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雲初想到的這個治療方法,他是外國人發明的。


    以前江雲初學過一段時間,但是這個東西在醫院裏是沒有辦法用的。


    如果非要給這個治療方法的歸類的話,那他這個屬於推拿的一種手法,但是又和傳統的推拿完全不一樣。


    因為江雲初畢業之後在醫院上班,搞的是中醫內科。


    中醫內科沒有推拿的項目,江雲初每天就是寫病曆下醫囑就累個半死。


    也沒有時間去給患者做推拿去。


    所以時間一長,江雲初就把這事給忘了。


    這是看到王茜楠這個精神狀態了,又要求不吃中藥,所以江雲初才又把這個想法給想起來了。


    這個方法名叫顱薦椎。


    是一種區別於傳統推拿的按摩方式。


    它講究的是,力量小,每次僅僅施加5g的力量,就可以。


    江雲初接觸這個手法的時候,發現這個手法很好的把內氣外發和按摩結合在一起了。


    既能夠減少發放外氣對施術者本身身體的損傷,又能夠加強治療的效果。


    一些傳統的推拿按摩點穴手法,最講究氣機的運用。


    這個就非常吃施術者的內力功力,需要長時間的練功,最起碼能夠達到內氣外放的狀態,才能夠把這個手法做的好。


    內氣外放,是一種治療手段。


    可以徒手,也可以用針,或者其他的做介質,比如鬆針,柏木做的點穴棒等等。


    在和患者有一定的距離情況下,通過內氣外放,隔空可以讓患者的穴位有酸麻脹重得氣的感覺。


    也可以直接灌氣,讓患者整體氣機通暢。


    但是這種的做法,對於施術者的損害非常大。


    有的人,通過一段時間的修煉,得到這個方法,就不停的給別人發氣治病,有損害但是不自知。


    等到發現問題的時候,世界上就沒有賣後悔藥的。


    但是顱薦椎呢,他既能夠達到這個通經絡的效果,又不會讓施術者發氣,這樣兩全其美的事情,江雲初當然喜歡了!


    而且剛剛學習顱薦椎這個方法的時候,那個老師就告訴江雲初,不要主動給患者發氣,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因為這個老師知道江雲初有這個功能。


    這老師是呂迴師父幫江雲初找的。


    就是怕江雲初不在自己眼皮底下,沒事就給人發氣,臭嘚瑟,傷了身體之本。


    所以讓江雲初學這個東西,就是為了讓江雲初手癢癢的時候,可以用這個方法,別嘚瑟。


    這不是說呂迴師父覺得江雲初不著調。


    因為修行人是有一個這種階段的。


    他到了一個境界之後,這個境界又不是特別的高,但是又具備了一定的能力。


    這就好像小孩子得到了一個新玩具,他就會一直玩,直到把這個玩具玩煩了,或者說這個孩子長大了,這才不會一直玩。


    這是一個比喻,有師父自然有師父給把關,不能等到江雲初玩夠了再說,這樣可能就會傷身體了。


    發外氣這都是小事。


    還有的比較有靈感,或者敏感的人,他修煉一段時間,就能夠看到一些別人看不到的,過去的也好,未來的也好,靈界的也罷。


    然後就開始亂說話,或者就直接覺得自己了不起了,開始給人看事了。


    弄一段時間,發現自己不靈驗了,那是因為精氣神被耗光了,所以就不靈驗了。


    他表麵隻是不靈驗了,但是內在消耗的精氣神,那已經是不可估量的了。


    所以萬望注意!


    “法術神通刀劍兵”最迷修行人了。


    天有三光日月星。


    人有三寶精氣神。


    守住精氣神,少泄露,多修行,進步就在一天天。


    說遠了。


    還是說迴來。


    因為有了能力手癢癢,這就得用。


    所以呂迴師父給江雲初使勁把關,說要是憋不住了,就用這個給別人治病。


    所以江雲初就學了。


    但是江雲初這孩子聽話,進步非常快,這個治療方法,沒咋用幾次呢,江雲初就跨過這個“玩玩具”的階段了,這也是這個方法逐漸被江雲初遺忘的原因。


    如今碰到這個患者,江雲初可以一用了。


    剛剛說了,顱薦椎是用一種很小的力量,去左右身體的力量。


    這個手法是一群外國人發明的。


    他的目的就在於調整人體的精神係統,筋膜的張力,以及血管的搏動,還有人體的唿吸。


    也有的管這個手法叫平衡術。


    意思是可以恢複人體狀態的平衡,旨在觸發身體的一些自我修複的機能。


    此理論也與中醫理論完全不同。


    他是建立在解剖學的基礎上的一種學問。


    依照人的骨骼構架,血管的走向,淋巴的排布來做手法的。


    而且手法不痛,不累人。


    其中有幾個係統和常用手法,可以慢慢介紹一下。


    比如他的一些解剖學上的規定。


    將人體分為,前側,後側,頭側,腳側,外側,內側,上方和下方。


    這個基本方向很重要,也是這個理論的基礎之一。


    它涉及到如何的讓你的手,在做手法的時候,往哪個方向輕輕使勁。


    前後上下就不詳細說了,這個應該都知道。


    說一下內側,內是指朝向身體中心方向的。


    外側,是離心方向的。


    這是一些基本的方向問題。


    另外它還有幾個位置比較關鍵。


    枕穴:枕外粗隆。


    翼穴:頂骨、顳骨、額骨與蝶骨交接處(兩側各一)。


    內髒:體內的非骨頭與肌肉的部分。如肝、心、肺等器官。


    筋膜:連接到內髒的結締組織。


    大魚際:大拇指基部肥厚的部分;


    小魚際:小指下方的肌肉則稱為小魚際。


    內旋:若將肢體向內旋轉,學企鵝走路時,雙腳就是呈外旋的狀態。


    外旋:與內旋相反。


    淋巴係統幫輔:任何促進淋巴液流動的治療技術皆可稱為淋巴幫輔。


    使用淋巴輔助的理論來自,暢通淋巴循環可移除有毒物質並促進抗體循環,的原理。


    這類技術最適合用在感染與中毒的情形。


    這是常用幾個位置,以及一些基本的係統。


    簡單了解一下,方便下麵的手法的開展以及下文的描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濟世凡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苓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苓安並收藏濟世凡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