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州曆史悠久,自先秦時代設郡,幾千年朝代更迭依然保持原名,隻是新中國成立後,才在嘉州後麵加了一個“縣”字。當然,丘川地區也有設“州”的地方,行政級別等同於地級市,大多在遙遠的少數民族地區。
從七十年代伊始,嘉州縣城開始改造,曾經狹窄石板街道換作水泥道路,黑瓦木柱平房多數改建成高低不等的磚砌樓房,城市麵貌逐漸改變。
到九十年代,嘉州經濟發展迅速,縣城建設麵積成倍擴張,城市人口增至三十萬,是長寧市經濟要地。但是,相比改革開放以來的華夏東部發達地區,嘉州經濟總量僅僅與南方中等水平鄉鎮差不多,差距顯而易見。
嘉州師範學校坐落在縣城南端城鄉結合部,前身為女子師範學校,算得上百年老校。隻是,學校位置偏僻,附近街麵仍然由石板鋪就,沿街商鋪依然是低矮平房,與縣城中部以及東部、西部、北部繁榮景象格格不入。
江家母子走走停停,一路打聽。
太陽西斜,他們尚未尋到合適的出租屋,主要因為租房條件較為講究。一來距離學校近,方便娃兒上下學;二來租金要最便宜,否則難以負擔。
見天色已晚,江寧開始著急,試著與母親商量:“要不,我們去學校北麵的農村看看?畢竟城裏租房生意更好,價錢自然更高,一時半會也尋不著價廉物美的房子。”
周淑英欣然應允,既然兒子不在乎租房遠近,自己也習慣住在農村,況且節約不少,何樂而不為?
他們來到叫作雞鳴巷的莊子,四處打聽一番,有三處農房在距離遠近、租房價格兩個方麵相對合適。所謂合適,就是在心理承受範圍之內。
一處是三層磚砌樓房,新建不久,可以租住頂樓,主人是縣城打工的,早出晚歸,互不打擾,隻是租金較貴,每月八十元。
第二處是二層木樓,年成久遠,走在樓道上,木板咿呀直叫喚,讓人感覺不夠牢實,租金相比樓房少一些。
第三處是平房四合院,四間正房一間偏房,房屋結構與江家灣穿鬥平房差不多,價格最低,每月五十元。
母子倆合計時,意見分歧。
江寧意在租下磚砌樓房,住三樓可避免濕氣,畢竟媽媽腰疼腿疼,更重要的是,這輩子從沒住過樓房,既然來縣城生活,就此享受一下也無可厚非,即便價格貴點,也值得呢。
周淑英堅決不同意,說自己相中了那家四合院,平時住慣了老家平房,不用爬樓,且價格公道,尤其房東是一對六十多歲的老人家,待人和善,平日裏也有擺農門陣的伴兒。
兒子終究拗不過母親,隻得答應。
其他兩家房東很不高興,扭頭便走。
周淑英是個特別在乎左鄰右舍關係的老好人,想到今後在此生活,低頭不見抬頭見,彼此心存芥蒂終究不妥,遂對著背影熱情喊道:“兩家房東,有空來耍哈!”
江寧瞅瞅兩道冷漠背影,再看看一臉失望的母親,不由笑著安慰道:“媽,不急嘛,以後慢慢處,人家現在氣頭上,自然不會理您。”
周淑英歎口氣,轉頭對房東老翁說:“德叔,麻煩您幫忙搬一下行李,我們從草池一路趕來,孩子累得夠嗆!”
