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玄雲翼梅園結義,小門墩初說三國。
開局養個娃,浪翻異世全靠他 作者:胖大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是門墩兒今天第二次以這首【臨江仙】作為定場詩。
之前聽過一次這首詞的茶客,無不動容。
隻因雖是同一首詞,二者前後意境卻絕不相同。
第一次,眾人聽出了詞中的慷慨悲壯。
第二次,眾人在感受到蒼涼悲壯的同時,又聽出了豁達淡然。
既有曆史興衰之感,又有人生浮沉之慨。
這絕不是一個十幾歲的娃娃所能擁有的人生感悟。
門墩兒在第二次吟誦之時,表現出一種高潔的情操和豁達的胸懷。
“是張英傑張先生,真正的淨街王。”
“淨街王”李德廣再次聽到門墩兒的這首【臨江仙】,想起了許久之前,在南征鎮評書門的一位傳奇人物。
那就是“神拳無敵”張英傑張先生。
隻不過那個時候,他在評書門的諢號正是“淨街王”。
彼時,上自官府鄉紳,下自販夫走卒,沒有人不知道他老人家的。
隻要是張先生說書,整條大街上空空蕩蕩,空無一人。
都去聽張先生說書了。
這也是張先生“淨街王”稱號的由來。
張先生長槍袍帶講《列國演義》,短打公案說《小五義》,
他是唯一一個長槍、短打,無不擅長的說書先生,一直是評書門的傳奇。
自張先生離開後,許多年,南征鎮再沒有出過一個“淨街王”。
李德廣當初有幸看過張先生的表演,曾向張先生多有請教。
多年以後,這才技藝大成,獲得這個“淨街王”的稱號。
張先生在表演的時候,有時候就會用到這首【臨江仙】作為定場詩。
之前門墩兒第一次講,他還沒品味出其中味道。
第二次聽,仿佛看到了張先生的風采。
門墩兒也正是受到李德廣的啟發,想起師父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
又想起他對自己的言傳身教,這才跨越了年齡經曆,真正品味出這首【臨江仙】的內涵,得到師父的真髓。
“叮,領悟說書技能,技能升至宗師,”
“叮,悟性,見微知著,醍醐灌頂,技能發動,領悟技能神龍八音。”
“神龍八音:音律類技能,具體功效,自行發掘。”
門墩兒聽到提示後,在識海中,一句“挖槽”,脫口而出。
“說書怎麽會和音律搭上邊的?我特麽天生的五音不全,不然這個技能也不會一直無法入門。”
門墩兒自己都被這毫無邏輯的提示給驚呆了。
評書與音律不能說毫無關聯吧,隻能說是八竿子也打不著的關係。
“這特麽的什麽跟什麽,也太魔幻了吧!”
門墩兒百思不得其解,刀哥卻是嘿嘿一笑,“基操,勿六。否極泰來,你以為鬧呢?”
門墩兒懶得搭理他,醒木落下,本是清脆明亮的聲音忽然變得低沉沙啞了起來。
“第一迴:鞭督郵玄德走冀州。”
“話說大夏高祖劉季,斬蛇起義,建基立業,一統了天下。”
“傳位到了東夏後期桓帝劉超繼位。劉超很年輕,當時是外戚專權。”
“外戚是幹什麽的啊?就是皇上的親戚啊。皇親國戚嘛。也就是皇後皇太後的娘家人。”
“這些人相當厲害,誰也惹不起。”
“後來皇帝長大了,他就想依靠身邊的那些宦官……”
門墩兒嘶啞的嗓音,讓整個評書充滿了曆史感。
使得茶館眾人,立刻沉浸在那三國故事情境之中。
小石頭、範長青二人,見高高胖胖的門墩兒站在方桌之後,說起故事來,口若懸河,眉飛色舞。
他渾身上下,散發出一種莫名的光彩,引人注目。
二人異口同聲地說道:“我也要這樣……”
說完二人互相看了一眼,小石頭【哼】地一聲,扭過頭去。
範長青卻是笑臉相迎,待小石頭扭過頭去後,重新把目光集中在門墩兒的身上,一臉崇拜。
“這幾個太監,無惡不作,肆無忌憚,橫行無忌。”
“當時,讓他們給鬧得是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這可真是,官逼民反,各地農民紛紛起義。”
“那起義軍都用白巾包頭,用四句話作為起義的綱領,”
“列位若問,哪四句話啊?”
