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京迴來,在家歇了兩天,恆安到大伯世義家,把去南京的事,告訴大伯一聲。


    大伯聽了,嘖嘖歎息,不住地埋怨世德,“老 二 太張狂了,多好的機會,不知利用,一樁樁的惹事,把大半輩子等來的機遇,全都糟蹋了。”


    埋怨了一通,又問了些世德在那裏的情況,聽過之後,又是埋怨一通。


    恆安坐了一會兒,覺得無趣,便要迴去,臨走時,問了大伯一句,“大大,在南京時,俺二大提到過,說俺爺活著時,寫過一本書。不知這書現在還在嗎?我想看看。”


    大娘見問,趕緊插話說道,“唉,孩子,你爺走的時候,可是什麽也沒留下呀。


    “他當年迴來時,曾帶迴不少黃貨,為救你二大,黃貨全花光了,臨走時,幹幹淨淨的,什麽也沒留下,隻留下一堆爛石頭,還有幾卷破紙片兒,我沒舍得扔,就給放到櫃底下了;土改時,工作組來抄家,也沒稀罕要。


    “他寫的那卷書呀,在他臨走的那天,正趕上下大雨,讓雨淋濕了,還是我給收起來的,後來晾幹了,我就放在那堆石頭一塊,打了個包裹,放在櫃底了。”


    說著,大娘起身下炕,從櫃底找出包裹,打開給恆安看。


    恆安知道大娘誤會他了,卻又不便解釋,看看包裹裏,除了一堆石頭,幾卷畫軸,就剩下那部書稿了。


    書稿經過雨淋,粘在一起,像一塊幹土。


    大娘說,“你要是喜歡,就拿去吧。反正放在大大這裏也沒用,好歹這些東西,是你爺留下的,就給你吧。”


    恆安原本隻對書稿感興趣,見大娘說了這話,也不客氣,把包裹重新包好,帶了迴來。


    到了家裏,恆安重新把包裹打開,把裏邊的東西擺放到炕上,發現那堆石頭,竟是福建壽山田黃,總共二十多塊,有幾件雕件,其餘的是老坑原石。


    打開畫軸,暗黃的畫麵上,僅能隱隱約約看出圖案,落款有的是明人文征明的,八大山人的,還有幾幅已辨不清落款了。


    恆安對古玩並不熟悉,卻相信爺爺的眼力不會差的,便把田黃和畫軸重新包好,放進櫃裏,隻把書稿留在外麵。


    書稿經過雨淋、晾幹,因為沒有及時處理,現在粘結在一起,硬梆梆的,加上時間久遠,乍一看,像一塊土坷垃。


    恆安試圖掀開幾頁,不料稍一用力,就掀掉一塊兒,根本無法辨識上麵的字跡。


    焦慮中,恆安恍然記起,南門口有家裝裱店,他們經營古字畫裝裱,想必會有辦法處理這種東西。


    恆安來到裝裱店,向一位小師傅說明來意。小師傅告訴了他處理這種東西的辦法。


    迴到家裏,恆安找來酒精,照著小師傅的說法,用噴壺先把書稿的表層潤濕,待表層完全浸潤,再輕輕用指甲揭起。


    忙了幾天,總算揭起大半書稿,還剩下一半,粘連得厲害,已經無法揭起,恆安看看再無別的辦法,隻好放棄。


    揭下的書稿,也因浸泡時間太長,字跡洇散模糊,難以辨認。


    每天下班迴來,恆安都要取出書稿,對著模糊的字跡出神,推測每一個汙漬,原先是一個什麽字,再根據推測出的結果,聯係到下一處汙漬,該是什麽字。


    恆安像破譯密碼一樣,把推測出的句子,抄寫到一個筆記本上。程序異常瑣雜,工作想當艱辛。


    因為原稿是用文言寫成的,這就給破譯工作,帶來巨大困難。


    一天夜裏,恆安正在自己房間裏,破譯爺爺留下的書稿,二大娘推門進來。恆安那會正專注研究書稿,並沒理會二大娘進來。


    “你該結婚了。”二大娘在屋裏站了一會,見恆安並不理會她,便說了一句。


    “和誰?”聽完二大娘的話,恆安機械地抬起頭來,望了二大娘一會兒,木呆呆地問道。


    “和一個適合你的人。”見恆安兩眼發直,對結婚的事沒有一絲兒的性趣,二大娘有些生氣,說道,“不過你得自己去尋找。”


    見恆安仍沒有迴應,二大娘知道這孩子,對爺爺的書稿入了迷,便又說道,“你也看見了,恆富都結婚了。要是你覺得自己去找有些困難,我可以在工廠裏幫你物色一個。”