話剛落,白發蒼蒼也僅六十出頭年紀的德叔臉色燦爛,大聲應著,搶過挑子擔在肩上,腳步輕鬆進屋去。
看上去非常和善的女主人德嬸拉著女租客,笑吟吟說道:“周妹子,我兒女都住在縣城,偶爾迴來一趟,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安心住,啥事兒都可以給我說。”
周淑英報以淺笑,跟隨德嬸腳步,邊走邊嘮嗑。
江寧手提媽媽的淺藍色挎包,站在院門口遠眺一陣,待看足風景,心滿意足走進院子。
今日租房一路詢問,探訪房東不下二十家,總體上還算順利,少年頗感意外,更覺幸運。聽說,租房一般得花三五天,更有甚者長達半個月之久,若是這般,花銷可不小,難以承受。
農家小院麵積不大,估計是城邊用地緊張的原因,不如江家灣每家每戶的曬場那麽寬敞,所以布局緊湊,尤其打掃幹淨,讓人滿意。
院子東北角種有一棵三角梅,開枝散葉,花朵紅白不一,正繁盛開放,花藤爬上最右間正房牆壁,遮蔽好大一塊空間,坐在藤架下麵,不管自己喝茶看書,還在媽媽納鞋底,定然舒服。
正房麵南背北,冬暖夏涼。江家堅持不住正房,低價租下的偏房,朝向為西,恰恰相反,冬冷夏熱,一般人家用作廚房,而德叔家單獨建有廚房,說可以共用。
從外麵看,偏房隻不過是一間較為寬大的房屋,裏麵實則是兩間屋子,正好母子倆一人一間,若想自己做飯的話,隻能共用房東廚房,或者在院子裏搭建矮棚,買個碳灶,不過有點影響院子雅觀。
母子倆收拾完畢,天色已經黑盡。
德嬸進來偏房,熱情邀請晚飯。
客氣一番,母子倆應邀來到正房後麵的廚房。
八仙桌正中放著一大盆清燉雞湯,周圍擺著一盤蒜薹臘肉、一盤蓮花白迴鍋肉、一盤煙熏香腸,就是不見一盤時令素菜。農家人待客,肉菜居多,體現熱情罷了。
德嬸生怕租客難為情吃不好,不停向母子倆碗中夾菜,直到飯碗實在裝不下才作罷,又去廚房替每人拿個空碗,舀上雞湯,說盡管喝,鍋裏還多著呢。
德叔愛喝兩杯自家窖藏的六十度烈酒,見江寧搖頭表示不喝酒,遂自顧自喝起來,邊喝邊嘮嗑。
雞鳴巷到縣城街口,不過兩裏地,就是這麽一段距離,縣城開發幾十年依然“春風不度玉門關”,巷弄人家多年盼望成為拆遷戶的願望難以實現。
什麽是拆遷戶?
嗬嗬,意思是公家占用土地房屋給予賠償,要麽集中安置樓房,要麽按時價獲得貨幣賠償。
一朝成為拆遷戶,可謂一夜暴富,幾代人不用努力就可享受福貴,當然,農村戶口也將改作城市戶口,雖不值錢,但老百姓更在乎,誰不想子孫成為城裏人啊?
江寧更關心另外問題:“德叔,雞鳴巷治安如何?”
德叔舉杯喝下一小口,咂了砸嘴,慢悠悠說道:“這個治安嘛,說好說不上,說孬也說不上,就馬馬虎虎吧!這裏年輕人多,不務正業、偷雞摸狗的家夥就多,偶爾也發生打架鬥毆之事!咦,娃兒,你是不是想問有沒有搶劫偷盜危險?”