“蒼天已死,白巾當立。大夏赴死,天下大吉。”
“徐州,青州,幽州,冀州,荊州,揚州,兗州,豫州,大夏九州,有八個州,起義了。”
“這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巾起義。”
門墩兒用白話般的語言,將故事講的深入淺出,高潮迭起。
眾茶客聽得大唿過癮。
直至最後,門墩兒祭出了“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的大法。
眾茶客依然還沉浸在門墩兒的故事之中。
“那玄德去了冀州,到底有沒有被朝廷赦免鞭笞督郵之罪?”
“嘿,我就喜歡他們哥仨於梅園結義,遍地花開的故事。”
“報國殺敵,大丈夫當如是也!”
“到底是雲長武藝厲害,還是翼德手段高明?”
“我覺得玄德也是很能打的!”
眾人議論紛紛,直至門墩兒坐迴方桌才若有所覺。
雷鳴般的掌聲,如潮水般響起。
“好!”
“今日可來著了,這位小滿先生厲害。”
“滿先生就滿先生,為何要加個‘小’字?”
“有道是學無先後,達者為師。滿先生當得起先生二字。”
待得門墩兒坐下,李德廣先衝他豎起了大拇指,又低聲問道,“不知老弟可識得張英傑張先生?”
門墩兒一拱手,“不敢欺瞞老哥,那是先師。”
李德廣得知張英傑已經仙逝,一臉扼腕,搖頭歎息,直道天妒英才。
門墩兒見李德廣深情不似作偽,細問之下,才知道師父早年在南征鎮說書的時候,曾指點過李德廣。
這也解開了門墩兒為何在李德廣身上,見到有師父影子的疑惑。
就在幾人交談之時,夥計領來一位茶客,是督軍府上的管家,此次專程來找李德廣李先生。
原來後日鄭督軍的五姨太迴鄉省親,準備在南征鎮太白居大宴賓客,特來邀請李先生登台獻藝。
門墩兒聽聞此言,眉頭一皺,看向劉老板。
之前聽過一次這首詞的茶客,無不動容。
隻因雖是同一首詞,二者前後意境卻絕不相同。
第一次,眾人聽出了詞中的慷慨悲壯。
第二次,眾人在感受到蒼涼悲壯的同時,又聽出了豁達淡然。
既有曆史興衰之感,又有人生浮沉之慨。
這絕不是一個十幾歲的娃娃所能擁有的人生感悟。
門墩兒在第二次吟誦之時,表現出一種高潔的情操和豁達的胸懷。
“是張英傑張先生,真正的淨街王。”
“淨街王”李德廣再次聽到門墩兒的這首【臨江仙】,想起了許久之前,在南征鎮評書門的一位傳奇人物。
那就是“神拳無敵”張英傑張先生。
隻不過那個時候,他在評書門的諢號正是“淨街王”。
彼時,上自官府鄉紳,下自販夫走卒,沒有人不知道他老人家的。
隻要是張先生說書,整條大街上空空蕩蕩,空無一人。
都去聽張先生說書了。
這也是張先生“淨街王”稱號的由來。
張先生長槍袍帶講《列國演義》,短打公案說《小五義》,
他是唯一一個長槍、短打,無不擅長的說書先生,一直是評書門的傳奇。
自張先生離開後,許多年,南征鎮再沒有出過一個“淨街王”。
李德廣當初有幸看過張先生的表演,曾向張先生多有請教。
多年以後,這才技藝大成,獲得這個“淨街王”的稱號。
張先生在表演的時候,有時候就會用到這首【臨江仙】作為定場詩。
之前門墩兒第一次講,他還沒品味出其中味道。
第二次聽,仿佛看到了張先生的風采。
門墩兒也正是受到李德廣的啟發,想起師父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
又想起他對自己的言傳身教,這才跨越了年齡經曆,真正品味出這首【臨江仙】的內涵,得到師父的真髓。
“叮,領悟說書技能,技能升至宗師,”
“叮,悟性,見微知著,醍醐灌頂,技能發動,領悟技能神龍八音。”
“神龍八音:音律類技能,具體功效,自行發掘。”
門墩兒聽到提示後,在識海中,一句“挖槽”,脫口而出。
“說書怎麽會和音律搭上邊的?我特麽天生的五音不全,不然這個技能也不會一直無法入門。”
門墩兒自己都被這毫無邏輯的提示給驚呆了。
評書與音律不能說毫無關聯吧,隻能說是八竿子也打不著的關係。
“這特麽的什麽跟什麽,也太魔幻了吧!”
