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曹衝的糾結也沒有多久。


    他很快就做了決定了。


    那些世家或許勢力強大,或許人多勢眾。


    但那又如何?


    這是曹家的天下,不論是什麽原因,在最開始的這一點上來看,曹衝肯定是要支持曹老板的。


    這是為人子所要做的事情。


    父親有所安排,作為兒子的,難道可以逃避責任?


    這是其中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當然,這一點隻是這個時代的孝道,曹衝雖然不抗拒這種孝道,但是很自然,這種孝道不是曹衝做這個決定的主要原因。


    曹衝之所以會做這個決定,更多的是因為這個選擇會給曹衝帶來一些利益。


    做了這個決定,壞處自然是一眼可以看出來的,那就是那些親漢世家的仇視。


    有壞處,但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這個好處來自兩個方麵。


    第一個是能夠討好曹操。


    這一點看似不重要,實際上很重要。


    在選擇繼承人這件事情上,可不是那些大臣公投的,而是曹操一個人決定的。


    他說什麽就是什麽,所以討好曹操這件事也不是沒有意義的。


    後世,隋煬帝楊廣正是討好了隋文帝楊堅,才能把楊勇踢開,自己做了皇帝,這與他日夜維係討好楊堅是不無關係的。


    曹操的好感,以及讓他覺得你是孝順,可以托付重任的這個感覺很重要。


    曹操的這種感覺,是曹衝在日積月累之下要慢慢培養出來的。


    意圖自然是為了那個太子之位。


    另外一點,曹衝若是按照曹操所想來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世家的仇視,但在另一方麵卻是會討好另一個階層的人。


    而這個階層的人正是曹家夏侯家的親貴,以及那些草根將軍或者是寒門官吏。


    在王朝更替的時候,會有大量的底層人員上浮,這一點在曹魏集團中就很是常見。


    曹魏集團的官吏有許多從前都是寒門升上來的。


    這是曹衝能夠得到的好處、得到的支持。


    更何況,曹衝不是愚者,相反的,他很聰明,因為接下來的一番話,曹衝可以把這一個壞處都省去,卻依然能夠達到曹操的目的。


    既然都已經想通了,曹衝的話也是說了出來了。


    “父王,荀家德行,在令君身上就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了,若是有風言風語入了父王耳中,必然是有心人之言論,此一點,父王需要提防。”


    提防?


    曹丕在一邊有些迷糊,很顯然,曹丕不是被曹操坑害的人,因此想的沒那麽多,因此表情有些困惑。


    而曹操聽到曹衝的話之後,臉上卻是露出笑容來了。


    看來,倉舒是懂孤的意思了。


    所以他馬上把曹衝的話接了下去。


    “何為有心之人?”


    “所謂有心之人,自然是那些挑撥父王與陛下關係者,他們以為父王手握天下軍權,是如同王莽一般的篡漢逆賊。”


    曹操嘴角勾的弧度越來越大,但話語中的語氣卻是有些低沉洪亮,不過聲音傳到大成殿外還是綽綽有餘的。


    “篡漢逆賊?簡直胡扯!”


    曹操聲音聽起來有一種天大的委屈一般。


    “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老子得罪人太多了,離開了軍權估計隻有死路一條,所以不敢放軍權。


    這確實是曹操的大實話。


    曹操得罪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尤其是在剿滅袁紹一家的時候,尤是如此。


    袁家,四世三公,四代人出了七位三公。


    東漢的三公雖然已不是政府的實際掌權人(在東漢通常是官拜大將軍的外戚掌握朝政),可卻是政府名義上的領袖,是天下讀書人所能獲取到的最高位置,也是和中朝鬥爭的領袖(在東漢,外戚、宦官都算中朝,東漢實際掌權在中朝,而不再外朝。諸葛亮《出師表》中,所謂“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提到的宮中府中,就是要求劉禪要注重中朝和外朝的平衡問題)。


    因為袁家的四世三公,所以他們的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三國時期,包括董卓、陶謙、韓馥等人都是袁家的故吏。在漢朝,門生故吏的關係是劃分政治派係的重要依據,所以通常情況下這些人都可以看做袁家的脅從或者下屬。


    上麵的是袁家勢力,而袁紹就更不得了了,他是黨人領袖李膺的女婿;也是袁家指定的下一任家主。人長得也帥氣,德行更是沒的說,前後守孝達6年之久。


    袁紹一出道就成了天下聞名的名人,由於黨錮時期讀書人找不到工作,他身邊聚集了何、荀爽、荀、王允、鄭泰、曹操、劉表、張邈、許攸、逢紀、伍瓊、周毖、黃忠等人,逐漸有結黨的趨勢。


    包括荀攸、郭嘉、程昱、辛毗、辛評、郭圖等在三國早起混的風聲水起的潁川軍師集團,是這個組織的外圍成員。


    當時董卓的名聲之所以這麽爛,一是出身不好,再有就是打破了當時門生故吏在站隊問題上的優良傳統,被袁氏集團所不齒。


    當然深層次的原因是,在東漢兩百年的鬥爭史中,武將是都是小人,是雙方利用的鬥爭工具;現在中朝覆滅,照例應該由讀書人來執政,結果上來的是武人。反對董卓,本質上反對的是武人集團;這是全天下讀書人的共識。


    曹操也是袁家團隊的一員。


    但一開始的時候,其實他本是宦官集團的,屬於中朝勢力。


    他是中常侍曹騰名義上的後人,根正苗紅的宦官黨,在當時都不用行賄就可以官居高位。曹操這個宦官黨的非主流,可能是書讀的太多,或者其他什麽想法,一心想往對麵團隊站,為此不惜去做刺客。


    最後曹操被袁紹接納了。


    這才有了曹操發家的機會。


    到了後來,曹操的勢力越來越大,也就越來越不鳥袁紹這位老大哥了。


    於是,便有了官渡之戰。


    結果,曹老板險而又險的贏了,作為勝利的一方,曹操自然是把袁紹一家都殺了。


    將袁家滅了門,和董卓那時一樣,這時候輿論不是站在曹操這邊的。


    當時冀州的世家其實對曹操是有很多非議的,曹操也通過平和,加上一些血腥的手法才讓冀州氏族低頭。


    但那也隻是低頭。


    因為在天下人看來,一定程度上,曹操是武人集團的代言人;曹操的軍隊裏麵充斥著曹氏宗親、底層提拔起來的將領或者降將,沒有名士也少有世家子弟。


    這一點卻是真的。


    曹操始終對世家伸手軍權持謹慎態度,曹丕在軍權方麵就更誇張了,基本上連非曹氏都不用;這一局麵直到曹睿時期才有改變。


    殺袁紹一家,就讓曹操招惹了不知道多少世家,更不用說曹操在後來處理衣帶詔事件中對漢獻帝依然是做了不敬的事情。


    而類似這樣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曹操說的那些話也確實是有道理。


    他要手握軍權,手中不握兵權,如何護佑自己,護佑曹家?


    經過與曹衝的對話之中,曹操將自己置於一個委屈的境地之中。


    曹操或許是心中委屈極了,所以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說道:“若那些有心人執意如此,那我偏要如他們想的一般。”


    曹老板的意思就是說:


    我本來是忠心漢室的,但是你們這樣逼我,那我隻好讓你們不如意了。


    這語氣,簡直是可憐兮兮。


    但是話中的能量,卻如一陣颶風一般,將徐庶等人的心吹涼,不過也將曹家夏侯家的那些親貴們的希望喚醒了。


    王上。


    難道是要邁出那最後的一步了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曹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落未敢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落未敢愁並收藏曹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