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混】
呂雉很早就進入了劉邦的生活,早到公元前214年。
當時的劉邦,不過是大秦帝國中一個極不起眼的小公務員,算不上個官,充其量是個吏。工作之餘,他遊蕩於沛縣街市,悠哉遊哉,漫不經心,把周遭一切都看在眼裏,卻又都沒放在眼裏。
他出門,頭上總愛戴一頂“亭長冠”。為做此冠,劉邦煞費苦心,派人專程到薛縣訂製。薛縣地方大不,製冠手藝倒是一流。冠以竹皮為骨,外裱漆麗,冠頂扁而細長,形如楚國貴族長冠。
冠是山寨版的冠,戴在頭上,一般人卻看不出身份。這讓劉邦十分受用,一副像我這種牛人,想找個人佩服一下,就隻能去照鏡子的神情。
這頂竹冠是他的鍾愛,一直帶在身邊。多年後他做了皇帝,閑暇時也要拿出來戴戴,以迴味當初在沛縣虛度的爛漫時光。
當年,他頭頂“劉氏冠”大搖大擺地出肉鋪進酒館,坐下便與友人放肆痛飲,喝大了就神侃胡聊,滿嘴跑馬車,或者吐一地,才不在意旁人用何種眼光打量他。
有兩家酒館的女老板與他熟識,並不向他催要欠下的酒賬,很多時候幹脆就免單。劉邦兜裏常常一個子兒沒有,窮得叮當都不響,卻從來就不缺對他好,與他曖昧溫存的女人。
沛縣的有頭有臉的人物既羨慕,又嫉妒,還有些驚訝,無法表達此等複雜的心情,隻能在心底頗有幾分酸楚地感歎:世上有幾個女人一生中沒有愛上過流氓!
沛縣城東門外,有一處泗水亭——劉邦混薪水的地方。
那時他有一個頭銜:泗水亭亭長。
這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差事,既不清閑亦無油水可撈。管轄的事務不大,卻相當繁瑣,今日接待官員,明日緝捕盜賊,後日為縣政府采買購物,還要傳遞文書,調節民事糾紛。
諸多細碎公務辦妥了應當應份,不受嘉獎;辦砸了,官員不滿,鄉親罵街,兩頭受氣。
這倒黴催的差事,老實巴交目不識丁的農民幹不了,富家子弟不屑於幹,唯有劉邦這等出身平民的半文盲幹得投入。
亭長,是劉邦平生第一份差事,這一年他已經35歲。
男人三十而立——中國人之口頭禪。立為立業,可無論三十而立,還是四十不惑,大多數人做工幹活,僅為了混一碗飯吃而已,何談立業?談不上也罷了,卻烏鴉嫌豬黑,自己活得比鬼火亮一點,還假裝太陽照別人。
說到立業,必說成家,所謂成家立業。二者實際並無關聯,無非是強調傳宗接代與養家糊口同等緊要。
劉邦的哥哥劉伯,便是“成家立業”之典範。此人早早地娶了妻,另立門戶,過著庸而又俗的小日子。
相形之下,劉邦很另類,人們看他的目光難免有些鄙夷。
可是,若要讓劉邦複製粘貼劉伯的人生,他恨不得一頭撞死。在他眼裏,劉伯的人生,無疑是千人一麵的鍾點人生:按點出生,按點長大,按點幹活,按點娶親,按點產子,循規蹈矩,傳宗接代,周而複始,宛如當了一輩子鍾點工。他們明白到什麽年齡該幹什麽,卻從沒想過自己愛幹什麽。
與其按鍾點消磨人生,不如過閑散隨意的日子,沒立業,但有飯吃,未成家,卻有女人。
家裏沒飯轍,劉邦便去大哥家蹭,一個人去孤單,還捎帶一幫狐朋狗友同往。去得多了,大嫂甩臉子,摔盆砸碗敲鍋鏟,再去,便是清鍋冷灶,熱水都喝不上一碗,搞得劉邦很尷尬。
哥們兒嘲諷他沒麵子,他也的確沒麵子,他這個小叔子在大嫂眼裏就是個沒正形的貨。大嫂用足以擊落蒼蠅的目光盯他一眼,眼中的內容是給他的評價:混吃等死。
潦倒之時,劉邦在街市閑蕩,弄點錢就上酒館孟浪飲酒。沛縣鄰裏見了無不撇嘴,瞧,這就是名副其實的浪蕩。
這個浪蕩兒讓父親劉太公失望透頂,小時候叫你念書,你光搗蛋,長大了,有手有腳有力氣卻不幹活,混到今日,你腳下的地在走,你身邊的水在流,你是一無所有。
劉老公氣得差點就改姓崔了,因為劉邦確實有一點賤。
兒時家裏湊錢供他上學堂,指望他將來奔個好前程,他卻隻知嬉戲玩鬧,哪裏讀得進去,四書不曾翻閱半本、五經不曾念過整段。
兒時也總有些美好時光。
那時,劉邦有一發小名叫盧綰,與他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在一所學堂念書,盧綰性情溫和,劉邦機靈好動。性情溫和之人,通常膽子就小,調皮搗蛋也躡手躡腳,放不開。
一日,二人下了學,路經一戶人家,劉邦見其屋簷下藏一蜂窩,便問盧綰:敢不敢捅?
你敢我就敢。盧綰說。
劉邦找來一根竹竿,輕捅蜂窩兩下,交給盧綰:我捅不動,你來,使勁。
盧綰當了真,接過兵器,重重一桶,無數馬蜂蜂擁而出,路人避之不及,皆被蟄傷。盧綰迴頭再看劉邦,劉邦早沒了影兒。
見劉邦跑了,盧綰才想到跑,臉上已被蟄了幾塊又紅又腫的包。
惹禍捅馬蜂窩之事不勝枚舉,盧綰始終跟在劉邦屁股後麵打轉,劉邦使壞,他也使壞,劉邦躲他也躲。二人形影不離,可謂手足情深。
情深歸情深,學業自然是荒廢掉了,劉太公望子成龍的夢想不幸破滅。
縱觀世間,所有望子成龍的人,都因為他們自己不是龍。劉邦心中非但沒有愧疚,反倒有些看不起父親。
那些慵倦的黃昏或者午後,劉邦在家躺著,在外晃著,在田邊蹲著,心裏自有一番想法。身邊人幹的正經事,他是瞧不上的。那種一眼即能望到頭的人生,沒有激情,沒有懸念,是純粹的昏昏噩噩。那些人溫飽之餘,腦中空空,劉邦卻有自己的偶像,這偶像便是戰國後期名揚天下的信陵君。
信陵君乃魏國國君魏昭王之子,堂下門客三千,來自社會各階層,三教九流應有盡有。
其中有些人頗講義氣,關鍵時刻,為信陵君拋頭顱灑熱血,成就了信陵君的名聲。
心中無偶像,人生便無榜樣。
一個時代沒有偶像,說明這個時代激情匱乏;一個人沒有偶像,證明此人心靈麻木。粉絲其實挺有福分,平淡日子裏有牛逼之人助你提神,生活興奮點也比沒偶像的人多一些。
信陵君便是劉邦心中的榜樣、興奮點、靚麗之星。有此榜樣在,對於廣大俗物的奚落、鄙夷和指責,劉邦根本就不在乎。一言以蔽之:雞爬到牆頭始終是雞,鳳凰落地依舊是鳳凰,鴻鵠已知燕雀弱智,又何必計較。
一切都無所謂,劉邦自顧自地混。
混是一個極高雅的詞,時至今日,不管幹大事做小事的人,口頭上總掛著它,或是謙遜或是自嘲。白領混職位,教師混職稱,學生混文憑,政客混官位,簡簡單單一個“混”字,飽含了無數艱辛與龐雜的社會人際關係。
話說榜樣的力量無窮,劉邦如偶像信陵君一般,結交各類朋友。他雖無偶像實力,卻有偶像氣度。有錢請客,沒錢也請客,絕不會在買單之際跑茅廁。
跟他一起混,你感到暢快、愉悅;聽他侃天說地,甚至讓人生出幾分莫名的豪邁。於是乎,與他一起廝混的人,愈發多起來,市井小徒、江湖人士、公務官員,五花八門。
公務官員中,有一人名叫蕭何,生於沛縣,長於沛縣,根基深底子厚,年長劉邦幾歲,打小沉迷讀書,卻沒讀傻,挑的專業也合適宜——律法。
在秦朝,要謀個一官半職,就得通律法,好比如今做股票炒房產要懂政策。此乃商鞅變法打下的烙印。
到秦始皇執政,推出一項治國新理念:“以吏為師”。意思是:政府職能部門的人員,還得肩負為人師表的職責。
為人師,自然有學問要授,這學問便是律法。自商鞅變法始,秦國就重視法製,法令苛刻且嚴厲。由此,普法教育必不可少。
熟通律法者,往往性情沉穩,邏輯思維強悍,蕭何亦是如此。他當上沛縣縣政府辦公室主任,是情理之中的事,此官職當時叫吏掾。
然而,一個熟通律法的吏掾怎麽和一個市井混混攪到了一起?二者儼然不登對。
劉邦不愛讀書,也極厭煩儒生。那些儒生,說話巨愛繞彎子,把耳屎叫做耵聹,把噴嚏稱為因鼻粘膜受損而引起的一種強烈帶聲的噴氣現象。
在劉邦看來,那些儒生皆是滿身書呆氣,說話不得要領,慣會紙上談兵。並且他們統一都姓莊,名字叫高雅。
伊索寓言裏有個《兩個壺》的故事,故事中,一隻陶壺對銅壺說:請你離我遠一點,不要靠近我。隻要你輕輕碰到我,我就會被碰碎,我怎麽也不敢靠近你。
這個故事是說,彼此相當,方可為友。可劉邦就是一隻銅壺,銅豌豆做的壺,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爛,一敲響當當;而蕭何是一隻陶壺,外在樸拙,內秀深藏。如此迥異倆壺親密接觸,卻未破碎,甚至連裂縫也未見一絲,是何道理?
刨根究底,皆因二人性情所致。劉邦豪爽,蕭何也豪爽。這與讀書多少,學問深淺並無關係,屬於上天賦予,胎中帶來,學也學不會,抹也抹不去。
性情相投之人,亦是前世緣分注定,不成夫妻,即成良友。無論成親成友,彼此總有閃光點被相互捕捉。
交往之中,劉邦對蕭何十分讚賞。其讚賞之情,可以詩表述——官不在高,懂法則行;學不在深,有韜略則靈,無豎儒之酸氣,無裝逼之惡習,談笑皆暢快,往來無障礙,可以喝大酒,悅心情。劉邦雲:蕭何何陋之有?
而蕭何看劉邦,也與常人截然不同。劉邦閑散慵懶,在蕭何眼中,是不屑與一般小民為伍;劉邦大言不慚,在蕭何看來,是胸中懷激情,心裏藏江河。心有江河之人,絕非池中魚。他莫名地生出一種預感:劉邦這隻小飛蝗,遲早會騰達。這感覺一經萌生,就再沒打消過。
結識蕭何之初,劉邦的生活一如往常,該吃吃該喝喝,依然是一副吊兒郎當誰都不尿的樣兒,行徑於沛縣街市,卓然不群。
有街市的地方必有人流,人流未必就痛,但一定很繁雜。人流中有富豪有窮鬼,有壯漢有婦人,有老朽亦有頑童。頑童在扭曲蜿蜒、青苔滋生的石板路上嬉戲打鬧,一不小心摔了跤,被趕集的外鄉人攙起;那些外鄉人通常挑擔背筐,見了親友,連聲招唿寒暄,笑爛了一張臉。拉拉扯扯去往狗肉攤,稱上兩斤狗肉,用荷葉包了,一同進到酒鋪中,買些散酒,把狗肉鋪在桌上,紛紛落座,吱溜一口酒,吧嗒一口肉,邊吃邊說些心裏話,慢騰騰的,直到散了集才分手。
中國有句老話:狗肉不能入席。沛縣恰恰相反:無狗肉不能成席。在沛縣的酒鋪桌上,總擺著一盤狗肉,一壺老酒,友人對座而飲,這景象仿佛紀錄片中的畫麵定格。
那時候,狗肉比豬肉昂貴,乃上等肉食。利益驅使,便有人以屠狗為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屠狗也能屠出名氣來,劉邦有一好友叫樊噲,便是沛縣鼎鼎有名的狗屠。
劉邦常去樊噲那裏買狗肉下酒,以饗口感。一時拮據,便去賒賬,樊噲是個痛快人,斷無小農意識,絕不錙銖必較,他從不記賬,哪筆賬清了,哪筆賬沒還,心頭沒數,倒讓劉邦有些汗顏。
汗顏也抵不住腹中食欲,口中味欲,麵子和肚子較勁,麵子總是輸。麵子這玩意兒虛無縹,不當吃不當喝,還不如一張擦屁股紙。天長日久,劉邦也坦然了,毫無心理障礙地去買狗肉、賒狗肉、看樊噲屠狗肉。
樊噲屠狗,技術超嫻熟。一條狗被他夾在兩腿之間,動彈不得;樊噲提刀便剜,隻消幾刀,便如剝花生殼般利索,將狗皮剝落下來拎在手上。旋即,臉上閃出一絲冷漠的笑。此刻,裸狗眼眶盈滿惶恐熱淚,戰栗哀嚎,繼而嗚咽幾聲,倒地而亡。
萬物皆有靈,狗也不例外,遠遠地便嗅到這位酷愛屠狗的彪悍哥,汪汪狂叫。一群狗仔隊偶遇樊噲,也不齊心,要麽嚇得癱軟,要麽群起攻之,最終皆成刀下亡魂。
與劉邦相比,樊噲孔武有力,盡管劉邦身長七尺八寸,一米八左右,但沒有樊噲結實。在劉邦看來,此君天生是當武將的好材料。果不其然,多年後他舉旗打天下,樊噲勇猛無敵,領銜大軍先鋒。而樊噲也並非隻是一員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夫,他粗中有細,細到謀士文臣所不及,當然,這是後話。
單說劉邦,既同政府官吏往來,又與市井屠夫為伍,著實令人費解。而劉邦自己心中有數,他要向偶像信陵君看齊,結交各路人士,無論上流官員,販夫走卒,平俗之輩,但凡脾性相投,皆可成為好友,甚至結為異姓弟兄。
因此,劉邦友人之多,來源之廣,有沛縣本地生人,亦有外來戶。
周勃,祖籍滎陽卷地,後遷徙沛縣。作為一個外來戶,地無一壟,田無一畝,何以為生?
