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
連雲棧道,鳳州以北借用故道,南段,從武關驛以南沿用古褒斜道,戰國時秦惠王伐蜀所經之棧道,漢張良勸劉邦燒絕所過棧道,皆指此。
這天一隊百餘騎兵到達鳳縣,其中一留短胡須略顯消瘦的男子望著群山心中發怵,他心裏在想:“從這裏進川是最好地點,但前提是蜀王守軍裝作看不見你。”
“大帥,咱們已經逛了半個月,進川道路金牛道、子午道、我們都已查看,除非陝西軍能飛過去,否則伐蜀絕無可行。”徐開澄在一旁勸解。
他對於劉平安想要伐蜀無法理解,陝西兵擊敗蜀王的軍隊毫無問題,可進川道路太過於險惡,騎兵用不上,步兵在群山窄道前行,太過於危險,蜀王軍隊用幾百幾千人就可以阻擋你數萬精兵。
劉平安沒迴答徐開澄的話,他望著群山發呆,心裏煩躁不已。劉平安當然知道徐開澄的話有理,但陝西軍麵對的形勢並不好。
王善輝跟林喬軍對峙,如果不出意外,一年或兩年林喬軍必敗,雙方不管是財力、軍力、凝聚力。都不在一個層次,林喬軍說好聽的掌握湖廣,但他對軍隊控製力不足,真正有戰鬥力的隻有自己麾下原四萬淮西兵。
而大燕國烏海對山陝虎視眈眈,短期內雙方不可能開戰,烏海雖然是個粗人,但他的臣子可不是傻子,跟陝西軍開戰得不償失,白白便宜王善輝。
現在不開戰並不代表以後不打,一旦烏海穩住山東,稅收就會源源不斷進入大都,要是烏海真的能掃平草原所有不服從的部族,嗬嗬...自己的結局可想而知。
四川卻不一樣,一旦陝西軍占領四川,大軍可以直接壓向湖廣,林喬軍要是能抗住王善輝當然好,要是扛不住,那麽陝西軍就會出川直接跟王善輝開戰,四川現在對於劉平安太過於重要。
“走,迴西安府。”
劉平安迴身上馬,甩了一下馬鞭驅馬返迴西安城,這半個月的視察讓他確定,從陝西進川強攻絕無可能,必須想其他法子,四川他勢在必得。
大都督府,劉平安迴家後看望了妻兒父母,爺奶,迴到書房自己動手沏了壺茶開始醞釀如何進川。
一張巨大的地圖鋪在桌子上,地圖上麵顯示著河西走廊,吐蕃,青海,劉平安認為既然從陝西過不去,那就學蒙古人。
1229年秋,蒙古宗王和重要大臣舉行大會,推選新大汗。大會爭議了40天,宮廷內有人恪守舊製,主張立幼子拖雷,反對成吉思汗的遺命。此時術赤已死,察合台全力支持窩闊台;拖雷勢孤,隻得擁立窩闊台。
經過與會貴族的再三敦促、勸進,窩闊台終於服從其父的遺旨,采納眾弟兄的勸告,繼承汗位,是為元太宗。
窩闊台當了大汗後,沒有跟諸王、異密商量,擅自從也可那顏諸子管轄下的軍隊中將亦魯該那顏的兄弟異密都刺帶寶兒赤及雪你惕部異密連同一千雪你惕部軍隊及二千速勒都思部人分給了自己的兒子二太子闊端。
在擁有了這三千戶軍民後,窩闊台又把\\\"整個河西地區分給他作封地,並把他和軍隊一起派遣到了那裏\\\"。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區區三千戶能有多強,其實不然,當時的蒙古強的可怕三千戶至少可以出三千騎兵,並且每戶蒙古包至少8匹戰馬和眾多奴仆,真遇到危險出一萬兵都有可能。
二太子闊端到達河西封地第一件事就是鞏固自己的封地,加強仆從軍。
1235年蒙古主力15萬騎兵開始了第二次西征,拔都任統帥,諸王子貴由、蒙哥等從征,因為各支宗室均以長子統率軍隊,萬戶以下各級那顏也派長子率軍從征,所以被稱為\\\"長子西征\\\"或\\\"諸子西征\\\"。
