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初,土地承包到戶十餘年,位於華夏西南的丘陵地區生機勃勃。漫山遍野葉綠果黃,大地鋪上一層黃綠相間的厚厚地毯,美不勝收。
丘陵地帶介於高原與平原之間,其地貌雖以山地著稱,實則算不得“山”,頂多稱作“坡”而已。有山坡,自然就有山灣。山灣地勢低窪,開墾水田,隻種稻穀,一年一季;山腰陡峭,土層淺薄,遠離水源,耕種苞穀、紅苕、土豆等旱地作物;坡頂風光迥異,平坦成畦,土壤深厚且肥沃,經濟作物皆可種植,是農家主要承包地。
俗話說,“灣灣屋基,嘴嘴墳墓”。按風水說,房屋適宜建在灣裏,冬暖夏涼;墳墓選址山嘴,隻為朝向。隻是,山頂山腰承包地距離住家較遠,全靠肩挑背磨。相比高原山地,這裏條件算好的,卻比不得機械耕種的平原地區,百姓勞作辛苦。
每年夏末秋初,丘陵地帶田地莊稼成熟,遍地金黃,讓人恍惚覺得堪比富庶江南。唯有本地人知道,這裏人多地少,不說天災年,就說收成較好年份,日子過得也算捉襟見肘。每家每戶建有兩個糧倉,一個裝稻穀,一個裝粗糧,隻是秋季開校時,兩個糧倉都將驟然減少一大半。賣去糧食,或換作學費,或添些衣物以及日常用品,百姓人家餘錢所剩無幾。剩餘糧食,頂多三天吃頓幹飯,平時以稀飯為主,“主食不夠,輔食來湊”,即便這般節約,每年至少也有一到兩個月鬧饑荒,接續不到來年秋收時候。
暮色裏,一個偏僻小山村名叫江家灣的地方,有位瘦弱少年滿臉汗珠,身上破舊衣服早已濕透,正身陷稻田淤泥,反手拖著最後兩捆稻草,掙紮著往田埂方向走,每走一步都相當吃力。
終於來到田埂邊,少年將兩捆稻草一一推上田埂,隨後仰躺在田裏,任由混濁田水淹沒半邊臉,嘴裏大口大口喘著粗氣,仿佛用盡所有力氣那般虛脫。
長長的田埂上,挨個立著人高的捆捆稻草。
稻草一般用作喂牛或者生火,是農村重要過冬物資。但凡秋收過後,各家門前都壘起一個超大稻草垛,成為鄉村一道靚麗風景。
過了今年秋季,少年孤兒寡母將離開江家灣,去縣城生活三年,承包地已轉交堂叔代為耕種,再也用不著稻草。少年本可將稻草丟棄田間,任由腐爛,或者送給同村人家,自行打理,隻是他天性善良,待事負責,臨走前也得做完這個重活兒,算作送佛送到西善始善終吧。至於曬在田埂上的稻草,誰願意拿就拿走,就不管了。
兩捆稻草之間,一條大黃狗匐地橫臥,肚子活像農村做飯的風箱,一鼓一癟,有節奏地抽動著,嘴裏吐出猩紅長舌。這家夥,熱得夠嗆。
休息片刻,少年起身來,爬上田埂。
“阿黃,走,迴家!”
少年輕喚一聲,吹響口哨,脫下濕漉漉的衣服搭在肩膀上,赤裸著上身,小步走在鄉間田埂上。
大黃狗迅速往前竄,撞倒幾捆稻草。
少年嘴上罵罵咧咧,扶起稻草,加快腳步追攆而去。
天色已暗,一人,一狗,沒了影兒。
少年名叫江寧,年庚十五。三年前,父親病逝,母子倆相依為命。好在孩子爭氣,念完初中,以全鄉第一名的成績考上嘉州師範學校,後天報到,明天去縣城。
江寧七歲那年一個雨夜,背著紅苕藤的母親周淑英摔下山崖,在家“唉喲”痛喊三天三夜。見村上赤腳醫生確實無能為力,父親寧家勳趕緊送人去鄉醫院,原來是腿骨折、腰損傷。醫治三個月,周淑英未能痊愈,雖然能夠下地行走,但是走路有些跛晃,再也做不了重活。
幾日前,少年請來同村勞力,幫忙收割三畝四分地的稻穀。鄰居寧長貴大叔蹲在田埂上,搓著成色不足的稻穗,說再等兩三天就全熟了,現在收割確實有些可惜。少年笑笑未作解釋,開校在即,實在沒法等,不外乎多些空殼穀子,今年收成減少些罷了。
沒了父親的孩子,懂事早,當家也早。
走進自家院壩,少年看著數袋稻穀,突然有些生氣,語氣稍微重些:“哎呀,媽,我說了,拖完稻草就迴家收稻穀,你怎麽不聽話呢?萬一閃著腰咋辦?”