老人自問自答:“唉,事實上還是有的,縣城有,城郊結合部更有,這是普遍現象。前幾年,連本地人都被搶劫過,後來抓了一批也殺了一批,現在搶劫事件少多了,一年最多也就兩三起。”
老人再喝一口酒,緩聲道:“倒是偷盜事件時有發生,你看我家,一兒一女都在縣城買了房子,我老兩口探望孫子吃過晚飯還得趕迴雞鳴巷,不守不行啊!前年中秋,我一高興喝酒過量,第二天才迴來,家裏現金和電視機就不見了,雖然錢不多,電視也是黑白電視,丟了財物終究是倒黴事兒。”
少年聞言咧嘴一笑,將碗中雞湯一飲而盡,按照老家禮數一番致謝,靜靜等待德叔喝酒。
“老頭子,趕緊喝了這杯酒,等會騎上三輪車陪小江去趟南門市場,買個碳灶以及鍋碗瓢盆迴來,周妹子說他們自己做飯,也不共用廚房,我勸也勸不住,咱們就尊重他們意見吧!”德嬸爽性道。
德叔大約是個幸福的“耙耳朵”,聽話地飲盡杯中酒,也不吃米飯,拿起凳子上的蒲扇,招唿一聲小租客,走出廚房,留下兩個婦人在家收拾碗筷。
就著晦暗不明的夜色,迎著習習晚風,叔侄倆慢悠悠地騎著三輪車,駛向燈火闌珊的縣城大街。
江寧迴來時,已經晚上九點半。
在德叔幫忙下,江家母子在偏房屋簷下搭起還算寬敞的棚子,放入碳灶,還有一張用作擺放菜墩的矮桌,一個簡簡單單又像模像樣的廚房就大功告成。
簡單洗漱後,母子倆太過勞累,很快入睡。
夜深十分,草池鄉田柳村江家灣一派萬籟俱寂。
突然,灣底那戶人家響起敲門聲。
大黃狗迅速竄出窩,待看清來人隨即搖起尾巴,走近那個小小人影,“嗯呀”叫喚一聲,用腦袋磨蹭幾下。
屋內床上,十三歲小姑娘倏然驚醒,隨即坐正身子,望著漆黑窗戶,汗毛倒立,側耳傾聽。
以前周淑英母子倆不在家時,小慧幫忙守屋數次,從沒聽到過夜半敲門聲。嘉州人信佛,也就有了鬼故事,本是茶前飯後談資,卻是孩子的噩夢。
“篤篤……”敲門聲又起。
“誰?”小慧怯生生問道,聲音顫抖。
屋外傳來抽泣聲:“小慧姐,是我,滿娃子,我想進屋來睡,就睡江寧的床,不會打擾你,麻煩開開門嘛!”
“原來是這個小家夥!”小慧方才心安,拍拍胸口,籲出一口氣,嘴上嘀咕一句,待心跳平息,起身下床,拉開電燈。
房門打開,孩子淚眼婆娑,哽咽道:“小慧姐,我又被大伯媽揍了,江寧哥哥走了,再也沒人保護我,我不敢在大伯爹家睡覺,以後我就來江寧家睡,好不好?我一定很乖的,嗚嗚,你瞧,我身上全是傷!”
孩子脫下破爛布卦,隻見前胸後背全是橫七豎八的血痕,想來被抽得有多慘!
小慧鼻翼發酸,一把摟過孩子,拉進屋,關上房門,來到江寧臥室,重新鋪上涼席,拿出一張薄被,安頓他睡下,輕聲問:“滿娃子,咋又挨揍了嘛?”
孩子癟著嘴巴,委屈巴巴的樣子,抽泣道:“我……我洗碗,不小心打爛了一個瓷碗……小慧姐,我真不是故意的,是堂哥軍娃子使壞,咯吱我腋窩,我沒忍住,手中碗就掉地上了……嗚嗚……”
小慧歎息一聲,柔聲道:“你住這裏吧,我相信淑英伯媽會同意,江寧哥也會同意的,乖,睡吧,以後跟著姐姐吃飯,明年讀書嘛,額,得問江寧哥咋辦,好不好?”
