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慶的迴答讓李政有些無語,隻好再次發問,你相信,我相信,大家都相信,但有一件事你考慮過沒有,你不害怕,我不害怕,其它人怕不怕?他們若是害怕,這事該怎麽辦?逃離這處是非之地?還是繼續向前?


    還有一點,你也認為之前病死的那兩個人和神龍有關係嗎?


    李政在發問的時候,臉上又恢複和顏悅色的表情,反倒是符慶,發現自己盡吹牛,一點也不像個連長,多少有些沮喪。


    現在想發表意見,才發現自己隻會就事論事,根本拿不出有效建議來。


    見手下三名排長過來,符慶看了看李政,隨即有樣學樣,將剛才的問題複述一遍,像這種影響士氣、影響工程進度的流言,咱們該如何應對?


    三人麵麵相覷,顯然都沒想過這個問題。


    神龍傳說雖然荒誕,但眼下流言卻非沒有根源,不管是挖煤,還是在這處荒涼之地建立市鎮,都是眾人無法理解的舉動。


    死幾個人,由此引發無端聯想,實屬常理。


    聊來聊去,李政苦惱地發現,否定神龍傳說這件事,誰都能幹,唯有他們華興人,完全沒有資格出手。


    前有華興從天而降,引出大陸傳說,後有符本黎那套說辭,推動黎人歸心,現在碰到神龍了,你說人家不存在,豈不是前後矛盾嘛?


    ......


    楊明與楊寬同族,都是六羅山楊家下寨的青壯,之前隨楊寬投奔華興,如今已升任開拓團一連一排排長。


    像這種日常座談,楊明平時很少發言,主要是李政、王興這些人太過隨意,一點都不像個首長的樣子,若是人人有樣學樣,還怎麽嚴肅紀律?


    說到紀律,楊明更加困惑不解,華興人翻起臉來,那可比翻書還要快,在人家這裏,紀律壓根就是兄弟情的一部分。


    把這些道理想明白之後,楊明似乎摸到一些華興治軍的道道,然後便嚐試著開始發言,說的好的,大家一起跟著鼓掌,有些不太妥當的說辭,也會遭到眾人嗤笑。


    時間久了,楊明忽然發現,待在這樣的軍隊裏,哪怕是搏命,也會義無反顧地衝在前麵。


    別人不說,楊明看了看李政,決定說出看法,不管對不對,總要給團長分些憂慮。


    按照楊明的說法,他們初來時,莫海並未說過什麽神龍傳說,後來是孟市長詢問,才隨意說起此事,可見神龍傳說在此地流傳並不顯著,倒是咱們弄了個百龍灣和白龍江,才讓這項傳說傳播開來。


    既然如此,就不能輕易打壓、否定,或許隻有善加引導一途,才會起到良好效果。


    至於怎麽引導,楊明也說不上來,反正事情因咱們而起,那就繼續往下編唄。


    在楊明看來,如果咱們不把傳說編圓了,其他人也會根據自身閱曆,編出更多荒誕的流言出來。


    以正視聽,可是思想工作的核心內容。


    接下來幾天,李政除了繼續檢點各處工作,便是將排長、班長們叫到跟前,一邊拉著家常,一邊說著各種安錦新聞,其中要點就一條,那就是華興人來安錦采礦,事不成功,決不收兵。


    符慶、楊寬都認為楊明的思路不錯,既然有人往壞裏編,那咱們就往好裏編唄,隻要東風壓倒西風,流言定會慢慢消散。


    在此期間,孟凡親自來礦區視察一圈,和李政密議許久,最後苦笑著離開,沒想到自己一時興起的添油加醋,居然引出這麽多事非來。


    李政的意思也很明確,作為一市之長,你還得把神龍傳說繼續編下去。


    ......


    流言仍在悄然傳播,但其影響,已經開始顯現出來。


    礦溝裏麵,抬土的和挖土的打了一架,除了多人受傷之外,竟然還造成一人當場身亡。


    礦區這邊的務工隊伍,總共編了四個中隊,大約三百餘人,其中地麵兩個中隊,人數略少,一隊負責將土運到不遠處的矮丘附近,一隊負責將溝內土筐提上來,並把空筐順下去。


    溝內兩個中隊,人數較多,一隊負責挖土,一隊負責裝土,並提示地上人員將土筐提到地麵。


    各中隊之間,也會在地上、溝內做些輪換,人員有進有出,管理就無法像連隊那樣穩定、精細,中間出些亂子,也是在所難免。


    之前地麵上有魏建雄坐鎮,礦溝內有李政坐鎮,小打小鬧及時撲滅,大打出手的場麵就很難發生。


    周向輝、張彪不讓李政下礦,並且給付鵬下了重罰指令,這下倒是好了,不僅李政下不了礦,就連魏建雄想下去看看,也被付鵬拚力阻止,算是舉一反三,力保首長安全無憂。


    王興倒是沒人管,問題是他手上的雜事太多,根本無法實時盯在礦溝。


    無奈之下,魏建雄隻能讓田洋、田水根輪流下去盯著,協助中隊長、小隊長處理相關糾紛。


    凡事就是這樣,李政能幹好的事情,田洋、田水根這樣的年輕黎人,可能就得抓瞎。


    權力這東西,給出去和能幹好,從來都是兩碼事。


    ......


    礦溝本身並非直上直下的形狀,其中三麵陡直,一麵為斜坡,便於人員上下,對麵頂部則裝有數個木製吊輪,雖然簡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吊土難度,也算是因地製宜之舉。


    礦溝之內,一中隊主要為崖州、臨高、徐聞等地的漢黎青壯,二中隊大多是從欽州招來的青壯,兩邊生活習慣、行事風格迥然不同,平日裏挖土、裝土更是難免磕磕碰碰,小打小鬧一直不斷。


    李政在時,自帶十分威信,雙方隻能互相忍耐,倒也沒出啥大事,輪到田洋、田水根二人下礦,事情便迅速滑向失控邊緣。


    安錦的雨季,通常都是上午放晴,下午常會有陣陣暴雨。


    本著吃苦在前的宗旨,一連、二連會輪換在下午進入礦溝,兩個中隊則承包上午任務,即便是發生衝突,也不會擴散開來,畢竟有光亮透入溝內,誰也不敢明目張膽地亂來。


    從具體操作來看,田洋、田水根做事相當厚道,每有糾紛出現,總是先壓製一中隊,理由也很直白,那就是首長帶咱們出海,為的是辦好采礦一事,打打鬧鬧隻會拖延進度。


    欽州人剛來,咱們就應該多多忍讓,把他們當兄弟對待。


    剛開始的時候,二人做法頗為有效,雙方都知道他倆是魏首長的得意門生,多少都會給些麵子。


    關鍵是事事都用這一招,時間久了,矛盾就像火山一樣,隻會越積越多,卻無法引導、發泄出來。


    直到數日之後,田洋在溝內指揮、協調,外麵突然雷電交加、大雨傾盆,隨之而來的還有陣陣狂風,地麵、溝內俱都出現混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興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高路遠月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高路遠月明並收藏華興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