中年婦人停止勞作,右手杵著掃帚歇息,左手扶著後腰,望著歸家的兒子,露出舒心笑容道:“寧兒啊,媽能幫忙做些就做些,嗬嗬,不過確實有些腰疼,隻能將穀子裝進袋,卻搬不進糧倉呢,還得等你來扛才行!”
少年沒吭聲,放下手中衣服,伸手抓住袋子領口,蹲下身,用力扛在肩上。
一袋穀子至少也有七八十斤,成年人隻需稍稍用力就可提起,但是對於半大孩子來說,相當吃力。自父親去世後,江寧成為家中唯一勞動力。這三年,也是他讀初中的三年,他邊讀書邊做農活,雖說身子看上去較為清瘦,但相比同齡人,力氣大了很多。
此時,他臉紅筋漲,原本幹癟的肚子暴漲成球,腰間肋骨清晰可見,試著站了好幾下,最後才起得身來,兩腿顫顫巍巍,一步一點往屋裏移動。
“寧兒,你慢點!”身後傳來溫聲叮嚀。
中年婦女保持先前姿勢,抬頭望向對麵山腰,喃喃道:“老頭子,咱們寧兒,長大了呢!”
終於,十六袋穀子,七袋苞穀,全部入倉。
少年癱坐在石階上歇息,汗水顆顆直冒,最後匯聚成泉,分成三五幾股,順著前胸後背往下流。
今年收成,較去年少了四袋,近三百斤,相當於家中少收入兩百多塊。若放在尋常貧困人家,青黃不接起碼接近半年時間。好在江寧家境況尚可,在江家灣算得中等偏上人家,雖然莊稼收成不能足額保證口糧,但是,生前當村小教師的父親領國家工資,不僅吃穿不愁,家裏還有些積蓄,況且,撫恤金還一分未動呢。
山村起夜風,涼風習習。
少年衝個熱水澡,穿條短褲,赤膊上身,肩上搭一條約尺長的舊毛巾,對著灶屋喊:“媽,我現在去福貴大叔家,商量明早賣穀事兒!”
“要得,別呆太久,早些迴來吃晚飯!”
少年吹響口哨,帶著大黃狗走出院子。
江家灣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山村,之所以取名江家灣,原因在灣裏六十八戶人家都姓江。聽老輩人講,清代人口大遷移時,江家祖先五兄弟,由於一時未能在麻城及時登船,到達丘川地區時,已是最後一批遷移人家,自然沒有肥沃富足地可選,於是走走停停,最終落戶於草池這個偏僻地兒。
榮榮枯枯上百年,江姓家族逐漸枝葉分離。外遷人家不少,其中不乏達官貴人,似乎忘記了祖籍,幾乎從未迴來過。紮根於此的人家,世代耕種,彼此和睦,雖然日子過得清苦些,但是其樂融融。
任何地方都有貧富之分,江家灣也不例外。
江福貴家住灣頭,其家境有如父輩為之取名這般,算得上本村首富人家。早在土地承包到戶時,他家開始經商,從最初種植萵筍、南瓜等農家小菜上街販賣,到後來從事糧食、生豬、肥料、農藥等生意,據說在草池及興隆、石橋等周邊場鎮均設有分店,且在每個場鎮自建起讓人眼羨的兩樓一底磚砌樓房,二樓以上住人,底樓開門麵,生意幾乎囊括場鎮所有生意。
江福貴從小隨父經商,自是精明過人。他能從季節變換中嗅到錢味,以前叫投機倒把,現在叫善於搶抓商機。就拿買賣糧食來說,每逢收成不好不壞時節,老百姓就會節衣縮食減少開支,農資交易數量不大且利潤稀薄。一旦遇到天災或者莊稼豐收,他就興奮得兩眼冒光,仿佛遍地都是錢。
不過,這家夥精明之處在於不搞強買強賣,也不囤積居奇大賺災難錢,守住法律底線,合法經營。他采取賒賬的辦法,若今年天災就開倉借糧,等來年豐收還上便是,中間收取總量百分之二十的利息。也就是說,今年借出兩百斤糧,來年還迴二百四十斤糧。