孩子停住抽泣,歪著腦袋想了想,閉上眼睛,嘴裏不停念叨:“小慧姐……你真好……我想爹娘了……也想江寧哥哥……當然……還有淑英伯媽……”
孩子聲音逐漸微弱,話未說完,竟然睡著了。
小姑娘替孩子擦去臉上淚痕,喃喃道:“滿娃子,可憐的滿娃子,要是伯媽和江寧哥哥在家就好了,哪次挨打不是他們救下來的?以後……”
小姑娘說不下去了,她也不知道孩子以後咋辦。
寂靜山村夜,少女守著孩子,不曾離開。
從七十年代伊始,嘉州縣城開始改造,曾經狹窄石板街道換作水泥道路,黑瓦木柱平房多數改建成高低不等的磚砌樓房,城市麵貌逐漸改變。
到九十年代,嘉州經濟發展迅速,縣城建設麵積成倍擴張,城市人口增至三十萬,是長寧市經濟要地。但是,相比改革開放以來的華夏東部發達地區,嘉州經濟總量僅僅與南方中等水平鄉鎮差不多,差距顯而易見。
嘉州師範學校坐落在縣城南端城鄉結合部,前身為女子師範學校,算得上百年老校。隻是,學校位置偏僻,附近街麵仍然由石板鋪就,沿街商鋪依然是低矮平房,與縣城中部以及東部、西部、北部繁榮景象格格不入。
江家母子走走停停,一路打聽。
太陽西斜,他們尚未尋到合適的出租屋,主要因為租房條件較為講究。一來距離學校近,方便娃兒上下學;二來租金要最便宜,否則難以負擔。
見天色已晚,江寧開始著急,試著與母親商量:“要不,我們去學校北麵的農村看看?畢竟城裏租房生意更好,價錢自然更高,一時半會也尋不著價廉物美的房子。”
周淑英欣然應允,既然兒子不在乎租房遠近,自己也習慣住在農村,況且節約不少,何樂而不為?
他們來到叫作雞鳴巷的莊子,四處打聽一番,有三處農房在距離遠近、租房價格兩個方麵相對合適。所謂合適,就是在心理承受範圍之內。
一處是三層磚砌樓房,新建不久,可以租住頂樓,主人是縣城打工的,早出晚歸,互不打擾,隻是租金較貴,每月八十元。
第二處是二層木樓,年成久遠,走在樓道上,木板咿呀直叫喚,讓人感覺不夠牢實,租金相比樓房少一些。
第三處是平房四合院,四間正房一間偏房,房屋結構與江家灣穿鬥平房差不多,價格最低,每月五十元。
母子倆合計時,意見分歧。
江寧意在租下磚砌樓房,住三樓可避免濕氣,畢竟媽媽腰疼腿疼,更重要的是,這輩子從沒住過樓房,既然來縣城生活,就此享受一下也無可厚非,即便價格貴點,也值得呢。
周淑英堅決不同意,說自己相中了那家四合院,平時住慣了老家平房,不用爬樓,且價格公道,尤其房東是一對六十多歲的老人家,待人和善,平日裏也有擺農門陣的伴兒。
兒子終究拗不過母親,隻得答應。
其他兩家房東很不高興,扭頭便走。
周淑英是個特別在乎左鄰右舍關係的老好人,想到今後在此生活,低頭不見抬頭見,彼此心存芥蒂終究不妥,遂對著背影熱情喊道:“兩家房東,有空來耍哈!”
江寧瞅瞅兩道冷漠背影,再看看一臉失望的母親,不由笑著安慰道:“媽,不急嘛,以後慢慢處,人家現在氣頭上,自然不會理您。”
周淑英歎口氣,轉頭對房東老翁說:“德叔,麻煩您幫忙搬一下行李,我們從草池一路趕來,孩子累得夠嗆!”