在東方,蒙古人也沒閑著分兵三路進攻南宋,想要一舉把整個世界吞下,闊端屬於其中的一路攻四川,他認為蒙古騎兵縱橫無敵,區區四川算得了什麽,結果讓他目瞪口呆,蜀地軍民誓死抵抗,加上山路崎嶇,強橫無比的蒙古騎兵根本派不上用場,仆從軍上去也隻是白白送死。
闊端也是個狠人,既然從這邊我進不去,那我繞路,闊端決定先占領吐蕃,在攻雲南,繞道攻四川,這樣我的騎兵就能派上用場了吧。
劉平安知道闊端第一次繞路攻四川失敗了,但也沒全失敗,主要是後來蒙古退兵引起的,就算那樣,闊端也一直打到成都平原才撤軍。
學習使人進步,劉平安決定按照曆史上成功人物的腳步走,但他有個問題,兵力不足,攻四川繞路至少需要上萬騎兵,山陝是自己的老巢,必須留有足夠的兵力護衛。
搖人,劉平安狠狠拍著地圖決定找外援分擔壓力,不管是雇傭,還是給予重利,繞路進攻四川自己不會出兵太多,更不會讓山陝兩地陷入防守壓力。
第二日總督府,當趕來的各總兵、參將,聽到劉平安進攻四川的計劃目瞪口呆,特別是號稱智多星的徐開澄,趴在地圖上死死盯著吐蕃。
“大帥,吐蕃雖然分裂百餘年,各自為政軍力不強,可一旦有外度入侵他們會不會團結起來對抗。”徐開澄看了一會地圖迴頭詢問。
“團結起來那不是更好,到時一舉擊敗吐蕃,省的各個擊破浪費時間。”
劉平安對於吐蕃軍隊的戰力毫不在意,時代已經變了,幾百年前吐蕃確實還行,現在,各部分裂嚴重,軍隊戰力更是低到令人發指,現在的吐蕃不比另一個世界宋朝末年的吐蕃強多少。
闊端攻吐蕃,前鋒二千蒙古本部騎兵打穿了整個藏地,自己的騎兵並不差,也不怕吐蕃集結大軍抗衡。
“大帥三思而行,我認為繞路伐蜀得不償失。”洪州站起來反對。
“我同意洪老哥的話,繞路風險大,雲南在大周時期就是孤立的勢力,現在大周沒了,雲南各部頭人,更不可能給我們讓路。”
“不讓路,那就殺一條路,我不管是誰,隻要擋住我的大軍都得死。”劉平安冷颼颼迴了一句,伐蜀勢在必得,誰勸他都不行。
連雲棧道,鳳州以北借用故道,南段,從武關驛以南沿用古褒斜道,戰國時秦惠王伐蜀所經之棧道,漢張良勸劉邦燒絕所過棧道,皆指此。
這天一隊百餘騎兵到達鳳縣,其中一留短胡須略顯消瘦的男子望著群山心中發怵,他心裏在想:“從這裏進川是最好地點,但前提是蜀王守軍裝作看不見你。”
“大帥,咱們已經逛了半個月,進川道路金牛道、子午道、我們都已查看,除非陝西軍能飛過去,否則伐蜀絕無可行。”徐開澄在一旁勸解。
他對於劉平安想要伐蜀無法理解,陝西兵擊敗蜀王的軍隊毫無問題,可進川道路太過於險惡,騎兵用不上,步兵在群山窄道前行,太過於危險,蜀王軍隊用幾百幾千人就可以阻擋你數萬精兵。
劉平安沒迴答徐開澄的話,他望著群山發呆,心裏煩躁不已。劉平安當然知道徐開澄的話有理,但陝西軍麵對的形勢並不好。
王善輝跟林喬軍對峙,如果不出意外,一年或兩年林喬軍必敗,雙方不管是財力、軍力、凝聚力。都不在一個層次,林喬軍說好聽的掌握湖廣,但他對軍隊控製力不足,真正有戰鬥力的隻有自己麾下原四萬淮西兵。
而大燕國烏海對山陝虎視眈眈,短期內雙方不可能開戰,烏海雖然是個粗人,但他的臣子可不是傻子,跟陝西軍開戰得不償失,白白便宜王善輝。
現在不開戰並不代表以後不打,一旦烏海穩住山東,稅收就會源源不斷進入大都,要是烏海真的能掃平草原所有不服從的部族,嗬嗬...自己的結局可想而知。
四川卻不一樣,一旦陝西軍占領四川,大軍可以直接壓向湖廣,林喬軍要是能抗住王善輝當然好,要是扛不住,那麽陝西軍就會出川直接跟王善輝開戰,四川現在對於劉平安太過於重要。
“走,迴西安府。”
劉平安迴身上馬,甩了一下馬鞭驅馬返迴西安城,這半個月的視察讓他確定,從陝西進川強攻絕無可能,必須想其他法子,四川他勢在必得。