隻要不從兜裏掏現錢,老百姓倒也樂意,大不了來年多還上幾擔糧食罷了。殊不知,糧食分陳糧新糧,價格有差異,借出是陳糧,還迴是新糧,寧福貴不僅賺著新舊糧食差價,還白撿了算作利息的糧食錢。
灣底人家也每年賣糧,以前由父親操辦,三年前由母親做主,去年即將讀初二的江寧,陪著母親來到灣頭人家。半大孩子站在旁邊聽了一陣,突然出聲,堅持不借糧,而是出錢買糧,也不說理由。丈夫去世後,身帶殘疾的婦人有些力不從心,隻好聽從兒子意見。
江福貴好說歹說,最終沒能勸住後輩強小子,加之同村同姓,況且江家勳還是自家四個兒子的啟蒙老師,他不好撕破臉皮,隻好答應賣糧,隻是反複叮囑,不能向外人說起這事兒。
此時,幹瘦如柴的老家夥坐在自家堂屋,頭頂百瓦日光燈,一手按住賬本,一手撥得算盤叮叮作響。
桌子另一邊,他老婆肖碧芳一邊磕瓜子,一邊呱嗒呱嗒說不停。婦人長得豐腴又白淨,心地也善,誰家借錢接物都會答應,可惜是個長舌婦,愛說東家長西家短。灣裏人有所忌憚,不僅僅在於有求於她,更怕成為她嘴中對象,否則清白就不在了。
“福貴,今年收成好,穀價肯定大跌。”婦人說這句話時,拿眼睛瞟向屋外夜色。
“嗯。”老家夥應得不鹹不淡。
婦人沒來由的興奮,滿臉八卦氣色,細薄嘴唇翻動不停:“哎,大家有得吃的,照理說今年日子過得去,偏偏還有人拿糧送殷勤。江太平那個冤大頭,成天隻曉得埋頭幹莊稼活兒,婆娘在家曬穀子,鄰居江遠樹挑了兩擔穀子送過去,嘖嘖,恰好被五娃子看到。”
老家夥迴應語氣明顯帶著不爽:“江遠樹家中田地多,院壩卻小,萬一人家借用江太平院壩曬穀子呢?”
“你曉得個鏟鏟!沒有萬一可能,隻有一萬個肯定!聽說,前幾日趕集時,江遠樹站在百貨攤前挑選雪花膏,嘖嘖,粗魯漢子竟然幹這事兒,事出反常必有妖。昨天我遇到他婆娘,聞到一身汗味,倒是今日在太平婆娘身上聞到了雪花膏味道。”婦人嘴裏吐出一顆瓜子殼,一臉得意望向當家的。
嘉州盛行大男子主義,江福貴也不例外。此時,老家夥臉上浮起不耐煩神色,啞著嗓子訓斥道:“哎呀,莫說這些晦氣事兒,影響老子生意氣運,去,出門看看寧娃子來沒?他娘說今晚來談談賣糧事兒。”
婦人不情不願站起身,走到門口望幾眼,迴到桌邊坐下,繼續嗑瓜子,聊起灣底人家來。
“寧娃子真造孽,十二歲沒了老漢,老媽還殘疾,好在讀書在行,如今考上嘉州師範,以後就吃國家糧了,可惜他那短命老漢沒福氣啊!對了,福貴,等會人家來賣糧,你可得出高價,聽說寧娃子要賣了家中值錢東西,帶媽媽去縣城,邊讀書邊照看媽媽,哎,可憐,真的好可憐啊!”說到後麵,婦人竟然帶著哭腔。
老家夥歎氣一聲,悠悠道:“人情是人情,買賣是買賣,壓價是生意規矩,打點是人情世故,人情和買賣不能混為一談。你一個婦道人家,懂個屁,都像你這樣拿人情做生意,老子得賠個精光!你和周淑英關係好,明日去送送,悄悄送她兩百元錢嘛!”
夫婦倆正嘮嗑著,屋外傳來喊聲。
“福貴大叔,在家嗎?”
寧福貴嘴角翹起,輕輕掩上賬本。
婦人放下手中瓜子,隨即起身,扭著豐腴身子走到門口,欣喜道:“寧娃子,哦,不,小先生,你來了啊,福貴大叔正等著呢!”