周勃行於街頭,但見沛縣不少人家養蠶,養蠶需要蘆席,他便編席沿街販賣。為貼補家用,他又常去參加葬禮,在出殯隊伍裏充當吹鼓手,混幾個小費。
如此衰人,誰都瞧不上眼,唯獨劉邦看重。
在劉邦看來,周勃既有手藝,還懂樂器,堪稱多才多藝。而且,周勃膂力驚人,可拉硬弓。
史書雲:周勃“厚重少文”。他文化不高,年紀也比劉邦小很多,卻和劉邦一樣,瞧不上讀書人。這一點彼此頗為投緣,遂結成忘年好友。
哥混的不是日子,哥混的是人脈。這一點,劉邦頗有幾分自豪。可強中自有強中手,在沛縣,還有比劉邦混得更為風生水起的人物,這個人叫雍齒。
雍齒堪稱沛縣名流,全稱:沛縣著名流氓。打瞎子、罵聾子、酗酒滋事,傲氣得很。在他眼裏,劉邦根本算不上個玩意兒。
劉邦天生吃軟不吃硬,他不知道雍齒有什麽可牛的,倘若你真的牛逼,那我就是牛鞭。
不是冤家不聚頭,劉邦和雍齒碰到一起,難免擦出些火花。小抵牾引發大衝突,事情鬧大了,仇怨愈發深厚,碴架拚刀子在所難免。而雍齒敢在地麵上胡作非為,手下自然有一幫小弟,劉邦到底是惹不起的。
幸虧,在沛縣黑惡勢力圈裏,劉邦還有一個朋友王陵。王陵年長劉邦幾歲,劉邦稱他大哥。王陵既是劉邦的大哥,又與雍齒交好,他不想袖手旁觀,由著他們兩人打起來。
王陵尋了個機會,擺下一桌酒,約劉邦、雍齒一同赴宴。三人圍坐一桌,王陵從中調解勸和。
有酒好說話。
酒桌上,男人通常顯得比平時豪爽、通達。廢話大話,頭腦發熱的義氣話,如尿崩噴湧而出。末了,劉邦與雍齒握手言歡,絕定以後互相給個麵子。
所謂黑道,就是為麵子而活的一條道。吃了對方的虧,總要喊一句:這事兒若傳出去,我以後還怎麽混啊。不成,必須把麵子撈迴來,哪怕同歸於盡。此種思維,便是我們通常說的腦殘。
劉邦倒不是個好麵子的人,可在江湖飄,豈能不挨刀。黑道混得久了,難免要招惹些禍端,這就了少不了跟縣衙的獄吏打交道。
獄吏曹參,現稱看守所所長,與劉邦碰撞幾迴後,倒喜歡上了劉邦。
曹參亦是性情耿直之人,他看中劉邦的慷慨和豪氣。一來二去,倆人圍棋般黑白結合,結成朋友。
自此,劉邦混跡於黑白兩道,生活愈發多姿。恰在之時,蕭何急匆匆奔來,通報他一個消息:沛縣衙門要對外招聘公務員。
一般的事情,下苦力的事情,劉邦從來不屑一顧。做官他倒是有些興致,混官場和混社會,終究不同。
接下來,事情十分順利,蕭何作為縣政府辦公室主任,也主管人事工作,經他操作,劉邦很容易便聘上了,任沛縣泗水亭亭長。這是中國社會沿襲了千百年的一個特點:有人好辦事。
秦製,十裏為亭,十亭為鄉。十裏大約兩百多戶人家,亭長相當於鄉鎮一級的幹部。官職藐小,且是試用,可好歹算個有臉的差事。可是,劉邦上任沒多久,就出了一檔子事兒,險些讓他丟官坐牢。
【二、夢中婚】
當上亭長的劉邦還是劉邦,性情依舊,風采依舊,豪爽的做派依舊。
沛縣來來往往的官員,都乘坐馬車。每一次,馬車都要經過泗水亭。駕車的車夫叫夏侯嬰,年輕英俊,相貌堂堂。作為政府官員的司機,夏侯嬰到了泗水亭,便要與劉亭長喝上幾盅,拉拉家常,閑侃一番。
劉亭長極熱情,像款待官員一樣款待官員的司機。
當時的劉邦,雖是個低級公務員,可身份總比一個司機體麵。但他心裏從沒小瞧過夏侯嬰。他的率真性情,讓夏侯嬰既受用又歡喜。
世上太多的人目光短淺,隻看他人現狀不想其未來。當個財務經理就以為自己擁有了天下財富,自持見識廣博,實則鼠目寸光,終究淪為豬狗之輩。
他們哪裏知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自然規律。
性情決定眼光。事實證明,劉邦眼光開闊。夏侯嬰雖是個司機,但頭腦靈活,機敏幹練,心裏鬼點子多如牛毛。沒過多久,夏侯嬰便被選為縣吏,與劉邦一樣,成為試用期公務員。
夏侯嬰非常高興,跑到泗水亭與劉邦分享喜訊,性情中人,當樂則樂。二人嬉笑中抱成一團,摔起跤來。
哪知樂極生悲,劉邦一失手,竟把夏侯嬰給摔傷了。
這本不是算個事,朋友嬉鬧而已。孰料旁觀者中有一小人,將此事報了官。這一舉報,事情性質陡然而變。
按秦律,打傷縣吏,必須坐牢。若是官吏傷人,等於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劉邦被捕,在問訊過程中,死不認賬。他很清楚,一旦招認,受牢獄之苦不說,亭長的差事篤定是丟了。差事丟了固然也不要緊,要緊的是丟了當亭長的感覺。
這感覺當從劉邦真名說起。
劉邦當時並不叫劉邦,而叫劉季。
“伯、仲、叔、季”四字,乃兄弟排行的稱唿。老大為“伯”,老二為“仲”,老三為“叔”,老四為“季”。因而,父親同輩中年齡較大的人稱為伯伯,小點的稱為叔叔。
隻有平民才沒名字,如此算來,劉邦就叫劉老四。
一個卑微平民,做了一方的亭長,吃皇糧,佩武器,有部下,猶如城管。盡管今日民間流傳一句話:鼠輩若有後,男為城管女為娼。但在當時,劉邦卻有一種威風之感。若失去這職務,威風之感喪失,亭長冠也沒法戴了。
因而,劉邦拒不招認。接下來就看夏侯嬰怎麽說。
夏侯嬰果然義薄雲天,一口咬定不是劉邦傷了他。
結果,夏侯嬰被勞教一年,身上的肉被竹板打爛,吃苦受痛,卻始終不改口。
一年後,夏侯嬰出獄,仍做公務員,劉邦還是劉亭長。
這事兒讓倆人的情義愈發深厚,也讓劉邦清楚看到自己的現狀,雖當了官,卻是芝麻官,做了幹部,卻是基層幹部。好比現如今有車有房,車是電瓶車,房是廉租房,一樣是個無權無錢的小混混兒。
在劉邦頭上,壓著一層又一層,峰巒疊嶂的權威。此時的他,心裏向往什麽自己也說不清。直到有一天,他到國都鹹陽出差,看到一場震撼眼球及心靈的大型現場直播,他的向往才脫口而出。
那是秦始皇的巡遊出行的場景。儀仗衛隊接天蔽日,旌旗揮舞,馬蹄錚錚,鋪天蓋地席卷而過,士卒宛如人的海洋,齊聲呐喊,巨大共鳴喚醒無限榮光,令聽者熱血翻滾,汗毛沸騰。
秦始皇獨坐華美鑾駕中,自有一種至高無上的威儀。
恢弘壯觀的景象,讓劉邦眼裏狂噴驚歎號,豔羨景仰之情溢於言表,他脫口驚叫:大丈夫當如此也!
男人、大丈夫,就該混成秦始皇這般大富大貴大權威的樣子。這樣的人中之龍,活得偉大,想必死後也風光。
再想想自己,死後草草辦個喪事,請好友周勃混在出殯人家裏,奏上一曲鼓樂,而後,便被埋到一個狹窄、寒酸的經濟適用墳中。
如此一比,天上地下,秦始皇的氣派,怎能讓劉邦不心生向往。
向往不等於野心。隻能叫意淫。意淫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劉邦已42歲高齡,奔五的年齡,離半百一步之遙,他崇拜信陵君,羨慕秦始皇。但,現實中的他,能做什麽呢?
還是混吧,當一天亭長喝一天酒。他的生活仿佛就這樣無驚無險地延續下去了,不會波瀾起伏,甚至連石子擊中平靜湖麵掀起的一點漣漪都不會有。
可就在這一年,沛縣遷來一戶人家。這戶人家的到來,讓劉邦的生活有了新的色彩,也給他的人生帶來了一絲微妙的變化。
那戶人家的主人姓呂,人稱呂公。膝下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呂公一家,本是老牌兒的良民,在單父縣呂堌村安居樂業。從不惹事生非。可你不惹人,不等於別人不惹你。
史書記載,呂公從單父縣遷居到沛縣,是為了躲避仇家。具體什麽仇,民間傳說裏有演繹,說是離呂堌村不遠的桃花溪南岸,有一個黃家堡村,村裏有個姓黃的大戶。所謂大戶,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鬧市區有攤位,銀行裏有席位,股市中有座位,火葬場有床位的殷實之家。
這大戶家的公子瞧上了呂公的次女呂雉,前去提親,慘遭拒絕。大戶惱怒,便想陷害呂公。無奈之下,呂公隻好攜妻子兒女舉家遷移。
呂公這人,性情與劉邦有一些相像,也喜好交友。他的一位故交,如今當上了沛縣的縣令。
秦代官製,縣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分“令”和“長”兩個級別,大縣長官叫“令”,小縣長官叫“長”。縣令比縣長的級別高半截。由此可見,沛縣在當時是個大縣。
在大縣裏,有一把大的保護傘。呂公在此落腳安居,自然是放心的。縣令也沒忘了當年的情分,他大張旗鼓,為呂公擺下盛宴,接風洗塵。
呂公新家的廳堂裏,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操持宴會的是縣辦公室主任蕭何。他忙前跑後,招唿客人。
客人一個接一個地來,皆是沛縣的大小官吏,知道呂公是縣令老家來的故友、貴客。前來朝賀,當然不能空手,有錢的送錢,沒錢的借錢來送。
就在高朋滿座的時候,一個執事的衙役手拿一張名帖跑進來,高聲吆喝:泗水亭長劉季,賀錢萬!
這一嗓子比較驚魂,在場人都呆了。那時,一個縣令的實物工資是100石穀,按當時的糧食價格計算,每石為100錢。一萬錢,相當於縣令十三個月的實物工資。
一個亭長哪來這麽多錢?這職位撈不到油水啊,除非挖寶發了橫財。
疑問越叵測,答案往往越簡單。劉邦兜裏其實一個子兒都沒有。他純粹是蹭飯來的。這種聚會,明擺著是斂錢。不來,得罪縣令;來吧,又沒錢送。他那點菲薄的薪水,早就喝酒吃肉花光了。反正一無所有,索性開個玩笑,愛信不信,隨你們大小便。
常人做不出這事來,因為常人都愛麵子,把羽毛和名節看得比性命還重。大話一旦被戳穿,必會羞得無地自容。劉邦卻無所謂,戳穿就戳穿,老子反正沒錢,隻能送個驚喜。驚喜難道不算禮物麽?
蕭何了解劉邦,知道這小子又滿嘴跑馬車了。他忙不迭向呂公解釋:此人叫劉季,一向愛說大話好開玩笑,您老可千萬別信他的話,他說賀錢一萬,沒準兒一個子兒也沒有。
呂公很慈禧很大度的笑了,他第一眼就喜歡上了劉邦。
秦末漢初,流行看相。在當時是一種時尚,凡精通相術之人,都顯得很牛。
呂公即是牛人中的一個,他仔細地打量了劉邦。
此人胸部挺直,脊背硬朗,堪稱挺拔,皮膚也未經風吹日曬,想必很少幹農活。
在呂公看來,劉邦絕非凡夫俗子,將來必成大器。
他樂嗬嗬的,將劉邦讓進廳堂,並且請他坐在上首。此禮遇很高,由於來客甚多,蕭何早有言在先:凡賀禮不滿一千者,廳外就座。
劉邦一個大子兒不掏,倒坐到廳堂上首,這上哪兒說理去。
那些大小官吏,不明真相,又都長了一雙勢利眼,單知道劉邦送了一萬錢,便對他另眼相看,紛紛過來敬酒。
劉邦一點不局促,有酒便喝,有肉便吃,口若懸河,高談闊論,與來賓推杯換盞,如入無人之境。仿佛他和呂公是一對親兄熱弟。
宴席接近尾聲,呂公示意劉邦留下來。待到曲終人散,劉邦仍安坐原位。
四周靜下來,呂公像查戶口一般把劉邦家庭情況、自身情況、逐個問了一遍。劉邦一一答了,他摸不清呂公到底要幹嘛。
呂公也不說名,隻滔滔不絕地談起自己的看相之術。這讓劉邦更加糊塗,就是撒一萬泡尿來照,他也看不出自己的麵相貴在哪裏。
他這廂犯迷糊,呂公又開了口:我有一女兒,尚未許配人家,如你不嫌棄,就嫁與你做帚箕之妾。
這下輪到劉邦驚訝了。呂公是縣令故交好友,家底也算殷實,居然要把女兒嫁與他,而且不是做妻,是當妾,偏房。
莫非這老頭兒喝大了,我送他一個虛擬的驚喜,他還我一份扯淡的感動?
