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騎兵押著一隊隊俘虜,揚著的馬刀反射著初陽的光,馬鞭子不斷抽動。


    俘虜的隊伍有些長。


    更遠處,則有一支騎兵背看城關,麵朝草原,謹慎地護衛著,一旦有元軍突襲而來,那這支騎兵將奮不顧身地迎上前,擋住他們,為大軍進入城關爭取時間。


    牙旗被西風吹打得咧咧作響,已看不清徐字。


    湯鼎裹著衣裳:“看這架勢,魏國公大捷啊。”


    顧正臣含笑點了點頭,眯著眼看到徐達的牙旗,突然想起什麽,側身對徐允恭、湯鼎問道:“咱們在探索澳洲之後,不是給朝廷上過書,提議打造一麵大明旗,這麽久過去了,怎麽沒了動靜?”


    原本笑著的徐允恭、湯鼎頓時愣住了。


    是啊,大明旗這事,怎麽就石沉大海了,大航海之前還有一些動靜,皇帝安排禮部設計了。


    大航海時千頭萬緒的工作都核對了,旗幟的事自然也提過,隻因為禮部沒拿出合適的圖紙,幾次都被皇帝給駁了迴去修改,一來二去,大航海時也沒趕上大明旗。


    可現在大航海結束都快一年了,怎麽還沒大明旗的消息?


    這就不是拖遝了,沒這樣拖的……


    顯然,這事被擱置,沒人提,無人問津了。


    顧正臣見白羊口的將官來請,也沒多說什麽,便帶徐允恭等人走出了城關,站在山道之間,迎接凱旋的徐達。


    徐達下馬,魏平、趙涉穀等人也跟著下馬。


    顧正臣領人上前,抱著拳爽朗地喊道:“魏國公大捷,可喜可賀!此戰之後,大同將士們,總能安心過個年了吧?”


    徐達將馬鞭丟給一旁的護衛,滿麵紅光:“這次戰鬥之順利,超出預期,以極小代價,獲大量戰馬、俘虜!此戰之後,我估量著,明年夏日之前,元廷是不會派大軍來大同了。”


    顧正臣看著得勝而歸的將士,打心裏高興。


    戰爭打的就是有生力量,今年吃掉元軍六七千人,明年吃他四五千人,在大決戰的時候,他們自然而然就少了許多有生力量,優勢的太平會朝著明軍傾斜。


    何況,這不隻是有生力量的事,戰馬數量決定著大明能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元廷。


    戰馬不夠,就無法實現大迂迴,大包抄,長追擊,彌補了這個短板之後,才好謀劃遠征草原,徹底消滅元廷!


    此消彼長之下,命運也將注定。


    六七千軍隊沒了,如同在元廷身上削掉一塊肉,足夠他們疼一陣子了,再派大軍來大同找徐達要體麵,結果很可能是被徐達體麵,最後風光一場,興許還會送他們一場嗩呐表演。


    徐達拍了拍手,然後對顧正臣道:“順帶,我還帶來了你的熟人。”


    魏平從一匹馬上將王舟給提了下來,如同抓一隻死狗般,直接丟到了顧正臣麵前,王舟本來身上就有好幾道傷,這樣一摔,腿上、後背的傷口都裂開了。


    王舟慘叫兩聲。


    徐達冷漠地看著王舟:“你不是百姓嗎?那,他,鎮國公,管的就是百姓。”


    王舟艱難地抬起頭,看到了顧正臣那張冷峻中略帶殺氣的臉,頓時慌亂起來:“鎮,鎮國公,我,我是被冤枉的。”


    顧正臣一雙眼死死盯著王舟,一字一句地說:“你想背叛大明逃到元廷去,你以為,背叛大明朝廷、百姓,你就能活得滋潤了?我告訴你,曆來潤人沒好下場!叛徒,必然會被清算!”


    “馬三寶,將此人給我帶走!”


    馬三寶領命,抓走了王舟。


    顧正臣看向徐達:“如此一來,倒也算是了去一樁事,布政使司那裏也能鬆口氣了。”


    徐達頷首:“入城吧。”


    顧正臣微微點頭,看向吳鯤、陸北冥:“留在這裏,看清楚從這裏經過的人,迴頭我要問話。”


    吳鯤、陸北冥領命,站在道路一旁。


    徐達與顧正臣並肩而行:“你對他們倒是用心。”


    顧正臣歎了口氣:“邊鎮打仗可不像是水師遠航,水師出去一趟,折損的人,許多連個灰都沒帶迴來。讓他們見識下傷亡,知道下戰場的殘酷,總歸是好事。”


    徐達麵無表情,走入城門,在城門洞裏聽著風,輕聲道:“說起來,這次雖然很是順利,也沒有太過激烈的戰鬥,可還是死了三十二人,傷了五百餘人。可你在九州太宰府殺了那麽多人,隻有負傷的,不見折損一個軍士。”


    “鎮國公啊,說起來我徐達在傷亡上,做不到你那一步啊,你可以創造零損傷的戰績,而我,做不到,有什麽法子嗎?一個個都是爹生娘養的,折一個,都心疼,何況下個月便是臘月了……”


    顧正臣搖了搖頭:“大不同,倭人沒有遠程弓,也沒有大規模的騎兵,而我手中,不是遠程弓就是遠程火器,可以在徹底毀滅對方主力之後再一點點清繳。可元軍是騎兵為主,弓的射程又遠,突擊能力太強,戰力也不容小覷。”


    “即便是我,除非是有海量的火器作為後盾,否則,我做不到魏國公這種地步。折損三十餘人確實令人心酸,可這就是戰場,他們自己也一定做好了這個準備,他們的兒子,也一定準備好了,接替死去的父親,繼續為國效力!”


    徐達沒有再說什麽,直至進入公署之內卸甲後,才對顧正臣道:“朝廷下發給大同新式火器,城防神機炮十門,虎蹲炮八十門,火藥彈四千枚,其中有四百枚空石彈作為訓練彈。”


    “火銃也沒吝嗇,給了八千把。甚至是手榴彈也送來了三百箱。說實話,朝廷如此大氣,如此推廣火器換裝,我倒有些不太習慣。若是我記得不錯的話,這在幾年前,陛下絕不可能讓這些火器進入邊鎮。”


    顧正臣端起茶碗,顧不上喝,捧在手中暖著手:“魏國公,朝廷不給你們換裝新式火器,你們饞得慌,時不時就有人上書,希望盡早裝配新式火器,以鞏固邊防。現在給了你們新式火器,怎麽還多了許多疑問?”


    徐達嗬嗬一笑,也沒顧及其他人:“強幹弱枝啊,曆來如此,邊鎮終究是枝幹,陛下這樣做,是不是意味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寒門輔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梅驚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梅驚雪並收藏大明:寒門輔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