江寧進屋來,客氣致謝一番。
婦人拉著少年桌邊坐下,捧起瓜子,硬往他手裏塞。
江寧推卻幾下,見嬸子實在熱情,隻好雙手接住,隨後放到桌上,隨手撚起一顆,用手指將其捏破,再慢條斯理剝開瓜殼,往嘴裏遞送飽滿瓜粒兒。
江福貴一臉愜意,兩眼放光,靜靜等待一筆大生意。
“叔,嬸,我媽向您們說過,今兒稻穀已曬幹進倉,後天師範學校開校,明日我娘倆就得提前趕去縣城,先尋出租屋住下。所以,今晚找您們商量稻穀價錢,明日過稱後,可以借用我家糧倉存放,也可運迴你家。”
江寧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未等自家男人開口,婦人快言快語問道:“寧娃子,你家豬、雞鵝這些家禽處理好沒?沒處理的話,嬸買下來,出高價,如何?”
江寧咧嘴露出白牙,輕聲道:“謝謝嬸,我媽已經處理完畢,三頭條子豬到年關就出欄,現在賣了太可惜,就請我家堂叔江援朝代養,說好過年宰殺後,一家一半,雞鵝這些,已經賣給了江太平家。”
婦人臉上明顯浮起遺憾神色,用力吐出一顆瓜殼。
“咳咳,說正事吧!”老家夥開腔。
接下來,一老一小談起糧食買賣價格。
“今年,苞穀與去年同價,沒啥說的。倒是穀子收購價較去年有所降低,八毛一斤的行情,你可以去草池糧站打聽。叔是生意人,不會欺騙你家孤兒寡母,還有,你家稻穀收割太早,空殼多,存倒是可以存,隻是明年不好賣,所以,價格還得再低一點。”
“叔,你直接說,多少錢一斤吧。”
“額……一斤五毛三分,合適,很合適了!”
“這價格太低,叔,一斤七毛八分,可以不?”
“不行呢,漲到五毛八分可以啦。”
“沒法賣呢,大不了就存著。”
“這樣吧,看著你爸生前與我交好的份上,我最多能出六毛三分,咳咳,你一家人都走了,灣裏最近不太平,偷雞摸狗之事時有發生,你就不怕……”
少年沉默了。
婦人及時插話:“寧娃子,嬸做東,就七毛吧。”
老家夥一聽,如同被踩了尾巴的貓,從座位上跳起來,手指自家婆娘,氣得說不出話來。
婦人豁然起身,雙手叉腰,怒目以對,氣勢洶洶。
少年突然很感動。
終究西風壓倒東風,老家夥敗下陣來,拿眼瞅著這位將來吃國家糧的同姓侄子,心中有了“今日種下梧桐子,明日收獲參天樹”的想法,遂露出淺淺笑容:“寧娃子,這次生意,叔肯定得虧,但是,你要記住嬸的好,可別忘了,我們是一家人!”
少年如聞天籟,驚喜有加,抬腿就往外跑,好像生怕老家夥反悔。管他將來咋樣,現在能賣個好價錢就成!
不料,剛跑出去幾步,肩上毛巾卻掉在地上,半大小子隨即折身迴來,彎腰抓起毛巾,朝夫婦二人露個笑臉,迅速跑走。
“叔,明天早點來過稱……”遠遠傳來喊聲。
老家夥站直腰杆,背朝門口,雙手叉腰,拿小眼狠狠瞪著自家婆娘,臉上布滿八月暴雨前的如墨烏雲,露出當家人的威嚴。
婦人自覺理虧,用豐腴身子撞撞男人,討好道:“哎呀,老頭子,莫慪氣,不過少賺點而已,就當存善積德嘛,嘻嘻,我給你端一盤花生,喝一杯二娃子帶迴來的瓶裝酒,咳咳,不過,僅今晚一次,以後不許喝酒。”
老家夥肉疼臉色這才有所緩和,嘖嘖兩聲咂嘴,暗懷欣喜,嘴上卻罵罵咧咧道:“周淑英家中穀子起碼一千二百斤,敗家娘們隨口一句就漲了七分,差不多九十塊呢,今晚一杯酒這麽值錢?兩杯行不行?”
“廢話!喝不喝?不喝拉倒!”
“喝,咋不喝?趕緊的,拿酒上桌!”