更讓劉邦驚詫地還在後麵。呂公起身,將他引入後堂,讓自己的夫人和女兒呂雉與他相見。
呂雉落落大方,沒有一點扭捏作態,舉手投足都透著一股爽朗勁兒。
她就是自己未來的老婆?劉邦如墜夢中。
結婚為何物?張愛玲說,結婚就是長期免費的賣淫。
此刻,劉邦倒也真嚐到了一點免費的甜頭。婚姻對他來說,實在是可有可無的,他並不像眾多俗人一般,為結而結,圖的是給父母家人一個交代,抑或是擔心老了沒人照顧,隨意湊合找個伴。
因此,他的生活曆來浪蕩,有女人給他一片愛,他就還人家一夜情。混到40來歲,業不立,家不成,既無妻室,也無未來,可謂“四大皆空”。
他的父親劉太公張口就罵:你個不成器的東西,如此廝混,連個婆娘都討不到,去給人家做贅婿算了。
此話夠損夠毒。
秦漢時期,贅婿和賤民是一個檔次。男人把姑娘娶迴家,天經地義;姑娘家把男人招贅做女婿,性質可就變了。同樣的婚姻,不同的名分,好比柚子與橘子雜交,搞出來的名種叫橙子,再不是以前的自己。
更殘酷的是,後來秦帝國修長城,征發的對象就包括賤民、罪犯和贅婿。
即便劉邦再無所謂,劉太公這番罵詞也免不了讓他心底隱隱作痛。他們父子之間的感情,也因此愈發淡漠。
如今,他要成親了,堂堂正正地成親,堂堂正正的娶妻。這是42年以來,他生活中最大的一樁喜事。
呂公原以為,劉邦這把年紀,早已娶妻生子了。他本意是把呂雉許給劉邦作偏室。沒想到,劉邦竟然尚未娶妻,呂公更為喜悅。
呂公喜悅,呂雉疑惑,她搞不清父親的意圖。
秦漢的婚俗,女孩子到了十五、六歲便一定要出嫁。可呂雉到了二十八歲還未嫁人。這仍與呂公相麵的愛好有關,他從呂雉的麵相認定,此女將來必會嫁給大富大貴之人。
因此,呂雉長大,呂公並不心急。一等再等,沒有合適人選,耗大的女兒年齡。在他們舉家來到沛縣後,沛縣縣令曾幾次提親,要娶呂雉,均被呂公婉言迴絕。
縣令也算一方有權有勢的貴人,與呂公交情也厚,可呂公仍然看不中,獨獨相中了劉邦。不禁讓人感慨:炒股當學呂太公——隻做長線,不賺則已,賺就賺個盆滿缽滿。
呂雉則是不嫁則已,一嫁驚人。父親居然把她嫁給一個貧困的小吏,就因為這小吏長了一副將來要發達的麵相。她沒有選擇,也無法選擇。父親的意思是,你安心嫁,你的未來不是夢。
從古至今,在中國,婚姻就是一個女人的歸宿。未來到底是不是夢,是噩夢還是美夢,隻有和對方過上了日子才知道。
呂雉像當時的許多女子一樣,遵從父母之命,在自己二十八歲這年,嫁給了年長她十四歲的劉邦。
這一年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對我們來說,已經非常久遠。不過是曆史長河中的一個瞬間。而對劉邦而言,這是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他有了妻子有了家。
這一年,秦帝國也發生了大事。秦始皇下令,修築長城,西起臨洮,順黃河北至河套,傍陰山至遼東,世稱萬裏長城。
秦帝國在修築北部邊疆的防禦屏障,劉邦在沛縣豐邑中陽裏建設自己的小家。生活向他展開了新鮮的一麵,對呂雉而言,也是如此。可她沒想到,自己剛嫁過去,就挨了當頭一棒。
【三、折騰】
婚前,劉邦聲稱自己是單身,沒有妻室。對呂雉來說,這多少是一個安慰。丈夫老點就老點,起碼不用當妾。可當她邁進劉邦的家門,便躥出一個七、八歲大的小子管她叫娘。呂雉當場就懵了。
老姑娘也是姑娘,刹那間變成娘,是個女的都會驚詫、暈眩,繼而難堪。
那小子還真是劉邦的兒子,名叫劉肥。是一個姓曹的女人給他生的。這曹氏並沒與劉邦結婚,他們隻是在一起混混,說白了就是炮友、情婦,古時的喊法很文雅,叫外婦。
呂雉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嫁了個流氓。在她之前,他已經有過不少女人,曹氏僅僅是其中一個。
男人亂搞叫風流,女人亂搞叫淫蕩。男人有很多女人,是有本事的表現。呂雉再難堪再難過,也不得不接受現實。
她隻能相信父親的遠見卓識,隻能夫唱婦隨。當後娘就當後娘吧,日子總歸是要過的。
日子就是如此,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
自商鞅變法始,秦朝便立了一條法律:一戶人家中,若父親尚在,兒子也到了壯年,就必須分家自立門戶。如果不分家,便要負擔沉重的賦稅。
於是,劉邦的兩個哥哥,劉伯和劉仲婚後便自立門戶。
劉邦婚後亦是如此,他分得幾畝田,但依然不幹農活。地裏的事,家裏的事,都交由呂雉操持。
劉邦悠閑自在,掃帚歪了不抽,油瓶倒了不扶,還見天在家裏請客。
他和呂雉小窩,隨時都挺熱鬧。今日來了蕭何,明日來了曹參,後日又來了個編席匠,轉天屠夫登門,隔天一幫黑道頑主入室。剛消停兩日,司機夏侯嬰又來了。
呂雉眼花繚亂,不歇氣的接客待客。累雖累,而她性情爽朗,笑迎四方客,知冷又知熱,且釀得一手美酒。傳說那酒名為“桃花露”,比沛縣名酒“襄醪”的味道更醇厚。
那些兄弟見她隨和,也不見外,與她相處甚為融洽。他們稱劉邦為四哥,她自然就成了四嫂。
四嫂比劉邦的大嫂親切大方多了,這讓劉邦很有麵子。
呂四嫂不光擅於應酬,且有心機。對蕭何、曹參、夏侯嬰她是敬重的,對席匠周勃和屠夫樊噲是放心的,對雍齒、王陵是既熱情又謹慎的。
不接客的時候,呂雉也很忙,她春播種、夏鋤草、秋收割,喂雞養牛。
來客一般樂了就走,唯獨樊噲不白吃白喝,常幫四嫂家幹些農活。這屠夫咋一看五大三粗,再一看膀闊腰圓,聊深了方知,此人頗有些見識,說話辦事都很實在。呂雉便把自己的妹妹呂媭嫁給了他。
清閑的夜晚,劉邦向呂雉講述自己的偶像信陵君,講述秦始皇出行的恢弘場景。他的這些向往,宛如一縷月光,特別明朗特別醇厚,暖了呂雉的心。
對呂雉來說,身邊的這個男人有些老,有些渾,甚至很窘困,但他心裏自有一番豪情。這豪情不是每個男人都有的,它既是濃烈的、狂放的,又是無形的、隱蔽的,不細品感受不到,像寶貝埋在土裏,一時看不到它閃光罷了。
不閃光的日子過得飛快,像忘記關的自來水。婚後第二年,呂雉為劉邦生下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就是後來的魯元公主。
有了女兒的劉邦,依然不安分。他時常鬧出些亂子,以點綴平淡的生活。這些亂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官府追查起來也是要躲的。劉邦從不犯怵,混社會是個體力活兒,講究四門功課:閃轉騰挪。他早已門門精通。
呂雉就鬱悶了。丈夫外出避風頭,一走幾天不見人,當妻子的怎能不擔憂。好在劉邦機靈,迴迴都能安然歸來。
這日,劉邦又避禍迴來。與往常不同,這一迴,他身後還跟著一個神頭鬼臉、眼珠亂轉的家夥,劉邦稱其為先生。
這位頗具神秘色彩的先生,呂雉以前從沒見過。他的名字也有些古怪,叫張耳。
更怪的是,劉邦對這個張耳比對自己親爹都客氣。一問才知,此人竟是當年信陵君三千門客中的一位。
門客這個職業比較滋潤,也分級別,低一級的溫飽不愁,高一級的食有魚,出有車。門客被豢養久了,心裏生出些內疚。俗話說,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可偏偏主人沒有災,無需出謀劃策,隻好白吃白喝,終日閑談。
門客又與寄生蟲相仿,主人完蛋,他們便無處吸血。張耳就是個例子。信陵君死後,他流落到屬陳留管轄的外黃,變為無戶口的盲流。
好在信陵君的名聲仿佛如今明星的臉,走到哪兒人家都認賬。不但認賬,還追捧。盲流也是信陵君門下流落出來的盲流,這就是品牌貨的威力。
外黃有一老富翁,看中這塊招牌,把自己守寡多年的女兒嫁給張耳,還搭上了一筆豐厚陪嫁。
錢財到手,張耳展開模仿秀,效仿當年信陵君,廣致天下門客。
劉邦外出避禍,聞此喜訊,馬不停蹄趕往外黃,投奔張耳。
能做偶像門客的門客,好比拜了大師的徒弟當師父。對劉邦來說,實在是一件興奮而欣慰的事情。
張耳也很慷慨:我這府邸,雖無銀磚,亦無琉瓦,更非白玉為堂金做馬,酒算不得上等酒,菜也不是宮廷菜,遠不及當年信陵君的輝煌,可吃飽喝足綽綽有餘,你踏實住,想住多久住多久。
劉邦很愜意,拜張耳為師,二人交情日益深厚。
這事讓呂雉對劉邦的認識更深了一層,他果然與一般居家過日子的宅男不同,起碼他愛折騰。
世上好多事都是折騰出來的,魚不折騰掀不起浪,虎不折騰當不了王,人不折騰就不會強。
此時,秦始皇也在折騰,盡管他已經很強,但還要更強。他尤其酷愛“統一”,統一度量衡,統一行車路,統一文字,統一言論,一切能統一都統一,除了方便麵。
劉邦44歲這年,秦始皇在鹹陽,以散布誹謗朝政言論的罪名,下令坑殺了460名儒生。
與此同時,帝國兩大重點工程啟動:一造阿房宮,二建驪山陵。
領導放個屁,下麵跑斷氣。兩大工程需要征發70萬人,各地官吏忙得不可開交。
作為基層幹部的劉邦,手頭的事情也愈發多起來。此時,他並不知天下將變。他按時上班,偶爾溜號,同友人喝酒嬉戲,與呂雉相敬如賓。充其量能拍一部韓國風味的輕喜劇《流氓小吏的幸福生活》,供家庭主婦打發時間。
然而,有的人終身平淡無奇;有的人,極少數的人,卻能生發出戲劇的光輝,這也是一種天賦。有天賦的人隻需要一個機會,他們平庸的現實便會被打破。
機會這東西猶如颶風,來時巨猛,去時超快,轉瞬即逝。它與巧合又是一對雙胞胎,總是結伴出行。公元前210年便有一個巧合,這一年,呂雉又給劉邦生了兒子,取名劉盈。也正是在這一年,秦始皇暴斃於沙丘。
【四、心理測試】
英國曆史學家阿克頓有句經典名言:權力必須受到製約,不受製約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
簡言之: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
現代德國心理學家日·弗洛姆補充:絕對權力不單導致絕對腐敗,還導權力擁有者的暴虐和瘋狂。
秦王嬴政,橫掃六國,席卷天下,達到權力巔峰,是為秦始皇。
皇權在握,便容不得半點不和諧之音,更容不得百家爭鳴。於是,焚書事件發生。焚書之後,嬴政又以封郎官為誘餌,把全國700名學子騙至鹹陽,全部坑殺。
兩起暴虐且瘋狂的事件,讓天下人領教了嬴政的專橫與自大。
自大之人,通常孤獨,孤獨之人,通常恐懼。好比一個人驟然暴富,便終日惶恐,擔心遭到算計、搶劫和謀害,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成功恐懼”症。
嬴政也並非自找不快。事實上,六國雖被征服,卻非口服心服,天下欲謀殺嬴政的人,層出不窮。單史書記載,便有多起——荊軻行刺、博浪沙突襲、蘭池遇險等等。
刺客每一次行刺,都在測試嬴政的心理承受力。
除此之外,民間還流傳多個八卦民謠,如始皇二十六年版的“阿房、阿亡始皇”;又如始皇三十六年版的“始皇死而地分”,以及同年秋天的“今年龍祖死”,意思是:今年秦始皇死。
這些民謠聽上去更像詛咒或預言。
嬴政的心理異常恐懼,也異常脆弱。但他工作不停,每日要批閱120斤重的竹簡奏章。甭說費腦,光動手就夠累的。
為了抵抗北方遊牧民族,他先派大將蒙恬前去剿滅,又下令修築長城,同時建造兩座豪宅——生前和死後的,生前是阿房宮,死後是驪山陵。
他過分操勞,導致身體每況愈下。他搞的三大工程,須征調大量民夫,其中大都是青壯勞動力,大量勞動力的抽調,勢必破壞生產力,生產力遭到破壞,國家經濟也如他的身體一般,一天比一天糟糕,這是一根惡性循環的鏈條。
終於,在公元前210年七月的某一天,嬴政暴斃於沙丘。
沙丘,地圖上也無法查到的小城。古址在今河北廣宗縣西北。地方雖渺小,來曆卻極不尋常。相傳,殷紂王曾在此地築台,命人馴養禽獸。
嬴政一生巡遊五次,最後一次,便是聽信的術士的卦辭:君上要出遊,或者遷徙,方可保住性命。
嬴政萬分恐懼,決定出遊,因為皇帝是沒法搬家的。
哪知這一去,先還無事,就在迴程途中一病不起,行至沙丘,魂歸地府。
魂歸了,肉身在。七月的沙丘,已有幾分燠熱,在趙高和李斯的嚴密護衛下,嬴政的遺體被轉入鑾車後麵的轀涼車中。
轀涼車實為古代空調車,閉之則溫,開之則涼。車中或有夏日置冰,冬日焚火爐的裝置也未可知。
總之,嬴政被轉入轀涼車的這一日起,就再沒露過麵。
沿途,出巡隊伍每經過一座城邑,照例有縣令率當地子民夾道跪地恭迎,山唿“萬歲”。而大小事務,均有趙高和李斯出麵代言,留守鹹陽的丞相馮去疾,派快騎送來的緊要奏章,也由趙高依嬴政諭旨批複。
一切如常,看不出半點端倪,誰也不知道,嬴政已然駕崩了。
人死如燈滅,皇帝也罷,平民也罷,死後皆是一把碎骨。一代雄主秦始皇,生前獨霸天下,死後照樣被人擺布。趙高、李斯秘不發喪,他也不能詐屍一般彈起來阻止。
秘不發喪的做法倒沒錯。一旦秦始皇暴斃的消息公諸於世,勢必造成兩個後果,一是人心亂,二是中央亂,合在一起就是天下大亂。
但國不能一日無主,可一山難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長子扶蘇,少子胡亥,到底立誰為新君?這是一個相當棘手又刻不容緩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皇帝大都多有個通病:擅搞國事,不擅搞家事。尤其在確定接班人的問題上,瞻前顧後,患得患失,拿捏不定。
嬴政亦是如此。他喜愛少子胡亥,有心立其為太子,卻又想到自己登基的情形,那時他年僅13歲,人小力量少,呂不韋和嫪毐趁機專權,差點兒釀成大禍。
胡亥同樣是個孩子。
因此,立太子一事,嬴政十分謹慎。殊不知,這一謹慎,此事便拖延下來,拖到自己身亡,被人鑽了空子。
鑽空之人,不是別人,就是資深宦官趙高。
趙高小時候很不幸,他的父親,早年犯了法,受宮刑;其母受到株連,被貶為奴婢,也不安分,自己砸了貞潔牌坊與人野合,生下了趙高兄弟幾個。
長大後,趙高進宮,沒在沉默中變態,就在現實中變壞。
壞人一般都有些能耐,不像老實人就占了一個老實的口碑。趙高的能耐是通曉刑法、精通權謀。
通權謀之人,尤其會來事兒。這一點頗討嬴政歡心,他命趙高當胡亥的老師,教其律法。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此三招屬上三路,趙高有下三路:拉攏、腐蝕、利用。
他像個精明的會計師,早打好了自己的算盤。牢牢抓住胡亥,待秦始皇歸天,便推胡亥上台。胡亥從小受他教導,對他言聽計從。胡亥稱帝,朝政諸事顯然都由他說了算。
他也必須如此,從宦官到帝師,一路並不平坦,他曾犯過重罪,被蒙毅削去了官職,並判處其死刑。幸虧嬴政寵幸,親自赦免,他才逃過一劫。
蒙氏家族與長公子扶蘇關係密切,自成一派;趙高與胡亥為一派,兩派對立,中間夾著丞相李斯。
嬴政身亡,返迴鹹陽途中,趙高便拉攏李斯,欲說服其合作,造一份盜版遺詔,擁立胡亥繼位。
李斯一聽此計,擰眉咬牙拍案驚叫:這豈是臣子該議論的事情!
