比較守規矩,但在農田管理方麵,還要向其他兩個區學習,爭取把產量一並搞上去。


    通遠這邊的青壯們,平時的訓練任務比較重,種地的活幹的還是有些粗糙。......


    說到下一步打算時,黃方益表示崖西有許多大戶,賣地的積極性很高,咱們完全可以大幹一場。


    夏浚洲搖搖頭,說是購地政策會有重大變化,近期就會全麵叫停。


    黃方益聽後大為詫異,詢問為何如此?


    夏浚洲笑了笑,表示形勢變了,政策自然也要跟著變啦。


    前些日子,孟總、符總專門把他和侯利民叫迴去,總結兩年來的土地管理經驗,最終達成一致,那就是購地政策已經過時,必須盡快終止。


    具體來說,有這麽幾點原因。


    一是當初買地、分地屬於情況不明下的折衷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出了不少岔子。


    通過買地降低了與大戶的對抗烈度,對咱們快速掌握崖東,進而展開各項建設工作居功至偉。


    岔子出在分地和農莊之爭上,初期搞的比較混亂,後期要好一些,基本都統一到農莊上麵,僅有少量固執農戶,仍在堅持佃種,倒也無傷大雅。


    二是時過境遷,崖東根據地已經初見成效,再將購地政策擴展到崖西,完全不劃算嘛。


    咱們真金白銀買下的地,還要繼續養活村民,根本迴不了本,倒是那幫大戶,坐收一把銀價上漲紅利,賺了個盆滿缽滿。


    三是情況變了,以前咱們對崖州不了解,想著盡快弄些熟地,經過兩年的土地核查,才發現崖州根本不缺地,不僅到處是荒地,穀地、坡地的墾荒難度也不大。


    既然如此,何不組織人手墾荒、複耕?


    購地已無必要,轉換策略勢在必行。


    四是實力出現反轉,至少在崖州地麵,咱們已然無敵。


    從外出購糧的角度來看,其他地方或許會有磕絆,但在崖州各處,誰也不敢屯糧不賣。


    有這個基礎在,數萬務工人員的基本生活保障,就不會出大問題。


    因此,崖西開發的策略必須作出改變。


    經過討論,管委會提出幾條措施,用於崖西開發實驗。


    一是大力推廣農莊建設,但地塊的取得以開荒為主,買地隻能作為輔助手段,作為連片開發的補充。


    二是通過提供良種、指導種植等手段,一方麵與崖西農戶達成購糧協議,另一方麵,也能進一步提高糧食產量,不斷降低外購風險。


    三是見機行事,一旦出現拋荒現象,咱們就得迅速跟進,不管地權歸屬如何,先占下來再說。......


    話說到這個份上,大家心知肚明,也就沒必要展開說了。


    再買地就是傻,要保障糧食安全,還需另想他法。


    聽夏浚洲講述最新政策,黃方益隻能一邊點頭,一邊苦笑,沒有銀子支持,再想突飛猛進地建農莊,難度可就不是一般的大啦。


    隨著華興在崖東站穩腳跟,再耗費銀子迴避矛盾,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了,反倒是立足現狀,尋找新路成了重中之重。


    按照夏浚洲的建議,保安團要想保持擴張態勢,不能總盯著崖東,還要就近想辦法,去廣闊的崖西地區大展宏圖。


    總部還是秉承一貫的做事方針,收緊銀根的同時,一定會給出方向、政策。


    此時的桑高區、六羅區,都在摸索墾荒經驗,不斷擴大耕地麵積。


    通遠區和保安團軍寨一體兩麵,步子可以邁的更大一些。


    ......


    話題迴到考察上來,夏浚洲讓譚楨等人說說感受。


    作為大戶子弟,跟著夏浚洲幹了一年多的譚楨,早已心服口服地剪了頭發,並把成為歸義民,為華興賣力,看成一項前途遠大的事業,盡心竭力地投入其中。


    按照他的說法,軍屯紀律嚴明,做事有章有法,效率很高,但在人員配置上,多少有些保守,沒能將軍屯的潛力發揮出來。


    說白了,軍屯的核心是軍,在練兵的基礎上兼顧種地,盡力追求好收成。


    眼下這幾處農莊,為了保證練兵、種地不受影響,大大壓縮了士兵、青壯們日常學習的時間,不利於長期技能提升。......


    若是能增加些人手,或許效果更好。


    就軍屯來說,片麵追求農莊效益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譚楨能有這番見解,直接令黃方益刮目相看。


    在農莊人員配置方麵,他和曹衛國曾有過一次爭論,其中曹衛國提出大幹快上,練兵、種地兩不誤,甚至多些冗餘也不怕,黃方益則有些保守,覺得搞了這麽多地,竟然還做不到自給自足,多少有些丟人。


    平衡之下,隻能不斷強調紀律,提升效率,表麵上農莊效益很好,但正如譚楨所說,戰士們的文化知識,軍事知識的學習,顯然落下不少。


    長此以往,對保安團的強兵建設傷害極大。


    接著譚楨的話,付瑞也一針見血地指出,農莊青壯們的軍事素養,並沒有比桑高那邊強多少,沒有體現出正規軍的特色來。


    說到這裏,黃方益多少有些慚愧,連連表示隻顧麵子,丟了裏子,文化課這個短板,必須盡快補上。


    早知道總部、市裏如此寬容,他們就應該臉皮厚點,該伸手時,絕不客氣。


    一席話逗得眾人哈哈大笑。


    輪到範舉發言時,這位老資格代表說出另外一番見解。


    隨著開發區土地不斷退耕,用於工坊建設,範舉這個村長便成了擺設,幹脆找到夏浚洲,要求到市裏工作,像譚楨那樣,跟在首長們身邊,學習行政本事。


    這次考察,範舉關注最多的,反而是莊農們的心態。


    閑下來聊天的時候,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隊長們太狠了,不好好幹活,挨鞭子事小,還得當眾檢討,簡直不把人當人。


    訓練也是一樣,每天跑來跑去,還要背那麽多東西,純粹是沒事找罪受。


    向首長們告狀也不頂事,完不成任務,隊長們也得挨鞭子。


    一旦被擼下來,丟的人更大。


    說這些話的時候,大家都會罵幾句髒話,然後樂嗬嗬地告訴範舉,隊長們也不容易啊。


    在農莊這裏,偷懶就是找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興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高路遠月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高路遠月明並收藏華興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