門墩兒百思不得其解,刀哥卻是嘿嘿一笑,“基操,勿六。否極泰來,你以為鬧呢?”
門墩兒懶得搭理他,醒木落下,本是清脆明亮的聲音忽然變得低沉沙啞了起來。
“第一迴:鞭督郵玄德走冀州。”
“話說大夏高祖劉季,斬蛇起義,建基立業,一統了天下。”
“傳位到了東夏後期桓帝劉超繼位。劉超很年輕,當時是外戚專權。”
“外戚是幹什麽的啊?就是皇上的親戚啊。皇親國戚嘛。也就是皇後皇太後的娘家人。”
“這些人相當厲害,誰也惹不起。”
“後來皇帝長大了,他就想依靠身邊的那些宦官……”
門墩兒嘶啞的嗓音,讓整個評書充滿了曆史感。
使得茶館眾人,立刻沉浸在那三國故事情境之中。
小石頭、範長青二人,見高高胖胖的門墩兒站在方桌之後,說起故事來,口若懸河,眉飛色舞。
他渾身上下,散發出一種莫名的光彩,引人注目。
二人異口同聲地說道:“我也要這樣……”
說完二人互相看了一眼,小石頭【哼】地一聲,扭過頭去。
範長青卻是笑臉相迎,待小石頭扭過頭去後,重新把目光集中在門墩兒的身上,一臉崇拜。
“這幾個太監,無惡不作,肆無忌憚,橫行無忌。”
“當時,讓他們給鬧得是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這可真是,官逼民反,各地農民紛紛起義。”
“那起義軍都用白巾包頭,用四句話作為起義的綱領,”
“列位若問,哪四句話啊?”
“蒼天已死,白巾當立。大夏赴死,天下大吉。”
“徐州,青州,幽州,冀州,荊州,揚州,兗州,豫州,大夏九州,有八個州,起義了。”
“這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巾起義。”
門墩兒用白話般的語言,將故事講的深入淺出,高潮迭起。
眾茶客聽得大唿過癮。
直至最後,門墩兒祭出了“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的大法。
眾茶客依然還沉浸在門墩兒的故事之中。
“那玄德去了冀州,到底有沒有被朝廷赦免鞭笞督郵之罪?”
“嘿,我就喜歡他們哥仨於梅園結義,遍地花開的故事。”
“報國殺敵,大丈夫當如是也!”
“到底是雲長武藝厲害,還是翼德手段高明?”
“我覺得玄德也是很能打的!”
眾人議論紛紛,直至門墩兒坐迴方桌才若有所覺。
雷鳴般的掌聲,如潮水般響起。
“好!”
“今日可來著了,這位小滿先生厲害。”
“滿先生就滿先生,為何要加個‘小’字?”
“有道是學無先後,達者為師。滿先生當得起先生二字。”
待得門墩兒坐下,李德廣先衝他豎起了大拇指,又低聲問道,“不知老弟可識得張英傑張先生?”
門墩兒一拱手,“不敢欺瞞老哥,那是先師。”
李德廣得知張英傑已經仙逝,一臉扼腕,搖頭歎息,直道天妒英才。
門墩兒見李德廣深情不似作偽,細問之下,才知道師父早年在南征鎮說書的時候,曾指點過李德廣。
這也解開了門墩兒為何在李德廣身上,見到有師父影子的疑惑。
就在幾人交談之時,夥計領來一位茶客,是督軍府上的管家,此次專程來找李德廣李先生。
原來後日鄭督軍的五姨太迴鄉省親,準備在南征鎮太白居大宴賓客,特來邀請李先生登台獻藝。
門墩兒聽聞此言,眉頭一皺,看向劉老板。