寂靜山村夜,灣頭人家傳出鄉曲小調,輕輕飄蕩。
丘陵地帶介於高原與平原之間,其地貌雖以山地著稱,實則算不得“山”,頂多稱作“坡”而已。有山坡,自然就有山灣。山灣地勢低窪,開墾水田,隻種稻穀,一年一季;山腰陡峭,土層淺薄,遠離水源,耕種苞穀、紅苕、土豆等旱地作物;坡頂風光迥異,平坦成畦,土壤深厚且肥沃,經濟作物皆可種植,是農家主要承包地。
俗話說,“灣灣屋基,嘴嘴墳墓”。按風水說,房屋適宜建在灣裏,冬暖夏涼;墳墓選址山嘴,隻為朝向。隻是,山頂山腰承包地距離住家較遠,全靠肩挑背磨。相比高原山地,這裏條件算好的,卻比不得機械耕種的平原地區,百姓勞作辛苦。
每年夏末秋初,丘陵地帶田地莊稼成熟,遍地金黃,讓人恍惚覺得堪比富庶江南。唯有本地人知道,這裏人多地少,不說天災年,就說收成較好年份,日子過得也算捉襟見肘。每家每戶建有兩個糧倉,一個裝稻穀,一個裝粗糧,隻是秋季開校時,兩個糧倉都將驟然減少一大半。賣去糧食,或換作學費,或添些衣物以及日常用品,百姓人家餘錢所剩無幾。剩餘糧食,頂多三天吃頓幹飯,平時以稀飯為主,“主食不夠,輔食來湊”,即便這般節約,每年至少也有一到兩個月鬧饑荒,接續不到來年秋收時候。
暮色裏,一個偏僻小山村名叫江家灣的地方,有位瘦弱少年滿臉汗珠,身上破舊衣服早已濕透,正身陷稻田淤泥,反手拖著最後兩捆稻草,掙紮著往田埂方向走,每走一步都相當吃力。
終於來到田埂邊,少年將兩捆稻草一一推上田埂,隨後仰躺在田裏,任由混濁田水淹沒半邊臉,嘴裏大口大口喘著粗氣,仿佛用盡所有力氣那般虛脫。
長長的田埂上,挨個立著人高的捆捆稻草。
稻草一般用作喂牛或者生火,是農村重要過冬物資。但凡秋收過後,各家門前都壘起一個超大稻草垛,成為鄉村一道靚麗風景。
過了今年秋季,少年孤兒寡母將離開江家灣,去縣城生活三年,承包地已轉交堂叔代為耕種,再也用不著稻草。少年本可將稻草丟棄田間,任由腐爛,或者送給同村人家,自行打理,隻是他天性善良,待事負責,臨走前也得做完這個重活兒,算作送佛送到西善始善終吧。至於曬在田埂上的稻草,誰願意拿就拿走,就不管了。
兩捆稻草之間,一條大黃狗匐地橫臥,肚子活像農村做飯的風箱,一鼓一癟,有節奏地抽動著,嘴裏吐出猩紅長舌。這家夥,熱得夠嗆。
休息片刻,少年起身來,爬上田埂。
“阿黃,走,迴家!”
少年輕喚一聲,吹響口哨,脫下濕漉漉的衣服搭在肩膀上,赤裸著上身,小步走在鄉間田埂上。
大黃狗迅速往前竄,撞倒幾捆稻草。
少年嘴上罵罵咧咧,扶起稻草,加快腳步追攆而去。
天色已暗,一人,一狗,沒了影兒。
少年名叫江寧,年庚十五。三年前,父親病逝,母子倆相依為命。好在孩子爭氣,念完初中,以全鄉第一名的成績考上嘉州師範學校,後天報到,明天去縣城。
江寧七歲那年一個雨夜,背著紅苕藤的母親周淑英摔下山崖,在家“唉喲”痛喊三天三夜。見村上赤腳醫生確實無能為力,父親寧家勳趕緊送人去鄉醫院,原來是腿骨折、腰損傷。醫治三個月,周淑英未能痊愈,雖然能夠下地行走,但是走路有些跛晃,再也做不了重活。
幾日前,少年請來同村勞力,幫忙收割三畝四分地的稻穀。鄰居寧長貴大叔蹲在田埂上,搓著成色不足的稻穗,說再等兩三天就全熟了,現在收割確實有些可惜。少年笑笑未作解釋,開校在即,實在沒法等,不外乎多些空殼穀子,今年收成減少些罷了。
沒了父親的孩子,懂事早,當家也早。
走進自家院壩,少年看著數袋稻穀,突然有些生氣,語氣稍微重些:“哎呀,媽,我說了,拖完稻草就迴家收稻穀,你怎麽不聽話呢?萬一閃著腰咋辦?”