    不錯,恆富上周結婚了。由於家裏成分不好,在愛情的荒漠中,苦苦掙紮了三十多個春秋後,恆富終於草草結束了自己在尋愛路上的追求,和紡織廠的一個女工成了親。


    這門親事,是別人介紹的。


    新娘家庭出身好,苦大仇深,隻是左眼裏,像藏有一道永不幹涸的泉水,常年淚眼汪汪的,這就把她的左眼,弄得有些汙濁,雖不像恆富奶奶那樣的玻璃花眼,卻也算是女人身上的一個疵點。


    正因為這個原因,這姑娘年近三十,仍沒尋到一個如意郎君。


    恆富雖說家庭出身不好,人卻是英俊帥氣,姑娘就暫時忽視了政治方麵的考量,一咬牙,答應了這門親事。


    既然娘家屬於苦大仇深,嫁妝自然是提不得的,上周日,恆富騎著一輛自行車,從嶽父家,把新娘載迴家中,婚禮就算結束了。


    新娘手裏隻提著一個紅布包裹,包著兩件換洗衣服,算是出嫁的嫁妝。


    父親世義一看見新娘進屋,渾身就從頭涼到腳,一口咬定,說是時光正在輪迴,把他們甄家,又帶迴了很久以前的時代。


    那會兒,他們甄家也是不景氣,母親嫁到甄家時,也是一隻眼睛不好,結果就造成父母一生的痛苦,二人磕磕碰碰,一輩子沒有什麽幸福可言。


    隻是新婦已經進了家門,現在說什麽也沒有用了。


    婚禮是按照革命化的標準舉辦的,親戚們沒有一個人到場祝賀。恆富帶著新婦到二叔家送喜糖,小柳紅才知道,恆富結婚了。


    鑒於恆富的婚姻,小柳紅吃驚地預感到,恆安的婚事,大概也好不了哪兒去,所以今天晚上,趁恆安正在破譯爺爺的書稿,二大娘走過來,向他提起這事。


    “二大娘看著辦吧。”恆安望著二大娘,說完,又低頭研究書稿了。


    恆安的情況,看來比恆富要好些。


    首先,家庭出身好。雖說世德正在服刑,但當時的社會情況是,服刑人員的家庭,比其他家庭出身不好的人家要強一些;而一般的刑事犯罪,要比政 治犯和流 氓犯罪給家庭帶來的衝擊要輕一些。


    其次,恆安現在是黨員,政治上是可靠的;最主要的,小柳紅是廠裏的工會主席,又極會處事,人緣又好。


    這樣,在二大娘說服了廠裏最漂亮的姑娘之後,恆安的婚事,就提到了日程上來。


    姑娘姓楊,工人家庭出身,性情溫順,明事知禮,在和恆安接觸過一段時間後,雖然不十分滿意恆安的木訥,卻也挑不出小夥子什麽大的毛病,在小柳紅的極力撮合下,秋天裏,二人登記結婚了。


    婚後的日子過得挺平靜。


    第二年,兒子出生了。


    在這之前,大爺世義家的孩子們都成親了,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甄家的這一輩兒人,屬昌字輩。