趙高卻不驚慌,給李斯出了一道心理測試題:論謀略、論功勞、論德高望重、論長公子扶蘇的信任度,您和蒙恬比,誰的指數更強?
李斯登時泄氣。此題根本不用作答,他沒有一項能比過蒙恬。此題完全就是在挑戰他的心理。他這輩子,從始至終都在為仕途、官位忙活。為此,他不惜一切代價。
僅以同學會一事為例。當年,秦國攻打韓國之際,李斯的同學韓非來到秦國,向嬴政獻計獻策,其才華逼人,光耀炫目,李斯唯恐其成為仕途對手,遂贈韓非毒藥一包。韓非自知難逃,服毒自盡。
反觀如今的同學會,喝點小酒,唱點情歌,說點騷話,趁女同學彎腰之際,假裝撿打火機,偷瞄其乳溝,嘴臉之猥瑣,行徑之肮髒,心智未開之輩尤其熱衷此等聚會,下藥也是下春藥,誰能有李斯般氣魄,同學相見下毒藥?
榮華富貴在上,同學算個蛋,扶蘇算個蛋,二者皆可踩爛。
李斯從了趙高,與之合謀,逼死長公子扶蘇,擁立不到20歲的胡亥繼位。
20歲的胡亥,嫩如鮮藕,卻無法出淤泥而不染。父親留下的江山,這時節已是一個矛盾重重的爛攤子。
胡亥繼位,幹的頭等大事,便是把大部分修建阿房宮的勞役調去修建尚未竣工的驪山陵。他要讓父親舒舒服服地躺在超豪華的陵墓裏。這是孝道。
中國人講孝道,卻大多把情表在父母死後。無論與老人生前關係如何,在他們死後,兒女總要把戲做足,既慰籍自己心靈,又演給旁人看。
胡亥身為皇子,當然更要全情投入。
然而,秦始皇陵實在太可怕。皇陵建於驪山北麓,遠遠看去,一座高大巍峨的土丘聳立,土丘周圍是一座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四麵皆是氣勢恢宏的城牆。
建陵的石料用量十分驚人,成千上萬的人從渭河把北麵山上的石料運到75萬平方米的打石場,上萬隻鐵錘鑿擊石材,聲響震耳欲聾。
同時,還要燒磚造窯,建兵馬俑,運輸材料。如此之大的工程,耗去的勞動力,占了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
秦法規定,年滿20歲的男人,便要開始服勞役。秦帝國當時的總人口大約2千萬左右,算下來,服徭役和兵役的男子便有2、3百萬人。
不言而喻,當時全國各地都在征調民夫。命令從中央一級一級傳達下來。遠在沛縣的劉邦,也接到了命令。作為亭長,他的任務是征調500名民夫,將他們押送到國都鹹陽去。
臨行前,按官場慣例,同事、好友都要湊錢當盤纏。交情淺,送二、三百錢。蕭何與他的關係自然不同,出手便送了五百錢。
劉邦收拾妥當,告別呂雉,啟程上路。孰料,他這一去便闖下塌天大禍!
【五、潛龍勿用】
沛縣到鹹陽,幾千裏漫漫長路。道路艱險自不必說,路上縱使豺狼當道,疾風暴雨,山崩地陷也不能退縮停頓。這就像一款電腦遊戲,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目的地,否則就over了。
遊戲over可以關機,現實over則無法關機,最多隻能暫時不在服務區。可你不能老不在服務區,總要出來麵對。
這次押送任務的規定,劉邦當然是清楚的。若未按時到達,輕者入獄,重則砍頭。更令他頭疼的是,500民夫的隊伍中,還有幾十個剛從監獄裏調出來的罪犯,指不定路上會生出什麽幺蛾子。
但皇命不可違,在其位就得謀其職,若是瀆職,丟官事小,丟了性命就再也找不迴來。
劉邦以賭博的心態,押著500人深一腳淺一腳往前行。剛走兩天,便跑了幾個人,再走兩天,又跑幾個人。上了崎嶇山路,叢林密布,更是顧頭顧不上尾。那些民夫受了傳染似的,看見別人跑,自己也跑。幾天後,500人跑掉了一半。
劉邦瞅著剩下的二百五,一臉沮喪。你們也太不給麵子了。是,一路上咱們風餐露宿,夥食很差,可我對你們很仁慈很關照,別人押送民夫,都用繩子串起來,牲口似的一路栓著拉著走。我沒這麽做,我玩的是人性化押送。可我扔出去的是繡球,拽迴來的是抹布,這還沒出沛縣縣界呢,人就跑了一半。估計到了鹹陽,就剩我一個二百五了。
罷了,事已至此,索性破罐破摔。
這時,他們已到縣界邊上,一個叫豐西澤的地方。劉邦拿出所有路費,買了酒肉,請剩下的一幫民夫大吃大喝。
民夫們吃著喝著心裏直犯嘀咕,搞不懂劉亭長的想法。
酒過三巡,劉邦似醉非醉,提出一個精妙的問題:喝完這酒後,你們是願意跑啊,還是願意逃跑啊?
眾人都愣了。
半晌,有人反問,我們跑了,劉亭長你怎麽辦?
劉邦說,我逃跑。
此乃大實話,不逃跑又能怎麽樣,難不成自己趕赴鹹陽,伸長脖子給人砍。
大夥兒心裏也都清楚這一點,當即就有幾十個壯漢宣誓,我們不跑,我們要跟著劉亭長一起逃跑。
劉邦看看這幫人,大多是監獄裏調出的罪犯。一路上,他並沒把他們當犯人對待,反而特別照應。這些人都是直腸子,見劉邦如此仁義,便生了跟隨他的心。
再者說,他們本是囚徒,跑也不知往哪兒跑,因為上哪兒都是一個死。縱然到了鹹陽,修建驪山陵,估計最後也得累死。
不如讓劉邦給指條道,他說去哪裏,咱們就去哪裏。可此時劉邦自己也不知道該去哪兒。
還是繼續喝酒吧。眾人又喝了一會子,有的人已經跑了,有的人則爛醉如泥。待醉的人醒來,天色已晚。劉邦說,走。一幫人便義無反顧地隨他而去。
他們跌跌撞撞,不辨方向,像一群沒頭蒼蠅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劉亭長逃跑了!
那些被劉邦放跑的民夫,迴到沛縣說漏了嘴。縣令與劉邦的嶽丈呂公交情再厚,也害怕自己腦袋落地,趕緊派人去追捕。
去的人沿途搜了幾天,人影也不見一個。
此事非小事,是一起嚴重的政治事件,迅速升級為沛縣年度熱點新聞,名為“失蹤門”。
眾人議論紛紛,縣令破不了案,隻好遣差役把呂雉捉來過堂。
呂雉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差役窮兇極惡,鎖鏈套上她拉了就走。
家裏孩子哭成一團,兒子剛滿月,女兒也小,呂雉隻好讓年長些的劉肥把兩個孩子送到劉太公家。
到得堂上,呂雉才明白,劉邦這次又闖了禍,且是塌天大禍。別說他亭長當不成了,一家人的性命恐怕都難保。
可她能招供什麽?劉邦離家不歸,迴迴都像人間蒸發。這次更是無處尋無處覓。
縣令無計可施,隻好將她打入牢獄。
蕭何、曹參等人既焦急又擔憂。他們幫不了四哥,隻能幫幫四嫂。恰巧這時監獄裏出了事。
審訊呂雉的一個法吏,見其薄有二分姿色,便端了一副下流嘴臉,挑逗呂雉:丈夫棄家不歸,你尚風韻猶存,身心孤苦,何不出軌?
呂雉拒絕出演《廊橋遺夢》女主角,法吏心急,索性生撲。呂雉唿救,恰被獄吏任敖撞見。
任敖與劉邦也素有交情,喝過四嫂釀的酒,吃過四嫂做的飯。今日見到這幅場景,怒火直冒,衝上前逮住法吏,一通暴打。
亭長蹊蹺失蹤,獄吏打傷法吏,法吏調戲亭長夫人。怎麽這麽亂!縣令直喊頭痛,再鬧下去,不等中央砍我的頭,我就得被你們弄崩潰。
蕭何、曹參等人趁機出麵說情。縣令也懶得糾結,索性賣個人情,釋放了呂雉。
殊不知,他這一放,改變了呂雉的命運,更改變了劉邦的命運。
呂雉出獄,立馬派人尋訪劉邦的下落。
她娘家有兄弟,江湖有朋友。她的兩個哥哥,呂澤和呂釋之,加上劉邦的一幫舊友,展開人肉搜索。
這些人比縣衙差役能幹,真尋到了劉邦的蹤跡。
那日,劉邦等一幫人連夜出了沛縣境。起初並不知在何處落腳,後來一尋思,落腳之地既要隱秘,又不能離沛縣太遠。如此,方可和家人聯係上,生活才能保障。
走來走去,他們選定了一個地方,就在芒縣和碭縣之間的芒碭山中。
芒碭山穀幽林深,山勢陡峭,四周嶙峋怪石堆砌,蒼然蔥蘢,崢嶸紮眼。山間有涼意,劇烈清新,穿鼻過肺,洗了一腔汙穢;霧很薄,時而棉絮,時而細蟒,都是蠟筆塗的白。雲很暗,在頂上走,像一群灰衣流竄犯;樹很舊,幾百歲,滿眼肥綠比蒼老。偶聽溪流潺潺,極細極脆,水聲忽大忽小,欲捕捉其來路,一切又都消失無蹤了。
劉邦的一幫舊友,熟悉這山中的溝溝壑壑,他們在龐大的芒碭山中尋覓,最終在山澤中一個叫黃桑峪地方,找到了劉邦。
峪中長滿黃桑,路也更加崎嶇,沼澤感墊腳底走不穩,行半截短路也像長征,果然是一處隱秘的所在。
這麽快就與家鄉友人聯絡上,想必劉邦多少有些意外。他大概不知道,這得歸功於呂雉。
呂雉很清楚目前的局勢和處境。此時,秦始皇雖已駕崩,而秦法依然健在,依然嚴酷。丈夫若要逃脫罪責,唯一的辦法就是等待時機。
這時機要麽是二世胡亥赦免天下,要麽是天下大亂。不管是哪一種,有些事情是必須做的。
於是,呂雉做了兩件事,一件是聯絡劉邦舊友,往芒碭山中源源不斷地輸送各類物資,肉菜糧食兵器,應有盡有。這條保障線的人員、時間、路線,均由呂雉一手安排。數月過去,劉邦已經有點兒兵強馬壯的意思了。
第二件事,呂雉幹得更漂亮。她把劉邦本人以及“失蹤門”事件進行全麵包裝,炮製出一套自吹自擂又膾炙人口的故事。
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斬白蛇。
當日,劉邦等人逃跑,草叢中忽然躥出一條白色的巨蟒擋道,劉邦舉劍將白蛇斬成兩段。此時,他酒還未醒,又躺路邊睡了會兒。須臾,來了個老嫗,看到被碎屍的白蛇,老嫗立刻變成了周星星,撫蛇哭喊:小強,你怎麽了小強?逃跑者問怎麽迴事?老嫗哭訴,這白蛇是我兒子,他本是白帝,今日化作白蛇,不成想被赤帝之子所殺,如今我是白發人送黑發人啊。
哭訴完,老嫗化作一股煙飄散而去。
原來劉邦是赤帝之子。大夥兒很意外。
無論何種情況,人隻要一玩失蹤,就顯得神秘感,再加上神話般的故事渲染,自然讓人對故事的主角產生敬畏。
斬白蛇的故事,無非是想讓人相信,劉邦不是逃犯,他是受命於天的大人物。
一個故事不夠,再來一個配套的。話說呂雉帶著倆孩子在田間勞作,忽然來了個老頭,向她討水喝。喝完水,老頭對呂雉說,夫人之相,真是貴不可言。呂雉很高興,又請老頭給倆孩子看相,老頭肯定地說,一樣是貴人之相。
老頭說完就走,很快沒了蹤影。
呂雉甚至還編造了一個氣象預報。她說劉邦隱身在線的地方,常有彩雲籠罩。順著雲氣的方向,就能找到劉邦。
這些神神叨叨的故事最終變成了傳聞,且越傳越神。最後還被寫進史書。而在沛縣鄉親眼中,此時的劉邦神秘而陌生,想他時他在天邊,他已不是昔日的劉亭長,他是個傳奇。
事實上,劉邦此時的處境比任何時候都糟糕。他就是一個瀆職的逃犯,落草為寇,占山為王,兼具流氓、土匪雙重身份。
而呂雉有點石成金的包裝本領。她這一套,如今的傳銷瘋子和直銷騙子常用,圈錢行騙,首先要騙自己。明明前途無望,卻終日高唿要富強。好比過分自卑的人,往往盲目自大,這種欺人欺世的境界,可稱之為精神高潮。
劉邦當時有沒有精神高潮,無人知曉。落難之人給自己添點自信和希望也無可厚非,哪怕這希望薄如紙,輕如雪。
此時,蕭何很清楚如今天下的形勢。始皇亡,天下亂得像一桌潲水油火鍋,熱浪滾滾,什麽臭魚爛蝦都在翻騰。
於是,蕭何也把自己族人中的青壯年送上山,讓他們與劉邦共圖大計。
而劉邦卻無大計,他率領這支以犯人為主的隊伍,潛伏芒碭山數月,毫無作為。他很彷徨,不知該何去何從。
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也就罷了,處於米字路口更頭大。
以《周易》乾卦論,人事分為幾大階段: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飛龍在天、或躍在淵、亢龍有悔、群龍無首。是由陰到陽,由盛至衰的一個循環。
劉邦縱然是條龍,而他40多年的瞎混,交友也罷,當吏也罷,終歸是潛龍勿用。
現在,他被逼上芒碭山,矗立於潛龍勿用與見龍在田的臨界點上。盡管他還拿不定主意,但大勢如巨浪,驅動他去嶄露頭角。
對於一個從不循規蹈矩的人來說,喜逢亂世,恰是人生良機。
此時,秦帝國這艘巨輪在暗潮湧動中顛簸。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民是汪洋大海。但弓雖強,無箭枉然。民憤民怨再大,沒人帶頭反抗,永遠隻能敢怒不敢言。好在這年8月,終於有人射出了第一箭。
這一箭驚世駭俗,劃空而過,拉開了天下反秦的帷幕。
呂雉很早就進入了劉邦的生活,早到公元前214年。
當時的劉邦,不過是大秦帝國中一個極不起眼的小公務員,算不上個官,充其量是個吏。工作之餘,他遊蕩於沛縣街市,悠哉遊哉,漫不經心,把周遭一切都看在眼裏,卻又都沒放在眼裏。
他出門,頭上總愛戴一頂“亭長冠”。為做此冠,劉邦煞費苦心,派人專程到薛縣訂製。薛縣地方大不,製冠手藝倒是一流。冠以竹皮為骨,外裱漆麗,冠頂扁而細長,形如楚國貴族長冠。
冠是山寨版的冠,戴在頭上,一般人卻看不出身份。這讓劉邦十分受用,一副像我這種牛人,想找個人佩服一下,就隻能去照鏡子的神情。
這頂竹冠是他的鍾愛,一直帶在身邊。多年後他做了皇帝,閑暇時也要拿出來戴戴,以迴味當初在沛縣虛度的爛漫時光。
當年,他頭頂“劉氏冠”大搖大擺地出肉鋪進酒館,坐下便與友人放肆痛飲,喝大了就神侃胡聊,滿嘴跑馬車,或者吐一地,才不在意旁人用何種眼光打量他。
有兩家酒館的女老板與他熟識,並不向他催要欠下的酒賬,很多時候幹脆就免單。劉邦兜裏常常一個子兒沒有,窮得叮當都不響,卻從來就不缺對他好,與他曖昧溫存的女人。
沛縣的有頭有臉的人物既羨慕,又嫉妒,還有些驚訝,無法表達此等複雜的心情,隻能在心底頗有幾分酸楚地感歎:世上有幾個女人一生中沒有愛上過流氓!