話剛落,白發蒼蒼也僅六十出頭年紀的德叔臉色燦爛,大聲應著,搶過挑子擔在肩上,腳步輕鬆進屋去。
看上去非常和善的女主人德嬸拉著女租客,笑吟吟說道:“周妹子,我兒女都住在縣城,偶爾迴來一趟,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安心住,啥事兒都可以給我說。”
周淑英報以淺笑,跟隨德嬸腳步,邊走邊嘮嗑。
江寧手提媽媽的淺藍色挎包,站在院門口遠眺一陣,待看足風景,心滿意足走進院子。
今日租房一路詢問,探訪房東不下二十家,總體上還算順利,少年頗感意外,更覺幸運。聽說,租房一般得花三五天,更有甚者長達半個月之久,若是這般,花銷可不小,難以承受。
農家小院麵積不大,估計是城邊用地緊張的原因,不如江家灣每家每戶的曬場那麽寬敞,所以布局緊湊,尤其打掃幹淨,讓人滿意。
院子東北角種有一棵三角梅,開枝散葉,花朵紅白不一,正繁盛開放,花藤爬上最右間正房牆壁,遮蔽好大一塊空間,坐在藤架下麵,不管自己喝茶看書,還在媽媽納鞋底,定然舒服。
正房麵南背北,冬暖夏涼。江家堅持不住正房,低價租下的偏房,朝向為西,恰恰相反,冬冷夏熱,一般人家用作廚房,而德叔家單獨建有廚房,說可以共用。
從外麵看,偏房隻不過是一間較為寬大的房屋,裏麵實則是兩間屋子,正好母子倆一人一間,若想自己做飯的話,隻能共用房東廚房,或者在院子裏搭建矮棚,買個碳灶,不過有點影響院子雅觀。
母子倆收拾完畢,天色已經黑盡。
德嬸進來偏房,熱情邀請晚飯。
客氣一番,母子倆應邀來到正房後麵的廚房。
八仙桌正中放著一大盆清燉雞湯,周圍擺著一盤蒜薹臘肉、一盤蓮花白迴鍋肉、一盤煙熏香腸,就是不見一盤時令素菜。農家人待客,肉菜居多,體現熱情罷了。
德嬸生怕租客難為情吃不好,不停向母子倆碗中夾菜,直到飯碗實在裝不下才作罷,又去廚房替每人拿個空碗,舀上雞湯,說盡管喝,鍋裏還多著呢。
德叔愛喝兩杯自家窖藏的六十度烈酒,見江寧搖頭表示不喝酒,遂自顧自喝起來,邊喝邊嘮嗑。
雞鳴巷到縣城街口,不過兩裏地,就是這麽一段距離,縣城開發幾十年依然“春風不度玉門關”,巷弄人家多年盼望成為拆遷戶的願望難以實現。
什麽是拆遷戶?
嗬嗬,意思是公家占用土地房屋給予賠償,要麽集中安置樓房,要麽按時價獲得貨幣賠償。
一朝成為拆遷戶,可謂一夜暴富,幾代人不用努力就可享受福貴,當然,農村戶口也將改作城市戶口,雖不值錢,但老百姓更在乎,誰不想子孫成為城裏人啊?
江寧更關心另外問題:“德叔,雞鳴巷治安如何?”
德叔舉杯喝下一小口,咂了砸嘴,慢悠悠說道:“這個治安嘛,說好說不上,說孬也說不上,就馬馬虎虎吧!這裏年輕人多,不務正業、偷雞摸狗的家夥就多,偶爾也發生打架鬥毆之事!咦,娃兒,你是不是想問有沒有搶劫偷盜危險?”