中年婦人停止勞作,右手杵著掃帚歇息,左手扶著後腰,望著歸家的兒子,露出舒心笑容道:“寧兒啊,媽能幫忙做些就做些,嗬嗬,不過確實有些腰疼,隻能將穀子裝進袋,卻搬不進糧倉呢,還得等你來扛才行!”
少年沒吭聲,放下手中衣服,伸手抓住袋子領口,蹲下身,用力扛在肩上。
一袋穀子至少也有七八十斤,成年人隻需稍稍用力就可提起,但是對於半大孩子來說,相當吃力。自父親去世後,江寧成為家中唯一勞動力。這三年,也是他讀初中的三年,他邊讀書邊做農活,雖說身子看上去較為清瘦,但相比同齡人,力氣大了很多。
此時,他臉紅筋漲,原本幹癟的肚子暴漲成球,腰間肋骨清晰可見,試著站了好幾下,最後才起得身來,兩腿顫顫巍巍,一步一點往屋裏移動。
“寧兒,你慢點!”身後傳來溫聲叮嚀。
中年婦女保持先前姿勢,抬頭望向對麵山腰,喃喃道:“老頭子,咱們寧兒,長大了呢!”
終於,十六袋穀子,七袋苞穀,全部入倉。
少年癱坐在石階上歇息,汗水顆顆直冒,最後匯聚成泉,分成三五幾股,順著前胸後背往下流。
今年收成,較去年少了四袋,近三百斤,相當於家中少收入兩百多塊。若放在尋常貧困人家,青黃不接起碼接近半年時間。好在江寧家境況尚可,在江家灣算得中等偏上人家,雖然莊稼收成不能足額保證口糧,但是,生前當村小教師的父親領國家工資,不僅吃穿不愁,家裏還有些積蓄,況且,撫恤金還一分未動呢。
山村起夜風,涼風習習。
少年衝個熱水澡,穿條短褲,赤膊上身,肩上搭一條約尺長的舊毛巾,對著灶屋喊:“媽,我現在去福貴大叔家,商量明早賣穀事兒!”
“要得,別呆太久,早些迴來吃晚飯!”
少年吹響口哨,帶著大黃狗走出院子。
江家灣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山村,之所以取名江家灣,原因在灣裏六十八戶人家都姓江。聽老輩人講,清代人口大遷移時,江家祖先五兄弟,由於一時未能在麻城及時登船,到達丘川地區時,已是最後一批遷移人家,自然沒有肥沃富足地可選,於是走走停停,最終落戶於草池這個偏僻地兒。
榮榮枯枯上百年,江姓家族逐漸枝葉分離。外遷人家不少,其中不乏達官貴人,似乎忘記了祖籍,幾乎從未迴來過。紮根於此的人家,世代耕種,彼此和睦,雖然日子過得清苦些,但是其樂融融。
任何地方都有貧富之分,江家灣也不例外。
江福貴家住灣頭,其家境有如父輩為之取名這般,算得上本村首富人家。早在土地承包到戶時,他家開始經商,從最初種植萵筍、南瓜等農家小菜上街販賣,到後來從事糧食、生豬、肥料、農藥等生意,據說在草池及興隆、石橋等周邊場鎮均設有分店,且在每個場鎮自建起讓人眼羨的兩樓一底磚砌樓房,二樓以上住人,底樓開門麵,生意幾乎囊括場鎮所有生意。
江福貴從小隨父經商,自是精明過人。他能從季節變換中嗅到錢味,以前叫投機倒把,現在叫善於搶抓商機。就拿買賣糧食來說,每逢收成不好不壞時節,老百姓就會節衣縮食減少開支,農資交易數量不大且利潤稀薄。一旦遇到天災或者莊稼豐收,他就興奮得兩眼冒光,仿佛遍地都是錢。
不過,這家夥精明之處在於不搞強買強賣,也不囤積居奇大賺災難錢,守住法律底線,合法經營。他采取賒賬的辦法,若今年天災就開倉借糧,等來年豐收還上便是,中間收取總量百分之二十的利息。也就是說,今年借出兩百斤糧,來年還迴二百四十斤糧。