沛縣城東門外,有一處泗水亭——劉邦混薪水的地方。
那時他有一個頭銜:泗水亭亭長。
這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差事,既不清閑亦無油水可撈。管轄的事務不大,卻相當繁瑣,今日接待官員,明日緝捕盜賊,後日為縣政府采買購物,還要傳遞文書,調節民事糾紛。
諸多細碎公務辦妥了應當應份,不受嘉獎;辦砸了,官員不滿,鄉親罵街,兩頭受氣。
這倒黴催的差事,老實巴交目不識丁的農民幹不了,富家子弟不屑於幹,唯有劉邦這等出身平民的半文盲幹得投入。
亭長,是劉邦平生第一份差事,這一年他已經35歲。
男人三十而立——中國人之口頭禪。立為立業,可無論三十而立,還是四十不惑,大多數人做工幹活,僅為了混一碗飯吃而已,何談立業?談不上也罷了,卻烏鴉嫌豬黑,自己活得比鬼火亮一點,還假裝太陽照別人。
說到立業,必說成家,所謂成家立業。二者實際並無關聯,無非是強調傳宗接代與養家糊口同等緊要。
劉邦的哥哥劉伯,便是“成家立業”之典範。此人早早地娶了妻,另立門戶,過著庸而又俗的小日子。
相形之下,劉邦很另類,人們看他的目光難免有些鄙夷。
可是,若要讓劉邦複製粘貼劉伯的人生,他恨不得一頭撞死。在他眼裏,劉伯的人生,無疑是千人一麵的鍾點人生:按點出生,按點長大,按點幹活,按點娶親,按點產子,循規蹈矩,傳宗接代,周而複始,宛如當了一輩子鍾點工。他們明白到什麽年齡該幹什麽,卻從沒想過自己愛幹什麽。
與其按鍾點消磨人生,不如過閑散隨意的日子,沒立業,但有飯吃,未成家,卻有女人。
家裏沒飯轍,劉邦便去大哥家蹭,一個人去孤單,還捎帶一幫狐朋狗友同往。去得多了,大嫂甩臉子,摔盆砸碗敲鍋鏟,再去,便是清鍋冷灶,熱水都喝不上一碗,搞得劉邦很尷尬。
哥們兒嘲諷他沒麵子,他也的確沒麵子,他這個小叔子在大嫂眼裏就是個沒正形的貨。大嫂用足以擊落蒼蠅的目光盯他一眼,眼中的內容是給他的評價:混吃等死。
潦倒之時,劉邦在街市閑蕩,弄點錢就上酒館孟浪飲酒。沛縣鄰裏見了無不撇嘴,瞧,這就是名副其實的浪蕩。
這個浪蕩兒讓父親劉太公失望透頂,小時候叫你念書,你光搗蛋,長大了,有手有腳有力氣卻不幹活,混到今日,你腳下的地在走,你身邊的水在流,你是一無所有。
劉老公氣得差點就改姓崔了,因為劉邦確實有一點賤。
兒時家裏湊錢供他上學堂,指望他將來奔個好前程,他卻隻知嬉戲玩鬧,哪裏讀得進去,四書不曾翻閱半本、五經不曾念過整段。
兒時也總有些美好時光。
那時,劉邦有一發小名叫盧綰,與他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在一所學堂念書,盧綰性情溫和,劉邦機靈好動。性情溫和之人,通常膽子就小,調皮搗蛋也躡手躡腳,放不開。
一日,二人下了學,路經一戶人家,劉邦見其屋簷下藏一蜂窩,便問盧綰:敢不敢捅?
你敢我就敢。盧綰說。
劉邦找來一根竹竿,輕捅蜂窩兩下,交給盧綰:我捅不動,你來,使勁。
盧綰當了真,接過兵器,重重一桶,無數馬蜂蜂擁而出,路人避之不及,皆被蟄傷。盧綰迴頭再看劉邦,劉邦早沒了影兒。
見劉邦跑了,盧綰才想到跑,臉上已被蟄了幾塊又紅又腫的包。
惹禍捅馬蜂窩之事不勝枚舉,盧綰始終跟在劉邦屁股後麵打轉,劉邦使壞,他也使壞,劉邦躲他也躲。二人形影不離,可謂手足情深。
情深歸情深,學業自然是荒廢掉了,劉太公望子成龍的夢想不幸破滅。
縱觀世間,所有望子成龍的人,都因為他們自己不是龍。劉邦心中非但沒有愧疚,反倒有些看不起父親。
那些慵倦的黃昏或者午後,劉邦在家躺著,在外晃著,在田邊蹲著,心裏自有一番想法。身邊人幹的正經事,他是瞧不上的。那種一眼即能望到頭的人生,沒有激情,沒有懸念,是純粹的昏昏噩噩。那些人溫飽之餘,腦中空空,劉邦卻有自己的偶像,這偶像便是戰國後期名揚天下的信陵君。
信陵君乃魏國國君魏昭王之子,堂下門客三千,來自社會各階層,三教九流應有盡有。
其中有些人頗講義氣,關鍵時刻,為信陵君拋頭顱灑熱血,成就了信陵君的名聲。
心中無偶像,人生便無榜樣。
一個時代沒有偶像,說明這個時代激情匱乏;一個人沒有偶像,證明此人心靈麻木。粉絲其實挺有福分,平淡日子裏有牛逼之人助你提神,生活興奮點也比沒偶像的人多一些。
信陵君便是劉邦心中的榜樣、興奮點、靚麗之星。有此榜樣在,對於廣大俗物的奚落、鄙夷和指責,劉邦根本就不在乎。一言以蔽之:雞爬到牆頭始終是雞,鳳凰落地依舊是鳳凰,鴻鵠已知燕雀弱智,又何必計較。
一切都無所謂,劉邦自顧自地混。
混是一個極高雅的詞,時至今日,不管幹大事做小事的人,口頭上總掛著它,或是謙遜或是自嘲。白領混職位,教師混職稱,學生混文憑,政客混官位,簡簡單單一個“混”字,飽含了無數艱辛與龐雜的社會人際關係。
話說榜樣的力量無窮,劉邦如偶像信陵君一般,結交各類朋友。他雖無偶像實力,卻有偶像氣度。有錢請客,沒錢也請客,絕不會在買單之際跑茅廁。
跟他一起混,你感到暢快、愉悅;聽他侃天說地,甚至讓人生出幾分莫名的豪邁。於是乎,與他一起廝混的人,愈發多起來,市井小徒、江湖人士、公務官員,五花八門。
公務官員中,有一人名叫蕭何,生於沛縣,長於沛縣,根基深底子厚,年長劉邦幾歲,打小沉迷讀書,卻沒讀傻,挑的專業也合適宜——律法。
在秦朝,要謀個一官半職,就得通律法,好比如今做股票炒房產要懂政策。此乃商鞅變法打下的烙印。
到秦始皇執政,推出一項治國新理念:“以吏為師”。意思是:政府職能部門的人員,還得肩負為人師表的職責。
為人師,自然有學問要授,這學問便是律法。自商鞅變法始,秦國就重視法製,法令苛刻且嚴厲。由此,普法教育必不可少。
熟通律法者,往往性情沉穩,邏輯思維強悍,蕭何亦是如此。他當上沛縣縣政府辦公室主任,是情理之中的事,此官職當時叫吏掾。
然而,一個熟通律法的吏掾怎麽和一個市井混混攪到了一起?二者儼然不登對。
劉邦不愛讀書,也極厭煩儒生。那些儒生,說話巨愛繞彎子,把耳屎叫做耵聹,把噴嚏稱為因鼻粘膜受損而引起的一種強烈帶聲的噴氣現象。
在劉邦看來,那些儒生皆是滿身書呆氣,說話不得要領,慣會紙上談兵。並且他們統一都姓莊,名字叫高雅。
伊索寓言裏有個《兩個壺》的故事,故事中,一隻陶壺對銅壺說:請你離我遠一點,不要靠近我。隻要你輕輕碰到我,我就會被碰碎,我怎麽也不敢靠近你。
這個故事是說,彼此相當,方可為友。可劉邦就是一隻銅壺,銅豌豆做的壺,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爛,一敲響當當;而蕭何是一隻陶壺,外在樸拙,內秀深藏。如此迥異倆壺親密接觸,卻未破碎,甚至連裂縫也未見一絲,是何道理?
刨根究底,皆因二人性情所致。劉邦豪爽,蕭何也豪爽。這與讀書多少,學問深淺並無關係,屬於上天賦予,胎中帶來,學也學不會,抹也抹不去。
性情相投之人,亦是前世緣分注定,不成夫妻,即成良友。無論成親成友,彼此總有閃光點被相互捕捉。
交往之中,劉邦對蕭何十分讚賞。其讚賞之情,可以詩表述——官不在高,懂法則行;學不在深,有韜略則靈,無豎儒之酸氣,無裝逼之惡習,談笑皆暢快,往來無障礙,可以喝大酒,悅心情。劉邦雲:蕭何何陋之有?
而蕭何看劉邦,也與常人截然不同。劉邦閑散慵懶,在蕭何眼中,是不屑與一般小民為伍;劉邦大言不慚,在蕭何看來,是胸中懷激情,心裏藏江河。心有江河之人,絕非池中魚。他莫名地生出一種預感:劉邦這隻小飛蝗,遲早會騰達。這感覺一經萌生,就再沒打消過。
結識蕭何之初,劉邦的生活一如往常,該吃吃該喝喝,依然是一副吊兒郎當誰都不尿的樣兒,行徑於沛縣街市,卓然不群。
有街市的地方必有人流,人流未必就痛,但一定很繁雜。人流中有富豪有窮鬼,有壯漢有婦人,有老朽亦有頑童。頑童在扭曲蜿蜒、青苔滋生的石板路上嬉戲打鬧,一不小心摔了跤,被趕集的外鄉人攙起;那些外鄉人通常挑擔背筐,見了親友,連聲招唿寒暄,笑爛了一張臉。拉拉扯扯去往狗肉攤,稱上兩斤狗肉,用荷葉包了,一同進到酒鋪中,買些散酒,把狗肉鋪在桌上,紛紛落座,吱溜一口酒,吧嗒一口肉,邊吃邊說些心裏話,慢騰騰的,直到散了集才分手。
中國有句老話:狗肉不能入席。沛縣恰恰相反:無狗肉不能成席。在沛縣的酒鋪桌上,總擺著一盤狗肉,一壺老酒,友人對座而飲,這景象仿佛紀錄片中的畫麵定格。
那時候,狗肉比豬肉昂貴,乃上等肉食。利益驅使,便有人以屠狗為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屠狗也能屠出名氣來,劉邦有一好友叫樊噲,便是沛縣鼎鼎有名的狗屠。
劉邦常去樊噲那裏買狗肉下酒,以饗口感。一時拮據,便去賒賬,樊噲是個痛快人,斷無小農意識,絕不錙銖必較,他從不記賬,哪筆賬清了,哪筆賬沒還,心頭沒數,倒讓劉邦有些汗顏。
汗顏也抵不住腹中食欲,口中味欲,麵子和肚子較勁,麵子總是輸。麵子這玩意兒虛無縹,不當吃不當喝,還不如一張擦屁股紙。天長日久,劉邦也坦然了,毫無心理障礙地去買狗肉、賒狗肉、看樊噲屠狗肉。
樊噲屠狗,技術超嫻熟。一條狗被他夾在兩腿之間,動彈不得;樊噲提刀便剜,隻消幾刀,便如剝花生殼般利索,將狗皮剝落下來拎在手上。旋即,臉上閃出一絲冷漠的笑。此刻,裸狗眼眶盈滿惶恐熱淚,戰栗哀嚎,繼而嗚咽幾聲,倒地而亡。
萬物皆有靈,狗也不例外,遠遠地便嗅到這位酷愛屠狗的彪悍哥,汪汪狂叫。一群狗仔隊偶遇樊噲,也不齊心,要麽嚇得癱軟,要麽群起攻之,最終皆成刀下亡魂。
與劉邦相比,樊噲孔武有力,盡管劉邦身長七尺八寸,一米八左右,但沒有樊噲結實。在劉邦看來,此君天生是當武將的好材料。果不其然,多年後他舉旗打天下,樊噲勇猛無敵,領銜大軍先鋒。而樊噲也並非隻是一員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夫,他粗中有細,細到謀士文臣所不及,當然,這是後話。
單說劉邦,既同政府官吏往來,又與市井屠夫為伍,著實令人費解。而劉邦自己心中有數,他要向偶像信陵君看齊,結交各路人士,無論上流官員,販夫走卒,平俗之輩,但凡脾性相投,皆可成為好友,甚至結為異姓弟兄。
因此,劉邦友人之多,來源之廣,有沛縣本地生人,亦有外來戶。
周勃,祖籍滎陽卷地,後遷徙沛縣。作為一個外來戶,地無一壟,田無一畝,何以為生?