    恆富給自己最先出世的女兒,起名叫昌豔。


    恆安想起自己童年的不幸,不想讓這種不幸在孩子們身上重現,給長子取名叫昌喜;又過了一年,次子出生時,就給次子起名叫昌樂;接著又給稍晚一些出生的女兒起名叫昌歡……


    如果不是三兩糧開始了,平淡的日子,或許會一直這麽過下去。


    事情來得有些突然。糧站供應的糧食,越來越少了。先是每天每人八兩糧,後來又變成了半斤,過了幾個月,就變成每人每天三兩糧了。


    一天吃三兩糧,就是說,一個人一天還吃不到一頓飽飯的定量,幾天之後,恆安就有些無發忍受了,身體很快消瘦下去。


    多虧妻子善於持家,每天極精確地從米袋裏,量出全家人一天的口糧,以便到了月底最後一天,米袋裏還能剩有全家人吃一天的口糧。


    妻子將一天的口糧舀出後,又均勻地分成三份,兩份少的,是用來早晚熬粥用的,一份稍多一點的,是留著中午做成半幹的米飯。


    恆安每天早起喝過一碗粥,像喝了一杯開水,推出自行車上班去了。


    剛到了學校,就覺肚子裏餓得發慌,兩腿虛軟,渾身無力,直冒冷汗,走上講台,無法大聲講話,悄聲細語的,像一個害羞的姑娘。


    恆安和妻子已經記不得,二人有多長時間沒有同房了?從前每過一段時間,二人都有那種強烈的欲 望,現在雖說長時間不在一起,卻一點那種想法都沒有。


    問題遠比想像要嚴重得多。長期的饑餓,人們身體消瘦,恆安和妻子身上開始浮腫了。


    城裏死人的事,也急劇增多了,每天都能看到成群結隊的出殯人群。人們塌腮凸眼,弓肩倔背,眼中充斥著哀怨,連哭泣的力氣,也喪失殆盡,無奈地送走死去的親人。


    大人有理性,無論怎麽饑餓難耐,總能控製著情緒,一個人體驗著苦楚;孩子們卻不行,腹中饑餓時,隻會哭叫著向大人討要。


    昌喜、昌樂的眼睛明顯圓大了,脖子越來越細,像鵝脖子,仿佛不需要費力,伸手就能把那細脖子攥在手裏。


    細脖子上頂著個大腦袋,有時恆安擔心,哪一陣風來,會把孩子的脖子吹斷的。


    剛出生不久的昌歡,更叫人心酸,因為饑餓,母親的奶 水明顯不足,無法讓孩子吃飽,不得不提早給孩子喂粥。


    孩子每咽一口粥,那粥就會在孩子細長的脖子上凸起一個小包,像蛇吞老鼠一樣,緩慢向下移動,憋得昌歡臉色發紫,直當粥入胃中,凸起的小包消失了,臉色才能恢複正常。


    恆安看得揪心。當初長子昌喜剛出生時,恆安就曾發誓,自己要擔起父親的責任,今生絕不讓自己的孩子,像自己的童年那樣受難。


    為了不讓自己忘記這一點,他給孩子們起了喜慶的名字。


    然而世事難料,如今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孩子們嗷嗷待哺的可憐樣兒,和自己的童年有什麽區別呀?


    恆安心裏一陣痛楚,覺得現在到了他當父親擔起責任的時候了。


    眼下最要緊的,就是讓一家人填飽肚子。


    以後的日子裏,恆安每天下班,就會騎上自行車,帶著籃子和鐵鏟,出城到郊外挖野菜。


    近郊的地方,野菜差不多被人挖光了,要想挖到足夠一家人填飽肚子的野菜,必須到更遠的野外才行。


    苣蕒菜、山芹菜、馬齒莧、山薺菜,見了就往籃子裏挖,直到籃子挖滿了,才載著迴家。


    迴到家裏,妻子摘出、洗淨,拿水焯一下,擰幹後,用刀剁碎,再放點鹽,團成菜團子,放到麵粉裏滾一下,放進鍋裏蒸一會兒,一鍋菜團子就做好了,足夠全家人吃一天。


    畢竟是野菜,麵粉極少,不耐餓,吃飽後,片刻的快 感,隻能維持一會兒,饑餓馬上就會迴來。


    到郊外挖野菜時,恆安看見田野裏的莊稼,長得挺好,收成也不錯。可是報上卻說,連年的自然災害,全國大部地區顆粒無收。


    秋天到了,農民開始收獲。


    天氣一天冷似一天,一當地了場光,大雪封山後,漫長的冬季裏,再想挖到野菜充饑,顯然已不可能。想到這一點,恆安心裏一陣恐慌。


    恐慌中,恆安想起饑荒到來前,在破譯爺爺的書稿時,曾見過一則案例,說是清朝有個叫錢五的江湖客,手持偽造的關文,詐行全國,竟然大富。


    一想到這一點,恆安怦然心動,覺得當此生死悠關之際,嚐試一下,冒些風險,也是值得的。


    上大學時,班裏一個同學愛好篆刻。恆安曾向那同學學過一段時間篆刻,同學還送他一套刻刀呢。


    下班迴到家裏,恆安找出刻刀,隻一個晚上,就製做出一份公文。


    看看沒有什麽紕漏,第二天一早,恆安到學校告了假,騎上自行車下鄉去了。


    到了二十裏堡公社,找到公社辦公室,恆安平定了一下心情,作了自我介紹,掏出兜裏的公文,遞給公社黨委書記。


    公社書記看是縣農科所派來的,隻是索要五十斤玉米,迴去做科研使用,便不多想,掏出筆,對來人說,“這樣吧,我給你寫個條 子,你到二十裏堡大隊,找王書記,讓他幫你解決。”


    公社書記說完,寫了一張便條,交給恆安,恆安接過便條,道了謝,騎車到了二十裏堡大隊,找到了大隊王書記,把便條遞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騙子世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滄浪船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滄浪船夫並收藏騙子世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