隻要不從兜裏掏現錢,老百姓倒也樂意,大不了來年多還上幾擔糧食罷了。殊不知,糧食分陳糧新糧,價格有差異,借出是陳糧,還迴是新糧,寧福貴不僅賺著新舊糧食差價,還白撿了算作利息的糧食錢。
灣底人家也每年賣糧,以前由父親操辦,三年前由母親做主,去年即將讀初二的江寧,陪著母親來到灣頭人家。半大孩子站在旁邊聽了一陣,突然出聲,堅持不借糧,而是出錢買糧,也不說理由。丈夫去世後,身帶殘疾的婦人有些力不從心,隻好聽從兒子意見。
江福貴好說歹說,最終沒能勸住後輩強小子,加之同村同姓,況且江家勳還是自家四個兒子的啟蒙老師,他不好撕破臉皮,隻好答應賣糧,隻是反複叮囑,不能向外人說起這事兒。
此時,幹瘦如柴的老家夥坐在自家堂屋,頭頂百瓦日光燈,一手按住賬本,一手撥得算盤叮叮作響。
桌子另一邊,他老婆肖碧芳一邊磕瓜子,一邊呱嗒呱嗒說不停。婦人長得豐腴又白淨,心地也善,誰家借錢接物都會答應,可惜是個長舌婦,愛說東家長西家短。灣裏人有所忌憚,不僅僅在於有求於她,更怕成為她嘴中對象,否則清白就不在了。
“福貴,今年收成好,穀價肯定大跌。”婦人說這句話時,拿眼睛瞟向屋外夜色。
“嗯。”老家夥應得不鹹不淡。
婦人沒來由的興奮,滿臉八卦氣色,細薄嘴唇翻動不停:“哎,大家有得吃的,照理說今年日子過得去,偏偏還有人拿糧送殷勤。江太平那個冤大頭,成天隻曉得埋頭幹莊稼活兒,婆娘在家曬穀子,鄰居江遠樹挑了兩擔穀子送過去,嘖嘖,恰好被五娃子看到。”
老家夥迴應語氣明顯帶著不爽:“江遠樹家中田地多,院壩卻小,萬一人家借用江太平院壩曬穀子呢?”
“你曉得個鏟鏟!沒有萬一可能,隻有一萬個肯定!聽說,前幾日趕集時,江遠樹站在百貨攤前挑選雪花膏,嘖嘖,粗魯漢子竟然幹這事兒,事出反常必有妖。昨天我遇到他婆娘,聞到一身汗味,倒是今日在太平婆娘身上聞到了雪花膏味道。”婦人嘴裏吐出一顆瓜子殼,一臉得意望向當家的。
嘉州盛行大男子主義,江福貴也不例外。此時,老家夥臉上浮起不耐煩神色,啞著嗓子訓斥道:“哎呀,莫說這些晦氣事兒,影響老子生意氣運,去,出門看看寧娃子來沒?他娘說今晚來談談賣糧事兒。”
婦人不情不願站起身,走到門口望幾眼,迴到桌邊坐下,繼續嗑瓜子,聊起灣底人家來。
“寧娃子真造孽,十二歲沒了老漢,老媽還殘疾,好在讀書在行,如今考上嘉州師範,以後就吃國家糧了,可惜他那短命老漢沒福氣啊!對了,福貴,等會人家來賣糧,你可得出高價,聽說寧娃子要賣了家中值錢東西,帶媽媽去縣城,邊讀書邊照看媽媽,哎,可憐,真的好可憐啊!”說到後麵,婦人竟然帶著哭腔。
老家夥歎氣一聲,悠悠道:“人情是人情,買賣是買賣,壓價是生意規矩,打點是人情世故,人情和買賣不能混為一談。你一個婦道人家,懂個屁,都像你這樣拿人情做生意,老子得賠個精光!你和周淑英關係好,明日去送送,悄悄送她兩百元錢嘛!”
夫婦倆正嘮嗑著,屋外傳來喊聲。
“福貴大叔,在家嗎?”
寧福貴嘴角翹起,輕輕掩上賬本。
婦人放下手中瓜子,隨即起身,扭著豐腴身子走到門口,欣喜道:“寧娃子,哦,不,小先生,你來了啊,福貴大叔正等著呢!”