周勃行於街頭,但見沛縣不少人家養蠶,養蠶需要蘆席,他便編席沿街販賣。為貼補家用,他又常去參加葬禮,在出殯隊伍裏充當吹鼓手,混幾個小費。
如此衰人,誰都瞧不上眼,唯獨劉邦看重。
在劉邦看來,周勃既有手藝,還懂樂器,堪稱多才多藝。而且,周勃膂力驚人,可拉硬弓。
史書雲:周勃“厚重少文”。他文化不高,年紀也比劉邦小很多,卻和劉邦一樣,瞧不上讀書人。這一點彼此頗為投緣,遂結成忘年好友。
哥混的不是日子,哥混的是人脈。這一點,劉邦頗有幾分自豪。可強中自有強中手,在沛縣,還有比劉邦混得更為風生水起的人物,這個人叫雍齒。
雍齒堪稱沛縣名流,全稱:沛縣著名流氓。打瞎子、罵聾子、酗酒滋事,傲氣得很。在他眼裏,劉邦根本算不上個玩意兒。
劉邦天生吃軟不吃硬,他不知道雍齒有什麽可牛的,倘若你真的牛逼,那我就是牛鞭。
不是冤家不聚頭,劉邦和雍齒碰到一起,難免擦出些火花。小抵牾引發大衝突,事情鬧大了,仇怨愈發深厚,碴架拚刀子在所難免。而雍齒敢在地麵上胡作非為,手下自然有一幫小弟,劉邦到底是惹不起的。
幸虧,在沛縣黑惡勢力圈裏,劉邦還有一個朋友王陵。王陵年長劉邦幾歲,劉邦稱他大哥。王陵既是劉邦的大哥,又與雍齒交好,他不想袖手旁觀,由著他們兩人打起來。
王陵尋了個機會,擺下一桌酒,約劉邦、雍齒一同赴宴。三人圍坐一桌,王陵從中調解勸和。
有酒好說話。
酒桌上,男人通常顯得比平時豪爽、通達。廢話大話,頭腦發熱的義氣話,如尿崩噴湧而出。末了,劉邦與雍齒握手言歡,絕定以後互相給個麵子。
所謂黑道,就是為麵子而活的一條道。吃了對方的虧,總要喊一句:這事兒若傳出去,我以後還怎麽混啊。不成,必須把麵子撈迴來,哪怕同歸於盡。此種思維,便是我們通常說的腦殘。
劉邦倒不是個好麵子的人,可在江湖飄,豈能不挨刀。黑道混得久了,難免要招惹些禍端,這就了少不了跟縣衙的獄吏打交道。
獄吏曹參,現稱看守所所長,與劉邦碰撞幾迴後,倒喜歡上了劉邦。
曹參亦是性情耿直之人,他看中劉邦的慷慨和豪氣。一來二去,倆人圍棋般黑白結合,結成朋友。
自此,劉邦混跡於黑白兩道,生活愈發多姿。恰在之時,蕭何急匆匆奔來,通報他一個消息:沛縣衙門要對外招聘公務員。
一般的事情,下苦力的事情,劉邦從來不屑一顧。做官他倒是有些興致,混官場和混社會,終究不同。
接下來,事情十分順利,蕭何作為縣政府辦公室主任,也主管人事工作,經他操作,劉邦很容易便聘上了,任沛縣泗水亭亭長。這是中國社會沿襲了千百年的一個特點:有人好辦事。
秦製,十裏為亭,十亭為鄉。十裏大約兩百多戶人家,亭長相當於鄉鎮一級的幹部。官職藐小,且是試用,可好歹算個有臉的差事。可是,劉邦上任沒多久,就出了一檔子事兒,險些讓他丟官坐牢。
【二、夢中婚】
當上亭長的劉邦還是劉邦,性情依舊,風采依舊,豪爽的做派依舊。
沛縣來來往往的官員,都乘坐馬車。每一次,馬車都要經過泗水亭。駕車的車夫叫夏侯嬰,年輕英俊,相貌堂堂。作為政府官員的司機,夏侯嬰到了泗水亭,便要與劉亭長喝上幾盅,拉拉家常,閑侃一番。
劉亭長極熱情,像款待官員一樣款待官員的司機。
當時的劉邦,雖是個低級公務員,可身份總比一個司機體麵。但他心裏從沒小瞧過夏侯嬰。他的率真性情,讓夏侯嬰既受用又歡喜。
世上太多的人目光短淺,隻看他人現狀不想其未來。當個財務經理就以為自己擁有了天下財富,自持見識廣博,實則鼠目寸光,終究淪為豬狗之輩。
他們哪裏知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自然規律。
性情決定眼光。事實證明,劉邦眼光開闊。夏侯嬰雖是個司機,但頭腦靈活,機敏幹練,心裏鬼點子多如牛毛。沒過多久,夏侯嬰便被選為縣吏,與劉邦一樣,成為試用期公務員。
夏侯嬰非常高興,跑到泗水亭與劉邦分享喜訊,性情中人,當樂則樂。二人嬉笑中抱成一團,摔起跤來。
哪知樂極生悲,劉邦一失手,竟把夏侯嬰給摔傷了。
這本不是算個事,朋友嬉鬧而已。孰料旁觀者中有一小人,將此事報了官。這一舉報,事情性質陡然而變。
按秦律,打傷縣吏,必須坐牢。若是官吏傷人,等於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劉邦被捕,在問訊過程中,死不認賬。他很清楚,一旦招認,受牢獄之苦不說,亭長的差事篤定是丟了。差事丟了固然也不要緊,要緊的是丟了當亭長的感覺。
這感覺當從劉邦真名說起。
劉邦當時並不叫劉邦,而叫劉季。
“伯、仲、叔、季”四字,乃兄弟排行的稱唿。老大為“伯”,老二為“仲”,老三為“叔”,老四為“季”。因而,父親同輩中年齡較大的人稱為伯伯,小點的稱為叔叔。
隻有平民才沒名字,如此算來,劉邦就叫劉老四。
一個卑微平民,做了一方的亭長,吃皇糧,佩武器,有部下,猶如城管。盡管今日民間流傳一句話:鼠輩若有後,男為城管女為娼。但在當時,劉邦卻有一種威風之感。若失去這職務,威風之感喪失,亭長冠也沒法戴了。
因而,劉邦拒不招認。接下來就看夏侯嬰怎麽說。
夏侯嬰果然義薄雲天,一口咬定不是劉邦傷了他。
結果,夏侯嬰被勞教一年,身上的肉被竹板打爛,吃苦受痛,卻始終不改口。
一年後,夏侯嬰出獄,仍做公務員,劉邦還是劉亭長。
這事兒讓倆人的情義愈發深厚,也讓劉邦清楚看到自己的現狀,雖當了官,卻是芝麻官,做了幹部,卻是基層幹部。好比現如今有車有房,車是電瓶車,房是廉租房,一樣是個無權無錢的小混混兒。
在劉邦頭上,壓著一層又一層,峰巒疊嶂的權威。此時的他,心裏向往什麽自己也說不清。直到有一天,他到國都鹹陽出差,看到一場震撼眼球及心靈的大型現場直播,他的向往才脫口而出。
那是秦始皇的巡遊出行的場景。儀仗衛隊接天蔽日,旌旗揮舞,馬蹄錚錚,鋪天蓋地席卷而過,士卒宛如人的海洋,齊聲呐喊,巨大共鳴喚醒無限榮光,令聽者熱血翻滾,汗毛沸騰。
秦始皇獨坐華美鑾駕中,自有一種至高無上的威儀。
恢弘壯觀的景象,讓劉邦眼裏狂噴驚歎號,豔羨景仰之情溢於言表,他脫口驚叫:大丈夫當如此也!
男人、大丈夫,就該混成秦始皇這般大富大貴大權威的樣子。這樣的人中之龍,活得偉大,想必死後也風光。
再想想自己,死後草草辦個喪事,請好友周勃混在出殯人家裏,奏上一曲鼓樂,而後,便被埋到一個狹窄、寒酸的經濟適用墳中。
如此一比,天上地下,秦始皇的氣派,怎能讓劉邦不心生向往。
向往不等於野心。隻能叫意淫。意淫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劉邦已42歲高齡,奔五的年齡,離半百一步之遙,他崇拜信陵君,羨慕秦始皇。但,現實中的他,能做什麽呢?
還是混吧,當一天亭長喝一天酒。他的生活仿佛就這樣無驚無險地延續下去了,不會波瀾起伏,甚至連石子擊中平靜湖麵掀起的一點漣漪都不會有。
可就在這一年,沛縣遷來一戶人家。這戶人家的到來,讓劉邦的生活有了新的色彩,也給他的人生帶來了一絲微妙的變化。
那戶人家的主人姓呂,人稱呂公。膝下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呂公一家,本是老牌兒的良民,在單父縣呂堌村安居樂業。從不惹事生非。可你不惹人,不等於別人不惹你。
史書記載,呂公從單父縣遷居到沛縣,是為了躲避仇家。具體什麽仇,民間傳說裏有演繹,說是離呂堌村不遠的桃花溪南岸,有一個黃家堡村,村裏有個姓黃的大戶。所謂大戶,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鬧市區有攤位,銀行裏有席位,股市中有座位,火葬場有床位的殷實之家。
這大戶家的公子瞧上了呂公的次女呂雉,前去提親,慘遭拒絕。大戶惱怒,便想陷害呂公。無奈之下,呂公隻好攜妻子兒女舉家遷移。
呂公這人,性情與劉邦有一些相像,也喜好交友。他的一位故交,如今當上了沛縣的縣令。
秦代官製,縣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分“令”和“長”兩個級別,大縣長官叫“令”,小縣長官叫“長”。縣令比縣長的級別高半截。由此可見,沛縣在當時是個大縣。
在大縣裏,有一把大的保護傘。呂公在此落腳安居,自然是放心的。縣令也沒忘了當年的情分,他大張旗鼓,為呂公擺下盛宴,接風洗塵。
呂公新家的廳堂裏,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操持宴會的是縣辦公室主任蕭何。他忙前跑後,招唿客人。
客人一個接一個地來,皆是沛縣的大小官吏,知道呂公是縣令老家來的故友、貴客。前來朝賀,當然不能空手,有錢的送錢,沒錢的借錢來送。
就在高朋滿座的時候,一個執事的衙役手拿一張名帖跑進來,高聲吆喝:泗水亭長劉季,賀錢萬!
這一嗓子比較驚魂,在場人都呆了。那時,一個縣令的實物工資是100石穀,按當時的糧食價格計算,每石為100錢。一萬錢,相當於縣令十三個月的實物工資。
一個亭長哪來這麽多錢?這職位撈不到油水啊,除非挖寶發了橫財。
疑問越叵測,答案往往越簡單。劉邦兜裏其實一個子兒都沒有。他純粹是蹭飯來的。這種聚會,明擺著是斂錢。不來,得罪縣令;來吧,又沒錢送。他那點菲薄的薪水,早就喝酒吃肉花光了。反正一無所有,索性開個玩笑,愛信不信,隨你們大小便。
常人做不出這事來,因為常人都愛麵子,把羽毛和名節看得比性命還重。大話一旦被戳穿,必會羞得無地自容。劉邦卻無所謂,戳穿就戳穿,老子反正沒錢,隻能送個驚喜。驚喜難道不算禮物麽?
蕭何了解劉邦,知道這小子又滿嘴跑馬車了。他忙不迭向呂公解釋:此人叫劉季,一向愛說大話好開玩笑,您老可千萬別信他的話,他說賀錢一萬,沒準兒一個子兒也沒有。
呂公很慈禧很大度的笑了,他第一眼就喜歡上了劉邦。
秦末漢初,流行看相。在當時是一種時尚,凡精通相術之人,都顯得很牛。
呂公即是牛人中的一個,他仔細地打量了劉邦。
此人胸部挺直,脊背硬朗,堪稱挺拔,皮膚也未經風吹日曬,想必很少幹農活。
在呂公看來,劉邦絕非凡夫俗子,將來必成大器。
他樂嗬嗬的,將劉邦讓進廳堂,並且請他坐在上首。此禮遇很高,由於來客甚多,蕭何早有言在先:凡賀禮不滿一千者,廳外就座。
劉邦一個大子兒不掏,倒坐到廳堂上首,這上哪兒說理去。
那些大小官吏,不明真相,又都長了一雙勢利眼,單知道劉邦送了一萬錢,便對他另眼相看,紛紛過來敬酒。
劉邦一點不局促,有酒便喝,有肉便吃,口若懸河,高談闊論,與來賓推杯換盞,如入無人之境。仿佛他和呂公是一對親兄熱弟。
宴席接近尾聲,呂公示意劉邦留下來。待到曲終人散,劉邦仍安坐原位。
四周靜下來,呂公像查戶口一般把劉邦家庭情況、自身情況、逐個問了一遍。劉邦一一答了,他摸不清呂公到底要幹嘛。
呂公也不說名,隻滔滔不絕地談起自己的看相之術。這讓劉邦更加糊塗,就是撒一萬泡尿來照,他也看不出自己的麵相貴在哪裏。
他這廂犯迷糊,呂公又開了口:我有一女兒,尚未許配人家,如你不嫌棄,就嫁與你做帚箕之妾。
這下輪到劉邦驚訝了。呂公是縣令故交好友,家底也算殷實,居然要把女兒嫁與他,而且不是做妻,是當妾,偏房。
莫非這老頭兒喝大了,我送他一個虛擬的驚喜,他還我一份扯淡的感動?