老人自問自答:“唉,事實上還是有的,縣城有,城郊結合部更有,這是普遍現象。前幾年,連本地人都被搶劫過,後來抓了一批也殺了一批,現在搶劫事件少多了,一年最多也就兩三起。”
老人再喝一口酒,緩聲道:“倒是偷盜事件時有發生,你看我家,一兒一女都在縣城買了房子,我老兩口探望孫子吃過晚飯還得趕迴雞鳴巷,不守不行啊!前年中秋,我一高興喝酒過量,第二天才迴來,家裏現金和電視機就不見了,雖然錢不多,電視也是黑白電視,丟了財物終究是倒黴事兒。”
少年聞言咧嘴一笑,將碗中雞湯一飲而盡,按照老家禮數一番致謝,靜靜等待德叔喝酒。
“老頭子,趕緊喝了這杯酒,等會騎上三輪車陪小江去趟南門市場,買個碳灶以及鍋碗瓢盆迴來,周妹子說他們自己做飯,也不共用廚房,我勸也勸不住,咱們就尊重他們意見吧!”德嬸爽性道。
德叔大約是個幸福的“耙耳朵”,聽話地飲盡杯中酒,也不吃米飯,拿起凳子上的蒲扇,招唿一聲小租客,走出廚房,留下兩個婦人在家收拾碗筷。
就著晦暗不明的夜色,迎著習習晚風,叔侄倆慢悠悠地騎著三輪車,駛向燈火闌珊的縣城大街。
江寧迴來時,已經晚上九點半。
在德叔幫忙下,江家母子在偏房屋簷下搭起還算寬敞的棚子,放入碳灶,還有一張用作擺放菜墩的矮桌,一個簡簡單單又像模像樣的廚房就大功告成。
簡單洗漱後,母子倆太過勞累,很快入睡。
夜深十分,草池鄉田柳村江家灣一派萬籟俱寂。
突然,灣底那戶人家響起敲門聲。
大黃狗迅速竄出窩,待看清來人隨即搖起尾巴,走近那個小小人影,“嗯呀”叫喚一聲,用腦袋磨蹭幾下。
屋內床上,十三歲小姑娘倏然驚醒,隨即坐正身子,望著漆黑窗戶,汗毛倒立,側耳傾聽。
以前周淑英母子倆不在家時,小慧幫忙守屋數次,從沒聽到過夜半敲門聲。嘉州人信佛,也就有了鬼故事,本是茶前飯後談資,卻是孩子的噩夢。
“篤篤……”敲門聲又起。
“誰?”小慧怯生生問道,聲音顫抖。
屋外傳來抽泣聲:“小慧姐,是我,滿娃子,我想進屋來睡,就睡江寧的床,不會打擾你,麻煩開開門嘛!”
“原來是這個小家夥!”小慧方才心安,拍拍胸口,籲出一口氣,嘴上嘀咕一句,待心跳平息,起身下床,拉開電燈。
房門打開,孩子淚眼婆娑,哽咽道:“小慧姐,我又被大伯媽揍了,江寧哥哥走了,再也沒人保護我,我不敢在大伯爹家睡覺,以後我就來江寧家睡,好不好?我一定很乖的,嗚嗚,你瞧,我身上全是傷!”
孩子脫下破爛布卦,隻見前胸後背全是橫七豎八的血痕,想來被抽得有多慘!
小慧鼻翼發酸,一把摟過孩子,拉進屋,關上房門,來到江寧臥室,重新鋪上涼席,拿出一張薄被,安頓他睡下,輕聲問:“滿娃子,咋又挨揍了嘛?”
孩子癟著嘴巴,委屈巴巴的樣子,抽泣道:“我……我洗碗,不小心打爛了一個瓷碗……小慧姐,我真不是故意的,是堂哥軍娃子使壞,咯吱我腋窩,我沒忍住,手中碗就掉地上了……嗚嗚……”
小慧歎息一聲,柔聲道:“你住這裏吧,我相信淑英伯媽會同意,江寧哥也會同意的,乖,睡吧,以後跟著姐姐吃飯,明年讀書嘛,額,得問江寧哥咋辦,好不好?”
孩子停住抽泣,歪著腦袋想了想,閉上眼睛,嘴裏不停念叨:“小慧姐……你真好……我想爹娘了……也想江寧哥哥……當然……還有淑英伯媽……”
孩子聲音逐漸微弱,話未說完,竟然睡著了。
小姑娘替孩子擦去臉上淚痕,喃喃道:“滿娃子,可憐的滿娃子,要是伯媽和江寧哥哥在家就好了,哪次挨打不是他們救下來的?以後……”
小姑娘說不下去了,她也不知道孩子以後咋辦。
寂靜山村夜,少女守著孩子,不曾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