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安又和安大鈞湊在了一起聊天,內容也跟此次金陵城危機有關,安大鈞很有陰謀家的思維,他的意思是王善輝定然起了心思,既然駐兵揚州城而不出,一定是想跟達然汗要點是什麽?


    而劉平安卻對此嗤之以鼻,王善輝說來說去也是東胡人的狗而已,他麾下那幾萬精兵對付一下訓練極差,沒有騎兵的大周江南軍隊還行,真要惹怒了達然汗,滅他輕而易舉。


    王善輝駐兵不敢前往金陵定然是擔心折損兵力,不是大周淮西精兵的對手,淮西兵是這些年朝廷用大量錢糧堆起來的強軍,不管是皇上還是林喬年都十分重視,根本不是江北和江南這些守備軍比得了的。


    王善輝要真不自量力覺得自己兵力強大前往金陵城跟淮西精銳決戰,不會有好果子吃,當年朝廷把最精銳的騎兵留給了陝西,但大周軍馬場的戰馬這些年都調給了兩淮,大周除了陝西路手裏還有一支十分強大的騎兵。


    安大鈞聽到劉平安如此說興奮起來了,急匆匆問道:那朝廷會不會反攻揚州。


    劉平安點頭迴道:當然,養兵一日用兵一時,隻要達然汗不增兵,光靠王善輝和那六千東胡騎兵打不過淮西精銳,別說揚州,以前失去的江北土地也能拿迴來。”


    “要是達然汗大量增兵呢?安大鈞眼睛瞪的溜圓,等著劉平安迴答。”


    “哎,要是達然汗大量增兵,達到三萬騎以上,朝廷有可能會再次遷都,金陵屬於大江下遊非常利於東胡人,對於缺少騎兵的大周來說,集結大周南方所有精兵在此開戰得不償失,還是早早遷往臨安府吧,那邊水網密布,大江寬闊,東胡人不拿下大周核心城池襄陽是過不去的。


    “還遷都啊,安大鈞喃喃自語,心裏很不甘,他對大周的未來憂心忡忡。


    大周都城金陵,朝堂上吵鬧不堪,遷都派認為金陵太不安全,應該立刻馬上遷都臨安府,而一些強硬派死命攔著,還遷都,神京洛陽沒了,現如今難道金陵城也要讓給東胡人,我大周竟然淪落至此。


    崇德帝焦頭爛額,她這段時間擔驚受怕,甚至私下瞞著朝廷官員讓京營帶太子南逃,後來淮西精兵到了金陵才命人追迴來。


    崇德帝現在對於大周軍隊失去了信心,六千東胡騎兵不光占領了揚州,更是蹂躪了整個集慶路,各地守備官軍都無可奈何,任憑東胡人殺戮大周百姓而不作為。


    “就算淮西精兵到了,又能怎樣?


    三萬淮西精兵對付王善輝和那六千東胡騎兵也許勉強可以,但萬一達然汗增兵你怎麽辦?在從兩淮調兵肯定不行,萬一大周精銳都在金陵跟東胡人對峙,其他地方如何防禦,特別是如今大周最重要襄陽等地,萬萬不能有失。


    遷都,再次遷都,崇德帝一想到還要遷都心裏就疼得難受,大周皇族被東胡人像攆鴨子似的四處奔逃,他算是丟盡了大周先祖的臉。


    馮道恩坐在家裏院子中一個木製板凳上雙眼無神,他擔任內閣首輔以來,大周越來越艱難,他不是沒努力過,舔著臉跟東胡人求和,卑微的跟個孫子似的,容忍王群搞風搞雨,四處填補大周的窟窿,結果花了海量金錢組建的軍隊竟然一觸即潰。


    “他麽的,特別是揚州守軍,被幾百東胡人攻了進去,讓全城百姓遭了殃,揚州啊,那可是朝廷錢糧重地,光揚州一處收的鹽稅就高達三百多萬兩,民間士紳商人的藏銀,更是一筆天文數字。就是把北方的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加一起一年都收不上來這麽多錢。


    雖說收鹽稅的地方可以換,但幾百年來都是如此,要重建鹽稅機製哪裏那麽簡單,朝廷鹽稅未來一定會減少很多,沒錢還怎麽支撐大周那條單薄的防線,靠王群賣官,拉倒吧,這次要不是王群四處賣官籌錢,江北和揚州也不會丟的一幹二淨。


    “父親,皇上叫您去皇宮,來的公公私下跟我說,皇上的意思是一旦達然汗增兵,就立刻遷都臨安府。


    哎,馮道恩點了下頭,起身穿戴整齊前往皇宮,皇上要遷都很正常,沒什麽大驚小怪,達然汗要是真的增兵,守衛金陵就毫無意義,也不可能盡調兩淮兵馬來援,跟東胡人打一場生死大戰,不值得,大周輸不起。


    崇德帝跟馮道恩商議之後,開始等待達然汗下一步動作,也沒光等待,淮西兵馬在總兵官沈之餘帶領下開始緩緩向揚州壓去。


    如果達然汗不前來增援,那就跟王善輝和東胡六千騎兵打一仗,輸了收拾行囊往臨安府跑,贏了就一鼓作氣收複淮水以南地區,至於淮河對麵的土地,不要了。


    揚州城,聽到大周軍隊壓了過來,東胡萬夫長托克帖木兒聲嘶力竭的要求王善輝出兵跟大周淮西精兵野戰,他們的軍隊加在一起將近三萬,而大周也才三萬人,此戰有很大幾率會獲勝。


    王善輝心裏冷笑:淮西兵乃是大周僅次於陝西邊軍的強兵,這次來的光騎兵就超過七千,占到了兩淮騎兵的一半,那可都是精銳中的精銳,你們東胡人還真以為自己天下無敵,那麽強當初為何在西安城外上萬騎兵被甘肅鎮區區四千多騎打的潰敗,逃迴山西的不足四成。


    王善輝可不傻,麾下二萬精兵是他立身之本,打消耗戰絕不幹,沒有這兩萬人他是個屁,這次南侵占領揚州讓他發了筆財,得想辦法迴去繼續擴軍,在練幾萬精兵,要是達然汗允許,在擴大一下騎兵規模。


    王善輝有自己的心思,當然不會聽托克帖木兒的話,而是一邊準備撤退,一邊給達然汗送信,信中分析了兩軍形勢,一句話,不增兵我隻能撤退,我自己肯定打不過大周淮西兵馬。


    達然汗很糾結,他真沒想到,支援了王善輝六千騎竟然連大周的揚州府都打了下來,當初就應該多派些騎兵過去,並且要以自己人為主領軍,王善輝有能力,但膽子有點小,總想保存實力。


    最終達然汗還是沒有派兵,他手裏現在隻有兩萬王帳軍駐紮在大都附近,不能輕易離開,而其他軍隊要麽分散在各地駐軍維穩,要麽還在大草原上放羊呢,想再次集結大軍南下支援王善輝,時間也不夠,至於各地眾多的仆從軍,還是算了,去也派不上用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被迫當軍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冬天不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冬天不熱並收藏我在古代被迫當軍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