更讓劉邦驚詫地還在後麵。呂公起身,將他引入後堂,讓自己的夫人和女兒呂雉與他相見。
呂雉落落大方,沒有一點扭捏作態,舉手投足都透著一股爽朗勁兒。
她就是自己未來的老婆?劉邦如墜夢中。
結婚為何物?張愛玲說,結婚就是長期免費的賣淫。
此刻,劉邦倒也真嚐到了一點免費的甜頭。婚姻對他來說,實在是可有可無的,他並不像眾多俗人一般,為結而結,圖的是給父母家人一個交代,抑或是擔心老了沒人照顧,隨意湊合找個伴。
因此,他的生活曆來浪蕩,有女人給他一片愛,他就還人家一夜情。混到40來歲,業不立,家不成,既無妻室,也無未來,可謂“四大皆空”。
他的父親劉太公張口就罵:你個不成器的東西,如此廝混,連個婆娘都討不到,去給人家做贅婿算了。
此話夠損夠毒。
秦漢時期,贅婿和賤民是一個檔次。男人把姑娘娶迴家,天經地義;姑娘家把男人招贅做女婿,性質可就變了。同樣的婚姻,不同的名分,好比柚子與橘子雜交,搞出來的名種叫橙子,再不是以前的自己。
更殘酷的是,後來秦帝國修長城,征發的對象就包括賤民、罪犯和贅婿。
即便劉邦再無所謂,劉太公這番罵詞也免不了讓他心底隱隱作痛。他們父子之間的感情,也因此愈發淡漠。
如今,他要成親了,堂堂正正地成親,堂堂正正的娶妻。這是42年以來,他生活中最大的一樁喜事。
呂公原以為,劉邦這把年紀,早已娶妻生子了。他本意是把呂雉許給劉邦作偏室。沒想到,劉邦竟然尚未娶妻,呂公更為喜悅。
呂公喜悅,呂雉疑惑,她搞不清父親的意圖。
秦漢的婚俗,女孩子到了十五、六歲便一定要出嫁。可呂雉到了二十八歲還未嫁人。這仍與呂公相麵的愛好有關,他從呂雉的麵相認定,此女將來必會嫁給大富大貴之人。
因此,呂雉長大,呂公並不心急。一等再等,沒有合適人選,耗大的女兒年齡。在他們舉家來到沛縣後,沛縣縣令曾幾次提親,要娶呂雉,均被呂公婉言迴絕。
縣令也算一方有權有勢的貴人,與呂公交情也厚,可呂公仍然看不中,獨獨相中了劉邦。不禁讓人感慨:炒股當學呂太公——隻做長線,不賺則已,賺就賺個盆滿缽滿。
呂雉則是不嫁則已,一嫁驚人。父親居然把她嫁給一個貧困的小吏,就因為這小吏長了一副將來要發達的麵相。她沒有選擇,也無法選擇。父親的意思是,你安心嫁,你的未來不是夢。
從古至今,在中國,婚姻就是一個女人的歸宿。未來到底是不是夢,是噩夢還是美夢,隻有和對方過上了日子才知道。
呂雉像當時的許多女子一樣,遵從父母之命,在自己二十八歲這年,嫁給了年長她十四歲的劉邦。
這一年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對我們來說,已經非常久遠。不過是曆史長河中的一個瞬間。而對劉邦而言,這是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他有了妻子有了家。
這一年,秦帝國也發生了大事。秦始皇下令,修築長城,西起臨洮,順黃河北至河套,傍陰山至遼東,世稱萬裏長城。
秦帝國在修築北部邊疆的防禦屏障,劉邦在沛縣豐邑中陽裏建設自己的小家。生活向他展開了新鮮的一麵,對呂雉而言,也是如此。可她沒想到,自己剛嫁過去,就挨了當頭一棒。
【三、折騰】
婚前,劉邦聲稱自己是單身,沒有妻室。對呂雉來說,這多少是一個安慰。丈夫老點就老點,起碼不用當妾。可當她邁進劉邦的家門,便躥出一個七、八歲大的小子管她叫娘。呂雉當場就懵了。
老姑娘也是姑娘,刹那間變成娘,是個女的都會驚詫、暈眩,繼而難堪。
那小子還真是劉邦的兒子,名叫劉肥。是一個姓曹的女人給他生的。這曹氏並沒與劉邦結婚,他們隻是在一起混混,說白了就是炮友、情婦,古時的喊法很文雅,叫外婦。
呂雉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嫁了個流氓。在她之前,他已經有過不少女人,曹氏僅僅是其中一個。
男人亂搞叫風流,女人亂搞叫淫蕩。男人有很多女人,是有本事的表現。呂雉再難堪再難過,也不得不接受現實。
她隻能相信父親的遠見卓識,隻能夫唱婦隨。當後娘就當後娘吧,日子總歸是要過的。
日子就是如此,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
自商鞅變法始,秦朝便立了一條法律:一戶人家中,若父親尚在,兒子也到了壯年,就必須分家自立門戶。如果不分家,便要負擔沉重的賦稅。
於是,劉邦的兩個哥哥,劉伯和劉仲婚後便自立門戶。
劉邦婚後亦是如此,他分得幾畝田,但依然不幹農活。地裏的事,家裏的事,都交由呂雉操持。
劉邦悠閑自在,掃帚歪了不抽,油瓶倒了不扶,還見天在家裏請客。
他和呂雉小窩,隨時都挺熱鬧。今日來了蕭何,明日來了曹參,後日又來了個編席匠,轉天屠夫登門,隔天一幫黑道頑主入室。剛消停兩日,司機夏侯嬰又來了。
呂雉眼花繚亂,不歇氣的接客待客。累雖累,而她性情爽朗,笑迎四方客,知冷又知熱,且釀得一手美酒。傳說那酒名為“桃花露”,比沛縣名酒“襄醪”的味道更醇厚。
那些兄弟見她隨和,也不見外,與她相處甚為融洽。他們稱劉邦為四哥,她自然就成了四嫂。
四嫂比劉邦的大嫂親切大方多了,這讓劉邦很有麵子。
呂四嫂不光擅於應酬,且有心機。對蕭何、曹參、夏侯嬰她是敬重的,對席匠周勃和屠夫樊噲是放心的,對雍齒、王陵是既熱情又謹慎的。
不接客的時候,呂雉也很忙,她春播種、夏鋤草、秋收割,喂雞養牛。
來客一般樂了就走,唯獨樊噲不白吃白喝,常幫四嫂家幹些農活。這屠夫咋一看五大三粗,再一看膀闊腰圓,聊深了方知,此人頗有些見識,說話辦事都很實在。呂雉便把自己的妹妹呂媭嫁給了他。
清閑的夜晚,劉邦向呂雉講述自己的偶像信陵君,講述秦始皇出行的恢弘場景。他的這些向往,宛如一縷月光,特別明朗特別醇厚,暖了呂雉的心。
對呂雉來說,身邊的這個男人有些老,有些渾,甚至很窘困,但他心裏自有一番豪情。這豪情不是每個男人都有的,它既是濃烈的、狂放的,又是無形的、隱蔽的,不細品感受不到,像寶貝埋在土裏,一時看不到它閃光罷了。
不閃光的日子過得飛快,像忘記關的自來水。婚後第二年,呂雉為劉邦生下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就是後來的魯元公主。
有了女兒的劉邦,依然不安分。他時常鬧出些亂子,以點綴平淡的生活。這些亂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官府追查起來也是要躲的。劉邦從不犯怵,混社會是個體力活兒,講究四門功課:閃轉騰挪。他早已門門精通。
呂雉就鬱悶了。丈夫外出避風頭,一走幾天不見人,當妻子的怎能不擔憂。好在劉邦機靈,迴迴都能安然歸來。
這日,劉邦又避禍迴來。與往常不同,這一迴,他身後還跟著一個神頭鬼臉、眼珠亂轉的家夥,劉邦稱其為先生。
這位頗具神秘色彩的先生,呂雉以前從沒見過。他的名字也有些古怪,叫張耳。
更怪的是,劉邦對這個張耳比對自己親爹都客氣。一問才知,此人竟是當年信陵君三千門客中的一位。
門客這個職業比較滋潤,也分級別,低一級的溫飽不愁,高一級的食有魚,出有車。門客被豢養久了,心裏生出些內疚。俗話說,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可偏偏主人沒有災,無需出謀劃策,隻好白吃白喝,終日閑談。
門客又與寄生蟲相仿,主人完蛋,他們便無處吸血。張耳就是個例子。信陵君死後,他流落到屬陳留管轄的外黃,變為無戶口的盲流。
好在信陵君的名聲仿佛如今明星的臉,走到哪兒人家都認賬。不但認賬,還追捧。盲流也是信陵君門下流落出來的盲流,這就是品牌貨的威力。
外黃有一老富翁,看中這塊招牌,把自己守寡多年的女兒嫁給張耳,還搭上了一筆豐厚陪嫁。
錢財到手,張耳展開模仿秀,效仿當年信陵君,廣致天下門客。
劉邦外出避禍,聞此喜訊,馬不停蹄趕往外黃,投奔張耳。
能做偶像門客的門客,好比拜了大師的徒弟當師父。對劉邦來說,實在是一件興奮而欣慰的事情。
張耳也很慷慨:我這府邸,雖無銀磚,亦無琉瓦,更非白玉為堂金做馬,酒算不得上等酒,菜也不是宮廷菜,遠不及當年信陵君的輝煌,可吃飽喝足綽綽有餘,你踏實住,想住多久住多久。
劉邦很愜意,拜張耳為師,二人交情日益深厚。
這事讓呂雉對劉邦的認識更深了一層,他果然與一般居家過日子的宅男不同,起碼他愛折騰。
世上好多事都是折騰出來的,魚不折騰掀不起浪,虎不折騰當不了王,人不折騰就不會強。
此時,秦始皇也在折騰,盡管他已經很強,但還要更強。他尤其酷愛“統一”,統一度量衡,統一行車路,統一文字,統一言論,一切能統一都統一,除了方便麵。
劉邦44歲這年,秦始皇在鹹陽,以散布誹謗朝政言論的罪名,下令坑殺了460名儒生。
與此同時,帝國兩大重點工程啟動:一造阿房宮,二建驪山陵。
領導放個屁,下麵跑斷氣。兩大工程需要征發70萬人,各地官吏忙得不可開交。
作為基層幹部的劉邦,手頭的事情也愈發多起來。此時,他並不知天下將變。他按時上班,偶爾溜號,同友人喝酒嬉戲,與呂雉相敬如賓。充其量能拍一部韓國風味的輕喜劇《流氓小吏的幸福生活》,供家庭主婦打發時間。
然而,有的人終身平淡無奇;有的人,極少數的人,卻能生發出戲劇的光輝,這也是一種天賦。有天賦的人隻需要一個機會,他們平庸的現實便會被打破。
機會這東西猶如颶風,來時巨猛,去時超快,轉瞬即逝。它與巧合又是一對雙胞胎,總是結伴出行。公元前210年便有一個巧合,這一年,呂雉又給劉邦生了兒子,取名劉盈。也正是在這一年,秦始皇暴斃於沙丘。
【四、心理測試】
英國曆史學家阿克頓有句經典名言:權力必須受到製約,不受製約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
簡言之: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
現代德國心理學家日·弗洛姆補充:絕對權力不單導致絕對腐敗,還導權力擁有者的暴虐和瘋狂。
秦王嬴政,橫掃六國,席卷天下,達到權力巔峰,是為秦始皇。
皇權在握,便容不得半點不和諧之音,更容不得百家爭鳴。於是,焚書事件發生。焚書之後,嬴政又以封郎官為誘餌,把全國700名學子騙至鹹陽,全部坑殺。
兩起暴虐且瘋狂的事件,讓天下人領教了嬴政的專橫與自大。
自大之人,通常孤獨,孤獨之人,通常恐懼。好比一個人驟然暴富,便終日惶恐,擔心遭到算計、搶劫和謀害,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成功恐懼”症。
嬴政也並非自找不快。事實上,六國雖被征服,卻非口服心服,天下欲謀殺嬴政的人,層出不窮。單史書記載,便有多起——荊軻行刺、博浪沙突襲、蘭池遇險等等。
刺客每一次行刺,都在測試嬴政的心理承受力。
除此之外,民間還流傳多個八卦民謠,如始皇二十六年版的“阿房、阿亡始皇”;又如始皇三十六年版的“始皇死而地分”,以及同年秋天的“今年龍祖死”,意思是:今年秦始皇死。
這些民謠聽上去更像詛咒或預言。
嬴政的心理異常恐懼,也異常脆弱。但他工作不停,每日要批閱120斤重的竹簡奏章。甭說費腦,光動手就夠累的。
為了抵抗北方遊牧民族,他先派大將蒙恬前去剿滅,又下令修築長城,同時建造兩座豪宅——生前和死後的,生前是阿房宮,死後是驪山陵。
他過分操勞,導致身體每況愈下。他搞的三大工程,須征調大量民夫,其中大都是青壯勞動力,大量勞動力的抽調,勢必破壞生產力,生產力遭到破壞,國家經濟也如他的身體一般,一天比一天糟糕,這是一根惡性循環的鏈條。
終於,在公元前210年七月的某一天,嬴政暴斃於沙丘。
沙丘,地圖上也無法查到的小城。古址在今河北廣宗縣西北。地方雖渺小,來曆卻極不尋常。相傳,殷紂王曾在此地築台,命人馴養禽獸。
嬴政一生巡遊五次,最後一次,便是聽信的術士的卦辭:君上要出遊,或者遷徙,方可保住性命。
嬴政萬分恐懼,決定出遊,因為皇帝是沒法搬家的。
哪知這一去,先還無事,就在迴程途中一病不起,行至沙丘,魂歸地府。
魂歸了,肉身在。七月的沙丘,已有幾分燠熱,在趙高和李斯的嚴密護衛下,嬴政的遺體被轉入鑾車後麵的轀涼車中。
轀涼車實為古代空調車,閉之則溫,開之則涼。車中或有夏日置冰,冬日焚火爐的裝置也未可知。
總之,嬴政被轉入轀涼車的這一日起,就再沒露過麵。
沿途,出巡隊伍每經過一座城邑,照例有縣令率當地子民夾道跪地恭迎,山唿“萬歲”。而大小事務,均有趙高和李斯出麵代言,留守鹹陽的丞相馮去疾,派快騎送來的緊要奏章,也由趙高依嬴政諭旨批複。
一切如常,看不出半點端倪,誰也不知道,嬴政已然駕崩了。
人死如燈滅,皇帝也罷,平民也罷,死後皆是一把碎骨。一代雄主秦始皇,生前獨霸天下,死後照樣被人擺布。趙高、李斯秘不發喪,他也不能詐屍一般彈起來阻止。
秘不發喪的做法倒沒錯。一旦秦始皇暴斃的消息公諸於世,勢必造成兩個後果,一是人心亂,二是中央亂,合在一起就是天下大亂。
但國不能一日無主,可一山難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長子扶蘇,少子胡亥,到底立誰為新君?這是一個相當棘手又刻不容緩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皇帝大都多有個通病:擅搞國事,不擅搞家事。尤其在確定接班人的問題上,瞻前顧後,患得患失,拿捏不定。
嬴政亦是如此。他喜愛少子胡亥,有心立其為太子,卻又想到自己登基的情形,那時他年僅13歲,人小力量少,呂不韋和嫪毐趁機專權,差點兒釀成大禍。
胡亥同樣是個孩子。
因此,立太子一事,嬴政十分謹慎。殊不知,這一謹慎,此事便拖延下來,拖到自己身亡,被人鑽了空子。
鑽空之人,不是別人,就是資深宦官趙高。
趙高小時候很不幸,他的父親,早年犯了法,受宮刑;其母受到株連,被貶為奴婢,也不安分,自己砸了貞潔牌坊與人野合,生下了趙高兄弟幾個。
長大後,趙高進宮,沒在沉默中變態,就在現實中變壞。
壞人一般都有些能耐,不像老實人就占了一個老實的口碑。趙高的能耐是通曉刑法、精通權謀。
通權謀之人,尤其會來事兒。這一點頗討嬴政歡心,他命趙高當胡亥的老師,教其律法。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此三招屬上三路,趙高有下三路:拉攏、腐蝕、利用。
他像個精明的會計師,早打好了自己的算盤。牢牢抓住胡亥,待秦始皇歸天,便推胡亥上台。胡亥從小受他教導,對他言聽計從。胡亥稱帝,朝政諸事顯然都由他說了算。
他也必須如此,從宦官到帝師,一路並不平坦,他曾犯過重罪,被蒙毅削去了官職,並判處其死刑。幸虧嬴政寵幸,親自赦免,他才逃過一劫。
蒙氏家族與長公子扶蘇關係密切,自成一派;趙高與胡亥為一派,兩派對立,中間夾著丞相李斯。
嬴政身亡,返迴鹹陽途中,趙高便拉攏李斯,欲說服其合作,造一份盜版遺詔,擁立胡亥繼位。
李斯一聽此計,擰眉咬牙拍案驚叫:這豈是臣子該議論的事情!