大都督府,劉平安迴家後看望了妻兒父母,爺奶,迴到書房自己動手沏了壺茶開始醞釀如何進川。
一張巨大的地圖鋪在桌子上,地圖上麵顯示著河西走廊,吐蕃,青海,劉平安認為既然從陝西過不去,那就學蒙古人。
1229年秋,蒙古宗王和重要大臣舉行大會,推選新大汗。大會爭議了40天,宮廷內有人恪守舊製,主張立幼子拖雷,反對成吉思汗的遺命。此時術赤已死,察合台全力支持窩闊台;拖雷勢孤,隻得擁立窩闊台。
經過與會貴族的再三敦促、勸進,窩闊台終於服從其父的遺旨,采納眾弟兄的勸告,繼承汗位,是為元太宗。
窩闊台當了大汗後,沒有跟諸王、異密商量,擅自從也可那顏諸子管轄下的軍隊中將亦魯該那顏的兄弟異密都刺帶寶兒赤及雪你惕部異密連同一千雪你惕部軍隊及二千速勒都思部人分給了自己的兒子二太子闊端。
在擁有了這三千戶軍民後,窩闊台又把\\\"整個河西地區分給他作封地,並把他和軍隊一起派遣到了那裏\\\"。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區區三千戶能有多強,其實不然,當時的蒙古強的可怕三千戶至少可以出三千騎兵,並且每戶蒙古包至少8匹戰馬和眾多奴仆,真遇到危險出一萬兵都有可能。
二太子闊端到達河西封地第一件事就是鞏固自己的封地,加強仆從軍。
1235年蒙古主力15萬騎兵開始了第二次西征,拔都任統帥,諸王子貴由、蒙哥等從征,因為各支宗室均以長子統率軍隊,萬戶以下各級那顏也派長子率軍從征,所以被稱為\\\"長子西征\\\"或\\\"諸子西征\\\"。
在東方,蒙古人也沒閑著分兵三路進攻南宋,想要一舉把整個世界吞下,闊端屬於其中的一路攻四川,他認為蒙古騎兵縱橫無敵,區區四川算得了什麽,結果讓他目瞪口呆,蜀地軍民誓死抵抗,加上山路崎嶇,強橫無比的蒙古騎兵根本派不上用場,仆從軍上去也隻是白白送死。
闊端也是個狠人,既然從這邊我進不去,那我繞路,闊端決定先占領吐蕃,在攻雲南,繞道攻四川,這樣我的騎兵就能派上用場了吧。
劉平安知道闊端第一次繞路攻四川失敗了,但也沒全失敗,主要是後來蒙古退兵引起的,就算那樣,闊端也一直打到成都平原才撤軍。
學習使人進步,劉平安決定按照曆史上成功人物的腳步走,但他有個問題,兵力不足,攻四川繞路至少需要上萬騎兵,山陝是自己的老巢,必須留有足夠的兵力護衛。
搖人,劉平安狠狠拍著地圖決定找外援分擔壓力,不管是雇傭,還是給予重利,繞路進攻四川自己不會出兵太多,更不會讓山陝兩地陷入防守壓力。
第二日總督府,當趕來的各總兵、參將,聽到劉平安進攻四川的計劃目瞪口呆,特別是號稱智多星的徐開澄,趴在地圖上死死盯著吐蕃。
“大帥,吐蕃雖然分裂百餘年,各自為政軍力不強,可一旦有外度入侵他們會不會團結起來對抗。”徐開澄看了一會地圖迴頭詢問。
“團結起來那不是更好,到時一舉擊敗吐蕃,省的各個擊破浪費時間。”
劉平安對於吐蕃軍隊的戰力毫不在意,時代已經變了,幾百年前吐蕃確實還行,現在,各部分裂嚴重,軍隊戰力更是低到令人發指,現在的吐蕃不比另一個世界宋朝末年的吐蕃強多少。
闊端攻吐蕃,前鋒二千蒙古本部騎兵打穿了整個藏地,自己的騎兵並不差,也不怕吐蕃集結大軍抗衡。
“大帥三思而行,我認為繞路伐蜀得不償失。”洪州站起來反對。
“我同意洪老哥的話,繞路風險大,雲南在大周時期就是孤立的勢力,現在大周沒了,雲南各部頭人,更不可能給我們讓路。”
“不讓路,那就殺一條路,我不管是誰,隻要擋住我的大軍都得死。”劉平安冷颼颼迴了一句,伐蜀勢在必得,誰勸他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