江寧進屋來,客氣致謝一番。
婦人拉著少年桌邊坐下,捧起瓜子,硬往他手裏塞。
江寧推卻幾下,見嬸子實在熱情,隻好雙手接住,隨後放到桌上,隨手撚起一顆,用手指將其捏破,再慢條斯理剝開瓜殼,往嘴裏遞送飽滿瓜粒兒。
江福貴一臉愜意,兩眼放光,靜靜等待一筆大生意。
“叔,嬸,我媽向您們說過,今兒稻穀已曬幹進倉,後天師範學校開校,明日我娘倆就得提前趕去縣城,先尋出租屋住下。所以,今晚找您們商量稻穀價錢,明日過稱後,可以借用我家糧倉存放,也可運迴你家。”
江寧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未等自家男人開口,婦人快言快語問道:“寧娃子,你家豬、雞鵝這些家禽處理好沒?沒處理的話,嬸買下來,出高價,如何?”
江寧咧嘴露出白牙,輕聲道:“謝謝嬸,我媽已經處理完畢,三頭條子豬到年關就出欄,現在賣了太可惜,就請我家堂叔江援朝代養,說好過年宰殺後,一家一半,雞鵝這些,已經賣給了江太平家。”
婦人臉上明顯浮起遺憾神色,用力吐出一顆瓜殼。
“咳咳,說正事吧!”老家夥開腔。
接下來,一老一小談起糧食買賣價格。
“今年,苞穀與去年同價,沒啥說的。倒是穀子收購價較去年有所降低,八毛一斤的行情,你可以去草池糧站打聽。叔是生意人,不會欺騙你家孤兒寡母,還有,你家稻穀收割太早,空殼多,存倒是可以存,隻是明年不好賣,所以,價格還得再低一點。”
“叔,你直接說,多少錢一斤吧。”
“額……一斤五毛三分,合適,很合適了!”
“這價格太低,叔,一斤七毛八分,可以不?”
“不行呢,漲到五毛八分可以啦。”
“沒法賣呢,大不了就存著。”
“這樣吧,看著你爸生前與我交好的份上,我最多能出六毛三分,咳咳,你一家人都走了,灣裏最近不太平,偷雞摸狗之事時有發生,你就不怕……”
少年沉默了。
婦人及時插話:“寧娃子,嬸做東,就七毛吧。”
老家夥一聽,如同被踩了尾巴的貓,從座位上跳起來,手指自家婆娘,氣得說不出話來。
婦人豁然起身,雙手叉腰,怒目以對,氣勢洶洶。
少年突然很感動。
終究西風壓倒東風,老家夥敗下陣來,拿眼瞅著這位將來吃國家糧的同姓侄子,心中有了“今日種下梧桐子,明日收獲參天樹”的想法,遂露出淺淺笑容:“寧娃子,這次生意,叔肯定得虧,但是,你要記住嬸的好,可別忘了,我們是一家人!”
少年如聞天籟,驚喜有加,抬腿就往外跑,好像生怕老家夥反悔。管他將來咋樣,現在能賣個好價錢就成!
不料,剛跑出去幾步,肩上毛巾卻掉在地上,半大小子隨即折身迴來,彎腰抓起毛巾,朝夫婦二人露個笑臉,迅速跑走。
“叔,明天早點來過稱……”遠遠傳來喊聲。
老家夥站直腰杆,背朝門口,雙手叉腰,拿小眼狠狠瞪著自家婆娘,臉上布滿八月暴雨前的如墨烏雲,露出當家人的威嚴。
婦人自覺理虧,用豐腴身子撞撞男人,討好道:“哎呀,老頭子,莫慪氣,不過少賺點而已,就當存善積德嘛,嘻嘻,我給你端一盤花生,喝一杯二娃子帶迴來的瓶裝酒,咳咳,不過,僅今晚一次,以後不許喝酒。”
老家夥肉疼臉色這才有所緩和,嘖嘖兩聲咂嘴,暗懷欣喜,嘴上卻罵罵咧咧道:“周淑英家中穀子起碼一千二百斤,敗家娘們隨口一句就漲了七分,差不多九十塊呢,今晚一杯酒這麽值錢?兩杯行不行?”
“廢話!喝不喝?不喝拉倒!”
“喝,咋不喝?趕緊的,拿酒上桌!”
寂靜山村夜,灣頭人家傳出鄉曲小調,輕輕飄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