趙高卻不驚慌,給李斯出了一道心理測試題:論謀略、論功勞、論德高望重、論長公子扶蘇的信任度,您和蒙恬比,誰的指數更強?
李斯登時泄氣。此題根本不用作答,他沒有一項能比過蒙恬。此題完全就是在挑戰他的心理。他這輩子,從始至終都在為仕途、官位忙活。為此,他不惜一切代價。
僅以同學會一事為例。當年,秦國攻打韓國之際,李斯的同學韓非來到秦國,向嬴政獻計獻策,其才華逼人,光耀炫目,李斯唯恐其成為仕途對手,遂贈韓非毒藥一包。韓非自知難逃,服毒自盡。
反觀如今的同學會,喝點小酒,唱點情歌,說點騷話,趁女同學彎腰之際,假裝撿打火機,偷瞄其乳溝,嘴臉之猥瑣,行徑之肮髒,心智未開之輩尤其熱衷此等聚會,下藥也是下春藥,誰能有李斯般氣魄,同學相見下毒藥?
榮華富貴在上,同學算個蛋,扶蘇算個蛋,二者皆可踩爛。
李斯從了趙高,與之合謀,逼死長公子扶蘇,擁立不到20歲的胡亥繼位。
20歲的胡亥,嫩如鮮藕,卻無法出淤泥而不染。父親留下的江山,這時節已是一個矛盾重重的爛攤子。
胡亥繼位,幹的頭等大事,便是把大部分修建阿房宮的勞役調去修建尚未竣工的驪山陵。他要讓父親舒舒服服地躺在超豪華的陵墓裏。這是孝道。
中國人講孝道,卻大多把情表在父母死後。無論與老人生前關係如何,在他們死後,兒女總要把戲做足,既慰籍自己心靈,又演給旁人看。
胡亥身為皇子,當然更要全情投入。
然而,秦始皇陵實在太可怕。皇陵建於驪山北麓,遠遠看去,一座高大巍峨的土丘聳立,土丘周圍是一座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四麵皆是氣勢恢宏的城牆。
建陵的石料用量十分驚人,成千上萬的人從渭河把北麵山上的石料運到75萬平方米的打石場,上萬隻鐵錘鑿擊石材,聲響震耳欲聾。
同時,還要燒磚造窯,建兵馬俑,運輸材料。如此之大的工程,耗去的勞動力,占了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
秦法規定,年滿20歲的男人,便要開始服勞役。秦帝國當時的總人口大約2千萬左右,算下來,服徭役和兵役的男子便有2、3百萬人。
不言而喻,當時全國各地都在征調民夫。命令從中央一級一級傳達下來。遠在沛縣的劉邦,也接到了命令。作為亭長,他的任務是征調500名民夫,將他們押送到國都鹹陽去。
臨行前,按官場慣例,同事、好友都要湊錢當盤纏。交情淺,送二、三百錢。蕭何與他的關係自然不同,出手便送了五百錢。
劉邦收拾妥當,告別呂雉,啟程上路。孰料,他這一去便闖下塌天大禍!
【五、潛龍勿用】
沛縣到鹹陽,幾千裏漫漫長路。道路艱險自不必說,路上縱使豺狼當道,疾風暴雨,山崩地陷也不能退縮停頓。這就像一款電腦遊戲,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目的地,否則就over了。
遊戲over可以關機,現實over則無法關機,最多隻能暫時不在服務區。可你不能老不在服務區,總要出來麵對。
這次押送任務的規定,劉邦當然是清楚的。若未按時到達,輕者入獄,重則砍頭。更令他頭疼的是,500民夫的隊伍中,還有幾十個剛從監獄裏調出來的罪犯,指不定路上會生出什麽幺蛾子。
但皇命不可違,在其位就得謀其職,若是瀆職,丟官事小,丟了性命就再也找不迴來。
劉邦以賭博的心態,押著500人深一腳淺一腳往前行。剛走兩天,便跑了幾個人,再走兩天,又跑幾個人。上了崎嶇山路,叢林密布,更是顧頭顧不上尾。那些民夫受了傳染似的,看見別人跑,自己也跑。幾天後,500人跑掉了一半。
劉邦瞅著剩下的二百五,一臉沮喪。你們也太不給麵子了。是,一路上咱們風餐露宿,夥食很差,可我對你們很仁慈很關照,別人押送民夫,都用繩子串起來,牲口似的一路栓著拉著走。我沒這麽做,我玩的是人性化押送。可我扔出去的是繡球,拽迴來的是抹布,這還沒出沛縣縣界呢,人就跑了一半。估計到了鹹陽,就剩我一個二百五了。
罷了,事已至此,索性破罐破摔。
這時,他們已到縣界邊上,一個叫豐西澤的地方。劉邦拿出所有路費,買了酒肉,請剩下的一幫民夫大吃大喝。
民夫們吃著喝著心裏直犯嘀咕,搞不懂劉亭長的想法。
酒過三巡,劉邦似醉非醉,提出一個精妙的問題:喝完這酒後,你們是願意跑啊,還是願意逃跑啊?
眾人都愣了。
半晌,有人反問,我們跑了,劉亭長你怎麽辦?
劉邦說,我逃跑。
此乃大實話,不逃跑又能怎麽樣,難不成自己趕赴鹹陽,伸長脖子給人砍。
大夥兒心裏也都清楚這一點,當即就有幾十個壯漢宣誓,我們不跑,我們要跟著劉亭長一起逃跑。
劉邦看看這幫人,大多是監獄裏調出的罪犯。一路上,他並沒把他們當犯人對待,反而特別照應。這些人都是直腸子,見劉邦如此仁義,便生了跟隨他的心。
再者說,他們本是囚徒,跑也不知往哪兒跑,因為上哪兒都是一個死。縱然到了鹹陽,修建驪山陵,估計最後也得累死。
不如讓劉邦給指條道,他說去哪裏,咱們就去哪裏。可此時劉邦自己也不知道該去哪兒。
還是繼續喝酒吧。眾人又喝了一會子,有的人已經跑了,有的人則爛醉如泥。待醉的人醒來,天色已晚。劉邦說,走。一幫人便義無反顧地隨他而去。
他們跌跌撞撞,不辨方向,像一群沒頭蒼蠅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劉亭長逃跑了!
那些被劉邦放跑的民夫,迴到沛縣說漏了嘴。縣令與劉邦的嶽丈呂公交情再厚,也害怕自己腦袋落地,趕緊派人去追捕。
去的人沿途搜了幾天,人影也不見一個。
此事非小事,是一起嚴重的政治事件,迅速升級為沛縣年度熱點新聞,名為“失蹤門”。
眾人議論紛紛,縣令破不了案,隻好遣差役把呂雉捉來過堂。
呂雉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差役窮兇極惡,鎖鏈套上她拉了就走。
家裏孩子哭成一團,兒子剛滿月,女兒也小,呂雉隻好讓年長些的劉肥把兩個孩子送到劉太公家。
到得堂上,呂雉才明白,劉邦這次又闖了禍,且是塌天大禍。別說他亭長當不成了,一家人的性命恐怕都難保。
可她能招供什麽?劉邦離家不歸,迴迴都像人間蒸發。這次更是無處尋無處覓。
縣令無計可施,隻好將她打入牢獄。
蕭何、曹參等人既焦急又擔憂。他們幫不了四哥,隻能幫幫四嫂。恰巧這時監獄裏出了事。
審訊呂雉的一個法吏,見其薄有二分姿色,便端了一副下流嘴臉,挑逗呂雉:丈夫棄家不歸,你尚風韻猶存,身心孤苦,何不出軌?
呂雉拒絕出演《廊橋遺夢》女主角,法吏心急,索性生撲。呂雉唿救,恰被獄吏任敖撞見。
任敖與劉邦也素有交情,喝過四嫂釀的酒,吃過四嫂做的飯。今日見到這幅場景,怒火直冒,衝上前逮住法吏,一通暴打。
亭長蹊蹺失蹤,獄吏打傷法吏,法吏調戲亭長夫人。怎麽這麽亂!縣令直喊頭痛,再鬧下去,不等中央砍我的頭,我就得被你們弄崩潰。
蕭何、曹參等人趁機出麵說情。縣令也懶得糾結,索性賣個人情,釋放了呂雉。
殊不知,他這一放,改變了呂雉的命運,更改變了劉邦的命運。
呂雉出獄,立馬派人尋訪劉邦的下落。
她娘家有兄弟,江湖有朋友。她的兩個哥哥,呂澤和呂釋之,加上劉邦的一幫舊友,展開人肉搜索。
這些人比縣衙差役能幹,真尋到了劉邦的蹤跡。
那日,劉邦等一幫人連夜出了沛縣境。起初並不知在何處落腳,後來一尋思,落腳之地既要隱秘,又不能離沛縣太遠。如此,方可和家人聯係上,生活才能保障。
走來走去,他們選定了一個地方,就在芒縣和碭縣之間的芒碭山中。
芒碭山穀幽林深,山勢陡峭,四周嶙峋怪石堆砌,蒼然蔥蘢,崢嶸紮眼。山間有涼意,劇烈清新,穿鼻過肺,洗了一腔汙穢;霧很薄,時而棉絮,時而細蟒,都是蠟筆塗的白。雲很暗,在頂上走,像一群灰衣流竄犯;樹很舊,幾百歲,滿眼肥綠比蒼老。偶聽溪流潺潺,極細極脆,水聲忽大忽小,欲捕捉其來路,一切又都消失無蹤了。
劉邦的一幫舊友,熟悉這山中的溝溝壑壑,他們在龐大的芒碭山中尋覓,最終在山澤中一個叫黃桑峪地方,找到了劉邦。
峪中長滿黃桑,路也更加崎嶇,沼澤感墊腳底走不穩,行半截短路也像長征,果然是一處隱秘的所在。
這麽快就與家鄉友人聯絡上,想必劉邦多少有些意外。他大概不知道,這得歸功於呂雉。
呂雉很清楚目前的局勢和處境。此時,秦始皇雖已駕崩,而秦法依然健在,依然嚴酷。丈夫若要逃脫罪責,唯一的辦法就是等待時機。
這時機要麽是二世胡亥赦免天下,要麽是天下大亂。不管是哪一種,有些事情是必須做的。
於是,呂雉做了兩件事,一件是聯絡劉邦舊友,往芒碭山中源源不斷地輸送各類物資,肉菜糧食兵器,應有盡有。這條保障線的人員、時間、路線,均由呂雉一手安排。數月過去,劉邦已經有點兒兵強馬壯的意思了。
第二件事,呂雉幹得更漂亮。她把劉邦本人以及“失蹤門”事件進行全麵包裝,炮製出一套自吹自擂又膾炙人口的故事。
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斬白蛇。
當日,劉邦等人逃跑,草叢中忽然躥出一條白色的巨蟒擋道,劉邦舉劍將白蛇斬成兩段。此時,他酒還未醒,又躺路邊睡了會兒。須臾,來了個老嫗,看到被碎屍的白蛇,老嫗立刻變成了周星星,撫蛇哭喊:小強,你怎麽了小強?逃跑者問怎麽迴事?老嫗哭訴,這白蛇是我兒子,他本是白帝,今日化作白蛇,不成想被赤帝之子所殺,如今我是白發人送黑發人啊。
哭訴完,老嫗化作一股煙飄散而去。
原來劉邦是赤帝之子。大夥兒很意外。
無論何種情況,人隻要一玩失蹤,就顯得神秘感,再加上神話般的故事渲染,自然讓人對故事的主角產生敬畏。
斬白蛇的故事,無非是想讓人相信,劉邦不是逃犯,他是受命於天的大人物。
一個故事不夠,再來一個配套的。話說呂雉帶著倆孩子在田間勞作,忽然來了個老頭,向她討水喝。喝完水,老頭對呂雉說,夫人之相,真是貴不可言。呂雉很高興,又請老頭給倆孩子看相,老頭肯定地說,一樣是貴人之相。
老頭說完就走,很快沒了蹤影。
呂雉甚至還編造了一個氣象預報。她說劉邦隱身在線的地方,常有彩雲籠罩。順著雲氣的方向,就能找到劉邦。
這些神神叨叨的故事最終變成了傳聞,且越傳越神。最後還被寫進史書。而在沛縣鄉親眼中,此時的劉邦神秘而陌生,想他時他在天邊,他已不是昔日的劉亭長,他是個傳奇。
事實上,劉邦此時的處境比任何時候都糟糕。他就是一個瀆職的逃犯,落草為寇,占山為王,兼具流氓、土匪雙重身份。
而呂雉有點石成金的包裝本領。她這一套,如今的傳銷瘋子和直銷騙子常用,圈錢行騙,首先要騙自己。明明前途無望,卻終日高唿要富強。好比過分自卑的人,往往盲目自大,這種欺人欺世的境界,可稱之為精神高潮。
劉邦當時有沒有精神高潮,無人知曉。落難之人給自己添點自信和希望也無可厚非,哪怕這希望薄如紙,輕如雪。
此時,蕭何很清楚如今天下的形勢。始皇亡,天下亂得像一桌潲水油火鍋,熱浪滾滾,什麽臭魚爛蝦都在翻騰。
於是,蕭何也把自己族人中的青壯年送上山,讓他們與劉邦共圖大計。
而劉邦卻無大計,他率領這支以犯人為主的隊伍,潛伏芒碭山數月,毫無作為。他很彷徨,不知該何去何從。
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也就罷了,處於米字路口更頭大。
以《周易》乾卦論,人事分為幾大階段: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飛龍在天、或躍在淵、亢龍有悔、群龍無首。是由陰到陽,由盛至衰的一個循環。
劉邦縱然是條龍,而他40多年的瞎混,交友也罷,當吏也罷,終歸是潛龍勿用。
現在,他被逼上芒碭山,矗立於潛龍勿用與見龍在田的臨界點上。盡管他還拿不定主意,但大勢如巨浪,驅動他去嶄露頭角。
對於一個從不循規蹈矩的人來說,喜逢亂世,恰是人生良機。
此時,秦帝國這艘巨輪在暗潮湧動中顛簸。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民是汪洋大海。但弓雖強,無箭枉然。民憤民怨再大,沒人帶頭反抗,永遠隻能敢怒不敢言。好在這年8月,終於有人射出了第一箭。
這一箭驚世駭俗,劃空而過,拉開了天下反秦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